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742

  起码五十多岁的大叔哈哈笑道:“你好,你好,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胡部长这才跟着反应过来,大笑道:“诶~是哦!你脸上真的好多了啊,哎哟,我还担心今天过去拍照,那边不会帮你修图的,我说那样拍出来可就不好跟你的那些读者交代了。”
  “冬天天气冷,细菌不活跃了。”江森拿村里高医生的话,敷衍了胡部长一句。
  胡部长连声道:“好事情,好事情,我是巴不得你这个皮肤快点变好,市里现在是想拉你出来做点宣传,看到你的照片又不好意思下手。”
  江森直到今天这个时候,才陡然想起个事情,问道:“阿姨,市里最近对城市形象什么的东西,这么在乎吗?”
  “当然在乎啊。”一旁的大佬解释道,“东瓯市搞全国文明城市,搞了十几年了都没搞下来,最近这两年突然就觉得,要是有个形象代言人,那不也能好很多啊。你个小朋友,吃苦耐劳,年少成名,正好代表东瓯市这种肯拼肯干、不服输不退缩的城市精神,虽然咱们确实各方面成绩离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还是有客观上的差距,不过‘人’这个因素,那是完全可以先行一步的。你说我们不行,我们偏要把这个精气神拿出来给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嗯……有道理!”江森总算是摸到点市里的意思了。
  感情还是为了出成绩,果不其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如果爱,那在爱的背后,必然有客观想要的东西。
  不是馋你的金钱,就是馋你的灵魂,不是馋你的灵魂,就是馋你的身体。
  比方江森从上辈子一直到现在,这方便的标准就非常恒定。
  必须是先能让他见色起意的女人,才能让他心甘情愿与之共享财产。
  否则没有这个第一步,后续的统统免谈。
  择偶观就是这么肤浅和低级趣味,并且坚决不接受任何其他意见和建议,坚决不放弃、不妥协!直到刹车失控,人生再来一次,也照样保持这个原则,绝不动摇!
  胡部长开了门,把江森请进屋里。
  大佬也便自行离去,该看报看报,该准备开会的就准备开会。
  不过胡部长就显得不是太忙。
  前几天初七过后,市里的、底下的,该听取的上级会议精神都听取了,该向下传达的新年工作也传达了,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也通过江森和其他几个爱国企业家提前完成了,区里和市里也没什么舆情工作要处理,具体需要宣传部配合的事情也还没下来,今天可以说是彻底空闲,只需要待会儿去参加市里的那个政法系统的表彰大会就好,简直一身轻松。
  于是进屋之后,胡部长给江森倒了杯茶,就跟江森闲聊起来。
  而两个成熟又没什么私人关系的人,闲聊的话题,自然只能是紧贴着钱……
  胡部长对江森写网络小说的盈利模式颇感兴趣,江森简单得给她讲了下分成规则,钱是怎么从读者的口袋进入网站,又是怎么从网站嘴里,再分到作者手中的过程。
  三言两语,就说得明明白白。
  胡部长也听得透彻,于是不由又好奇道:“国内的这块市场,现在有这么大了吗?你两本书也两百来字,就能挣几百万的稿费了?就算网站的那部分,还有税……”
  “不是,不是,这个是普通作者的情况。”江森又补充解释道,“我的收入,大项还是来自繁体跟简体的实体书分成。网站这块,其实每个月也就六七万左右,而且停止更新的话,收入就自动下去的,目前大头主要还是依赖纸媒市场……”
  江森把自己的特殊合约情况,跟胡部长简单地说了一下,没有提到具体的数字,只是说了下版权的运营规则,还有作者、网站和出版发行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胡部长这才知道,江森的小说居然是通过香江那边的渠道才卖到国外去的,然后惊讶了片刻,一转念,又不禁问:“诶,那这样的话,你的小说如果给我们当地拿来出版,那也是可以的吧?”
  “可以的。”江森点头道,“除了第一本书之外,我接下来其他的书,除了繁体版权归网站,剩下其他方面的版权,包括简体,全都是我自己的。”
  胡部长顿时一拍大腿:“那你这个生意,不难做的啊!你自己写,自己出版,自己发型,利润不就全都是自己的了,到时候哪怕交的税高一点,是不是也比让网站和出版社抽成要强得多?而且你自己赚稿费,稿费本身是不是稿费税就很高?”
  江森被胡部长的想法说蒙住了。
  “自己搞个出版社?吃不消吧?”
  “这有什么吃不消的?”胡部长笑道,“你先弄嘛,一个出版社有什么难搞的,文化局、出版局都在院子里,我带你走一圈,手续就办下来了。注册资金不用多,十万块总拿得出来吧?”
  江森一个不注意,就被赶上架了,微微点头。
  “那就是了啊!”胡部长越说越来劲儿,“能干不能干,先干起来再说,一年做下来,要是盈利,你这个收入不是直接翻几十倍啊?”
  “那我还在读书……”
  “不耽误的!孩子!”胡部长笑道,“有你这块金字招牌在这里,你雇几个人帮你写都行啊,你要是不愿意,阿姨给你介绍。我们宣传部是干嘛的啊,不就是搞这个工作的啊?对了,这块工作,就是隔壁那个伯伯负责的,我去叫他过来,你等等啊……”
  “别……”江森还想拒绝。胡部长却已经蹭的一下站起来,走出门就喊:“老梁!老梁你过来一下!有个大事情跟你商量!”
  “哦,什么大事情啊?”隔壁办公室的梁副部长立马端着茶杯走出来,笑呵呵走进了胡部长的办公室。胡部长直乐呵地指着江森道:“孩子说想开个图书出版公司,你看能搞吧?”
  “能搞吧!”梁副部长一口答应,那干脆的态度,让江森甚至怀疑这两位就是早就串通好的,梁副部长笑呵呵坐下来,拧开杯盖先喝一口气,聊家常似的说到,“是想自产自销是吧?”
  胡部长立马道:“就是啊!我说就别让外面的出版社抽成了,孩子写点东西那么辛苦,大头都让别人拿了,这个钱有什么必要让别人挣了啊!”
  “嗯,也是。”梁部长对这个事情,还真是比较了解,点头附和道,“现在市面上,作家分成,最好的也就是十个点出头,有些年轻人,分四个点、五个点的都有,大头都让书商给赚了。”
  “那你看看……”胡部长直接化身成了江森的代言人。
  江森只能再次无奈打断:“梁部长,这个事情不急,我还在读书……”
  “没事的,不影响的。”梁部长淡淡笑道,“你完全可以找人帮你打理,场地用人、政策优惠、税收优惠,我们区里这边都可以帮忙解决。虽然区里能提供的帮助,规格可能不是那么高,不过你现在也是单打独斗,咱们还是挺合拍的。你平时就只管读你的书,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办,管理上、财务上,你都可以放心,最坏最坏的情况,也肯定比你现在变相的给人打工要强。这样吧,我先帮你问一问,你们等等,我打个电话……”
  一边说着,直接站起来,走到胡部长的办公桌前,拿起了电话。
  一个号码拨出去,不到五分钟,隔壁区文化局的一把手就屁颠颠跑来了。
  姓白。
  梁部长三两句话把情况一说,就问道:“老白,你看这个事情,能办不能办?”
  “能办啊!这有什么不能办的?”白局长一口笃定,“不就是自己写书自己卖嘛,我们这边过一下审不就好了,人都在这里,你们两位老大推荐的人,有什么不能办的啊?不过这个具体业务流程,你们等一下啊,我也打个电话……”
  白局长也走到胡部长桌前,拿了电话。
  又过了五六分钟,隔壁区出版局的一把手黄局长走进了胡部长的办公室。
  “老黄,你说这个事……”
  “今天手续就给你办下来!不过我这边没问题,我问一下工商啊……”
  十五分钟后,工商的二把手来了。
  “办啊!手续材料都齐了就办嘛,隔壁工商所,我带孩子过去,盖两个章就好了嘛,公章等下午或者明天什么时候,我叫个人给他送过去,办公地点在哪里啊?”
  “我们是不是在润新大楼还有一间房子空着的?”
  “有的,有的,八十多个平方,够用吧?”
  “够用兮够用啦!他就一个人。”
  “一个人不行啊,一个人怎么开什么公司,去那个谁的会计事务所随便叫个人过去挂个财务的名字吧,区里再叫个人去坐班,给孩子当当助理也行。”
  “那这个工资怎么处理?要不这样吧……孩子,你这个单位,干脆公私合营,区宣传部和这几个部门,都稍微入点股,税收上我们尽可能再给你争取一下,你看行不行?”
  “我……”
  “争取什么啊!直接叫税务的过来坐下来聊清楚啊!”
  “这么弄的话,到底算国有资产还是地方资产啊,这个归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是归国资委的?”
  “机关事务管理局的!”
  “国资委的!”
  “都叫来,都叫来……”
  胡部长的办公室里乱成一片,江森半个字都插不上话。
  看着满屋子人热情讨论分赃事宜的笑脸,他仿佛感觉,自己好像是被胡部长,套路了……
第255章
好日子才刚开始
  开公司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其实也没那么简单,一大群人当着江森的面,三言两语就把关键利益的分配细节谈妥,就像是之前已经演练过至少十七八次似的,然后不等江森再说什么,胡部长就连忙抬手看表,说时间不够了,大家中午吃饭再谈,便匆匆拉上江森出了门,早上九点二十出头,直奔位于新城大道新建的东瓯市行政中心而去,二十分多分钟后,就进了市政法部门大楼的一间大会议室,不早不晚,刚刚赶上其他县市区的大部队到场。
  两个人就排在人群中,不快不慢地往前挪着,很快就签了到,进入会场。片刻后,江森和胡部长在会场靠中间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座,坐下来后,江森才开口道:“阿姨,这个事情……”
  胡部长直接打断:“中午吃饭再说吧。”
  “不是。”江森实话实说道,“我可能接下来没时间写啊。”
  胡部长笑了笑,很淡定道:“不要紧的,你第二本书简体是不是还没发行?”
  “嗯……”
  “你看,根本不用写嘛,东西都是现成的了。”
  “……”
  话说到这份上,江森就知道,这件事是没法拒绝了。胡部长看样子也是没少下功夫,估计看上他的招牌是一方面,但《我的老婆是女王》的简体销售利润,才是最主要的。
  一本简体全部操作下来,大概能卖多少,江森心里也没数,不过哪怕只按海外发行量的一半来算,最起码也该有3000万的利润。换句话说,即便这个公司只是一锤子买卖,但对瓯城区这边来说,要是能直接增加3000万的可支配财政预算,这个数字,也已经了不得了。
  一来首先大家的工资都是市财政直拨的,日常工作的成本,本来就已经被覆盖掉,这笔钱相当于就是额外收入,仅就这个小金库的性质而言,绝对可谓数额巨大。二来这个部、那个委、这个局、那个办的,个别单位看起来好像机构很大的样子,可其实从领导到中层到底下的科员,甚至加上临时工,每个大大小小的区直单位职工人数平均一下,撑死了就五六十人。而假设这笔生意一共有十个部门参与,每个单位哪怕只能分到十分之一,这三百万花在一个单位的日常开销上,就算是当年终奖金来发,平均每个职工今年都能分到四万块钱以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