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742

  最开始,大家首先是惊讶于江森这无比牛逼的财力,然后再看文章最下面,江森的那一大串头衔、事迹和奖牌,又觉得江森是个挂逼。一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终于有人在网络大侠的引导下,开始质疑一个事情:为什么救命用的骨髓会从公立医院,流转到私立医院呢?
  这破事儿莫名其妙地,就在“大家一起来看挂逼”的氛围中流传甚广,算不上什么舆情,可又偏偏好像又不是什么小事情。就这样等到初二,这个舆论的焦点,开始就逐渐成型了。
  请问就算瓯附医没有任何主观错误,但是为什么,骨髓捐献者和适配者的资料,就会被这么完整地被泄露出去?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初二晚上,装了两天没事儿人似的潘瑾钱,终于忍不住慌了。
  在电话里跟潘瑾荣一通对骂后,早先一直就在转移财产去国外的潘瑾荣,初三早上就立马登上了飞往澳洲的飞机,他的妻儿老小,早已移民国外,这条退路,准备得妥妥当当。
  而潘瑾钱也没闲着,开始四处走动打点,到处声明自己跟这件事无关,甚至给跟自己同级的市卫生局,写了一份言极其辞恳切的说明,把一切责任,全都甩到了潘瑾钱身上。等到初三中午,东瓯市论坛上关于孔双喆骨髓的帖子,眨眼之间就被删得干干净净……
  然而就在潘瑾钱觉得事情终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整个人微微放松下来之际,初三晚上,胡部长却带着江森给她的两份证据,直接找上了东瓯市分管科教文体卫的副市长周乃勋。
  周乃勋听胡部长把情况一说,眼见非法交易事实确凿,潘瑾钱就算不是职务犯罪也是严重的工作过失,二话不说,直接就连夜办公,叫人整理材料。
  等到次日初四,个别机关部门才刚上班,胡部长和周乃勋立马火速联名把相关材料交到了市纪律部门的老大手里。随后在请示过市里的大领导之后,三小时后,中午午饭时间,潘瑾钱在东瓯市某酒店里觥筹交错的时候,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纪律调查小组带走。
  当时江森正在青山村的万能菜市场里,给师父买新年礼物,刚挑了部手机,然后去移动营业厅办了号码、充了钱,潘达海就给他打来了电话,无比振奋地说道:“抓!抓起来了!”
  “谁?”
  “瓯附医的那个院长!”
  “我草!这么草率的吗?”
  “什么草率啊!听说老早之前就想抓了。这老小子太滑头,什么把柄都没有,这回就是出了你这么档子事情,总算有借口抓起来审一下!市里之前靠担心查不明白会给人留话柄,不过这回是瓯城区宣传部跳出来踩地雷,那还不抓紧搞啊!”
  “我草,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报社的大领导跟我说的,机会千载难逢!你个小朋友,我跟你说,今年你那个全国十佳什么的,稳了!市里要拿你当道德楷模了!孔主任这个白血病!病得漂亮!”
  潘达海兴奋地挂了电话。
  江森听着那头一阵的嘟嘟嘟,整个人都懵逼了。
  这特么说的也叫人话?
  什么叫病得漂亮?
  而且这个事情……
  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搞定了?我特么怎么一点参与感都没有?
  话说我觉得自己贡献得还不够多啊。
  早知道你们市里早就处心积虑要处理那个货,我干嘛不自己去举报?
  是不是还能多一个扫黑除恶小奖章?
  算了算了,好像举报处级干部违纪也不是我能摘的果果,胡部长已经干得挺漂亮的。
  和这事儿八竿子打不着的副处级机关女干部,就因为他提了这么一嘴,居然就顶雷硬上,强行冲塔。奶奶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啊!
  所以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嗯,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国家、相信组织、相当党,坑害人民的王八蛋必然没好下场。
  江森兜里揣着礼物,心里念着往回走。
  身后的大楼楼顶上,昨天的积雪,吸收了炮仗的热气,化出一行字来。
  “任务达成:获得全国优秀中学生称号。当前皮肤状况,由微重度多发性痤疮综合症伴轻度油脂性毛囊炎,转为中度多发性痤疮综合症。皮肤进一步改善条件:达成世界第一成就。
  目前颜值等级评价:帅,但是皮肤不好。”
第246章
打回原形
  “买完了?”、“嗯。”
  “买什么了?”
  “给我师父买了部手机。”
  “你爸呢?”
  “礼物表达不了我对他的爱,直接包个红包吧。”
  “好!孝顺!”
  中午十二点出头,江森把行李箱和书包全都塞进汪副局的后备箱,手里拿着个礼品袋,直接坐上了前往十里沟村的车。小轿车后面,还跟着一辆县电视台的采访车。今天转眼就到大年初四,正是汪副局和江森说好的,要去给十里沟村“2022君希望小学”揭牌的日子。
  车子缓缓驶出青山村,很快开上了已经完全变成水泥路面的村级公路,一场台风,看似对青民乡破坏极大,事实也确实不小,但事后市里和县里对青民乡的重建工作的投入,却在很大意义上,让十里沟村这种“毁容相当于整容”的地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原本从青山村到十里沟村需要开上将近两个小时的路,因为路况的好转,现在连一个半小时都不需要。
  江森坐在车里,看着沿途变得宽敞许多的道路,还有路两旁仍在施工的防滑坡墙、人工草坪、沿路路灯和绿植,简直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看瓯城区又一处新城的崛起。但四周高耸的山地和参天的大树,却又无时无刻都在告诉他,这里并不是市区,而是东瓯市最偏僻和贫瘠的角落。
  “这么个修法,不用钱的吗?”
  “社会捐款太多了,财政都批下来了,要修就好好修。莫书记的意思是,现在路通了,电也通了,自来水刚刚上个月也通进去了,等过个两年,最好把宽带也给他铺进去。”
  汪副局给江森解释着。
  江森微微点头。
  上次国庆节回来,他就听马瘸子说,十里沟内各大寨小寨的人,全都已经搬出深山了,原本只住六百多人的村子,现在一下子挤进来两千多人,要是不把给排水系统搞定,确实没办法住。不过话说回来,莫怀仁还真是眼光够长远,现在就想着要村网通了。
  两年之后,也才08年,中国的移动网络时代还没来,先让村民们提前养成上网习惯的话,说不定就能播下点什么种子。到时候全村两千人,只要有哪怕二十分之一的人能靠这东西搞出点门路,十里沟村的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山里的野猪腊肉,各种菌类,各种亚热带水果,还有连马瘸子都夸好的中药材,哪个不能卖?
  当然,前提依然是……
  得修路。
  看着眼前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的山间小道,再想想更久之前,二三十年前,这路那么深那么远那么险,山里的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外面的人纵然想伸手,可别人又怎么走得进来?
  山里人,说破天去,还是得靠自己啊……
  一个多小时后,下午一点五十分出头,县里的车几乎分毫不差到达目的地。一路从十里沟村下的坡地开上去,开过那个已经不存在的豁口,开进了因为到处都在施工而显得无比逼仄的村中小路。短短几分钟后,就停在了一间围着围墙的三层小楼前。
  大楼前的围墙外,早就站满了人,江森去年国庆节回乡时在路上认识的那位老孔的接替者邓方卓,带头站在最前面,其余的,全都是村里那些陌生但又看着有点眼熟的面孔。
  江森和汪副局刚一从车里下去,学校前立马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爱热闹的村民们点起了炮仗,江森在一片爆炸声中,和汪副局一起走到邓方卓跟前,汪副局一伸手,就喊邓方卓道:“邓乡长!久等久等!”
  邓方卓咧着嘴傻笑,连连摆手。
  他现在的最新职务是,青山民族自治乡副乡长兼科教文卫事务管理办公室主任,不仅接替了老孔的那个位置,还顺便拿下了原本近几年就该腾出来给老孔的提干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老孔没有得病,如果老孔没有错过这次全市范围的人员大调整,这个副乡长的位置,十有八九,应该老孔来做。而且工作内容也几乎没有变化,只不过是从一线负责乡里的科教文卫工作,变成了主要分管领导,责任和权力变大,但工作量和管辖范围几乎没变。要是让老孔来干,简直堪称是极大的福利。别的不说,最简单讲,工资好歹都得涨一级。
  可惜了,老孔没这个命。
  倒是让邓方卓给赶上了……
  江森心里唏嘘,跟邓方卓重重握了握手,等鞭炮声响过,几个人身后,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跑出来,扛着摄影机,开始忙活着录像。
  但事实上,这电视台基本就不存在什么影响力。因为节目的播出信号范围,仅止于瓯顺镇境内,连瓯顺县都覆盖不住。并且就算是瓯顺镇的人,平时乐意看这个频道的人都不多。
  因为每天差不多14个小时,这个电视台从早上七点开播,到晚上九点停工,一年到头,每天播放的主要内容,除了新闻还是新闻,而且其中一半以上,就是瓯顺县当地新闻。今天早上莫书记上哪儿开会了,下午县长又去了哪里,县人大怎么怎么样了,县政协又干嘛了。
  偶尔放点香港喜剧电影或者放首歌什么的,还都是重复播放,节目质量跟市区公交车里的那些闭路电视差不多。所以瓯顺县电视台的主力收视群体,实际上就是县行政中心里吃早饭和吃午饭的那群家伙,大家每天早上起来坐下来,抬头就是昨天各自部门的工作情况总结,能上电视里露个脸了,全都内心暗爽一下,然后等到中午吃饭,再把早上的过程重复一遍。
  简而言之,本质上来讲,瓯顺县电视台应该改名叫瓯顺县自娱自乐电视台,主要的作用并不是用来传播消息,而是为了给县里的各级干部们加油打气,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奖励。
  就像今天,汪副局和邓方卓,就得到了这朵含金量不高、但精神意义重大的小红花。长得最多5.5分的县电视台女主持人,挨个把话筒递到汪副局、邓副乡长和江森面前。然后三个人面对家乡电视台的镜头,一通表决心、求赞助、瞎谦虚后,便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一起揭下了学校围墙大门上的红布,露出2022君希望小学的招牌。
  学校的大门外,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公元2005年我村村民江森,个人捐款四十五万人民币,修建小学。因江森笔名2022君,著作等身,作品广受国内外读者好评,文名享誉海内外,故将此校命名为2022君希望小学。学校于2006年1月1日落成。造福乡里,功德无量。落款是十里沟村村民委员会。
  揭牌仪式过后,电视台的人就匆匆离开了现场,要转场去下一个地方拍其他领导的工作会议。
  村民们见上电视的机会不存在了,也就感到无聊地各自散去。这时县里刚派下来的大学生村支书才走出来,带着江森三个人走进学校,围着学校转了一圈。
  这位大学生村支书姓叶,名叫叶克辉,长得斯斯文文,说话细声细气,书生气很重,一看就知道不是吴晨喜欢的类型,绝对不可能是吴晨推荐的。
  叶克辉担任村支书的同时,目前也是这所希望小学的执行校长,给江森三个人简单介绍道:“村子里地方太小,能挪出来的土地就这么多,不过这里的小孩子也不多,一幢楼差不多够用。一层楼两个年级,一个年级就是一个班,全校六个班。
  我们现在教师一共就三个人,包括我在内,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和体育,音乐、美术就没办法了,也没有人手、也没有教具,另外吃饭的食堂,是在刚刚建的一个孤寡老人食堂,每天就是中午免费提供一顿,早饭和晚饭还是要自己家里解决……”
  江森三个人,跟着叶克辉,在楼里头走了一圈,下来后,又沿着操场看了下。所谓的操场,就是围墙里除了教学楼外,剩下的一点空地。围着教学楼,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才设计的,居然修了一圈四跑道的塑胶操场,然后教学楼前,左边手就是一个半场的篮球场,右手边就是升国旗的旗台,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
  “花了多少钱?”江森还是比较实际,直接问道。
  叶克辉掰着指头算道:“整座学校盖楼和场地设计、施工的费用,连工带料,一共是三十一万九千,盖完楼买了新的课桌椅、黑板、讲台,另外算上门窗、电风扇还有粉刷的费用,全部加起来是三十九万五千。剩下来的钱买了点教具,给过来读书的孩子全都买了书包,统一免了本费,还给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做了校服。再小一点的孩子,长身体的速度太快了,怕穿一年就没法穿,做了也浪费,就没给做了。还有一部分钱,给孤寡老人食堂送去了,算是伙食费。我们现在手里剩下的,一共还有三万六……”
  江森对施工这块毫无概念,不过反正钱已经掏了,他也懒得细算这个账了,总归学校盖起来,那就是好事情,又问道:“现在全校多少个学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