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742

  “老吴这个傻逼,狗屁都不懂……”他淡淡骂了句。
  短短两天时间,从被变相胁迫勒索,到完完整整地把骨髓拿出来,钱花得不多,事情也办完了,也没有引发任何的冲突。问题解决了,自己的损失也谈不上不可接受。
  闹?傻逼才闹!花几十万买条人命,不值吗?非得为了省下这点钱,给自己惹祸上身?这个事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老孔需要骨髓救命而骨髓不在自己手里的矛盾!而不是他需要骨髓卖家却漫天要价之间矛盾!主次矛盾都搞不清楚,还闹你妈的闹?
  真闹大了,收不了场,到时候潘勤荣照样可以销毁骨髓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但老孔的这条命就得鸡飞蛋打,然后他自己还得罪一大群人,还要承受大量的后续损失,就为了省这区区八十万?疯了吗?!至于潘瑾荣和潘瑾钱到底该不该死,那也是他江森能管得了的?!
  他要的是骨髓!是骨髓!是骨髓!是老孔的命!不是特么的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而且到目前,他也已经靠自己的努力,拿钱买到了他应得的那份公平和正义!已经让问题得到了圆满和妥善的解决!不然还想怎么的?凭一己之力推翻潘家兄弟身后的那条产业链,让潘瑾钱跪在他面前痛哭流涕叫爷爷,再发动媒体和舆论,让医院免费给老孔做个手术?
  这你妈逼的确定不是白日做梦?
  媒体和舆论凭什么帮忙?就凭他江森是个作家?就凭他占理?搞笑了,内心得幼稚到什么程度,才会以为这个世界上的问题那么容易解决。
  所谓社会的黑暗,一百个人里头,有九十九个人都能看见,剩下一个装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所有的行业,每一个层级上,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果真都能这么容易解决,全人类早一百年前开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就特么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
  可是为什么解决不了?
  很简单,因为利益。
  关键位置上个人的利益,利益集团的利益,眼前的利益,局部的利益,整体的利益。各种数不清的利益关系纠缠在一起,时机不到,不论是谁,都没办法那么容易打破这个格局。
  哪怕这件事,本身就是犯法的,但即便有了证据,都不见得能直接处理。因为有了个案的证据后,还得进一步考虑连根拔起的条件。所以个别人受了委屈,社会不是不知道,政府有关部门也不是不知道。但那些有能力及决问题的人,这时反倒更要忍耐。不然轻举妄动、打草惊蛇,只会让解决问题的难度变得更大。到时候如果受委屈的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闹得太离谱,反倒是在破坏解决问题的大局,站到了大局的对立面上——
  当然,受委屈了要闹,这点无可厚非。可闹得不是时候,必然是无法受到任何帮助,反倒要被社会所唾弃的。所以像江森这样,既然有能力先解决问题,那自然就该先解决问题,而不是满脑子的“你占我便宜、我就要杀你全家”,这种思维方式,跟龙傲天有什么区别?
  何止是幼稚?简直是愚蠢!
  江森思来想去,这件事从头到尾,从一开始就看得最清楚,还是胡部长。从一开始,她就直接抓住了主要矛盾。胡部长怎么说的?先治病,先找稳妥的地方治病。其他事情,先放着。
  没错了!这才是处理这件事情的最正确的步骤。
  先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剩下来的,再解决起来,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骨髓不先拿到手,拿老孔的命去闹吗?
  老孔祭天,法力无边?用老孔一条命,换所谓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非得靠人命才能换来?
  那我们的社会,成什么社会了?
  堂堂正正的国家和社会,就要靠堂堂正正的规矩和办法,来创造公平正义的环境。
  堂堂正正的人,就要堂堂正正地按国家的许可的方式,来光明正大地解决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给肖俞宇打电话这个办法,算不算堂堂正正和光明正大?
  废话!当然算的!
  24小时之内,肖俞宇同学,有九成九以上的可能性,就回去瓯附医医院门口打滚,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争取他自己的利益,全社会的人都能看到!怎么就不光明正大了?
  而这个时候,骨髓已经在老孔的手上,他们这些“受害者”,也再也不受利益接团的胁迫,所有人全都轻装上阵,至于肖俞宇最后能闹出什么动静,胡部长会不会有什么后续跟进动作,市里到底会怎么解决,那就不是他的问题了。
  于个人而言,江森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已经花出去的三十万和即将花出去的二十万,总计五十万的解决问题的成本,实话实说,他顶多就是微微有点肉疼,但内心深处,根本无所谓。因为打一开始,也就没想要挣这么多钱。我不爱钱,我这个人对钱没兴趣,这句话江森也敢说,而且某种意义上,比夹克先生说得真诚得多。不是说不要钱了,而是他明白钱是拿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拿来制造问题的,更不是拿来损人利己的!
  而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这件事他从最初的时候,就向胡部长交过底,就公民义务来讲,他已经尽到自己应该做的。该监督的监督,该举报的举报,该不胡闹的,坚决没有瞎闹,没有给有关部门添麻烦,没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没有让有关人员下不来台,给所有一切的环节都留下了操作的空间和余地,甚至是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还有对社会的公平公正的追求,他给肖俞宇打电话了——尽可能地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了合适的事情,这还不够吗?非得自己出头装逼才叫爽?
  爽你妹夫!那特么叫白送人头!
  江森走进卫生间,刷牙的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自己最近这两天的操作相当满意。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沉住了气,没被类似吴晨那种遇到事情就要跳脚,立马就要以命搏命的傻逼愚蠢意见带飞,而且给自己留出了万全的退路。
  手法干净利索,过程雷厉风行,结果万无一失。
  现在骨髓到手了,老孔的命保住了;钱打了,潘瑾荣那边稳住了;交易达成了,交易事实成立,潘瑾荣那边想赖也赖不掉了;还有肖俞宇潜在的动作,也没他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从上到下,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人,江森的操作,全都是进可攻、退可守。
  “完美,老子简直是社会运动学的战术大师。”
  江森洗完脸,看着自己那张隐藏在痘痘下的帅脸,不由深深感慨。
  片刻,洗漱完毕后,他立马收拾好行囊,下楼退了房间。
  半小时后,八点出头,就坐上了前往瓯顺县瓯顺镇的市内长途。然后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中午十二点,跟随满车的归乡旅客,一起从人头攒动的县城车站里下来。走出车站,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我们今年在外赚了钱,今天回来装逼”的真诚笑脸。
  与此同时,这会儿正艳阳高照的市中心瓯附医大门口,一个二十来岁、身材消瘦的年轻人,满脸就是要找事的架势,气势汹汹,大跨步走进了院区的大门。走到人群密集处时,突然大吼:“黄天啊!瓯附医的院长谋财害命啊!瓯附医的院长赚死人钱呐!潘瑾钱我草泥马!你全家不得好死!我操你祖宗十八代啊!来人呐!警察在哪里!我要报案!我要报案!潘瑾钱这个狗生的!他八万块收我的骨髓,两百万卖给别人啊!潘瑾钱你不是人!你不是人!”
  医院四周,数不清的病人和家属们,纷纷露出吃到瓜的表情。
  几个保安迅速朝着肖俞宇围拢过来。
  肖俞宇二话不说,直接就在被太阳晒得太烫的地上一躺,挥舞着手脚,用更凄厉的声音大喊出来:“黄天啊!医院要杀人了!瓯附医院长要杀人灭口!杀人灭口了啊!”
第242章
衣锦还乡
  “你好,我来交成绩单。”
  瓯顺县行政中心教育局大楼三楼籍管科外,江森敲响房门,把崭新的学生证递了进去。屋里头的人看着短短半年不见,个头就蹿了十几公分的江森,一下子居然差点就没能认出来。
  但幸好还有痘痘为证。
  “你回来啦?”半年前江森放暑假过来的时候,脸还拉得跟砧板一样长的这位老兄,认出江森的瞬间,脸上顿时绽放出愉快的笑容,“来来来!进来再说,中午吃了没?”
  “吃了。”江森走进屋里,微笑坐下。
  可这位老兄却像没听见似的,急忙打开自己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盒方便面来,笑盈盈道:“你稍微来晚了一点,食堂刚刚下班,先凑合吃几口,咱们晚上再找个地方。”
  一边说着,麻利地拆开包装,给江森泡起了面。
  江森听这话,这边好像是要留他吃晚饭的样子,虽然不忙着走,不过这顿饭怕是也不那么好吃,连忙道:“不用,不用,我晚上回乡里还有事。”
  “乡里能有什么事啊,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就解决了啊?”籍管科的这位科长,满不在乎地笑道,“你现在都是什么身份了,怎么说也是个~”他甩了个飞眼:“名人了啊!”
  “差得远,差得远。”江森急忙摆着手,“是市里头的领导太关心了,地方上宣传工作做得太好。”
  “别谦虚了,我们局长现在的名气都没你大。”他笑嘻嘻说着,把泡面端到江森面前放下,然后赶紧道,“你先吃两口,我去看看汪局睡了没。”
  汪副局啊?
  江森心里闪过那个激情屏蔽之夜,那位大晚上从头到尾戴墨镜的死胖子。
  这家伙差点捅出篓子来,居然还这么稳稳坐着?
  算了,不想这个,关我蛋事……
  江森打开泡面的盖子,拿起叉子,开始处理面条。然后不到两分钟,走廊里就响起脚步声来,那位汪副局依然戴着墨镜,风风火火走了进来,进门就哈哈大笑,一步上前,就抓住江森还拿着叉子的手,使劲晃了两下,喊道:“哈哈!江竹席!”
  “别!”江森急忙打住,“汪局,你这么喊,我心里怪怕的。”
  “我没喊错啊!”汪副局很认真道,“瓯城区青少年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是不是你?我跟你说,全县二十万人,现在就没有不认识你的!”
  “别别,汪局,咱们有事直接说。”江森重新坐下去,低头呼呼吃起泡面。
  汪副局也笑盈盈坐下,嘿嘿嘿笑道:“江森,你知不知道,伍校长调走了啊?”
  “嗯?”江森微微一怔,“是吗?”
  “是啊……”汪副局小声道,“调到你们乡中学去当书记了,没前途了。”
  江森不由得微微一顿。
  汪副局又道:“你们乡里派出所的那个谢指导员,也调走了,调到这边镇里,管综治了,副镇长都没给安排上,就安排了个工委会的委员……”
  江森听明白了。
  伍校长是明着被平调了。从市重点高中的校长,变成了乡中学的书记,级别依然都是副科。可问题是,前着是副科进正科,半步之遥,后者却是瓯顺县茫茫众多的副科职务中,几乎垫底的存在。本来乡中学的校长马上就要退休,此时让安排人过来接班,事情倒也合情合理,可调来的是伍超雄,这就明显是在处罚。看似平调,实则降了级。
  而且按伍校长的年纪,他这辈子,估计也就只能在这个位置上,熬到退休了。
  不过相比起伍校长,谢翔谢指导员就更加倒霉。
  谢翔的年龄要比伍超雄小得多,原本是乡派出所主持工作的一把手,再熬几年,是绝对大有希望再进一步的。可是眼下,这个希望却是几乎不存在了。
  从一个副科级单位的一把手,调任成了正科级单位的起码十几把手——按江森对瓯顺县各乡镇机关的了解,从正科级的几位领导往下,底下的各种副镇长、镇长助理、镇工委成员,以及同等明确副科级别的人,二十个不算少,三十个不算多。所以谢翔看似是从乡里进了瓯顺镇这个县治所在的大镇子,可在单位里的待遇,却是断崖式下降。再想爬回原来的位置,哪怕一年往上挪一步,在镇里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地向上调整,最起码,也得十年!
  这就是明晃晃的明升暗降!
  不对,应该是名升实降,是明晃晃的,是个瞎子都能看出来是被处理了。
  “这么凶的吗?”江森又点小恻隐了,又眼神奇怪地看着汪副局,心里非常纳闷。
  为什么伍超雄和谢翔都被处理了,这货却一点事情都有?
  然而汪副局自己却半点都不心虚,满脸义正言辞:“那个事情啊,确实是伍校长和谢指导员,做得过火了,过分了,伤害了你的感情,也辜负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原本莫书记,是要更加下狠手的!对这样的行为,组织上向来是绝不姑息!不过刚巧不碰上台风嘛,伍校长搞救灾安置工作,做得也不错,井井有条的,谢指导员进山里救灾,那也是豁出命的啊,这个功过相抵,县里头也总不能那么让同志们心寒,这么一安排呢,正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7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