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知者(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1616

  “我画的这个图案,其实就是在留言,含义很简单,主要介绍了一下烛龙的来历,以及标记他的所在位置就在这片土地的下面。”
  余沫朔一惊,随后说道:“这不是激怒他吗?”
  “他偷偷摸摸地过来盗墓,你直接插个牌子,说‘古墓在这’,这不欠揍吗?”
  黄极点头道:“是有点欠揍,但这样也就逼得他不得不现身了。至少,他得过来把这‘牌子’给毁了。”
  余沫朔想了想,也是,本身也没得谈,直接这样把他逼出来就是了。
  “呼……我还是感觉直接干,太冒险了,他都能把烛龙直接拔地而起,跨星际航行离开太阳系……这种存在,你确定你有把握杀了他?”
  黄极说道:“他如果认真起来,我们当然没有办法。可以想象,他一定有着某种超强的防御手段,至少可以抵挡月球的一次打击。”
  “因为他带走烛龙的时候,一定是瞒不住月球监察的,拿着东西就跑的那一刻,相当于明抢。”
  余沫朔说道:“对呀!所以说我们还怎么杀他?你这翼神号的威力,根本不够吧?”
  “而且你怎么知道烛龙就在这下面?你随便说说他就信了?”
  黄极说道:“他信不信无所谓,重点是他不能在自己找到烛龙详细位置前,让别人知道这片区域里有烛龙。否则他就多竞争对手了。”
  “另外,我早就先一步知道了烛龙的位置。”
  余沫朔惊道:“外星人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
  黄极笑道:“还记得吗?他原本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反而是我提醒他的,以至于他跟我交流了很多知识。”
  “扰动者压根就不了解地球的文化,他只是机缘巧合,知道了天龙人当年留了气候掌控仪在地球上,仅此而已。”
  “所以他才用制造地震波这种笨办法寻找,而且还是从八竿子打不着的海地国开始找。”
  “他对那台机器的描述,和山海经中的烛龙一模一样,而位置山海经里也写的非常清楚,我们自然可以先于他找到大致范围。”
  “烛龙居钟山下,不周负子山西北八百四十里,就是钟山,而钟山西南一千里,就是昆仑丘。三者都在同一条山脉上,找到其中任何一座,就能定位其他所有山。”
  余沫朔点点头,来时的路上,黄极早就向他讲述了上古的面貌。
  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昆仑,什么又是昆仑之丘,连带着还有少昊以及扶桑十日神树都说了。
  原本余沫朔认定山海经是神话,但现在烛龙都被外星人找上门来了,他也无法觉得山海经都是幻想了,无风不起浪,他也只能重新审视这种古代文献。
  他越看,越觉得上古简直是群魔乱舞。
  “可你来的这个位置不对啊。我们现在定义的昆仑山脉,跟古之昆仑丘压根不是一回事。你来昆仑山口干什么?”余沫朔问道。
  黄极笑道:“的确,这里不是昆仑丘,这里原是不周负子山。”
  “什么!不周山?”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东张西望,没看出哪座山像传说中的不周山啊。
  余沫朔不解道:“这里崇山峻岭无数,你指哪一座?”
  黄极说道:“哪一座都不是,不周负子山,和昆仑丘一样,并非是一座地理上的山峰,而是一栋高耸入天的建筑。”
  “它早就被当做违规建筑拆除了,这里只是它原址。”
  余沫朔打断道:“你先等会儿,你怎么知道不周山是建筑?就凭它在传说中太过夸张?”
  传说不周山为天柱,支撑苍天,上古之时有人可上下于此,所以又是连通天地之间的登天之路。
  这传说耳熟能详,华国几乎人人都能说上两段,但因为与现实不符,所以只能是神话。
  对此黄极平静道:“这并不是神话,这所谓的天柱,就是一座太空电梯,人能上下于此,登天去往天界……”
  “不是……你越说越玄乎了。”余沫朔打断道:“我承认山海经里是有些真实的原型,但天界就太扯了吧?‘天’我们都知道,就是大气层而已,大气层外就是太空。一根天柱直通天界,这是古人美好的想象……因为他们不知道天上是什么……”
  黄极反过来打断他道:“不,他们知道,那里是天人们所居住的地方。”
  余沫朔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想说不周山是太空电梯,而上面是太空站,那里是外星人住的地方,所以才有不周山连通天地的传说。但恕我直言,有些牵强,我不觉得古人能把太空站当做‘天’。”
  黄极笑道:“高等文明谁还住太空站?或者说你真以为高等文明的太空站,是我们人类现在太空站的样式?”
  余沫朔一愣。
  黄极继续说道:“不周山传说里的‘天’,指的是月球。”
  “什么!你等会儿!月球?这不可能,首先你说不周山是太空电梯,那么它是被固定在大地上的。另一端连通月球,岂不是地月的相对位置被固定住了?”余沫朔皱眉道:“而且地月距离三十八万公里,就算他们有这种技术,我也不认为他们会麻烦到造一套电梯,直接开飞船不更方便?”
  黄极摇头道:“当时地球与月亮,的确是被固定住了,而且月球距离地表极近!”
  “所以对当时地上的人来说,月亮大的惊人,几乎覆盖了天穹,谓之于‘天’。当时的亚洲地区,抬头就能看到所谓的‘天界’。月海上有大量的建筑,甚至是飞船停泊。不周山连接着月球,亦有天龙人等各种外星人上下于此。”
  “从下往上看,不周山就如同支撑着它一般,所以称为天柱,又因它是个电梯,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天路。”
  “而在山海经中,它有个更加形象的官方称呼‘不周负子’。”
  余沫朔想象了一下那副画面,简直惊悚。
  月球距离地球极近,有一根柱子连接,仿佛哑铃一般。其中月球小得多,如果从太空上看,那就是大球连着小球,妈妈背着孩子。
  余沫朔打了个冷颤道:“不可能!那岂不是没有月升月落了?地球自转一周,等于月球公转一周。距离那么近,引力作用下,必然水灾海啸频繁,甚至引发滔天海啸。”
  “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会变慢,整个气候都会与现在完全不同。”
  “对了!这么近的月球,你也说了,要看起来和天一样,这意味着看不到太阳了啊!相当于西半球没有月亮,而东半球则天天日全食。不,已经不是日全食的问题了,而是完全漆黑!能把人冷死!”
  “没有阳光,所有植被都无法生长,没有植物,动物也无法生存。”
  “照你这么说,的确是‘不周负子’了,的确是天柱、天路了,但完全不适宜人类生存啊!”
  他连珠炮般地提出质疑,旁边的人也频频点头,月球距离地球太近,对于整个地球生态是毁灭性的,完全不会是现在这副模样!
  然而黄极淡定道:“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乃有女娲补天。”
  众人尽皆一愣,这是女娲补天传说的最早描述。
  黄极继续道:“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是因为月球虽然近,但也不是完全覆盖了天穹,只是华国西北地区的人笼罩在黑暗之中,再加上中亚外加俄国远东一大片地区。”
  “而引力异常自然导致大地塌陷,各种天坑、地火、海啸的出现,仿佛大地无法承载所有事物了。”
  “这天塌地陷般的景象,称之为‘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所以后来固定月球的天柱,叫做不周负子,这不仅仅因为它山形有缺,仿佛山被削掉左右两头,只剩中间一根柱的模样。”
  “同时也对应着‘不周载’的现象。这个名字不是乱取的,可以说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不周负子四个字,算得上是上古时期的‘成语典故’。”
  余沫朔听懵了,黄极身后有林立偷偷暗笑,他笑黄极的自信总能感染他人,说的跟亲眼见过似的!尽管黄极好像一点证据也没有,但总能让人不禁相信他。
  “女娲补天,不周负子……”余沫朔呢喃着。
  突然他说道:“不对啊,你之前说,古人认为它太大,几乎覆盖了天穹,所以把它当做‘天’。可女娲补天的天是什么呢?古人还是知道真正的天是什么样子,不至于分不清星球和天穹啊。”
  黄极说道:“‘天’只是个名字,分很多种。比如青天与苍天。”
  余沫朔愕然。
  黄极说道:“月球不断逼近,犹如天塌,它原本是个白点,后来越来越大,如同一个洞,再后来更是几乎覆盖天穹,阳光照不到表面,看起来一片漆黑,就犹如‘青天’,被改换成了‘苍天’!”
  “西北地区,抬头能看到蓝蓝天空的时代,过去了……转而陷入了天色为玄的黑暗苍穹时代。直到这时代中出了一位帝王,斩断天路,推开苍天,按下大地,罢黜诸神,绝地天通!”
  “尽管他只是一名原始人,可他和他的祖先,向全银河的秩序证明了人类的智慧。”
  余沫朔面色呆滞,他前面已经从黄极那里,得知了何为绝地天通,也知道了为何现在外星人不复出现,星空为何大静默。
  没想到,竟跟这连上了。月球最早的名字,竟是叫苍天。
  这是有神的天,物理的天,而非概念的天。
  黄极继续说道:“如你所说,月球到来自然导致气候剧变,重力异常,天上大雨连绵,地上水灾不息。人类虽然水深火热,但因为女娲的存在,所以并未灭绝。她撑住了所谓的‘苍天’,并且把它稳定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建立了天柱以撑天。”
  “当然,这不只是单纯的撑天,只是看起来像,她运用的是当时人类所无法理解的技术,稳定了地月轨道,使月球保持在了合适的位置,跟着地球一起转,并非纯靠一座电梯来维持。她实际修补的也不仅仅是苍天,可能还有大气层和地球的磁场。”
  “这段历史,只有东方窥见一丝,因为月球就落在这边。而在地球另一边的西方,他们也有大洪水神话,但是只描述过大雨和洪水,却没有过‘天塌’,‘破洞’这类的细节,只认为是自己有罪,这都是神罚。因为他们压根没看到过,他们跟我们不在一个半球。”
  余沫朔沉思良久道:“就算女娲平复了灾难,但月球还在那啊,太近了,它只要待在那,气候异常就是持续的,人类根本没法生存啊!”
  黄极叹道:“我知道,正常来说是没法生存的,但你忘了烛龙吗?”
  余沫朔一拍脑袋,他还真忘了!
  “对啊,烛龙……”余沫朔想起来,扰动者要找的那个东西,正是天龙人留下的气候控制仪!
  黄极说道:“月球突然降临导致的灾难,女娲搞定了,但是她不能一直维持,而光用不周山稳定轨道还不够,气候的持续剧变,以及阳光的缺失,都是她无法解决的,所以又带来了烛龙。”
  “烛龙稳定了气候、气压,并照亮了大西北因为月球阴影而导致的黑暗!所以人类依旧是可以生存的,充其量是这边的重力比较低,人人都能攀山越岭,强者能一跃数丈之类的……”
  余沫朔感慨道:“这……确实给你圆上了,可是月球那么大片的阴影笼罩大地,不该没有记载啊!这么大的事,古书提都没提过。”
  黄极笑道:“谁说没有记载?的确,因为颛顼绝地天通,文明倒退,毁了很多历史。又有朝代更替,代代失传等原因,相关记录几乎没有。”
  “但传说还是有的,在关于烛龙的事上,王逸写的《楚辞章句》说‘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晋代郭璞也引用了《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1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