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医生:开局一个医疗修改器(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1573

  平日里看见别人的好车来修车,也就过过眼瘾。
  所以陈和也决定带父亲去买一辆好点的车子。
  钱这个东西,如果不用来提高幸福指数,那就不是钱。
  至于开设医药公司的事情,也绝对不是一辆车子的钱能解决的。
  一天转下来,看了四五个4S店。
  当陈振山看见红旗H9的时候,眼睛再也挪不开了。
  陈振山是有很强的爱国情结的,所以对于那些合资车、日本车、奔驰宝马奥迪什么的虽然喜欢,也不介意别人买。
  但是对比红旗,还是更加喜欢。
  红旗价格也不贵,看着父亲喜欢的样子,陈和直接订了3.0t的顶配。
  下来花了45万。
  不高不低。
  陈振山嘴上说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而身体更是诚实,坐在驾驶位不下来了。
  不过,不得不说,红旗这车子,谁开谁像司机。
  但是!
  陈振山那样子开起来,还真有开红旗的那股子气质。
  果然,车子和人,是需要搭配的。
  陈振山和陈淑蓉的到来,让这个家业终于有了家的样子。
  陈和现在每天回到家吃口热饭。
  回来晚了,也有人留门。
  累了,跟几个小家伙玩闹玩闹。
  不过,关于肺部错构瘤的事情,陈和直接委托给了一家首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双盲实验。
  研究“喘乐定”和“错构瘤”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最佳的办法。
  双盲实验的就包括实验方不知道实验的药物是什么。
  陈和直接采购了一大批的喘乐定!
  虽然很不爽为云峰集团做了贡献,但是为了让对方付出惨痛代价也忍痛接受了。
  大量的去掉包装的药物送到首都之后,动物实验也快速展开。
  这种外包实验很贵!
  而且陈和选择了多品类的实验结果,所以直接付出了高达200万的资金。
  这件事儿直接关乎了陈和的连环任务!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
  终于!
  距离前往东京参加亚洲峰会的前12天,首都第三方机构直接联系陈和。
  药物试验出来了。
  陈和听到以后,很兴奋,直接当天乘坐航班前往首都查看试验结果。
  不得不说,金钱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陈和来到这家叫做MCX实验室的地方以后,忽然发现,这里的团队真的很强大。
  这种外包性质的工作室其实国外很多。
  一位国外很多医药公司也好、科研机构也罢,因为团队成员专业度不够,或者时间来不及,经常把一些项目外包!
  而这些年,国内也开始出现。
  这是好事儿。
  毕竟,对于很多大学教授来说,你把实验外包,也比你编造一个数据上报要强得多。
  陈和来了以后,实验团队的负责人秦恩亭,亲自带着陈和到了实验室内。
  对方是哈佛的海归博士,回来创业,建设了这样一家研究所。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实验室。
  这是一个价值2亿的实验基地。
  一番聊天之后,秦恩亭带着陈和到了项目部门,把实验结果打开。
  当陈和看着spss分析结果以后,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这就意味着,喘乐定果然对于错构瘤有诱发作用!
  这个时候,一阵提示音响了起来。
  【叮!连环任务第一环任务完成!】
  【触发第二环任务:寻找喘乐定的新线索。】
  【任务完成奖励:1、修改点+3000;2、黄金宝箱+1;或选择最终任务完成以后获得最终奖励!】
  陈和看见奖励,顿时一喜。
  第二环的任务,竟然被第一环任务翻倍。
  不过,他现在更加关注的最终奖励。
  陈和拿着厚厚的一叠实验数据,以及电子版,在这个知识无价的年代里,这些东西可真贵!
  着厚厚的一沓资料,价值200万!
  这些东西可不能丢了,这都是喘乐定药物的罪证啊。
  陈和回去是要撰写一篇论文,在亚洲心外科巅峰会议论坛上公之于众的。
  贵,自然是有贵的道理。
  随后,陈和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聊了一番具体细节。
  陈和看着数据表格。
  忽然皱眉!
  因为他发现,研究所这边发现一个偶然事件。
  陈和顿时有些皱眉:“哎?秦先生。”
  “这个数据,是偶然性,还是个体差异?!”
  陈和指着一个解剖后豚鼠出现心脏粘液瘤的罕见概率。
  秦恩亭皱眉,看了数据以后说道:“如果按照现有样本来看的话,应该是个体差异导致的。”
  “毕竟,我们进行的并非是大样本临床试验!”
  “而且,试验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误差的,特别是对于小概率事件的发现方面。”
  陈和皱眉问道:“哦?那这个想要发现具体几率,需要多大的样本含量?”
  秦恩亭:“五倍左右,这样一来,无论是卡方分析还是F检验,最终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陈和见状,笑了笑:“呵呵,我还是直接问需要花多少钱吧!”
  秦恩亭也是笑了起来:“这个的话……我看需要350万道500万之间,不能确定。”
  “但是,我觉得许先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去做大样本实验。”
  “如果只是偶然事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吗?”
  陈和点头:“这倒也是。”
  当天,陈和就回到原城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15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