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医生:开局一个医疗修改器(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1573

  因为大家谁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做这台手术。
  终于!
  赵润无奈的叹了口气,看着在场的众人:
  “很抱歉,我不会做这样的精准介入溶栓……”
  “各位主任,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候。”
  “希望大家不要藏拙!”
  听见赵润的话,大家都是脸红叹息。
  因为,他们也很难做到这样的介入手段下精准溶栓。
  唐月芳见状,这才恍然大悟。
  她说了声抱歉,然后连忙问道:“老爷子现在发病多长时间了?”
  赵立新连忙说道:“应该已经四个小时左右了!”
  的确!
  从现场发病晕倒,到急救到医院,再到做介入检查……
  然后是病例讨论!
  前前后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了。
  听见这个时间!
  唐月芳瞬间脸色一变:“来不及了!”
  “溶栓六小时的原则……大家都懂!”
  听见这话,众人很无奈。
  从晋省到首都,再快两个小时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溶栓领域!
  一直有一个黄金六小时的原则。
  因为急性脑血栓形成动脉内溶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应证和恰如其分掌握溶栓治疗时机。
  如果患者适合溶栓,应力争在急性脑血栓形成后6h之内开始溶栓治疗。
  因在此期限内病变局限于被栓塞的血管内,大体上常看不到明显脑病变,脑肿胀和脑水肿还未形成,病变是可逆性的,此时溶栓血管再通后不会产生再灌流后脑损害,效果好,并发症少。
  如梗死完全缺血超过6h以上,病变不仅限于被栓塞的血管,而且使该血管供应区的神经细胞发生明显肿胀、水肿,形成不可逆的坏死。
  与此同时呢,血管壁本身也丧失了正常结构,此时溶栓即使血管再通,已坏死的神经细胞也不能复苏,还会因再灌流而加重脑肿胀、脑水肿,并可发生继发性脑出血。
  因此,早期或超早期诊断并积极进行溶栓治疗至关重要。
  而就在这个时候。
  在房间内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
  一个年轻医生忽然站起身来说道:
  “我……我觉得可以试试!”
  这句话,在安静的房间里,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大家纷纷转身,盯着年轻人,眼神里满是好奇。
  甚至!
  现场能认识陈和的都没有几人。
  唯独赵立齐和潘建业两人眼睛一亮。
  “小陈,你确定?”
  陈和点了点头:“嗯。”
  一时间,现场瞬间热闹起来了。
  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这是谁?”
  “没见过!”
  “你们医院的?”
  “不是……”
  陈和刚刚站起身来,就看见了系统提示的响起。
  【叮!触发任务,抢救邱老先生。】
  【任务完成奖励:1、大师级临床急诊药理学;2、修改点+50!】
第83章
三个问题
  此时。
  远程视频会议室内。
  所有人都被陈和吸引了视线。
  大家寻声望去,看着陈和,有些陌生。
  一番交流,也没有搞清楚这个人是谁。
  潘建业看着站起来的陈和,明显有些惊喜。
  他完全没想到,陈和这个时候会站出来。
  按照他对陈和的了解,这绝对不是一个虚张声势的年轻人。
  他既然站出来,说不定真的能做到呢?
  看着大家一脸匪夷所思的表情。
  这个时候,潘建业连忙起身,对着众人说道: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和,省二院急诊科院外急救主任。”
  “很厉害的医生!”
  听见潘建业的话,大家这才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但是,一个院外急救的主任,在这些介入科专家眼里,还真的有些瞧不上!
  说句实话!
  医院是存在鄙视链的。
  而介入科作为新兴科室,作为医院高科技的代表,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眼高于顶的存在。
  对于专业内的专家,大家都很佩服。
  但是!
  陈和作为一个急诊医生,他们是真的有些不太相信。
  这也不能怪他们。
  实在是因为介入科的门槛比较高。
  所以,大家看着陈和的眼神里,难免有些怀疑。
  而院长李彭听见陈和这个名字以后,十分耳熟。
  他忍不住问了句:“这是前些日子给高老爷子做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那个陈医生?”
  潘建业点头:“没错,院长!”
  “就是陈医生!”
  李彭有些欣喜的点了点头:“没想到陈医生这么年轻!”
  “陈医生,你详细给大家伙儿说一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15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