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周(校对)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761


都是一战定国运。
康东来很快低头,退出了太极宫,下去给长安城里的几位将军传信去了。
…………
西川,成都府。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再加上北边的战局慢慢好转,此时这个成都府的西川小朝廷,也慢慢恢复了一些旧日模样,朝廷上下的官员虽然没有像从前在长安那么多,但是也有从前四五成人数了。
正因为如此,林简这个宰相,现在做的也没有从前那么凄凉,多少有了一点宰相的模样,政事堂里也有了几个政事堂行走,帮着他处理日常的政务。
这天,林相正在政事堂理政,忽然有司宫台的人前来召唤,林简没有细想,在政事堂吩咐了几声之后,便整理着装,与这些司宫台的太监们一起进了宫。
进了西川的天子行宫之后,林简毕恭毕敬的对着帝座上的皇帝跪地行礼。
“臣林简,叩见圣人。”
帝座上的圣人本来正在看书,闻言连忙丢下手中的书卷,上前把林简扶了起来,摇头道:“说了多少遍,私下里用不着行如此大礼,林师您还是太见外了。”
林简站起来之后,也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对着皇帝拱手道:“不知圣人召见,有何吩咐……”
皇帝陛下这会儿,显然心情不错,他招了招手,立刻有两个司宫台的小太监搬了把椅子,放在了林简身后,李洵亲自拉着林简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笑着说道:“林师可能还不知道,朕方才收到了前线了一些情报,我大周王师现在已经占据的关中四关的萧关,同时河东平卢两路王师,也已经南北夹击之势,将洛阳围住,不日……不日应该就可以收复东都。”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的目光看向了洛阳和长安方向,喃喃自语:“朕当年从长安狼狈出逃,几乎以为此生再无回归皇庭之日,现在看来,朕回到长安,指日可待了…”
他扭头看向林简,微笑道:“这其中,林师的从子林昭,有大功劳,如果没有他,局势不可能这样顺利。”
“陛下谬赞了。”
林简连忙站了起来,低头道:“三郎他是大周的臣子,为大周做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他没有用朝廷一个钱,一粒粮食,便自己拉起了平卢军,而且能够尽全力替朝廷平叛,着实是忠君爱国的典范,这一点林师不必过谦。”
皇帝夸完林昭之后,停顿了片刻,然后微微皱起了眉头。
“只是有一件事,朕有些不太高兴。”
皇帝陛下看向林简,语气有些不悦。
“河东王甫,没有给朝廷上书,便擅自将自己的幼女,许配给了炎儿……”
第六百四十七章
朕躬无罪!
听到李洵的这句话,即便是身为帝师的林简,心里也隐隐有些发寒。
要知道,这个时候,关中还不曾收复啊……
林相默默低头,沉默许久之后,才缓缓说道:“陛下,皇长子正是少年慕艾之时,到了北疆之后,见到合心意的少女,并不出奇,现在是战乱的时候,通信不便,可能皇长子也是一时从权,所以才不曾上报朝廷……”
“朕不是不让他与王甫结亲。”
皇帝陛下招了招手,让人搬来一把椅子,请林简坐下,然后笑着说道:“炎儿他在朝中无职,他的亲事知会朝廷或者不知会朝廷,都没有什么要紧,只是无论如何,也应该知会朕这个父亲才是。”
“他是朕的长子,即便事先不知会朕,事后也应该派人回来,上书详细说明此时,难道朕这个父亲,还会反对他成婚不成?”
林简闻言,沉默无语。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既是天家私事,臣这个外臣,不当过问……”
“天家无私事。”
皇帝陛下脸上的笑意消失不见,他看了看殿中侍奉的宫人,沉声道:“你们且散了。”
现在跟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正是曾经去过青州的周振,听到了皇帝的话之后,周振连忙低头,对着殿中的宫人们打了个手势,这些宫人很快低头,迈着小碎步离开。
片刻之后,所有的宫人统统离开了大殿,就连大太监周振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殿中只剩下师徒二人。
师徒两个人,现在都有了些许白发,皇帝李洵只是两鬓微微斑白,而林简林元达,因为这两年操劳国事,头发已经白了大半。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后,李洵自己给自己搬了把椅子,坐在了林简对面,他看着眼前头发斑白的老师,默默的叹了口气:“林师,现在殿中已经没有外人,学生跟你说几句心里话。”
林简仍旧低着头,不敢抬头直视天子。
“臣…恭聆圣训。”
“不用如此。”
皇帝伸手拍了拍林简的肩膀,语气有些感慨:“朕幼年在东宫的时候,就是林师教导朕读书识字,您是朕的蒙学之师。”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声音变得有些苦涩:“皇室少有亲情,朕对此深有体会,父皇一生强势,不容东宫稍有逾矩,朕自少年始,便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做了近三十年的太子…”
“为人子者事父乃是天道纲常,父皇无论如何待朕,朕都无有半点怨言,然而朕的诸位兄弟,也对东宫的位置虎视眈眈,自小成年之后,也不曾体会到什么兄弟之情。”
说到这里,皇帝看向林简,低眉道:“从小到大,除却老八以外,朕在朝中便只与林师一人亲近。”
听到这里,林简只觉得浑身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因为这句话,假的不能再假了。
而皇帝既然把感情牌打到了这种程度,就说明他一定有什么事情要交给自己办,而且……绝对是是那种很不好办的事情!
见林简不说话,皇帝陛下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长安失落之时,老八也跟着不知所踪,现在朝中上下,朕所能倚仗的,只有林师一人了。”
林简终于听不下去了。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皇帝毕恭毕敬的低头行礼:“陛下若有吩咐,老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默默摇头,起身拉着林简重新坐了下来,苦笑道:“朕知道,林师心中一直在怪罪朕,觉得是朕逼着潼关守军出关,所以才丢了长安城。”
林简沉默不语。
皇帝陛下也重新坐在了林简对面,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声道:“林师,当初如果朕让司马烁在潼关固守,的确可以守住关中,守到齐师道与王甫二人来援,范阳叛军多半也可以伏法,但是……”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的表情有些扭曲了。
“但是,如果朕的长安禁军,面对那么多节度使当中的一位都要固守待援,即便援军击退了叛军,朝廷也会威严扫地,我大周的皇权,就此荡然无存!”
他声音沙哑:“那个时候,朕只能搏一搏!”
“司马烁如果击退了叛军,我李家还是天下共主,否则就算等到了援军,将来也只能是藩镇割据的局面,与现在…只是朕在长安和在西川的区别而已。”
“朕也无可奈何!”
李洵脸色有些苍白,他低声道:“朕不想把这件事,归罪于先人,但是历代先皇留下了那么多藩镇,父皇更是亲手捧起了康家兄弟!”
“百年积弊,乃至于此!”
皇帝陛下极力为自己分辩。
“不能…不能把这罪责,归在朕一个人头上。”
说完这句话,皇帝看向林简,声音沙哑:“林师,林师认同否?”
林简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陛下,当初如果关中不失,即便藩镇做大,您……朝廷也还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慢慢与这些藩镇周旋,而不是……”
说到这里,林简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皇帝,微微叹了口气,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皇帝刚才的那番说辞,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歪理。
很显然,这位皇帝陛下避居西川的这两年时间,一直躲在行宫里不出来,就是因为心里过不去,所以他用了两年时间,给自己编出了一个看似合理而且又说得过去的理由。
林简如果在这个时候,当面戳破这个借口,皇帝一定会恼羞成怒。
为官几十年,林简自然知道这些人情世故,所以他很明智的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于是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当然,陛下说得也有道理,大周藩镇乃是百年积弊,非是本朝一朝之罪…”
听到这句话,皇帝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
他长舒了一口气,对着林简叹息道:“只可惜,这番心里话,朕只能说给林师一个人听,这百年的积弊,朕也只能一个人担了。”
“说出去,还会惹人非议。”
说完这句话,皇帝继续看向林简,声音沙哑。
“林师,炎儿他已经忘了自己宗室的身份,离开西川之后,立刻就去勾联藩镇了!”
李洵脸色难看,低声道:“朕非是不舍这个帝位,他是朕的儿子,这皇位给他也就给他了,只是如果他借藩镇之兵登临帝位,将来这天下,还姓李么?”
听到这句话,元达公心中暗暗苦笑。
即便是现在,这大半天下也不姓李了…
想到这里,他默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皇帝低头拱手,声音有些沙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