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周(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761


第五百五十二章
文科生的苦恼
军器署,是林昭到青州之后,新建的第一个机构。
确切来说,是他就任都团练使之后,在原先制造火药的那批人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新机构。
当初林昭刚到青州的时候,为了快速发展城市,开始扩建青州城,与此同时用各种渠道,吸引能工巧匠进入青州。
当时跟着建城的有木匠和石匠,以及给当时还是团结兵的青州军制造武器的铁匠等。
尤其是在范阳之乱爆发之后,各地又有不少人涌入青州,林昭刻意把这些人之中的工匠通通留了下来,而那些没有什么大用的,便送去了青州其他四县。
因此,青州最不缺的就是工匠。
就任都团练使之后,因为要快速扩张军队,林昭便在青州成立了这么个军器署,最开始这个军器署的主要任务是帮着青州军制造武器以及甲胄,但是随着林昭势力的飞速扩张,再加上幽州那种边州有很详尽的武器制造体系,因此青州的这个军器署,中心就从生产,变成了研发。
简单来说,就是实验林总管的一些“奇思妙想”。
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这个世界来说的的确确是奇思妙想,但是在林昭眼里就是宝贵的发展经验,比如说……林昭在几个月前,就让军器署开始制备的火铳。
火铳,又称火筒,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金属制备的管子,先在管子之中装上火药,再填装石弹或者箭矢,到后期甚至能够发射铅弹。
火铳又分为单人手持的手铳以及守城或者船用的碗口铳等等。
这些东西,在另一个世界的明初就已经基本成熟,火铳发展到一定程度,杀伤距离可以到五十米,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可以用来守城,更可以用来进攻了。
而林昭,就是想要把这个最简单的火器给复刻出来。
火枪那种东西需要的条件太过复杂,他这个文科生也一无所知,能够记起来一个火铳,便已经很了不起了。
因为林昭舍得花钱,军器署里现在足足有上百个匠人,大多都是木匠铁匠,偶尔也须几个石匠。
火铳这东西制作起来并不复杂,早在一个多月前军器署便弄了出来,问题是他们弄出来的这东西,杀伤力远没有到达林昭的要求,因此林昭不止一次的来到军器署,让他们改进版本。
苦恼就苦恼在,他这个文科生,对于这些军工类的东西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也只能指明一个大概的方向,然后摸着石头过河。
军器署被林昭放置在了青州城南的一个大院子里,这里是青州的新城区,住满了工匠。
本来这种东西最好是放在城外,这样也能起到保密的作用,但是现在青州军还没有与范阳军正面交锋过,将来也很有可能要据城而守,因此现在的城外不是如何安全,林昭只能把这些重要的东西放置在城里。
很快,他们一行七八个人就到了军器署门口,这个军器署原先是好几座大宅子,被林昭强行征用之后改造了一番,里里外外除了有数百名工匠之外,还有一百多个青州军把守各个入口,整个青州集团除了林昭之外,其他人到这里来,都要有总管府的手令。
见到林昭之后,门口的青州军守军立刻对着他躬身行礼:“见过林帅!”
十来个人一起对着他低头,声音齐整。
这些人,都是青州军里的精锐,军事素质相比普通青州军要高出不少,所以林昭才把他们安排到这样重要地方守门。
林总管对着他们点了点头,然后负手走了进去,径直来到了军器署的后院,在一处工坊里,寻到了一个正在敲敲打打的大胡子壮汉。
从韩参到青州之后,青州的后勤工作多半都是他负责的,军器署也不例外,整个军器署的行政管理工作,是韩参在负责,但是具体的技术问题,却是眼前的这个大胡子在负责。
这个大胡子,姓严名烈,是当初第一批到青州的匠人,也是当初负责给青州团结兵打造兵器的匠人之一,正是那个时候,他从许多匠人之中脱颖而出,慢慢成为了青州工匠的“头领”。
简单林昭之后,严烈连忙放下了手里的铁锤,在自己的前襟擦了擦手上的黑灰,对着林昭低下了头:“使君老爷。”
青州城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对林昭的称呼都不尽相同,比如说最早跟着他的赵家寨那批人,就称呼他为相公或者小相公,而在他任青州刺史时期跟着他的,就会称一声使君。
再往后的人,可能就要称呼一声林帅或者明公了。
林昭看了看他在捶打的东西,是一个筒状的铁器,他上前把这东西拿起来观摩了一番,开口问道:“这就是新弄出来的东西?”
严烈点了点头,开口道:“使君吩咐之后,我便召集了署里的师傅们,一起商量如何改进这东西,咱们一百多个人一起琢磨的好几天,弄出了十来个不一样的东西,只有这个能打的最远。”
他指着林昭手里的这个铁筒,开口道:“我在后院试过了,这东西填装铅弹的情况下,最远能打到十丈左右。”
说到这里,严烈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再有就是火药问题,从前几个月开始,咱们青州便不怎么生产火药了,火药都是棣州那边送来,如果火药的威力能大一些,这个距离还能再远一点。”
听到这里,林总管微微皱眉。
火药的威力自然是可以再大的,只不过那样需要进行火药提纯,以林昭的知识水平没有办法进行,即便能够摸索出来,时间上恐怕也来不及。
“十丈……”
林昭在心中盘算了一会儿。
三十米的射程,而且每一发都需要填装一次,这种级别的武器,真正用在战事上,最大的用处还是守城。
当然了,有了三十米的射程,这种单兵的手铳,已经可以用在战斗中了,毕竟大明时期火铳的射程也不过五十米而已。
那还是火铳发展了一二百年的结果。
这东西虽然不能完全取代弓弩,最起码已经可以作为一样新式武器,用在战场之中了。
“想办法再改一改。”
林昭看了一会儿之后,把这个火铳放在原地,开口道:“改到月底为止,到了月底之后,就按最新的火铳量产。”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开口道:“从今天开始,军器署的师傅们每人月钱提高一贯。”
“无论是哪个师傅,只要能把火铳的射程提高一丈,便赏一百贯钱。”
第五百五十三章
忠君爱国林三郎
在另一个世界里,火器在明朝时期就已经相当成熟以及在军中普及了,只是那个时候军中制度糜烂,制作火器的匠人师傅待遇太差,被克扣工钱不说,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明军的火器质量极差。
而一些富商,则愿意花费钱财去雇佣这些火器匠人制作火器,因此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些江南富商家中火器的质量,是要远超军中的。
而拥有前世经验教训的林昭,自然不会重蹈覆辙,事实上从青州扩建新城开始,他对这些匠人的待遇便极好,一些优秀的匠人当时就能拿到三四贯钱一个月。
后来军器署组建,林昭再一次提升了这些匠人的待遇,将这些匠人从分为三级到一级,并且制订了升级的标准,顶尖的一级匠人能够在军器署拿到十贯钱一个月的月薪,只一个月的工资,就几乎相当于青州军基层将士一年的军饷。
当然了,基层的三级匠人,一个月也就一贯钱左右。
因为高薪高待遇,这些军器署的匠人每个人都很有热情,许多人为了升级提升待遇,拼了命的提升自己的手艺。
同时,因为高薪酬的原因,不止是军器署的匠人热情高涨,外面的人也都想法设法的想要进入军器署做事,有些人还去走韩参的门路,都被这个冷面的青州后勤大管家一一拦了下来。
有了这个制度,林昭手下的这个军器署在短时间内会活力十足,如果他将来能够在青州弄出一套成体系的人才培养系统,尤其是匠人培养体统,再交他们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以及思维逻辑,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最多十年……
最多十年,青州的军器署里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同时也会涌现出一大批引领这个时代的人物。
但是很可惜,十年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林昭等不了十年,长安的康东平现在更等不了十年,现在的林昭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提升青州军的战斗力,好让自己以及自己刚弄出来的青州总管府,正是在东海一带站稳脚跟。
因此,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火铳的问题。
跟严烈交代了火铳的事情之后,林昭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向这个满身汗水的大汉,开口道:“再有一件事,月底确定火铳的样式之后,以后便尽量造规格等同的火铳,铅弹的大小也尽量统一,这样用起来便会好用许多。”
这个时代最麻烦的东西,就是“标准化”。
因为没有现代模具,更没有机床,只靠冶炼以及手工锻打,很难弄出两个真正一模一样的东西,不过该要求的还是要要求,总不能之后同样一颗铅弹,能塞进这个火铳却塞不进另外一个,这样就会麻烦许多,也会影响这东西的武器化进程。
反正现在康东真正回头攻打范阳,还需要最起码大半年时间,林昭还有一些时间来发展青州的武器。
“缺什么东西,就跟韩参提。”
林总管声音平静:“不管你们要什么,只要合理,我都会想办法给你们弄到。”
大师傅严烈连忙低头:“多谢使君,小人都记下了。”
因为出身工匠,这些匠人们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自卑的,即便是做了匠人们的头头,严烈依旧还是自称小人。
林昭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严师傅,你们可不是什么小人,有朝一日,你们会是天下最为值得称道的大人物。”
说着,林昭跟他闲聊了几句,又视察了一番军器署的武器制造进度,在军器署待了整整两个时辰,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军器署。
临走之前,他看向严烈,开口道:“严师傅,火铳的事情尽快定下来,定下来之后我还要从青州军里抽调出来一批少年人,专门训练火铳。”
火器现代化不光是有这个武器就成,还需要具体的人去操作,大明就有专门负责火器的神机营,而林昭的青州军里,将来也要有一个神机营。
而且火器的发展,也需要这些真正的使用者来给予一些实际使用上的意见。
严烈微微低头,开口道:“使君放心,月底之前,军器署一定给使君一个最后的结果。”
林昭点了点头,这才上马,回到了自己的总管府。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接近傍晚了。
林昭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只见一身道袍的崔芷晴,正坐在书房的一张桌子后面,右手捏着一支炭笔,正在计算一些什么。
以前的崔芷晴,只是青州的“账房先生”,但是现在林昭的盘子大了,算上裴俭刚拿下的几个州在内,现在直属林昭总管府管辖的州郡就有七八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