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战五胡(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630

  如果说将一部分百姓,迁移到东州治下参与开发,那吕布相信在稳定的环境下,要不了几年,东州就能真正开发出来。
  贾诩接着又说道:“公苗,原玄菟郡,被陛下更名为辽北郡,其郡治所在,定在了高句丽。
  而刚才你所提及的辽东郡,以千山作为分界岭,以西的这片疆域,设辽南郡,郡治定在平郭。
  以东的这片疆域,为辽东郡,郡治依旧是襄平城,而东州刺史府亦设立在襄平城,这样日后就能更好的统筹东州各郡发展。”
  听着贾诩的详细介绍,在贺齐的心中有了基本的概念,单单是这样的一种调整,就为东州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布此时说道:“公苗,虽说东州治下各郡,已经被朕明确了下来,但是各郡治下的各县,还需要你领着东州官员厘清。
  朕的想法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各县县界,而各县治下各乡、各村的划定,也要根据实际出发。
  只有建立起层次分明的框架,日后的东州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而不是说藏着各种各样的隐患。”
  辽东整个地区的地形分布,那相对来说还是很复杂的,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要根据地形分布,来厘清治下的职权划分才行。
  贺齐在听到这里,当即便垂首一礼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竭尽所能,尽早厘清东州各郡治下各县分界。
  确保东州各郡治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秩序,将东州真正的开发起来,为我大唐国力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有着在雍州执政的经验,对于东州日后的发展,其实在贺齐的心中,就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
  听到贺齐那坚定地语气,吕布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有这样一个文武兼备的大才,统率东州治下官员治理东州,吕布的心中是非常放心的。
  那么接下来吕布就要向贺齐讲明,东州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要围绕着那些方向发展,以此来确保东州发展时,不会走所谓的弯路。
第873章
辽东大开发(1)
  ……
  “公苗,想必在你的心中也知道,对我大唐整体发展而言,东州所占据的地位有多高。”吕布面露笑意,看向贺齐说道。
  “朕也知道,这些年你在雍州出任刺史,做出了不少的政绩,不然雍州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不过考虑到东州特殊的环境,在你前来赴任前,朕想到了一些,你出任东州刺史后,必须要平衡、发展的方向。”
  贺齐听闻此言,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当即便垂首道:“请陛下明示。”
  相比较于自家陛下,统率大唐主力兵马,从渡海奇袭辽南之地算起,贺齐也清楚就东州这个地域,自家陛下要比自己了解的更多。
  所以自家陛下接下来要讲的这些,那就是东州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自己只需按照这个大方向,去优化各种细节即可。
  “公苗,虽说我大唐收复了辽东,并设立东州来治理地方,但是有一点你必须要在心中明白。”
  吕布神情正色的说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与东州毗邻的鲜卑、建奴,甚至于据守半岛的后金。
  这些异族势力,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大唐,将东州真正发展起来。
  毕竟东州在我大唐手中,变得富庶安定下来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为了确保东州的稳定,朕在东州边疆的各处要隘,设立了四支戍边大军。”
  “这……”
  贺齐听闻此言后,脸上露出了惊色,先前他是在赶赴东州的途中,所以对吕布在辽东所做出的军事部署,那并不清楚。
  再者说公孙瓒、颜良他们这些兵马驻地,这在大唐的内部,那都属于绝密的存在,除非到一定的级别,否则是轻易不会知晓的。
  吕布接着又继续说道:“眼下东州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所以未来的三年内,东州治下的各戍边大军粮草供应,皆由军督府来负责筹措转运。
  也就是说,在三年后,东州治下必须要发展起来,并且要承担起四支戍边大军,所需的一应粮草供应。”
  在吕布的眼中,将整个辽东之地都收复回来,那以后其是要成为大唐的战略要地,而不是大唐的包袱。
  所以在挑选东州刺史时,吕布可谓是慎之又慎,最终将在雍州刺史任上的贺齐,平调到百废待兴的东州。
  贺齐上前道:“用三年的时间,来接管四支戍边大军的粮草供应,这对东州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不过陛下,既然在我东州边陲治下,驻扎着四支戍边大军,那东州治下的驰道修建,就必须要提前筹谋落成。
  如果说在东州发展的期间,诸如辽西、西安平这些战略要地,遭遇到异族大军的猛攻,那从别处抽调兵马驰援,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样一来的话,若在我东州治下没有四通八达的驰道,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战机延误,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贺齐的这番话讲出来后,吕布满意的点头表示赞许,到底是文武兼济的能臣,其考虑问题的时候,并不单纯的以地方发展为主,丝毫不顾及军事上的事情。
  虽说公孙瓒、颜良他们这些戍边大军,跟贺齐这个东州刺史,彼此间并没有相互统筹的关系,但相互扶持的前进,才能确保东州更好的发展。
  “公苗说的没错。”
  吕布面露笑意的说道:“这是朕在此之前,所规划设想的驰道建设,公苗你可以先看一下。”
  说到这里,吕布便从公文堆里,拿出一份东州驰道修建设想,贺齐忙恭敬的上前接过这份文书。
  透过这份公文设想,东州治下要修建的驰道,是以昌黎、襄平、高句丽、西安平、平郭、沓氏六处为要点,以此修建起一个整体双向的驰道。
  而根据上述六个要点,再向其他地域进行延伸,囊括东州治下各郡、各县,这想要修建起来的话,只怕会耗费巨大的钱财。
  “陛下,这沓氏就是一处临海小城,有必要将其作为驰道要点吗?”贺齐拿着手里的文书,对吕布垂首一礼道。
  “哈哈。”
  吕布笑着说道:“公苗,你可知道这沓氏,与我大唐营建起的天津港、秦皇岛,那都是同一级别的不冻港吗?
  先前这契丹异族,并不清楚这些,放着这样一处宝地,却不知道开发,但我们大唐可不能放着不动啊。
  而且在这沓氏之地,朕新设立的辽东舰队驻地,就驻扎于此,日后还要在沓氏以南的临海之地,朕将其命名为旅顺。
  这两处对外的临海之地,公苗你都要好好的发展起来,以后我大唐进入东州,就不止陆路这一条,海上运输也是很重要的渠道。”
  贺齐当听到这里,心中可谓是暗惊不已,倘若沓氏,还有旅顺,真的都能发展起来的不冻港,那对东州日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啊。
  在没有收复辽东之地前,大唐在天津港、秦皇岛的主要用途,就是军事方面的需求,但拿下辽东之地后,那民间经济往来的用途,也将会大大的增加。
  并且在他们东州治下,还有一支辽东舰队,那明显就能对后金占据的半岛之地,展开一些攻略,甚至在制衡建奴时,还能与之展开经济上的贸易往来。
  想到这里,贺齐便点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将东州治下驰道修建,包括沓氏、旅顺两处临海之地发展起来。
  这样我大唐内海就能兴起海上贸易线,甚至我东州治下,还能根据情况,与占据半岛之地的后金,展开一些贸易往来。
  如此不仅盘活了东州治下的发展,还能给我大唐的不少地方,都带来很强的活性。”
  将东州这么一处重要之地,交由贺齐来进行治理,若贺齐没有真本事的话,那吕布是绝对不会选择让他出任东州刺史的。
  在没有知晓吕布先前的一些筹谋部署,就能联想到这些,贺齐当真是有着大才的。
第874章
辽东大开发(2)
  ……
  “哈哈,文和、奉孝,朕果真没有说错吧,公苗知晓一些事宜后,必然会联想到其他。”吕布此时抚掌大笑道。
  贾诩、郭嘉此时亦笑了起来,这让贺齐不由得心中生疑,难道自己所说的这些,有什么不对吗?
  “公苗,先前你并不知道。”贾诩此时笑着说道:“陛下在西安平时,就做出了一些筹谋部署,与你所讲的那些方向是对的。”
  能够做到一州刺史的,这在大唐都是不简单的角色。
  “还是朕来说吧。”
  吕布此时向前探了探身,说道:“公苗,此次我们大唐覆灭契丹之战,我军俘虏了不少契丹降卒。
  但东州边陲棱堡群防线需要建设,东州治下驰道需要建设,甚至包括东州治下水利设施也需要建设。
  仅仅依靠着现有的这些俘虏,想要完成这么多的建设,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朕就让辽东舰队,寻找合适的机会,在帮助后金抗衡建奴时,在半岛临海之地修筑港口。”
  贺齐面露了然的神情,点头道:“陛下,您是想在这过程中,通过向半岛输送他们所需的军需,来获取半岛的钱财,以帮助东州治下的整体发展?”
  “没错!”
  吕布点点头说道:“东州治下各类资源丰富,所以公苗在推动复产复耕的行动时,也要根据各个郡的情况,筹建起相应的各类作坊。
  当这些作坊营建起来后,军督府会寻找合适的地方,将下辖的军器局分属衙门,在东州治下开办起来。
  这样在东州治下戍边的大军,所需的军械、甲具等一应需求,就能得到满足,而那些换装的淘汰品,就可转运售卖到半岛治下。”
  相比较于各项资源充沛的辽东之地,这舒尔哈齐率部占领的半岛之地,那资源相对来说就比较匮乏了。
  在他们大唐这边,属于换装的淘汰品,但到了半岛之地后,那就是很精良的存在,为了抗衡建奴的威压,舒尔哈齐肯定会愿意大批购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