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记(山海碑歌)(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1266


而其身后则立着许多神色慌张的文官朝臣,以及持剑瑟瑟发抖的一众皇子与小黄门。
在赵皇懿身前的八十一层御阶之上,两侧正密密麻麻地防卫着五百手持刀盾的皇宫禁卫军。
他们各个雄壮高大,身着重甲,沉默直视着前方。
不多时,便有一禁卫军校尉,疾驰向御阶之下,单膝跪地行礼大喝:“报陛下!叛军一个时辰未至已破西城三门,九门危矣!此刻叛军正与城卫军巷战于外城内,恐不可久持...望陛下暂避锋芒,末将定率禁卫军死战,保陛下移宫行猎天下。”
朝臣一听,是顿时劝谏,迁都、行猎云云。
赵懿凝眉不悦,是双手按剑,怒斥四方:“叛军不过五万,内城五门尚在,朕有禁卫御林军五千可以一当百,何惧陶贼?况乎泽州近在咫尺,朕十万勤王大军瞬息可达,届时里外夹击,一战可破逆贼!朕乃天命之主,焉有不战而退之理?”
众人一听,是心中叫苦不迭。
暗道,禁卫御林军何时能以一当百了?五千众就算借助内城墙防守,又能挡陶德的北疆虎狼之师几时?那可是久经战阵,在死人堆中一刀一枪锤炼出来的百战精锐啊!人家才是以一当百好吧?
别看眼前这些禁卫军各个身高马大,那都是花架子,又何时上过战场,见过生死啊?不说陛下您自诩‘神武盖世’,只单那陶德可是百战百胜的军神啊!听着都叫人双腿直打颤。
再说,勤王旨意几日前一发出,东州便全境投贼,苍州就不用说了,中州更是大半被叛军一路席卷攻占。而泽州近在咫尺,只一和关相隔,却直至今日,才传来消息,兵进都城五十里外。这明显是惧怕陶德武威,有意拖延战机,看风向嘛。
就算十万勤王大军真到了城外,这些久疏战阵的弱旅,又岂能是北军虎狼的敌手?
左侧落后半步的长公主赵瑛诺,则望城外硝烟。其浓妆艳抹的面庞上,眼中正闪烁阴毒与不屑道:“父皇无虑,儿臣随国师修道十余年,定可保父皇江山无恙。再说,今日乃师尊出关之日,待师尊一到,定叫叛贼灰飞烟灭。”
虽然春秋已过十余载,但赵瑛诺依旧卓姿艳丽,不仅如此,她还在广龙子的‘照顾’下,更加风韵妖娆,迈入了修士之列。
只是其所修是何道?却有些耐人寻味了...。
赵皇懿一听,顿时眼中精光一闪。一时间,他倒是忘却了他大赵,还有国师光龙子可护国。
而身后总管太监王继恩却手持拂尘,老态龙钟地凑近悄声提醒道:“陛下命系于天,自不惧那叛贼。国师仙术通玄,自可挥手平叛。可国师若未及时赶到?那陶贼五万大军,可是久经战阵的北疆精锐中的精锐,不可不防万一啊...”
赵懿微微点头,在思虑片刻后,他竟微不可查地叹口气,随即威严沉喝道:“太子丹何在?”
一长得与赵皇有几分相似的文弱中年华贵男子,连忙紧张地跪在了赵王一侧,拜道:“儿臣,赵丹,拜见父皇。”
赵懿瞥了眼这若不经风的太子丹,眼中闪烁一丝失望,挥手道:“你领一千禁卫,领太子府臣,带着皇儿们突围,去泽州吧。”
太子丹闻之,心中大喜!
可不过片刻,他连忙故作震惊之色,随即叩拜暗暗掐着大腿,嚎啕大哭道:“不~!父皇,儿臣不走!儿臣要与父王一起平叛杀贼...。”
“太子太傅、少保何在?”不等太子丹表演完,赵懿便喝问声起。
“微臣在!”一老迈的文臣和一中年刚正不阿之臣,连忙上前拜倒在地。
赵懿头也不回的命令道:“速速护太子与诸皇子离开。”
“臣遵旨。”二人三拜而起,在看了看赵皇的孤寂背影之后,他们怆然声道:“陛下保重。”
说着,二人便毫无犹豫地转身,与一众太子府臣架起挣扎叫喊的太子等人就走。
与此同时,赵皇懿正望内城五门之外,那些沉默列甲,整齐划一的大军。感受着无形威压阵阵,似正袭面而来。
他知道内城外虽然还有零星的战斗,但此刻的五门外已经陈兵万余,想来外城离彻底失守也不远了。
远远眺望那簇拥在大军中的纵马身影,他神色复杂的喃喃着:“你...终究还是来了...。”
第352章:九百执剑士,两位天之子
咴律律~!
神骏的乌锥马双蹄扬起,啼鸣于内城五门之外。
马上一英武男子,正身着锦衣半甲。那紫墨披风随风招展之际,他一手提缰绳,一手按剑柄傲立于三军众将之前。
而在其身旁正有一骑乘白马身着银丝软甲,面色苍白的绝美结发女子,正在四名铁面护卫的拱卫下,期待地看向内城。
此二人正是陶德与钱灵儿。
只见陶德扫射众人将,高呼道:“今日!德,率大军破九门,陈兵京都五门之外,实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望诸君与我共清寰宇,平定天下。”
众将士闻之,纷纷高举手中兵器,奇声大喝:“愿随陶公肃清寰宇,平定天下,万死不辞。”
见此,陶德志得意满地凝视众将,断喝道:“是非成败就在今日,腐朽之木不可擎天意,污秽之水焉能泽下万民?传我将令!陶成文、李锋、刑达、孟长秋、周泰。”
陶成文与一众悍将顿时凝眉出列,军礼、铿锵同喝:“末将在!”
陶德挥手指向远处的内城五门,命令道:“令你等五人率虎贲锐士,一个时辰内攻破五门。而后挥师三万于都城之外,背城驻扎,与东州五万骁骑合力虎视泽州勤王大军。阵前传我将令,但有敢兵进都城十里者,以乱臣贼子论处,夷灭九族。张晁、谢洪何在?”
五人领命之时,左右两侧已各出一将,上前面露兴奋地行礼大喝:“末将在!”
陶德指向外城四方,令道:“五门告破之前,务必剿灭城内残军,同时遍告都城留守朝臣及百姓,一律不得外出半步,否则格杀勿论。陶成武?”
二人连忙领命告退,而陶成武则兴奋地上前,行礼喝声如雷:“主公吩咐。”
陶德点头自信道:“决胜之道,在于直取中军要害。待五门一破,汝随本公率九百铁面死士进宫面圣。”
“诺!”陶成武顿时激动的领命退下。
而一沉稳儒雅将军,则震惊的劝阻道:“内城皇宫禁卫至少有五千众,国公万金之体,岂可只率九百死士面圣?纵使成武将军英勇盖世,恐也有些许不足啊!”
陶成武听之,则一笑了之。在他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自己与主公可是修士,纵使千军万马,刀山火海,又有何惧?
而这儒雅将军却不知,依旧劝道:“...况且内城之中皆有望楼守护,流石暗箭难防,太过凶险,末将愿与国公调换...!”
众将闻之,亦纷纷请谏:“末将等也愿替国公一往。”
陶德见了却挥袖,决绝道:“军令如山,不必多言!”
说着,他抬头远望巍峨的皇宫大殿方向,傲然道:“德,乃三军主帅,当亲往君前一问。”
“诺!”众人只得接令离去。
此刻,陶德已驱马向前,同时扫视身前九百铁面乌衣软甲死士。
九百死士各个面带虎吞云铁面,双目幽芒闪烁,腰跨双剑沉默而立,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尤其是他们周身所散发而出的阴冷气势,犹如腊月的寒冬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见陶德匹马按剑而来,‘哗!’九百死士齐齐半跪而下,声如九幽鬼泣般,沙哑而低沉:“拜见...主上。”
陶德匹马傲立于九百死士身前,他看了看头顶阴云密布的天空,随即猛然抽出腰间长剑,指向长空:“十年了!我等了整整十年...这把剑终执于吾手...。”
钱灵儿纵马在后,正秀眉微蹙地看着此刻傲然之态的陶德。
她知道,陶德看似是在清君侧,实为夺赵氏江山。
虽然自己心中不愿,但她还是默许了。因为时不我待,天不假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自己不想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睡’去。此刻的自己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到洛羽,哪怕只是一瞬,能见他安好...就好。
对于陶德挥军攻打都城,钱灵儿心中虽有不忍,但却依旧无声地静坐在白马之上,望远处山呼海啸与人海攒动,流矢如蝗,攀城攻门,溅洒一片片嫣红....。
见此,她惆怅而问:“师兄,我们能找到羽吗?”
身前勒马持剑的陶德,回首微笑点头:“一定能。”
......
五行宗,外室山。
不知为何,也许是洛羽身份暴露的原因吧?外室山上的散修已人去楼空。
此时,只有那落尘松下,孤立的一道破衫飘荡的萧瑟身影。
望着眼前这依旧垂挂松下的一支孤零零的梅花簪,洛羽只觉往昔如梦,似犹在眼前...。
他一边口中喃喃,一边回忆着当初自己将梅花簪系在落尘松下的画面......
“望雪千羽念无瑕,伴梅一世待春华,多美的诗句,多么绚烂的簪花呀!是不是很美?”
“公子...”望着似自言自语的公子,小凡欲言又止。
洛羽报之一笑,随即踉跄着站起,望着手中梅花簪喃喃道:“簪花勿念落尘迟,恨不重逢未嫁时;断尘桥,落尘松,断落红尘归我宗...。”
口中喃喃之际,回忆自己系上梅花簪的画面瞬间消散。
此刻,洛羽神色恍惚地望着这四周杂草丛生的残破外室山,他勉强一笑,便伸出了双手,拉过那条系有梅花簪的红绸,将梅花簪缓缓解下,紧紧握在了手中,随即脸上一片温柔:“等我...。”
说着,洛羽便收了梅花簪,准备要转身离去。
可就在他转身之际,身后杂草丛生的残破演武台之上,不知何时竟出现了一位怪异的少年!?
洛羽停下了脚步,神色平淡地注视着眼前,正翘着二郎腿,靠在残石断柱边的少年。
只见这少年,看着个头并不高,应该和小洛云差不多。下身只穿着一件裹裤,脚踝裸露,却没有半点尘埃沾染。其周身皮肤古铜,微紫显紫色如经脉一般的纹路,她双目微闭,发如紫电倒流,额生半寸双纹角,虎牙流露,口衔草茎,其眉心一爪形紫电裂纹分外显眼。
此刻这少年一只手正放于膝盖之上,手掌还在不断的左右晃悠着,显得很是轻松惬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12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