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38

  “不管大伙怎么想,在官府眼里咱大伙就是反贼,那么大伙当然就得合起心来,要是各家有各家的心,咱们怎么和官兵斗?....要说咱们的人数是占优势的,但大伙原先都是种地的农民,有几个会上阵杀敌本领?诸位又哪家能单独和官军打?....奉我为首,就得听我号令,要是大伙做不到这一点,又何必要奉余某为首?”
  余淮书说话相当有水平,听得众人不住点头,纷纷拍胸脯表示唯余先生之令是从。
  “择日不如撞日,大伙既然没意见,那就在这淮字大旗下盟誓吧!”
  王二不失时机的叫人拿来香案,给每位头领发了一柱香,对天盟誓是王二认为必须有的程序,戏文上不都这样么。
  陆四也拿了一柱香,带着盐城县众人跟着人群喊了几句。
  在最前面领着众人盟誓的余淮书看着一枝独秀。
  ..........
  余淮书的整顿办法很简单,基本照搬了陆四那套,选了队伍人数最多的十家为大营,其余为小营,一大营领五小营,十大营唯余淮书这边指挥,包括陆四这边。
  “好,那大伙今后便都是我淮军将士了!以后我们便生死与共!”秦五颇是高兴的振臂一呼。
  各家头领们也是情绪高昂,欢呼了好一阵。
  “那接下来怎么办?”
  人群的欢呼声被宝应沈瞎子的这句问话止住了,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
  “我们淮军难道真要造朝廷的反?”兴化彭大清闷声道。
  “接下来,余先生早就同我们商议过了,就咱们淮军的实力肯定是没法和官军斗到底的,大伙的妻儿老小都在乡下,真扯旗反了,妻儿老小怎么办?余先生的意思是咱们现在占了淮安城,掐住漕粮北运的脖子,便等于有了同朝廷谈判的资格......”
  王二说的大致就是桃花坞陆四同余淮书他们商量打淮安的意义所在,当时淮军上下豁出命打淮安是造反,但造反的目的又是为了得到朝廷招安。如果不打淮安,大家伙一哄而散,事后官府肯定会秋后算账。官府不算账,金声桓的兵也会过来找他们。
  余淮书去联络扬州河工队伍时,也是用的这套说辞,因此正如陆四所想那般,进入淮安城的四万河工绝大多数都是造反初期的动摇派、投机派,包括他直系的人马。
  “余某知道大伙关心什么,有些人可能知道,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余某在此便为大伙说一说,”
  余淮书刚起身说了两句,却被他身边的陆四打断了。
  “大伙有没有想过,万一朝廷不招安咱们怎么办?”陆四很平静的望着台下一众和他同一出身的“泥腿子”们。
  这个问题很戳人心,台下一片寂静,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相信他们闹出这么大声势,又夺了淮安城,朝廷一定会招安他们,这才一个个往淮安城钻,盼着能脱了他们造反的罪,或者是分一杯招安的羹。
  可要是事实不如他们所想,朝廷不招安,他们怎么办?
  真铁了心抛妻弃子造反?
  盐城县的那帮人早就私下通过气,陆四的问题并没有让他们产生困惑。山阳县的那帮人却不同了,一个个听得都是愣在那边。
  余淮书眉头微皱了一下,道:“陆兄弟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不管朝廷招不招安咱们,咱们首先得立于不败之地,”陆四环顾众人,“不错,淮安城是在我们手里,但大伙想过没有,光有一座淮安城就能确保我们太平无事?就能确保朝廷一定会忌惮咱们,派人来招安咱们?”
  “应该会吧,”
  王二给人算过很多命,但却算不出自己的命。
  陆四摇摇头:“凡事都要往最坏的一面想,如果朝廷不肯招安咱们淮军,那必然会调集大军来攻打咱们,到时候咱们淮军坐困孤城岂不死路一条?因此,我意带人南下攻打扬州,使淮扬两府十数县州联成一片,以为根据之地,互为援应,到时候我们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还怕他官军来剿?”
  “对啊,咱们都打下淮安了,索性把扬州一块拿下!”人群中宝应那个沈瞎子一拍脑袋,“有了淮扬两府,朝廷八成就得招安咱们了!”
  这话一说,人群一下又炸开了,都在讨论陆四说打扬州的事。
  王二和秦五他们也在窃窃私语,显是商量这事可行不可行。
  余淮书也在沉思。
  陆四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又道:“各位,活路都是拼出来的,现在就想着让朝廷招安咱们,我怕到最后各位就跟那梁山好汉们一个下场!”
  得益于说书的将《水浒传》传的家喻户晓,大字不识一个的“泥腿子”们都不用陆四细说,脑海中就浮现出宋江等人的结局。
  “所以,我陆文宗觉得,招安是条好路子,可前提是得咱们淮军足够强大,这样朝廷就不敢哄骗咱们,一句话,将来朝廷要说话不算数敢杀咱们弟兄,咱们淮军就打给他看!”
  说到这里,陆四顿了一顿,“不过打扬州城,肯定要死人。我陆文宗反正第一个去,诸位有愿随我去打扬州的,就请站左边,不愿意的站右边...我话讲完了,有谁认为我讲的不对?”
  台下包括台上鸦雀无声,许久,有个声音传了出来。
  “有,”
  套着女人花袄的左潘安弱弱的举了举手,看了看身边人,又看看台上的陆四:“那个,大兄弟我问一下,哪个是左,哪个是右?”
第86章
下扬州
  “大兄弟,你说我眉心这颗痣是不是美人痣?”
  “大兄弟,你说男人穿女人的衣服好看吗?”
  “大兄弟,你说我这根簪子配我吗?”
  “大兄弟,你为什么不说话?”
  “大兄弟,你不说话的样子好有男人味。”
  “滚!”
  陆四受够了,他真的受够了,自打出了淮安城,这个真名叫左大柱子,艺名叫左潘安的花袄大汉就天天缠着他。
  要不是这家伙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愿意追随陆四去打扬州的小头领,陆四肯定会在半夜叫人将他用麻袋装了扔运河。为了保险,麻袋口得打死结,并且还得绑几十块砖头,确保万无一失。
  左右,是方向,是生死,也是路线。
  尽管陆四向众人表明了打扬州城的意义,也再三强调打下扬州城有利于盘活全局,更隐隐暗示拿下扬州城后淮军极有可能打败官军围剿,从而成为江北最强势力,到时吃香喝辣再也不必被官府清算,但最终大多数河工头领们还是选择站在右边。
  相比可能送命,也有可能拿不下扬州城的后果,实实在在的淮安城才让人有安全感。
  又或许这些人有死道友不死贫僧的想法。
  站在左边的只有十几个头领,总人数不到五千。其中就有那位明明眼不瞎,偏有沈瞎子外号的宝应沈大富。
  一个有趣的现象,陆四发现不少人名字都带个大字,什么夏大军、沈大富、彭大清、左大柱,王大强...
  可能是这些人的爹娘不会起名,也可能这年头取名带个“大”字是潮流吧。
  不到五千人,这个数字陆四还是满意的,这些人主动站出来跟他走,说明他们不仅有勇气,也认同陆四的观点。
  认同和勇气,是一支军队的基础。
  即便这些人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只要他们心甘情愿跟陆四走,假以时日,终能从中诞生出一支精锐来。
  余淮书支持了陆四的决定,因为不论陆有没有打下扬州,对于他只有利而无害。
  打下扬州,正如陆文宗自己所说,可以使淮安与扬州相互呼应,以为根据对抗官军,这样淮安城便不是孤城,来攻的官军也不可能死盯着淮安城不放。
  只要淮军能撑住一段时间,官军久攻不得,朝廷只能采取招安手段来安抚淮军。
  毕竟,漕运可是大明朝的命脉,断不得。
  打不下扬州,虽然可能真会让淮安陷入被合围的局面,但陆文宗的威望却肯定会被削弱,如此淮军上下才能真正做到唯他余先生马首是瞻。
  骨子里,余淮书是相信朝廷会招安他们的,哪怕没有扬州城。
  多年和县衙以及区上粮长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官府最怕出事。一旦出了事,官员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迅速将事情压下,而不是将事情搞大,那样对于官员顶上的乌纱帽不是好事。
  只要他余淮书代表淮军表现出对朝廷的忠顺,让朝廷知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反贼,而是被监河兵逼反,余相信那位逃出淮安城的路部院肯定会以安抚手段来解决淮军问题。
  那么,作为淮军的“共主”,余淮书必然会从中得到极大好处。这也是为何那日他会主动“请缨”去联络招引扬州河工的目的所在。
  不如此做,他必然要受制于人多的上冈陆文宗,哪里能在夺取淮安城后代表整个淮军和朝廷谈判。
  本质上,陆四是想活人,余淮书同样也是想活人,但在手段上,两人却是截然不同的。
  ..........
  作为淮军名义上的大首领,余淮书肯定要留在淮安坐镇。他这个大首领也没法给陆四他们提供什么支持,淮安城中的军械物次和钱粮几乎都在陆四手中。
  陆四当然不会一样东西不留给余淮书,首先粮食这一块他只取了常盈仓,余下四总仓和常平仓的存粮他压根没动,这些粮食可以保证留在淮安的队伍能够撑到北京沦陷。
  军械物资这一块,秦五和郭老四本来就缴获很多,被他们收编的俘虏也有近两千人,余淮书只要调度分配得好,确保一定战斗力是没有问题的。
  好一番踌躇后,余淮书终是开口询问陆四漕院官厅有多少存银,陆四回说有四十余万两,他将留二十万两供余淮书调配分发,其余他将带走。
  对此,余淮书没有意见,他也无法有意见,漕院那边可是被陆四的人牢牢守着,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
  陆四能给他二十万两,已经是极大的情义了,毕竟淮安城都是人家拿下的。
  只是,当听陆四说他明天就要开拨,余淮书等人还是着实被惊到。陆四随后正式提议将淮军一分为二,南下扬州的称南路军,留在淮安的为北路军。
  两路人马都称淮军,是谓“分兵不分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