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38

  这地方他早前来过,那天跟李士元强攻淮安不得后,他们就是在这里扎的营。当时李士元还发狠说要是真攻不下淮安城,就一把火把城外的粮仓全烧了。
  将一袋几十斤的粮食从仓中扛出搬到码头上船后,郑大发既有些不服气,又有些羡慕的望着脖系黑巾,坐在漕船粮堆上的哨官宋老瓜。
  不服气是因为这个宋老瓜就是个泥腿子,前几天还在工地挑泥的民夫突然变成自已的头,郑大发能舒服?
  羡慕则是因为这个宋老瓜得了个官太太,听说是淮军领头的那个什么陆文宗亲自赏下来的
  郑大发远远看过一眼那官太太,不但人长得水灵,腰段也好,跟宋老瓜在一起那活脱脱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一想到晚上宋老瓜又要去睡那个官太太,黑不溜秋的玩意往人家官太太娇嫩嫩的小身子上乱捣,郑大发胸口就越发的闷,也口干舌燥的很,黑乎乎的手往裤裆摸了一把,再往边上一挪,拍了下之后就往边上的运河“呸”了口唾沫。
  这一口唾沫发泄的是无奈,是委屈,是不平,是骂娘。
  不想这一幕却叫宋老瓜瞧见了,当时就喊了起来:“郑大发你裤裆里有蛆啊,摸什么玩意,还不赶紧干活!”
  “宋头,我就是歇下,这就去,这就去。”
  郑大发很是能上能下,脸上的笑容丝毫假不得,屁颠屁颠的就上岸朝粮仓奔去,途中还不忘喝骂两个偷懒的手下。
  这会,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谁让如今的淮安是淮军的天下呢。
  可怜的郑大发现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手下十个兵八个是淮安的河工,一个是根本不知道说啥的福建兵,还有一个是稀里糊涂跟着闹的附近居民,别说煽动他们反水,就是鼓动这帮人逃跑他也做不到。
  不过,郑大发也不想跑,在这乱世的年头里活得越久,就越知道如何才能保命。
  跟着大队伍总能活得长些,孤身一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乱窜,反而死得快。
  ........
  宋老瓜坐在漕船甲板上,舱中粮袋已经码了一大半,太阳落山前这船能装满。
  只是到现在为止,宋老瓜也没弄清楚上面让把粮食装船是什么意思,按道理不是应该把城外的粮食往城中运吗?
  这怎么反过来了?
  纳闷归纳闷,宋老瓜也没想太多,现在的他可是心痒痒得很,因为天黑他就能跟队官告假去城里睡官太太了。
  官太太叫小翠,白花花的身子真叫人馋,水汪汪的盘弄起来能把人魂儿都抽干。
  也多亏了人小翠儿,他宋老瓜才算是真正晓得男女之事究竟是个啥滋味,那真是做了还想做,越做越想做。
  就是有一点不好,便是办事前那小翠儿总要叫老瓜去洗屁股和那玩意,不洗不让办事。
  这把老瓜急得,他活了四十几年,还是头次听说睡觉前要洗屁股的!
  转念一想,人家是官太太,从前服侍府尊的,能跟农村人比吗?
  自家又指着小翠儿给他生个娃,别说洗屁股,就是拿刮猪毛的刀在他屁股上刮几下,也乐意啊。
  随着太阳一点点的西落,老瓜心里就越发的挠人,几次起身想去仓里看看还有多少粮食,但又不想费劲跑。
  他的劲要用在正道上,直到队官三拐子过来叫他。
  “三拐子”是村民给傅贵起的外号,因为这家伙罗圈腿,走起路来好像一拐一拐似的。
  时日久了,“三拐子”倒成了傅贵的大名,就跟宋老瓜其实叫宋发荣一样。
  “三拐子,啥事?”
  老瓜和三拐子是一个村的,平日里关系也不错,这会淮军也谈不上尊卑等级,所以还跟从前一样称呼。
  “有事,营里来通知了,”三拐子示意手下这五个哨官坐下说话。
  “甚事?又发银子了?”
  一个叫齐隆的哨官咧嘴笑道,昨天营里把他们几个哨官叫去,一人发了一两银子让他们进城。
  具体各人拿银子干什么,营里可没说。但除了宋老瓜外,其他人都往城里的几家妓窝跑。
  “净想着发银子,没个正经,妓窝去多了小心没得用。”
  三拐子没好气的白了眼齐隆,神色突然变得郑重起来,低声对五人道:“营里说咱们淮军过两天就离开淮安城去打扬州,让咱们心中都有数。”
  “啊?!”
  五个哨官连同宋老瓜都叫这个消息给惊住。
  “好好的怎么就要走呢?”齐隆一脸困惑。
  “是啊,咱们这才打下淮安城的啊...”
  三拐子抬手示意众人别说话,只问他们:“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是愿意打扬州,还是愿意留在淮安?”
  “这...”
  众人都怔在那里,这叫他们怎么说。
  “要愿意去扬州就把队伍拢住,跟下面的人通个气,具体出发时间等上面通知。要不愿意,就跟我说一声,回头上面另有安排。”
  “到底出什么事了,怎么好端端的就要去打扬州的?”
  “具体我也不清楚,反正上面说咱们淮安附近官军太多,必须先南下把扬州打下来,解除南边的威胁,要不然我们打不过官军...”
  三拐子说完,看向宋老瓜,“老瓜,你那个官太太要安置在老营,不能跟咱们一起。”
  “老营?”
  宋老瓜昨天好像听人说过淮军要建老营安置家眷的事。
  “老瓜,你怎么说?你要不去扬州的话就提前跟我说。”三拐子对老瓜还是蛮关心的,毕竟是一个村出来的。
  “我...”
  老瓜没有回答,而是问三拐子:“打扬州是陆文宗下的命令吗?”
  三拐子点了点头。
  “噢,”
  老瓜松了口气,然后毫不犹豫道:“那我去打扬州!我这人说话算数,陆文宗给了我官太太传宗接代,我就得给他卖命,不但是我,将来我儿子也跟着他干!”
第75章
拖家带口造什么反
  淮安知府衙门匾额还在,只是今非昔比,大门叫住在附近的淮军拆掉当柴禾烧了。
  要不是淮军管事的及时制止,怕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能将府衙里的户册、历年典籍都搬去当烧火纸。
  山阳儒学那边就叫烧了个精光,书桌板凳都叫砸了。
  天寒地冻的,城里能有多少柴禾?士兵们冻得狠了拆房子正常,烧些书籍又算什么事。
  站在府衙空洞洞大门外的山阳知县罗吉英有些恍惚,曾几何时能入主府尊衙门是他做梦都想的事。
  现在,梦想实现了,然而却是以一个“皮条客”的身份实现梦想。
  虽然淮军那位陆头领屡次强调淮安城经逢大乱,死难众多,必有诸多孤女生活无着,为免这些可怜孤女饿死、冻毙街头,又或被那无良之人糟蹋欺辱,淮军铤身而出新建老营以置诸女,此举乃是仁义之师才会为,是造福家乡人民的大好事,当为千秋史册所铭记。
  只这话说得再漂亮,却掩盖不了事件的本质。
  不说其它,就说没这大乱,淮安城中的女人哪个愿意嫁给乡下的泥腿子?
  就是个趁人之危。
  但,也是事实,如果淮军不收容那些死了爹娘、没了丈夫的女人,她们怎么活?
  “收容”总比强抢得好吧。
  路部院跑了,吴知府死了,作为淮安城现在唯一的父母官,罗吉英也只能硬着头皮当起这“皮条客”来。
  因那位陆头领有过交待,不可用强,女方须自愿,说什么淮军是家乡人的队伍,干不得那欺男霸女的事。
  所以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罗吉英便将府衙和县衙所有人员召集了起来,然后三人一组派出去劝说那些孤女到淮军老营活命。人手不够,又动员各里坊的乡老,最后连仵作都用上了。
  不过天晓得那位陆头领是怎么想的,竟将淮军老营定在了知府衙门,望着那些不断被带过来的女人,罗知县难免想到“亵渎”这个词来。
  衙门,可是朝廷的权威,脸面所在,如今竟成了收容女子的地方,成何体统?
  未了,又是自嘲,自家堂堂进士出身的知县都成了拉皮条的了,还关心什么朝廷脸面。
  天晓得,这大明朝还能撑几日。
  罗吉英发怔的时候,大门口负责登记的于书办一边写着名字,一边问面前的老婆子:“宋婆子,这是第几个了?”
  “第七个了,于先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