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638

  当下之局面,有兵权才是真正封疆,没有兵权,便是总督也没人买账。当初南都任命的总督川贵、湖广军事的总督王应熊就由于没有直接归其节制的兵马,结果在途经湖广时连个接待他的地方官都没有。
  官场炎热,可见一斑。
  原本依靠二王敢和总督何腾蛟“叫板”的章旷哪能受得了被何腾蛟同吴三桂联合排挤,可是王得仁带兵跑去了江西,湖广境内除了忠王带来的满蒙兵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哪还有什么像样的兵马能供他拉拢。
  最后,竟是把主意打在了秦王左梦庚那里,恰逢左梦庚麾下的总兵李国英因为带兵援川在恩州同土司发生冲突兵败,不知如何是好时,章旷及时向李国英伸出“橄榄枝”,不仅以湖北巡抚的名义压制了恩州土司,还筹集了一批钱粮供李国英募兵,就这么着把李国英拉上了自家“战船”,这才稍稍有了些底气。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从前王体中、王得仁有兵四五万,章旷这个湖北巡抚当得实在,如今李国英连同章旷募集的其他兵马也不过一万余人,这点兵马哪敢和关宁军相比,因此在堵胤锡提出湖南、湖北各镇当团结一致北上支援忠王“御贼”时,章旷立即以湖北兵不堪用为借口委婉拒绝。
  湖广总督何腾蛟这边一开始也无意参和荆襄战事,同力主抚议满蒙兵的史可法不同,何腾蛟对这帮子东奴实是看不上眼,且深有仇恨,很有民族气节,故而当初他选择拉拢吴三桂而不是拉拢阿济格。
  所以,顺贼和东奴打的越狠,何腾蛟心里就越高兴。然而,让这位湖广总督始料未及的是,顺贼的攻势竟然太过凶猛,以致荆襄那边不仅丢了南阳,还打进了黄州、德安。
  即便再是不懂兵事,单从地图也能看出襄阳一丢,湖南及武昌立时就成了前线。
  在堵胤锡共御大敌的劝说下,何腾蛟磨磨蹭蹭两天,终是决意派兵北上,但首先须要取得吴三桂的同意,因为何腾蛟如今能依赖的军队就是吴的关宁军。
  事实证明吴三桂比何腾蛟、章旷、傅上瑞这帮明朝的督抚重臣更有眼光,在知道辫子兵没能守住南阳后,其就立即召集部将商议北上援救辫子兵的事。
  吴三桂的部将一致认定辫子兵若亡,下一个肯定是关宁军。
  谁让他们在一片石之战表现太过“优秀”呢。
  何腾蛟的使者将出兵北上的意思一说,吴三桂立即答应,并调集所部精兵两万自洞庭湖方向北进。
  得知吴三桂肯出兵后,何腾蛟顿觉有了信心,琢磨辫子兵现在被顺贼打的肯定实力大损,因此这次北上若能挡住顺贼,他这位湖广总督就能成为此战的大功臣,一举跃过五省总理史可法,真正握有湖广军政大权,并且还能顺势将辫子兵压制,让阿济格转投他这个湖广总督。
  于是,何腾蛟也拼凑了万余人马自常德北进,又要湖南巡抚堵胤锡带领君子营及几千兵马同他一起,是谓“中军”。
  章旷这边原是想隔岸观火,不想何腾蛟却不想让他在边上摘果子,先是以总督名义命令章旷北上,再要吴三桂的部将杨坤带兵监视章旷,大有章旷这个湖北巡抚不有所动作,便将其定为叛军的意思。
  章旷无奈,只得拉了李国英一起北上进入荆州,是谓“左军”。
  如此,在何腾蛟的组织下,湖广军队形成三路援襄动态,号称十万大军。
  顺军密探给御营的密告说:“长沙、岳州、常德明军兵力甚盛。”
  此时顺军已经兵临襄阳。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何腾蛟一方面组织湖广军队北上救援襄阳,另一方面又害怕吴三桂这支主力会脱离自己节制,被史可法这个五省总理拉过去,因此在粮草方面做了手脚,确保吴三桂军中粮草只能支撑七天。这样何腾蛟就能通过粮草卡住吴三桂的脖子,使这位大明朝的辽王事事都要受湖广总督所制。
  吴三桂为此也是恼怒,若不是谋士方献策劝他大局为重,恐一怒之下便退兵回长沙了。
  得到吴三桂领军援救后,阿济格略微松了口气,不管他是否真心为明朝效力,此时明朝的军事力量就是救他于水火,甚至可以说挽救满洲一族最后的希望。
  在探明顺军最新动向后,阿济格决定派原护军统领、荆州总兵博尔惠领兵在随州、应山一带阻击东线顺军同尚可喜,自己则领其余兵马两万余回救襄阳。
  这样的话,即便顺军在枣阳布下重兵阻止阿济格回救,从湖南北上的明军也能从荆州抵达襄阳,从而替襄阳解围。一旦襄阳解围,枣阳当面的顺军肯定也要退兵,如此战局再不济也能恢复到战前局面。
  阿济格的盘算是好的,可惜他还是低估了明朝官员拆台的能力。
第824章
第四军助战变主战
  最先出事的是湖北巡抚章旷。
  本就不想北上荆州的章旷授意李国英借口购买的马匹未到,在岳州的澧县逗留不进,生生耽搁五天。
  顺军方面,奉旨从西安经商州南下勋阳境内的顺军第四军,在提督左潘安的指挥下攻占了小城上津,尔后沿吉水东进,奇袭青铜关,歼灭驻守于此的明军三百余人。
  经审讯俘虏得知勋阳府那边尚不知顺军打来,左潘安计上心来命人换上明军衣服大摇大摆开往勋阳府城。
  结果根本不知顺军打来的勋阳府城就这么被顺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由于早先勋阳一带不少农民参加了张献忠的大西军,故而义师出身的顺军于当地很有农民基础,加上第四军内的一些原西军将领积极联络,勋阳府境同襄阳那边一样对顺军的到来热烈欢迎,根本没有任何抵抗。
  原计划中,第四军攻占勋阳后应当立即主力东进,配合第三军、第十四集团军攻打襄阳城,然而军提督左潘安却不想率部前往襄阳“助战”,反而觉得他第四军攻占勋阳迅速,不仅襄阳那边不知道这边情况,荆州那边同样也不知道勋阳已被大顺攻占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他第四军其实就是一支奇兵,完全可以趁荆州明军无备一举夺取荆州,这样不仅彻底将襄阳的辫子兵集团围死,也能让他第四军从全军的预备队摇身一变成为南征的急先锋。
  左大柱子真是敢想敢干,脑袋一拍就决定了。不过还是派人向御营回报这一情况,并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的。
  接到第四军决定南下攻打荆州的急报后,枢密院副使李定国气的大骂左潘安混账,放着好好的襄阳不攻反而去打荆州,万一荆州拿不下,襄阳这边也攻不克,战局岂不立时变成胶持状态。届时湖南三路明军北上,大好局面就会倾刻转变。
  李定国之所以大怒,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顺军粮草实际也无法久撑的原因。拿下襄阳,顺军几个集团军才有可能继续南下推进,通过对明军的缴获支撑。但拿不下襄阳,大军想要南进恐怕要等到明年了。
  陆四也认为左潘安决意攻打荆州太过冒险,因此命人拟诏以极其严厉口吻命第四军放弃南下,立即东进攻打襄阳。
  诏令被快马加鞭送到正在南下的第四军,军提督左潘安却仍是不肯奉诏东进,坚称第四军有足够信心拿下荆州,届时可以完成对阿济格集团的总合围,并阻断湖南明军北上援救,比将第四军投入攻坚战更有效果,且更有意义。
  陆四气的无语,仔细审视地图,再结合各方战报,竟是同意第四军南下荆州,并要求第四军要克服一切困难拿下荆州。
  明军方面,在澧县逗留五天的湖北巡抚章旷同总兵李国英还是顶不住何腾蛟的压力继续北进,然而刚到荆州境内的松滋,却忽闻顺军攻占了勋阳正向荆州杀来,在没有探明情报真实性及没有向任何友军通报的情况下,章旷竟和李国英带人火速退兵。
  驻防荆州要地猫儿关的守将马蛟麟在发现顺军已经出现在关外时,一没有尽职尽职率领部下同顺军死战,二也没有率部弃逃,而是命人砍断关上明旗,摇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马蛟麟的投降让第四军如提督左潘安所想,意外的成了一支可以决定整个荆襄战局的关键力量。
  两天后,夷陵一带的明军也仓皇出逃,至此,通往荆州的道路完全摆在了第四军面前。
  而当时出现在夷陵的顺军,不过是第四军派出的一支以侦察为主的先遣队,人数不过三百。结果夷陵明军误以为是顺军大举来攻,为了避免被顺军包围,守将同城中的官员连夜跑了路,速度之快,以致第二天城中百姓发现大街上都是顺军时,一个个还感到莫名其妙。
  “怎么样,俺就说嘛,那帮子明军就是不中用!吓也吓死他们了!”
  进展神速并接连得手的左潘安高兴的在部下面前为自己的决策能力,以及智慧的脑袋瓜子不吝赞美之词,随后将全军后勤辎重都屯在夷陵,点上四千精兵疾驰东进,于六月初三早晨出现在荆州城外。
  此速度相比磨磨蹭蹭的李国英部要快上数倍,便是距离最近的吴三桂部也是远不如。
  由于行军太过迅速,可谓不分昼夜,最终抵达荆州的顺军实际不到三千人,其余大多中途掉队。
  荆州城中驻防的满洲兵对西线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等到扮成百姓的顺军死士突然开始夺门时,城中立时慌作一团。
  身为军提督的左潘安更是身先士卒,结果无备的辫子兵被打的大败,多从东门逃出。
  此战,第四军不仅成功夺下荆州,毙敌数百,还夺取了明军屯于此地的一千多艘船只,为顺军沿江东下夺取武昌、九江、南昌等地奠定基础。
  随着第四军主力各镇的陆续到达,志得意满的左潘安派兵出击荆州附近各县,当阳、荆门等地驻防的辫子兵大多被抽调至襄阳,结果在兵力远多于己方的顺军攻击下纷纷被歼。
  荆州失守的消息很快被城中逃出的明朝官吏告知正北进的湖广总督何腾蛟。
  此时荆州城中实际只有两千多顺军,然而大惊失色的何腾蛟却以为是顺军主力打了过来,并认定必是襄阳已经被顺军攻占,否则顺军主力不可能出现在荆州,慌了心神的总督大人不顾堵胤锡劝说下令退兵。
  而自岳阳北上的吴三桂在得知荆州失守后,也没有派人查清顺军的真实兵力和作战意图,火速后撤百里。
  结果,三路北上援救襄阳的明军竟被一心抢功的左潘安轻松化解,让人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吴三桂的前锋兵马离荆州城其实只有不到四十里地。
  在收到撤兵命令后,这支吴三桂的前锋兵却没有选择后撤,反而是派人向荆州的顺军表示愿意归降。
  其中赫然就有吴三桂的弟弟吴三辅。
第825章
此屠夫,当寸搩!
  除吴三辅外,降顺的明将还有吴三桂麾下的悍将郭云龙,此人当年与杨坤一起携吴三桂降清书信快马向多尔衮求援,告之山海关虚实。
  随吴三辅、郭云龙归降的原关宁军将士有三千余,战马六百多匹。
  荆州城内的顺军第四军提督左潘安获知此消息喜出望外,亲自出城相迎,并在城外筑高坛杀牛盟誓,意图以此继续诱降吴三桂的部下。
  吴三辅身为吴三桂的亲兄弟却背叛吴三桂降顺,足见原关宁军内部对时局的悲观到了何种程度。
  郭云龙更是于城外涕哭称:“昔年罪将猪油蒙了心,追随吴逆引东虏入关,致使燕京易主,永昌皇帝西狩,遂有襄京之难。此罪实属不赦之罪,今得将军及大顺厚待,罪将惶恐,但以此躯为大顺荡平吴逆,一洗前罪!”
  吴三辅、郭云龙的叛降令荆楚大地为之震动,也让吴三桂怒不可遏,方寸大乱。
  顺军此时若能善待吴、郭二人,并利用二人归降加大力度诱降吴三桂部,定能起极大作用,甚至可一举瓦解吴三桂集团。
  然而当第四军将吴三辅、郭云龙归降事急递御营后,陆四沉默之后却下密诏,命将吴三辅、郭云龙及归降吴军把总以上军官全部诛杀,一个不留,余众尽行编散诸军,不使复聚。
  接到密诏的左潘安尽管万分不情愿,但还是依诏设宴骗来吴三辅、郭云龙等人,随后刀斧手四出斩吴三辅以下军官37人。
  对于为何要诛杀吴三辅、郭云龙等人,陆四并没有给第四军太多解释,此时的他对于荆襄战事也没有太多关注,而是忙于批阅通政使从北京转来的若干奏疏。
  都察院监察御史万春元纠劾济南通判宋士炳、知县江某贪污虐民。
  陆四批示:“各官赃私可恨,皆纱帽下虎狼也。若不严惩,民生何赖?着革职速解京师,究问追赃充饷,再着刑部明正典型。”
  又有御史奏甘肃巡抚汪兆龄大起刑狱,几将省境七成前明官绅打入大牢,穷其钱粮,更将官绅私产充公,致使民怨极大。
  陆四批示:“前番甘肃奏报民间甚多反动士绅,朕便要甘肃严办。现在看来,甘肃方面有曲解朕之意思,打击扩大不可取,着都察院遣人至甘肃访查,有则改之,无则最好。”
  又命拟诏甘肃巡抚汪兆龄,道:“朕从前就叫你不要乱杀人,也不要乱抓人,你怎的就不听?治理天下,农工士商都当公正看待,不可以偏见度人。这道诏令说于你听,崇祯十七年前旧事莫要再究,对前明官绅亦当区别看待,不可一体打击。今后不可擅开大狱,便有反动士绅,亦当依律查办,切记。”
  第三军贺珍部自入襄阳境内后,军纪着实严明,对百姓可谓秋毫无犯,陆四甚是高兴,发诏嘉奖。
  荆州方面,由于荆州占守及湖南三路明军南撤,境内明军兵无固志,纷纷四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