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638

  “都他奶奶的别犹豫了,是男人的痛快叫一声,这时候不拼命什么时候拼命!”
  “......”
  白头军成份复杂,三分之二都是松江、苏州二府参加的奴仆和贫民,骨干是顾三麻子原先的海匪部下。首批渡河的千余人一半都是海匪,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亡命徒,听了顾三麻子的话也没什么好说的,纷纷叫嚣着渡河杀官兵个人仰马翻。
  见部下们士气高昂,顾三麻子也是心中高兴,又布置一番后忽对军中一穿白袍之人道:“管兄弟,你在此压阵,我亲自带人过去!”说着就要人将一付甲衣给他穿上。
  被顾三麻子呼为管兄弟的汉子姓管名效忠,关外抚顺人,原满洲汉军正红旗出身,曾随明军与明军大战于大凌河、松河,后追随多尔衮入关,积军功为汉军正红旗昂邦章京。
  此资历同海匪出身的顾三麻子简直天壤之别。
  不过此时管效忠的身份却是“待赎汉将”,所谓“待赎汉将”是顺军对于被俘及投降的汉军八旗将领的私下称呼。
  “待赎”二字其实戴罪立功的意思。
  两个月前,一批“待赎汉将”由北京抵达江北省,一部分拨到驻守通泰的第六军,一部拨到驻守淮扬的第八军。
  其中拨到第六军的有六人,分别是原汉军正红旗昂邦章京管效忠,原汉军镶黄旗人、满清国史院侍读郎廷佐,原明朝将领、降清任天津守备的吴胜兆,原汉军正红旗人焦安民,原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李国翰,汉军镶黄旗人、都察院启心郎蒋国柱。
第752章
江南大联保
  据说,拨往第六军的六名“待赎汉将”名单是监国亲自选定的,并要求第六军对这六人予以简用。
  第六军提督程霖同老搭档沈瞎子商量了一下,认为眼下第六军各镇改制已经完成,军中没什么好的职位安排这六人。而且这六人都是待赎汉将,之前于大顺寸功没有,就这么将六人安排在第六军对于其他将领不公平。
  但监国又说要予以简用,那肯定不能弃之不用。
  卖油郎好一番琢磨,最后决定派这六人前往江南,以参军名义协助第六军策反支持的奴军义师,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这六人过往的才识能力帮助江南奴军义师壮大,也能就此考查六人能力以便将来择才视用。
  其中管效忠出任收编的特别部队顾三麻子部参军,其余五人也以各式身份参与江南奴变各军。
  顾三麻子是南直有名的海匪,此人崇祯五年就因家贫铤而走险出海为盗,后来拉起一支队伍在南直隶沿海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崇祯十六年顾三麻子曾率几百手下沿江窜至江阴境内,结果被时任江阴典史的阎应元以三箭逼退。
  程霖驻防通泰期间一直有心渡过大江攻略江南富庶之地,所以在通州组建了一支规模三千人的水营。
  监国率主力攻破北京建立大顺中央政府后,通泰地区的原淮军定制为第六军,淮扬地区的淮军定编为第八军,由此江北一下就有了两个军编制。
  兵员实力和编制的壮大让程霖南征之心更是炽热,随后行营密谕于江南地区进行旨在颠覆的奴变,程霖意识到大军南下不是梦想,开始扶持江南奴军义师。
  并以第六军名义收编了海匪顾三麻子,给予武装之后命这支“白头军”从崇明内犯,试探江南明军底细。若能打垮江南明军最好,不能打垮也可以借机摸清江南实情,为大军渡江做准备。
  看过六名待赎汉将在清廷那边的“履历”后,程霖认为管效忠很适合白头军。
  管效忠渡江来到被暂时定名为第六军特别部队的白头军后,便帮助顾三麻子整顿部队,教习各式战法,尤其是陆战之法,从而让白头军屡屡击败明军,成为江南奴变各部中实力比较强大的一部。
  夺取嘉定城是白头军收到的最新命令,也是江南奴变以来各路奴军义师第一次真正坚决夺取城镇。
  故而管效忠格外重视,战前多次派人探查嘉定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攻城计划。
  只是,顾三麻子这个白头军首领竟然要亲自带人渡河,让管效忠有点意外,出于稳妥起见,他忙劝住对方,道:“顾旅,你乃一军统帅,如何能以身犯险!”
  “哎,什么顾旅,我顾三麻子有几斤几两,难道自个不清楚?也就是程提督高看我一眼,要不然,我顾三麻子也就是个把总的命。”
  顾三麻子不由分说挣脱管效忠,嘿嘿笑道:“管兄弟便瞧好就是,这嘉定城算我顾三给程提督的孝敬了,要不然我这个旅帅干着也不踏实!”
  说完,便朝管效忠一抱拳,大刀一拿就带人上了木排。
  见状,管效忠知道拦不住顾三麻子,只好反复叮嘱他小心。
  江北方面发来的指令是要求各路奴军义师尽可能攻占府城、县城及关隘要道,确保行营要求的“江南联保”能够落实。
  江南联保这个说法,管效忠觉得不妥,他对行营这道命令的理解是使江南地区脱离南都明政权的统治。
  这就要求现在闹得很凶的各路奴军义师,一起合力彻底瓦解明朝在江南地区的统治才行。
  但是,南都方面又怎么可能让财赋重地江南脱离他们统治呢?
  听说英亲王阿济格同平西王吴三桂都已向南都投降,这些清军现在可能没有胆量反击顺军,但要平定江南这帮乌合之众显然是极其轻松的。而且除了新近归降明朝的清军外,南都方面能够控制的明军也有相当数量,尤其是南京城中有三大营。
  故而,管效忠认为即便各路奴军义师能够攻取江南所有府州县城,也断然挡不住南都抽调的明军主力反扑。
  因此,实是不解大顺那边为何要费尽气力搞什么江南联保,真要南征直接大军过江便是。
  思来想去,北京方面可能是想以江南奴变这个乱局牵制南都。
  临过江前,管效忠可是听说张献忠的大西正在猛攻顺军占据的西安,北方顺军主力正在全面向西北调动。
  如此才需要在江南搞些小动作,牵制吸引南都朱明注意力,避免陷入西、明联手夹击。
  单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此策略极是高明。
  不过从战术层面上来说,未必就能成功。
  听说南都方面已派出京营主力,如果各路奴军义师不能合力,被一一击破是迟早的事。
  不过再差,总还有江北这条退路,眼下还是集中精神先夺下嘉定吧。
  管效忠正寻思着,远处顾三麻子已经跳上木排,朝一众已经等侯的部下吼了一句:“弟兄们,渡河!”随手接过一支竹篙往岸上一撑,木排便迅速往河中央淌去。
  “渡河!”
  几十条木排上的汉子们见三爷亲自渡河,一个个都是士气高昂,高呼着奋力撑排往河对岸划去。
  阳光映射下,千名男儿手握大刀、长矛、弓弩、火铳如铁塔般屹立在一架架木排上方。
  清风微拂,河水涟漪,宽阔的河面光影重现,浮出水面吸氧的鱼儿不住的吐着小泡泡。
  升腾的水气中,木排在汉子们用力的划动下,如脱弦之箭般直刺对岸。
  ........
  当顾三麻子所在的木排划到河中央时,嘉定城中的守军已能将这些“海匪”的样子看得一清二楚。
  吴淞游击吴志葵虽不敢带兵渡河袭击白头军,但也不可能让白头军就这么顺利渡过练祁河,已然带着几百士兵赶到河畔准备阻击。
  “三爷,狗日的官兵出来了!”
  “狗日的有铳!”
  顾三麻子的拜把兄弟周五在一艘靠前的木排上高声提醒众人。顾三麻子朝岸上看去,果然有明军铳手在沿河畔展开,正在紧张的装着药子。
  “竖盾!”
  “挡铳子!”
  伴随着一声声叫喊,各架木排上的汉子纷纷将盾牌和铁锅、从附近百姓家中拆来的床板、木板挡在木排前面。除了架挡箭挡铳牌的,其他人则全部半蹲,以免叫明军的铳子打到。
  “放铳!”
  白头军的木排驶入鸟铳发射距离后,吴志葵毫不犹豫立即下令开枪。“砰砰”的铳声过后,黑烟弥漫,可河上的白头军却没几个掉入河中的,倒是铁锅被铳子击中后发出的“叮当咣当”响脆声余音绕耳。
  “放,放!”
  哪怕效果不佳,明军依旧在放铳,有弓的也开始放箭。除此之外,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可以阻止白头军渡河。
  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渡河的白头军终是有了一些伤亡,不时有汉子中铳中箭坠落河中。
  但更多的汉子却是咬牙一声不吭蹲在各式挡铳挡箭牌后面,拼命在划手中的木板。
  “跳!”
  顶着明军的铳子箭枝,一架木排最先抵达岸边,上面的汉子们发一声喊同刚才一样躲在挡铳挡箭牌后面向前猛冲。
  这种战法就是管效忠传授,从前在关外以此战法对战明军的火器部队效果显著。
  一般只要撑过明军火器几轮射击,近身的清军就能毫不费力的冲垮那些不敢近战搏杀的明军。
  江南地区的明军拿北方明军差的太多,故而白头军之前以此战法屡败明军,上下对此不仅极其熟练,更是信心十足。
  随着第一架木排上的十几个汉子向岸上冲去,一架又一架的木排相继靠岸。手拿武器的白头汉子们前赴后继如同一个个小阵般迅速向明军挺近。
  空着的木排被撑手又迅速往河对岸划去。
  “哎呀,海寇上岸了!”
  “吴游击怕是挡不住!”
  城头上观战的嘉湖参政侯峒曾见海匪渡过了河,急得一拳打在城垛上都不觉疼,边上的进士黄淳耀等人也都是心头大突,盼着吴游击的官兵能把渡过河的海匪赶回河中,可是视线中官兵却已然往城池退来。
  “撤,撤!”
  吴志葵先前在崇明就吃过白头军的亏,哪敢与冲上来的披甲白头军近战,不待白头军靠近就立时下令往城中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