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38

第65章
破局之法,唯攻扬州
  漕院总督兼淮扬巡抚的公房,一切看起来同平常一样无半点紊乱,甚至书桌上的公文案牍都摆放得极有条理。
  “路振飞?”
  陆四终是晓得这位新上任的漕院是何人了,不过印象不深。据被俘的漕院兵丁讲那位路部院在西城还没有失守前,就带着衙门内的重要人员转移去联城了,现下多半已经出城。
  这让陆四有点遗憾。
  毕竟,自西北流民起事以来,被活捉的督抚重臣还没几个,他陆文宗要是能生擒一位着实是涨面子的事,绝对能叫朝廷唤一声“淮扬大贼陆某”。
  可能是逃的仓促,路振飞只带走了他的两方大印,其余重要物件都留在了漕院,包括案桌上那几份重要公文和放在抽屉中的两封信。
  虽然对繁体字以及这个时代书写格式十分不适,陆四却不会放过任何能够获得一手资讯的机会。
  其中一份公文是国子监司业沈廷扬呈给漕运总督衙门的,公文中沈廷扬说他自受命改漕船为长江兵船(海船)以来,进展迅速,现下已有舟百艘,皆高大完好,中可容二百人,所招水手亦皆熟知水道,便捷善斗,堪充水师。
  又言从前多奉旨办理从海上运江南漕米到天津和辽东松山,于北方海运很有经验,故若漕粮不能按期抵京的话,可由其在海州的船队共同协办。
  海州就是连云港,归淮扬巡抚管辖,沈廷扬为国分忧的想法很好,从连云港装运漕米到天津输入京师也的确可行,陆四却知道已经来不及。
  现下已是崇祯十六年腊月,等开了春崇祯就该去煤山了。不过海州这支船队让陆四有些动心,前世也看过不少历史穿越小说,其中就有利用海船趁清军主力入关直捣盛京的大胆“创意”。
  看起来,也可行。
  你入我关,我入你家,大家礼尚往来嘛。
  只是...
  陆四摇了摇头,海运直捣黄龙是好创意,但关键是淮军还不具备“扫穴”的能力,更不具备应对骑兵的能力,去了也是白送人头。
  更何况,他陆文宗真正能掌握的淮军才一两千人而矣。天亮之后,随着各路河工造反大军陆续抵达淮安城,如何将他们绑在“以陆四为首的犯罪集团”车轱辘上,才是真正让人发愁的事。
  放下沈廷扬的公文,陆四再次翻看的公文竟然是南都史司马的。
  史可法的这份公文言语很是隐讳,暗指南都很多官员都认为京师难保,所以做了从海路迎接太子朱慈烺来南京监国的准备,史可法本人对此也很赞同,所以将此情况通知淮安这边,希望淮扬方面也能就将来之事提前准备。
  “从来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即六朝之弱,犹争雄于徐、泗、颍、寿之间,其不宜画江而守明矣......立定根基,然后鼓锐而前,再图进取...”
  从这份公文上来看,史可法已经有了“南明”这一概念,也知道守江必守淮的重要性,并且还有北伐收复河山的想法,可惜几个月后的形势发展让这位才能不足的史阁部根本应对不了。
  另外几份公文都是淮安府和扬州府例行公事的公文,陆四随便翻了翻就放下,去看从抽屉中拿出的那两封信。
  一封信是山东济宁的刘泽清给路振飞的回信,信中刘泽清允诺将在月余便率部南下协助淮扬驻守河防。
  这件事陆四早就知道,历史上刘泽清也就是在崇祯十七年初率部南下,凭借淮安的钱粮财富从而成为所谓的江北四镇之一的,信中所言的月余时间便对得上。
  如此一来,陆四倒有些轻松,因为那样的话刘泽清暂时对淮安构不成威胁,北边的敌人只有驻守在泗州的金声桓部,以及淮安附近一些卫所兵。
  据孙武进交待,金声桓从武昌过来时所带兵马只有一万出头,排除掉四千多监河军,泗州那边金声桓最多只有六七千人马。
  这六七千人马还要防守淮河和黄河,能够动用前来攻打淮安的兵马不会太多。
  就算金声桓孤注一掷举军前来,只要陆四能赶在金部到来前将几万河工整合起来,即使无法与金部野战,凭城坚守也能撑上一段时间。
  只是那样一来,淮军就要坐困孤城,不是上策。
  再看另一封信,陆四先是“咦”了一声,然后目露思索状,最后他将这封信叠起塞进了怀中。
  信是从河南卫辉潞王府发来的。
  “清江提举司现在有多少漕船?”陆四扭头随口问了那两个被抓过来的官员。
  这两位就是漕事理刑主事王允端和提举清江司的主事宋庆,二人应该感谢面前这位翻看部院案牍的年轻人,因为如果不是这年轻人半个时辰前发布的命令,他二人早被淮军处死了。
  陆四的命令是活捉一些官员押到漕院来,因为他若想知道淮安城的所有情况,就必须有官吏协助。
  比如淮安城内城外囤积了多少粮食,就需要专门负责的官吏来给他个准确数据。淮军完全控制淮安以后的相关政策制定,物资的缴获分配也需要这帮官吏配合。
  这年头,读书人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他们会提笔写东西。而河工们,大多不识字。
  宋庆被押入漕院时,风字营正在将大堂内的那些被杀降兵尸体往外拖,这让宋庆着实被吓到了,哆嗦着竟是不敢回话。
  王允端还好些,但陆四没问他,只能垂着头等侯未知的命运。
  “他妈的,问你话呢!”
  押王、宋二人过来的是谢金生,见这两个当官的谁也不出声,气的就一人给了一脚。
  这一脚让宋庆回过神来,胆战心惊的给了陆四一个数字,提举清江司那里大概有几百条漕船。另外归提举司管辖的船厂内也有不少漕船。
  “噢,”
  陆四点了点头就让谢金生把这两个家伙带出去,都没问那个理刑主事半句话。
  “陆爷,问漕船干吗?”孙武进有些困惑。
  陆四反问他一句:“你觉得没有船,咱们淮军能打下扬州吗?”
第66章
淮军,平乱
  淮安老城北门外,望着身后一片混乱的淮安城,听着那城中百姓的惊叫声,漕运总督路振飞如老了十岁般呆呆望着,目中竟有老泪溢出,好在黑夜间无人看到。
  随路振飞一起逃出城的还有督漕道郑标,害怕贼兵会追撵上来,忙劝道:“部院速走,此地危险,不可久留!”
  “还请部院速走,贼人稍后便能追来!”郑泰也是焦虑万分,他手下只数十名兵,万一贼人出城追来绝难抵挡。
  “老夫这一走,怕就是生灵涂炭了。”
  路振飞喃喃自语,监河军原就是随左良玉烧杀抢掠惯了的,初到淮安来时屡屡犯事扰民,逼杀百姓人命数百条,如今公然造反夺城,那淮安城中的百姓还能有活路!
  “引狼入室,引狼入室,老夫悔不该当初叫金声桓来啊!”事已至此,这位路部院除了后悔还能如何。
  “下官请部院莫再伤心,当务之急是速寻援军镇压贼兵!”郑标急道。
  路振飞清醒过来,问道:“最近之兵马在何处?”
  郑标不加思索道:“抚宁侯处有兵三四千。”
  “朱国弼?”
  路振飞摇头,他宁死也不往朱国弼处,他上任后的第一份奏疏就是弹劾朱国弼的。
  抚宁侯朱国弼曾总督京营,温体仁把持朝政时,朱国弼抗疏弹劾,崇祯帝下诏捕其门客及缮疏者下狱,并停禄。
  一年前,崇祯重新启用朱国弼,叫他在山东督领总兵刘泽清等人护漕,可朱国弼见闯贼势急即擅自离镇,带人南下淮扬驻在桃源县,更将福建解京银十万余擅自扣留。
  路振飞上任后闻知此事,自是不能容忍,一纸弹章急递进京。可朱国弼没有旨意就敢擅自离镇,又岂能害怕路振飞的一纸弹章。京师那边因为河南官军大败,早已人心惶惶,朝廷诸公自顾不暇又哪里顾得了淮扬这边,这事便不了了之,但路、朱二人的梁子却算结下。
  也因了此事,迫使路振飞不得不挖左良玉的墙角,又急信济宁的刘泽清南下,除要加固河防不使闯军南下外,便是要压制那位胆大包天的抚宁侯爷。
  朱国弼的兵马除了少数侯府家丁外,多是他沿途收拢的溃散兵丁,人数只有三四千,战斗力不强,加上晓得路部院和抚宁侯不和,故淮安被围后郑标未派人向其求援,然现在离淮安城只有一百多里的朱国弼部却成了最近的兵马。
  都说远水难救近火,仅目前局面来看,去桃源是路振飞一行的最好选择。
  朱国弼再是恼恨路部院,他终是大明的侯爷,难道还敢闭门不纳大明的督抚不成。
  只是郑标没想部院却说什么也不愿去,一时也是犯难。
  “部院若不去桃源,卑职可护部院前往海州。”郑泰一心想保着这位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去和郑芝豹会合,他现在对除福建兵以外的任何一家兵马都不信任。
  “不行,海州太远,郑总兵手下也不过千余兵,乡勇又尚未团练成,去了也是白去,反而贻误战机。”郑标坚决反对。
  “去安东!”
  路振飞也知郑芝豹那里兵马不多,去海州更是几百里路,等他们赶到还不知淮安这里烂成什么样,思来想去决定先去淮安总兵张鹏翼处再作商议。
  泗州金声桓处却是想都不想。
  安东是淮安府辖县,与盐城、山阳二县相邻,淮安卫亦设于此县境内。淮安总兵张鹏翼是世袭指挥佥事出身,其人虽无能,但胜在忠心,并且安东离淮安也不远,北可连海州、徐州、南可连扬州,郑标当下也没有意见。
  一行人便摸黑往东边赶去,因怕追兵发现不敢打起火把照明,一路上跌跌撞撞,不时有人双脚踩空摔倒在地。
  ..........
  淮安城内,随着淮军的入城及叛军首领李士元的被杀,淮安新城的骚乱慢慢得到平息。
  极个别地区还有叛军在抢劫杀人,也有纵火的,但风字营和海字营不断的扩大所控制区域,这些少股叛军被剿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经历了初期的大惊慌后,随着“淮军不杀本地人,不抢本地人”的宣嚷,以及外面的喊杀声越来越弱,街道上流窜的贼人越来越少,新城的居民们渐渐的开始接受了一个事实——淮安被一支叫淮军的队伍控制了。
  同新城的逐步安定相比,联城和老城那里依旧是混乱不堪。
  大量被淮军驱逐的叛军涌进了联城和老城之间,在李士元手下那些老兵油子的带头下,河工青壮和败兵们放开手脚抢劫,搞得联城和老城是鸡飞狗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