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638

  辽阳方面拒不投降也激怒了这位立志要做大顺冠军侯的小将。
  城破之时,辽阳城内一片混乱,街道之上满是逃跑人群,无人知发生何事,只知大家都在跑,他也要跑。
  冲进城的顺军骑兵纵马于城中大肆砍杀,许多旗人尚不知道发生什么,就早到顺军骑兵的无情杀戮。
  城中到处都是奔走哀嚎的旗人同汉人阿哈,到处都是纵骑驰骋的顺军骑兵,到处都是血腥的杀戮!
  不论老弱,但凡见到的活人,统统被顺军一刀杀了。
  纠兵官阿尔尼亚是最先往城外跑的,跑到半道之时便被人群堵住,心急如焚之时朝后看去,只见几十骑至西而东而来,马上骑兵手端骑枪其势如波涌,所到之处伏倒之人不计其数。而因为骑枪捅刺的人实在太多,那些骑兵的马速都被延缓,迫使马上骑士不得不丢掉骑枪,转而拔出佩刀朝前继续砍杀。
  四下里除了被杀的人就是逃命的人,旗人也好,汉人阿哈也好,都在争先恐后逃命。
  这节骨眼,哪还有什么主子不主子。
  唯恐被后面汉人骑兵杀死的阿尔尼亚猛的将前面的几个旗人妇女推倒在地,踩着她们的身体就往前跑。
  一个旗人老姑奶奶的二把头都被踩掉,趴在地上疼的直哭。
  快到城门时,阿尔尼亚竟然看到了城守卫费雅三大人的身影,此时这位黄带子宗室坐在一匹马上,捂着半边脸哀号不止。马下有一个汉人包衣拉着主子的座骑拼命往外拉。
  城门洞下,上百名从各处逃过来的披甲兵在那你推我挤,城头上还有人往下跑。因为城洞实在不大,士兵同妇孺上千人挤在那,真正是水泄不通。有性急的拉着太太、玛法,抱着孩子就上了城,往下看一眼,一阵眩晕,再回头一看,却是咬牙就往下跳。
  外面是护城河,运气好的载进去后很快扑通冒出来,继而大口呼着气往对岸游。运气不好的却是跳下就没了身影,只看到水中不断有泡泡泛出。
  相比城门,城中其它地方才叫惨不忍睹。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拥挤、相互践踏的逃命人群。有旗人见街上走不通,便爬上屋顶,跟个猴子似的在屋顶一跳一跳。
  有不少倒霉蛋无意跳上年久失修的屋顶,结果脚下的瓦片突然碎裂,整个身子便扑扑的掉落下去。
  越来越多的顺军冲进了城中,随着顺军人数的增多,杀戮更加剧烈化。
  被堵在大街上的人群尖叫着往两边的屋子躲,好多人都爬上屋顶,结果因为屋顶承受不住那么多人的重量,便如落叶般坠下。
  摔死摔伤者到处都是。
  躲在屋子里的旗人同阿哈更是骇然,一家老小抱着在那哆嗦发抖。
  事态发展到最后,一两个顺军提刀便能驱赶数十甚至上百旗人,然后让他们乖乖跪下一一挨刀。
  杀戮直直持续到了深夜,整座辽阳城遍布尸体,到处都是鲜血,血入水中,最后则在寒风中结成一块块的血冰。
  阳光照上去后,五颜六色。
  封刀令后的次日,整个辽阳城幸存的人不过七十余。
  辽阳守将费雅三于出城之后被顺军骑兵撵上,首级割回悬于城墙,身体则抛之荒野任那野狗狼群啃食。
  而白日出城找粮的旗人、阿哈也多被顺军发现继而遭到屠戮,只有两百多汉人妇孺幸免于难。
  辽阳发生的惨案被顺军有意放回的满洲人带进了沈阳城中,与之一同带到的是顺军将领李延宗残酷的威胁——“沈阳不降,例如辽阳,男女皆屠,玉石皆碎,以泄我中国三十年来怨气。”
  奉命同大顺义军合攻沈阳的朝鲜人金元正在其日记中如此记录:“如果中国不是有大顺这些义士,那满洲人恐怕连汉字都不会保留。如果当年中国有十倍这样的义士,满洲人根本入不了关,他们甚至连野林都出不去。”
  朝鲜人更是将中国重新崛起,入关满洲尽皆败亡的消息传回国内,加急快马直达义州。
  李化鲸率领的“顺朝”联军在得知辽阳已光复消息后,也是立即从兴京往沈阳进发,形成南北合击之势。
  沈阳城中,满洲一片末日景像。
  于辽阳休整三日,从山海关出发的运粮队赶到后,李延宗下令兵进沈阳,并遣人劝降。
  与此同时,原第七镇将领、山东绿林好汉翟五和尚却奉小爷将命带了一支人马前往福陵、昭陵。
  此二陵为满洲所谓太祖奴尔哈赤与太宗洪太的陵墓,修建极其宏大,据反正的满洲兵说,当时往二陵拖去陪葬的金银财富多达上百辆车,无一不是自辽东汉人抢掠而得。
第700章
兵临城下
  李延宗、李本深部步骑万余人自辽阳北上,沿途不见人烟,原先的驿寨、堡屯也皆是被拆毁,一路过来连鸡鸣狗叫都不闻。
  李延宗以为是沈阳的清军搞坚壁清野,随同的第七镇将领郭把牌却说这些都是第七镇的功劳。
  李本深四下环顾,叹息道:“辽东破坏之大,将来恢复困难。”言下之意是即便攻下沈阳,大顺短期内甚至二三十年间辽东地区都将处于破败状态。
  李延宗不以为然:“大破大立。舅父说过要想待客必先将屋子打扫干净,于这辽东也是同理,不将满洲根基彻底拔起,将来总有胡风胡气。再者,若非第七镇于这关外大肆破坏,我等今日焉能进展迅速?东西没了,咱们可以再建;地荒了,咱们可以再耕。只要有人总好办。”
  李本深知这道理,勒马立定命传令后方加快行军速度,今日务必要抵达浑河驻营。
  加快行军命令传下后,大军速度果然加快,至傍晚终于抵达距离沈阳城外浑河边。
  此前,曾有沈阳方面派出的几拨探马一直远远查看顺军动向,但却没有清军来攻,哪怕顺军于浑河扎营,沈阳城内也是一无动静。
  看上去好像沈阳守军根本不关心,或者是不在乎远道而来的顺军。
  “鞑子,畏我也!”
  李延宗遥看远处沈阳城墙,面露寒光,继而与诸将于浑河边设香案祭奠二十余年前于此地阵亡的前明浙军、川军将士。
  这并非李延宗或李本深的主意,而是出关前行营监国亲自发的手诏,谕若大军至浑河,务必要祭祀先烈。
  诏曰:“凡国战阵亡将士,皆中国英雄,大顺世代供奉。”
  此时天已大黑,气温极低,但无大风。
  浑河除中间尚未结冰,两侧都已上冻,隐约还能听见结冻声。
  香案摆设简单,一坛酒、一只猪头、一只牛头、一只羊头、一颗鞑子头。
  三柱香后,李延宗率诸将三跪三拜。
  恍惚间,年轻的小将似乎能听见耳畔似有隆隆炮声、阵阵杀声。
  “陈帅,我辈不能救沈阳,在此三年何为!”
  “童帅,北营完了!”
  “都死了,都死了,就剩我们了!”
  “人死吊朝天,袁兄、赵兄,张某我先行一步了!”
  “你个矮冬瓜着什么急?要死,一起死!”
  “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辈不死,谁来死!”
  “万岁,我们尽力了!”
  “杀,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
  箭雨之中,一百二十名明军最后的将校,向着前方毅无返顾冲去。
  他们没有一个存活,都死了,死在了这个叫浑河的地方。
  他们的名字不可能都留存史上,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人的军队!
  .......
  辽阳顺军赶到沈阳时,北方的第七镇尚未赶到,仅凭辽阳万余步骑肯定难以合围沈阳,又因考虑沈阳城头有不少大炮,故而李延宗下令在浑河南岸的二道岗子驻扎等侯第七镇赶到,同时也待后续增援的高帅主力。
  高杰率主力迟于李延宗部三日出关,除步军主力外又携带了不少火炮,另外就是有一批降官跟随出关,用于辽东省搭建及地方政权构建。
  次日,沈阳城中依旧没有动静,甚至连探马也没有再出现。
  因为已经没有必要,站在沈阳城头拿千里镜就能清楚观察浑河南岸顺军动向。
  李本深分析沈阳守军不出来攻击他们的原因是作着凭城坚守的意图,另外就是他们的野战实力不足。
  李延宗也懒得理会沈阳守军出不出来,出也好,不出也好,沈阳城都是一座孤城,方圆百里、千里、万里,他们也没有援军。
  这城,就是一座死城。
  现在就看城中的满洲人是不是要让沈阳变成辽阳。
  出于减少伤亡的念头,李本深还是派人再次进城劝降,接待顺军使者的是盛京总管何洛会,然而对方从头到尾表情冷漠,或者说是麻木,没有就投降于否给出明确答案。
  天,一天天冷下去。
  李延宗终于猜出沈阳守军的意图了,他们是寄希望于极寒天气迫使顺军撤退。
  如果天降大雪导致道路冰冻的话,弄不好沈阳清军还能趁机给予顺军重创。
  算盘是好的,机会也是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