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638

  前年淮扬河工暴乱之时,有叛军李士元部趁乱裹挟河工攻打淮安城,守城明军便以此“万人敌”成功遏制叛军破城。
  不过真正的“万人敌”却不是这种简单的棉被火药,而是在天启七年出现的一种用泥制成的火器,其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晾干后装填火药,并掺入有毒物质,整体以木框固定,很大。
  敌军攻城时,点燃引信,抛到城下,火焰会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故而明军称其为万人敌,或叫烧夷弹。
  一开始,城下的清军多半以为城上扔的是那种他们曾见识过的“万人敌”,因为看上去都是用棉被制成,但很快清军便意识顺贼扔下的绝不是万人敌,而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厉害火器。
  这火器,会爆炸!
  有些“棉包”落在城下时引信还在燃烧,一些清军看的明白,那玩意根本不是棉被,而是丝绸!
  是一块一尺见方大小,外面皆是丝绸包裹的东西。
  这东西,清军因为没见过叫不上名字,顺军则称之为“闯王包”。
  因为,此物正是由大顺监国闯王陆文宗亲手制成并试验而成的。
  虽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及硬件实施,陆四根本没办法实现军事科技的跨越性发展,但多多少少还是晓得一些制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大杀器。
  比如炸药包。
  丝绸包裹火药的密闭性及爆炸后的威力更强的小知识,陆四当然也掌握。
  于是,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以及攻击能力,陆四特意抽了一下午时间叫侄孙陆义良去保定藩库搬来两卷丝绸,又从马科部要来几十斤药子,开始试验炸药包。
  可当天的试验全部失败,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火药是黑火药,即便压的很实,但爆炸后产生的威力却跟陆四想象的炸药包差距甚远。
  根本都不用想别的,必须解决黑火药爆炸性能不足的问题。
  可陆四是知“粗”不知“精”,好比他知道马克沁机枪,但要他制造出来,还不如给他一刀。
  于是,不懂的陆四便开始翻书,想从书中寻找答案。
  明末中国的火器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各国,很多制造方法甚至领先,只要肯用心找,总有答案可寻。
  陆四首先翻的是《天工开物》,这是和《三国演义》一样每天必压在他枕头下的宝书。
  然而《天工开物》上样样都有,就是没有提高火药威力的法子。
  正郁闷着,陆四想到了他曾经给侄儿广远带去的《武备志》,于是忙要侄孙陆义良去找此书。
  翻了大半个保定城后,终于在一家满门被杀的前明武举家中找到了这本书。
  翻开一页页的搜索,果然有发现。
  这本书上说有一种火药制成的办法,即“制火药,每料用硝五斤,黄一斤,茄杆灰一斤。以上硝、黄、灰共七斤,分作三槽,定碾五千五百遭,出槽。每药三斤,用好烧酒一斤,成泥,仍下槽内,再碾百遭,出槽。拌成粒,如黄米大,或绿豆大,须入人手心然之不觉热,方可。”
  书中所说的法子让陆四的脑海中一下映入四个字——“颗粒火药”。
  当时就拍了自家脑袋一巴掌,暗骂怎么把这法子给忘了呢!
  粉末状火药同颗粒状火药威力的区别在哪,两世为人的陆四当然了解,他自己没时间钻研,便叫侄孙陆义良埋头研究起来。
  最终,在武备志及对火药制造比较精通的祖可法及军中几十个火药匠人的帮助下,陆义良花了两天时间制成了一批颗粒火药。
  再之后将这些颗得均匀的如米粒大小的火药装入丝绸制成的药包,压实之后留一细孔塞入导火用的火绳,于保定南门外的河边试验。
  结果,爆炸威力惊呆众人。
  陆义良的耳膜被震得几天都听不清四爷爷讲的什么话。
  祖可法同那帮匠人也当场叫震得站不住,一个身材瘦弱的更是被震得连退几步。
  不过因为马科部的药子不多缘故,最终只制成了85包,祖可法特请闯王赐名,陆四大手一挥:“我看就叫陆家包。”
  为什么叫陆家包,因为是他陆四想到的。
  祖可法他们觉得不妥,最后诸将达成一致意见,此物必须叫“闯王包”,以显闯王威名。
  叫陆家包还是叫闯王包,陆四都没有意见,只要这炸药包能让多尔衮清醒意识到他大顺监国闯王的厉害就行。
  因为少,便宝贝,闯王包可以说是陆四的压箱底,不到关键时候不使出来。
  原本陆四也不打算现在就用,火炮专打满洲人,这炸药包就得专炸两白旗。
  是谓区别对待,争取大多数。
  可再一想,多尔衮那里恐怕已经断粮,强攻不下这位大清摄政王不可能再傻不愣登的继续把真满洲往不可能取胜的保定城下塞,其多半会立即撒丫子跑人赶回北京。
  那么,这闯王包就得用了。
  陆四要在精神与肉体上都要重创清军,让他们如同前明军队一样闻闯色变。
  远处多尔衮他们听到的爆炸声好像连绵不绝,实际陆四只让往城下丢了20个。
  第一颗药包是陆义良亲自甩出城的,之所以是甩,乃因为这药包还有一根长长的绳子,以便投掷距离更远。
  陆义良的目标是那帮穿铁甲的满洲兵。
  药包在半空中飞出近二十丈,尔后在快落地时就发出“轰”的一声,巨响中首当其冲的十几个镶红旗的铁头子耳朵瞬间失聪,就是十几丈外的其他清军,也个个都如耳朵被铁锤狠狠敲了下刺痛万分,耳畔也满是尖鸣嗡声,让人头痛欲裂。
第552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
  镶红旗固山额真叶克舒当时所站的位置距离落下的药包有十来丈远,当时这位太祖时期的老将只以为城上顺贼丢下来的是明军惯用的“万人敌”,因此并没有在意,因为那种万人敌纯是以火焰灼人为杀伤手段,故人只要离得远那玩意就没效果,且他同部下要么是穿铁甲,要么是披双甲,区区火焰又哪里能伤到他们半根毫毛。
  可接下来,也就是一两个呼吸的功夫,叶克舒的耳朵就嗡鸣刺响,眼前也是一团黑烟。等耳鸣稍弱,黑烟略散之后,叶克舒倒吸了一口冷气,双目如见鬼似的望着前方,嘴中喃喃说着些什么,握刀的右手也是不停的颤抖。
  老将不能不失态,他看到了生平从未见过的恐怖一幕。
  正前方,平地之中出现了一个凹坑。
  坑中、坑外,散落着断臂残肢,有穿着铁甲的半截身子,有戴着头盔的人头,有只剩大腿脚上却仍穿着完整靴子的...
  凹坑的附近,更有七八名铁头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如被施了魔法般定住。
  这些铁头子身上的铁甲保存完整,没有任何伤口,也没有惨叫、哀嚎,但就是一动不动,任凭后方的人群如何呼唤,他们都不予回应。
  就站在那里。
  然后,就看到一个铁头子的身子重重倒地,之后其他人也一个接一个的如软骨般坠倒在血红的泥土上。
  死的极其安静。
  叶克舒瞪大双目,颤抖的他不敢上前翻看那些部下,他害怕城中的顺贼会再次丢出那可怕的东西。
  闯王包的威力在于爆炸中心所波及的人畜一律碎尸爆裂,非中心处但在爆炸波冲击距离内的人畜五脏六腑将没有一处完整。
  倒地的那些尸体却完整的满洲兵,无一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都在不断往外流着殷红的鲜血。
  或许,这样的死是轻松的,也是容易接受的,更是情绪极其稳定的。
  死亡,在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的一刻发生,相比那些凹坑中的碎尸,相比那还在挣扎的无头尸,他们难道不幸福?
  爆炸声再次响起。
  从东到西,好像保定城中的顺贼在施妖法般,一处接一处的升腾起黑烟,一处接一处的打雷。
  这一波爆炸死伤的不仅是满洲兵,更多的是那些在城墙下没有得到命令撤退的蒙古兵和汉军。
  叶克舒看到的一幕不断上演,那些于爆炸中侥幸存活下来的清军看着他们的同伴一动不动,脸上是齐致有序的血线,人却浑然不觉,只呆呆的站着。
  尸体被撕裂导致漫天血雨,到处都是断手断脚,到处都是大肠心肝,这场景比起城上倒下滚烫金汁那幕还要让人恐惧。
  连续的爆炸中,无数盾牌向半空飞去,继而重重落地,砸得下面的清军惨不忍睹。
  一架云梯也被从半腰炸断,上面的三名清军连同下面的清军同时落地,一个接一个的砸在一起。
  一个倒霉的汉军八旗兵被掉落的同伴活活砸死。
  有一个药包落地时,上面的火绳竟还在燃烧,一个蒙古兵见状本能的上去抬脚想踩灭引线。与此同时另一个蒙古兵也扑了上去,他们绝不能让这东西炸开。
  然而就在第一个蒙古兵刚把脚踩上去后,“哧哧”冒着火光的火绳已经没入药包中。
  “轰”的一声巨响,那蒙古兵就如同手脚皆被绑住,甚至连肚子中的肠胃也被铁索钩住般一下四分五裂。另一个蒙古兵则是直接被爆炸的威力炸向半空,然后重重落地,不偏不倚的砸在一顶尖盔上,“扑哧”一声,尖盔一下顶入这蒙古兵的胸膛,血泡不断的从他嘴中冒出....
  每一声爆炸都像阎王在人间收尸,无数的性命就此再也看不到人世间的美好。
  很难看清这轮爆炸中清军的死伤,因为城下到处弥漫着呛人的黑烟。
  远处观战的大清摄政王却能从千里镜中看到城墙下原本密集的攻城队伍出现了不少“真空”,原本在那里的攻城队伍就好像被神仙之手硬生生的抽走似的突然消失。
  这是什么武器?
  多尔衮的惊颤不亚于身边的人任何人,自太祖十三付盔甲起事以来,满洲将士们还从没见过关内的汉人有如此厉害的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