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638

  当年老闯王还姓高呢!
  “就算是共主,也得是老虎!要是奉了那个姓陆的,咱可不服!...我倒是觉得咱们有十万人马,实在不成,咱们顺江东下打武昌,撵走左良玉,大家伙在湖北先立足再说!”
  说话的这位是悍将辛思忠,绰号“虎焰班”,人称辛将军。
  去年李自成派大将贺锦征讨西北,西宁周边土司祁廷谏、鲁胤昌仍然忠于明朝,击败了贺锦派去的降将鲁文彬并将之斩杀。贺锦大怒亲自带兵前往征讨,祁廷谏、鲁胤昌认为贺锦势大不可力敌只能智取。
  因而商议令少数人伪降,然后将贺锦诱入伏击圈,起而歼灭之。贺锦认为己方军力强盛,所过无不望风而降,因而不辨真伪便跟着前去受降。结果中伏,虽然阵斩了鲁胤昌但还是被击败,贺锦本人也战死。
  闻贺锦战死,李自成痛心之余便派辛思忠前往西宁。到任之后,辛思忠仅带贺锦留下的余部几千人就击败了祁廷谏,占领了西宁卫,进而派兵掠夺青海,为大顺政权征服西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不是李自成轻弃西安,李过、高一功被迫收拢西北顺军撤退,这位“虎焰班”一定能同历代名将一般,成为西北耀眼的存在。
  辛思忠抛出来的“单干”就跟往平静的池中丢一颗石子般,一下让众人再次激烈讨论起来。
  不少人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与其听命一个外姓人,不如奉了老虎在湖北单干。
  “我们虽有十万人,可兵甲俱缺,粮草也不足,怎么攻打武昌?就算能打下武昌,既要和明军打,又要同清军打,我们能撑得住?”
  高一功比较持重,认为单凭西路军现在的实力,想要在长江以南站住脚根本不现实,而且这会导致大顺的直接分裂。
  大家争吵的时候,李过默默无言,不做主张。
  李自敬倒是想起身说几句,可他资历不足,诸将面前没他说话的份,只能硬忍着不吱声。
  众将争来争去,也争不出个什么。
  无奈,高一功轻叹一声,对李过道:“老虎,我虽是你舅舅,娘娘的亲弟弟,但这件事娘娘做了主,你认还是不认,总要由你来拍板,毕竟,你是李家的人。”
  众将闻言目光均是看向李过,事实上不管做什么决定,的确需要这位大顺最合法也最合理的帝位继承人拿主意。
  “老虎,你快说说啊。”
  李自敬在边上说了句,他害怕这会李家人再不表态就没机会表态了。
  “大伙要我说,那我就说吧。”
  李过起身,环顾众将,缓缓说道:“在大伙心中,我李过这个先帝的侄子肯定是大顺皇位最好的继承人,这一点也没必要藏着噎着。”
  众人不约而同点头,事实就是事实,没啥好说的。
  “原先你们说咱大顺不能群龙无首,大家伙得有个领头的,所以你们叫我登基称帝,可我想叔父在,怎么也轮不到我这个晚辈...”
  李过看向叔叔李自敬,朝他微微点头,尔后重新看向诸将,却是说了这么一番话。
  “如今局面,已然非我李家一姓之事,而是中国的事。我们李家可以败,可以亡,但中国不能败,不能亡!如果因为我李家执意权位而致中国败亡于异族之手,我李家就是千古罪人!”
  李过这番话显是在心中考虑了许久,说的很是坚定。
  “老虎的意思是?”
  高一功已经知道李过的心思,但还是希望这位大顺皇帝第一继承人能将话说透,免得诸将还胡思乱想,尤其是李自敬那里不能还有想法。
  李过点了点头,斩钉截铁般道:“既然娘娘立了我那妹夫监国,我这个做大舅子的就不去争了,我李家任何人都不去争,因为我相信娘娘这样做一定有她的道理。先帝在时就听娘娘的,我这个侄子也听娘娘的!于国家,我李过是忠;于娘娘,我李过是孝!若我李过贪恋皇位,便是不忠不孝,死后无颜见先帝!”
  “老虎,你得三思啊!”
  李自敬没想到侄子竟然拱手将大顺的基业让出去,当时就急了。
  李过却抬手打断要劝他的三叔,道:“三叔,你不用再劝了,这件事侄儿是想明白了的...大伙跟着先帝打江山,出生入死,谁都不是孬种,就是侄儿也不是轻易服人的人...可现在形势变了,不是打江山的事,而是要为我们汉人着想。我们绝不能让满洲鞑子占了我们汉人的江山,那样的话我李过对不起先帝,也对不起世上千千万万的汉人,更对不起被咱们逼死的崇祯!”
  言罢,看向诸将:“咱们大顺不能乱,也不能分裂,更不能内讧,咱们这些人不能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说我们是祸国殃民的流寇,说我们是葬送中国的贼盗!...总之,大伙若还当老虎是你们的头,就请同我一起开读监国谕令,从此奉监国号令,征讨满洲,为先帝报仇!”
  诸将听后,有叹惜的,也有敬佩的。
  大道理他们都明白。
  没有人说话,很多将领可能是情感上一时无法接受转不过弯来,扭过头暗暗落泪。
  更多的则是为李过“让权”举动感动。
  李自敬则是一脸失望,灰心透底。
  “既然老虎决定了,那就摆香案吧!”
  高一功怕节外生枝,当下就命亲兵去摆香案,示意李友准备开读监国谕令。
  香案很快摆好,李过没有任何迟疑就带诸将跪拜,李自敬犹豫了一下不情不愿的跪了下去。
  看着跪了一地的西路军将领们,李友心中也是感慨万千,长出一口气后展开监国谕令,扬声开读:“大顺监国闯王谕令...”
第490章
皇帝,你到底跟谁一伙!
  顺军将领郝摇旗能从襄阳突围从荆州窜到四川夔州,不是因为郝摇旗手下千余顺军多能打,而是因为荆州的明军正在忙着撤退。
  左良玉是有气节的,在得知清军追赶李自成进入襄阳,李自成被其谋士牛金星父子谋害后,这位手握二十万兵马的大明宁南伯没有被吓的降清,而是撑着病体做出决定,命令前番攻占承天、荆州、德安三府的所部兵马即行撤退,千万不要和清军有任何接触,更不能攻击清军。
  驻防在荆州的副将张勇、承天的总兵李国英等人收到左良玉军令后,无奈只得率部撤走。
  驻防德安的总兵徐勇本姓高,幼年丧父,少孤,生而燕颔虎头,16岁就与乡人说“大丈夫自取封侯耳!”,随即告别母亲,带着妹妹一起仗剑游历关东。
  听闻在萨尔浒之战力战殉国的刘綎、杜松二位将军的事迹,徐勇十分仰慕,对人说道:“大丈夫束发从戎,遇明主,位上柱国,裹革疆场,名垂万世,本等事耳,此其事优为之!”
  二十岁时以斩首记功,升任百户,崇祯年间积功至游击、参将。崇祯十六年与惠登相各率所部取道襄阳北界,疾驰东走,往武昌投奔左良玉,与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金声桓、常登、吴学礼、张应元、马士秀、徐育贤等合称左部十总兵。
  因知徐勇性格,左良玉怕他不肯听令带兵撤回,特意派监军到徐勇那里催其退兵。
  徐勇气的对监军说道:“左帅不叫我打鞑子,那鞑子打我怎么办!”
  监军回道:“不抵抗。”
  左良玉奉行“不抵抗”,除了害怕不敌清军,致使实力受损之外,也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的一封密信有关。
  数天前,马士英派人给左良玉送来密信,信中竟称崇祯皇帝的太子从北京脱难,日前已抵达淮西。
  言之确凿!
  马士英身边的崇祯朝大学士魏炤乘蛊惑马士英,说既然先帝太子在,那南京的潞王就当退位。
  因东林党人阻挠其入内阁,弘光身边的宠将孙武进收银不办事,马士英对弘光朝廷一肚子怨言,只前番唐王伦序不够,无法同潞王争锋,这才隐忍不言。现下有了崇祯太子,大义在手,他马士英岂能再受制于东林宵小!
  只是马士英担心潞王不肯退位,掌控南都朝堂的东林党人也不会轻易放弃权势,以他淮西一家兵马逼迫不了南都,便在魏炤乘的建议下使太子写出手谕,希望拥兵二十万的左良玉能够引军东下同他淮西兵马会合,共保太子于南京登基。
  左良玉接信时正病着,加之清军打进襄阳威胁武昌,又不知那个太子是真是假,因此不敢答应马士英。
  本就对弘光政权不满的湖广巡按御史黄澎却于深夜乘小轿到左军中,劝左良玉马上领军东下扫清朝堂东林小人,保太子登基为帝。
  “以大帅之军威,有太子之大义,何愁大事不成!”
  一心想要入京为宰辅的黄澎极力劝说左良玉,又指湖北现在已经不安全,若左良玉继续呆在武昌,难保清军不会发兵来打。
  “此间大帅军威正盛,东下可成大事,若大帅军威不在,东下怕是处处受制。”
  黄澎提醒左良玉一旦清军攻打,南都必不会发兵来援,到时左部一家独抗清军主力,哪里能撑得住。败军要是东下,南都未必就怕,且凤督马士英也必不会如现在这般恭敬。
  左良玉被说动,他现在的处境真的不妙。
  攻入襄阳的清军在杀了李自成后到处征集粮草,不知道是不是在为攻打武昌做准备。如果是的话,等清军真的杀到,他想走也来不及了。
  李自成都打不过满洲人,况他左良玉。
  降清当汉奸,左良玉是绝对不为的,但是跑,他是可以做到的。
  黄澎又劝左良玉强行绑走巡抚何腾蛟,同时说何腾蛟素来爱民,若百姓知道他被大帅绑走肯定会闹事,索性将武昌城中居民尽数屠戮,免得这些居民留下来替清军效力。
  左良玉一听有理,遂令屠戮武昌居民。
  这是左良玉二屠武昌。
  左军屠杀之时,城中百姓都说巡抚大人爱民,争相逃往抚衙求救。
  何腾蛟带人坐在大门口,让百姓都进衙门避难。岂料左军杀至,不由分说就将何腾蛟绑走,威胁随军东下。
  途中左良玉让何腾蛟与他同乘一舟,何腾蛟求给一条小船随行。左良玉便叫弄来一条小船系在他大船后面,命人严加看守。至汉阳门时,何腾蛟趁看守不备突然跳入江中,转眼就被江水吞没。看守惧怕被杀都跟着跳江。
  可那何腾蛟也是命大,在江中没有被淹死,反顺流二十多里到了竹牌门一带,一个打鱼的渔民将这位巡抚大人救起,之后何腾蛟便急赶往长沙,聚集过去手下的僚属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章旷等,商讨如何应对左良玉部东下兵犯南都及弃守武昌造成的湖广局面被动之事。
  从武昌出发的左良玉六月初九到了江西九江,为了让这次扶保太子更有声势,便派人请江西总督袁继咸到舟中相见。
  袁继咸来后,左良玉命人将他从病床上扶起,从袖中取出马士英给予的太子密谕,命人摆香案召集诸将,声明此次东下乃是扶保太子登基。
  左良玉的部将不知春秋大义,都道江南繁华,个个想去享富贵,所以轰然附和。
  尤以卢光祖、李国英、金声桓、徐恩盛等叫嚣最为厉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