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638

  但他真顾不上了。
  他必须尽一切手段打击清军在北直地区的战争动员潜力。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1645年,局面对满清极度有利。
  “传令高进,不管他用什么手段,花多少银子,我要北直、河南、京畿降清的汉官夜里不敢睡觉。”
  陆四颁悬赏令,鼓励燕赵好汉踊跃刺杀清廷任命的州县地方官员,并将为满洲人效命的汉族官员、百姓定等处置。
  人分三六九等,这汉奸自然也应该分等级区别对待。
  陆四认为应当客观看待那些为满洲效命的汉人,他们当中有主动卖身的,也有被迫效命的,而满清虽是建立在以满州人为主的旗人阶层之上,但支撑这个国家的却是数目比他们大得多的汉人。
  因此不能一昧的将为满洲服务的汉人视为汉奸,有的人是必杀的,有的人则不必杀,还有些人则可以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此,才能瓦解满清统治的基础。
  陆四提出汉奸九品制的说法。
  一品汉奸指在在努尔哈赤起兵时就投降金军的明军将领,如佟养性、李永芳等人,在清官职为三等昂邦章京以上。
  二品汉奸指为满清出谋划策的汉人读书人,官拜大学士的。如范文程、鲍承先及宁完我、洪承畴等人。
  三品汉奸指汉军八旗将领,如孙得功、金砺、祖可法、张存仁等。
  四品汉奸指绿营以及北京降清的官绅,这些人只要是在满清六部,满蒙衙门、地方衙门效命的,不问投降时间,不问官阶,一律定为四品。
  五品汉奸指为金国服务的汉人细作,及各衙门充任笔贴式的汉人。
  六品汉奸指为清军提供战略物资的商人。
  七品汉奸指在八旗旗庄担任庄头的汉人,或为满州戈什哈的汉人。
  八品汉奸为金军打造军器、铸造火炮的工匠。
  九品汉奸则指在汉八旗或绿营的普通士兵。
  陆四希望通过对这些为满洲人效命的汉奸定品,并定下相应赏格,提高燕赵好汉刺杀的积极性,同时在北方形成一股“恐怖”氛围,一种汉奸人人自危的白色氛围。
  自古以来,刺杀都是小道,摆不上大堂,也绝非王者手段,陆四行此极端手段,也是真急了。
  “锄奸!”
  陆四亲自定性。
第406章
奇袭北京
  高杰的第六镇深入北直配以高进的锄奸刺杀,不敢说一定会动摇清廷对北直、河南、京畿的统治,但肯定会让他们的战争动员效率极大下降。
  战争,打的就是双方控制区的人力、物力动员能力。
  为了加强高杰部的机动能力,陆四更让贾汉复将前番缴获的清军战马拨1000匹给第六镇,另外再调3000头骡子,以使第六镇实现“以步易骑”,从而可以通过全镇的机动能力驰骋于北直地区。
  “坚城不攻,强敌不战,就是给我动,牵着清军的鼻子转。粮草方面,以战养战,就地寻粮。敌若往东来,第六镇就往西去,半年之内,北直地区的清军数量有限,且多是绿营兵,不可能对第六镇构成威胁...”
  考虑到高杰等人的领悟能力,陆四尽可能的将这次北上任务说的再明白,再具体些。
  身为“督府”参军的贾汉复认真记录着都督给第六镇帅高杰的军令。
  “总之,就是打一枪就给我换个地方,绝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三天。需要注意的是京畿一带的满洲留守八旗兵,但我估计,北京的满洲八旗兵也不会有多少,而且咱们的第七镇渡海征辽,清廷弄不好就得往辽东回派一些八旗兵...”
  说到这,陆四突然心中一动,叫齐宝将地图摊开。
  沈廷扬的水师已经赶到登州,第七镇的李化鲸对渡海去打辽东的作战计划没有怨言,反而很是积极。
  因为在第七镇这帮绿林好汉眼中,鞑子的主力都进了关,留在关外的鞑子留守人马能有多少,大都督派他们第七镇到关外简直就是送功劳给他们。
  那一公二侯三伯的封爵,第七镇的将领们个个都是心动的很。
  李化鲸原是准备年前挥师渡辽,陆四考虑到马上就过年了,让第七镇过完年再渡海。
  为了让第七镇能够更积极的完成任务,陆四不顾文彦杰的反对,硬是让他凑了五十万两银子和一些物资送到登州。
  手头相当紧张的文彦杰甚至偷偷派人盗挖孔林的地下埋葬品,以期解决钱荒。
  这件事陆四不知道,知道的话,恐怕会很生气。
  一旦第七镇年后在辽东登陆成功,席卷辽南,威逼辽阳、盛京,多尔衮不可能不理会“龙兴之地”,那么就有可能抽调部分入关的八旗兵回防辽东,那样一来,阿济格大军在陕西,多铎大军在河南,京畿一带的驻防八旗兵肯定异常空虚。
  这种机会可不多。
  所以,是不是可以趁机给多尔衮敲一记闷棍呢?
  陆四陷入沉思。
  他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前世的西捻军历史,这支以骡子、驴为主要代步工具的“骑兵”在北方纵横数省,于清军重围中不断突进,甚至还打到了卢沟桥,吓得北京封门。
  要是淮军也有一支人马能如西捻军这般在清廷的肚子里大搅特搅,他多尔衮还能在1645年安心南征?
  正在记录军令的贾汉复见都督不说话,只盯着地图凝思,不由轻声唤道:“都督?”
  “胶侯,咱们让第七镇李化鲸在辽东雷霆扫穴,那是不是可以趁清军主力不在京畿这个空当,先给他敲一棍子。”
  陆四说出自己的想法。
  贾汉复仍是不解:“都督的意思是?”
  “打北京。”
  陆四当然不是出动淮军北上攻打北京,而是让高杰的第六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京畿深入,摆出攻打北京的架势,迫使多尔衮调回河南的多铎大军,给淮军的发展争取时间。
  甚至,有机会奇袭北京城!
  贾汉复叫这个大胆想法惊住了,迟疑半天提出一个担心,那就是如果第六镇太过深入,多铎部清军将他们南归的道路截断,第六镇就不是奇师了,而是要被困死在清廷眼皮底下了。
  “万一南归道路被清军截断,第六镇就往东打,出山海关去辽东同第七镇会合,攻打盛京!”
  陆四连高杰他们的退路都想到了,而且不从张家口出关,就从山海关出关!
  因为,清军占据北京后,为了更加“自由”出入关内,竟将山海关的城防设施给拆除了,也不再将山海关作为防御重镇,换言之,现在的山海关已经被清廷自己给废了!
  所以,只要第六镇愿意,他们完全可以从山海关杀到辽东去。只要和第七镇会师,粮草就能得到接济。
  进可合第七镇会攻盛京,退可渡海回山东。
  贾汉复认为可行,但提出一个担心,那就是若让第六镇执行这么惊险的任务,这个以明朝降军为主的第六镇会不会积极执行,又会不会以为淮军是将他们当作炮灰用,借刀杀人?
  一旦高杰等人有了这个想法,那便等于在第六镇埋下同淮军分裂的种子。
  哪怕有邢夫人等高杰部家眷为人质,谁又敢说这帮人不会叛了淮军?
  家眷为质,靠得住,也靠不住。
  投降满清的汉军将领哪个不是妻儿老小在明朝这边的!
  “是呀,胶侯提醒的对,咱得让高杰他们信得过我啊。”
  陆四有那么一股冲动,他亲自带骑兵会合第六镇执行这个大胆的作战计划,但他知道他现在一身系淮军万千之重,哪里能如此犯险。
  但他不去的话,派谁去。
  广远这个侄子倒是合适,可广远眼下在徐州坐镇,须臾之间赶不过来。
  思虑再三,陆四让人将外甥延宗叫了过来,让贾汉复将北进方案大略同延宗说了。
  “我去!”
  还有几天才算17岁的李延宗不等舅舅开口,就主动请缨了。
  “此去凶险。”
  望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外甥,陆四欲言又止。外甥毕竟是外甥,姓李不姓陆,要是出了事,他怎么跟堂姐两口子交待。
  “舅舅不是说王侯将相要自个去搏么,我这个外甥要不搏命,将来怎好叫舅舅封我为王?”
  李延宗咧嘴一笑。
  陆四点了点头,拉住延宗的手,沉声道:“记住,你们闹的越凶,我这里就越安全。”
  说完,顿了顿,又说了句,“你越危险,我这个舅舅就越高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