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638

  渐渐的,清军方面算是摸透了淮军的用兵方略,就是企图通过不断袭扰以期疲惫清军。
  这个办法不能说无效,的确使清军为了保护粮道而不得不多派战兵,同时也让清军得不到充足休息。
  只是,却还是不能阻止清军向济南方向挺进。
  八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济南。
第364章
陆四什么意思?
  济南府肥城县,一队淮军士卒在当地里正的带领下来到一处村庄。
  带队的军官是旗牌队的队官万景,原刘泽清部将詹世勋的亲兵,马官屯一战以两颗真满洲首级晋为队官。
  同万景一起过来的是原大顺吏政府委任的东昌府军粮同知薛桂,他是陕西人,崇祯五年进士出身,去年三月在陕西降顺,后被派到东昌。前几个月明朝官绅作乱时险些被杀,幸被北上东昌的高杰部救出,现在山东通会陈不平手下帮办移民及防灾诸事。
  肥城县的这处村庄半个月前突然闹疫,但当时染疫的只两个人,所以村民们没当回事,不曾想随后染病的人越来越多,起初是头晕发烧,后来是接连做噩梦,之后一些患者脸上会出现一团团散开的深红色斑,有时还会遍及周身。
  当地里正害怕疫情扩散,赶紧将事情报到了县里,原以为县里顶多派些郎中过来帮助救治,没想却派了一队大兵过来。
  这些大兵究竟是明军还是顺军,里正也搞不清楚,只知道现在知县老爷不叫县尊,叫县令了。
  万景带队到村口后,便让几个手下同一起过来的马姓郎中进村,并请那马郎中一定要弄清是什么病。
  大概过了有半个时辰,马郎中同那几个士兵就出来了,一个个都是脸色发白,有两个士兵还跑到一边呕吐。
  “是什么?”薛桂将马姓郎中拉到一边,“麻风?”
  “不是,”
  马郎中摇了摇头,“是出花子。”
  薛桂听后点了点头,问马郎中可有办法治疗。马郎中说花子这病会传人,来得很急,但不是不能治,就是花费大些。不过那些早期的花子病人可能救不了,因为打发病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
  薛桂吩咐道:“你尽管用药,回去之后我就差人将钱拨你。”
  “好。”
  马郎中应了,他原先还担心官府不肯出钱救人。随即提出要将这庄子隔离,不能让里面的病人出来,外面的人除非是出过花子的,否则也不能进去。
  薛桂一一记下,并要随同过来的肥城县衙人员立即着手办理。尔后同万景低语了几句,后者听了一怔,但还是点头同意按薛桂说的去做。
  未几,十几个出过花子的士兵用布蒙面,戴上布套又进村了。
  深夜时分,这些士兵赶着两辆马车出了村子,然后一路向北。
  ...........
  济南城成型于宋朝,明洪武年间在土城外瓮以砖石,将济南改为砖南。
  城墙周长大概有十三里,共有四个城门,西门称泺源门、南门为历山门、东门称齐川门、北门为汇波门。此外还筑有瓮城,建有城楼4座、箭楼3座,敌台、铺舍等防御设施也俱全,大小垛口三千余,可谓固若金汤。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却在六年前被清军大炮攻破,致死十几万军民。
  清军撤走后,明朝方面抢修了被清军大炮攻破的西门。不过这次抢修廖胜于无,因为城中基本没有任何“省会”价值。后来清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再次率军入寇山东,就过济南而不入。
  淮军第一镇进驻济南城后,却开始立即组织人手加固西门,除使用大量砖石外,又用糯米和土于墙后再建同样高的两道土墙,上面部署大量防御器械。使守城器具同火铳、火铳、弓弩形成淮军都督陆四所说的“立体防御”效果。
  “第一镇要让济南成为满洲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镇帅夏大军多次于军中重复同乡陆四对他的交待。
  为了向全军将士展示自己与济南共存亡的决心,夏大军又叫人给自己打了口棺材摆在西门后面,当然,这也是从同乡陆四给他讲的西方某国将军携棺出征故事得来的灵感。
  同样是陆四老乡的第一镇二号人物徐和尚也有样学样,在他负责的东门也摆了一口棺材。
  不同的是,徐和尚的这口棺材不是放在城门后面,而是抬上城墙摆在城门楼下,而更让人炸舌头的是,徐和尚每天竟然就睡在棺材之中!
  醒了,爬出棺材,嚷一句:“老子又多活一天!”
  然后,在画满“卍”字符号的棺材前念上一段《金刚经》或是《法华经》,稍后洗把脸就去啃猪蹄子。
  东、西、南三门都被第一镇重新加固,独北门没有修。
  原因是北门是济南四城唯一的水门,城中大明湖的湖水就是通过北门楼底下的涵洞排入护城河的。
  当年清军攻破济南后,有几千济南百姓就是被清军从城中驱赶从北城跳下淹死于河中,清山东总督王鳌永也是在北门被淮军都督陆四下令烧死。
  所以,清军不可能从北门攻击,除非他们有水师。
  清军抵达济南后并没有立即攻城,因为汉军的炮队还在后面。
  没有大炮,清军除非是昏了头才会披甲登梯强攻。
  满洲肃王豪格命大军于济南西、东二门扎营,所扎营盘俱挖深壕,立竖栅,撒铁蒺藜,又置箭台、铳台,并留有可供骑兵通行的道路。
  这让城上的淮军第一镇上下都有些佩服。
  徐和尚建议可由他带领死士趁清军立足未稳,营盘未建时冲一波,杀杀他们的士气。
  镇帅夏大军却没有同意,他的任务是死守济南,不是打击清军。只要将济南守住,成功将清军拖住,就算大功告成。
  为了防止清军掳掠济南府城附近的百姓用来填平护城河,或打击城中淮军士气,早在一个多月前,济南附近百里的百姓就被淮军往后方迁移,大多同德州过来的百姓安置在济宁、泰安等地。
  这个做法也确是给清军增加了破城难度。
  见清军似乎主攻东、西二门,夏大军便将北、南二门守军又调拨一些加强东、西二门的守卫力量,同时让北门继续水运。
  清军也知道有护城河保护,他们无法阻止城中淮军在北门水运辎重、粮草,所以也根本不来看。
  双方就这么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各干各的,但双方都知道,这个平静很快就会被打破。
  豪格带人实地看过济南西门后,认为恭顺王的炮队是完全可以再次轰塌城墙的,所以对破济南并不担心,唯一麻烦的是怎么填平护城河。另外就是不知道淮贼的统帅是否在城中。
  “济南城主子是一定要拿下的,要不然摄政王就会以主子师久无功降罪...”
  “恭顺王那里有不少汉人民夫,真个掳不到人,就拿这些民夫去填好了。”
  “攻城时,东、西二门同攻,叫淮贼顾此失彼...”
  大帐中,正蓝旗的一帮满洲将校正就如何攻破济南议论时,豪格却突然问道:“你们说,这个陆四只承认以我为首的大清,不承认以多尔衮为首的大清,是什么意思?”
第365章
豪格收女婿
  豪格率军进至德州平原县时,淮贼就使人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声称只有豪格配为满洲之主,余人皆不配,更说什么淮贼只愿同豪格谈,不同多尔衮谈。
  正蓝旗众满洲将校一致认为,这是淮贼陆四对大清使的离间之策,且看起来太荒唐可笑。
  大清已经兵临城下,你淮贼陆四难道以为向肃王示好,就能换取八旗将士退兵不成?
  而且就算豪格同意和谈,正蓝旗这帮满洲将校也不答应。
  原因是同巴哈纳一起阵亡的那一千满洲将士都是他们的亲戚。
  齐河这一败,不仅仅是折了正蓝旗七分之一的实力,更是让正蓝旗家家带丧。
  尤其是阵亡的满洲将士首级竟然都被淮贼割去,这让随豪格南征的三千满洲八旗将士是人人义愤填膺。
  几乎没有人认为淮贼送这封信来是真要和肃王谈,可是豪格却觉得这事未必就荒唐了。
  他对亲信机赛时说过一句话,是谓:“不想中国也有知我冤屈之人。”
  并在同恭顺王孔有德的一次会面中提及重启议和的可能性,说若能不动刀兵解决山东,对大清也是多有裨益。
  孔有德回去后却对部将缐国安、孙龙说道:“我观肃王心思不在征战,这不是好事,北京若是知道,肃王多半又有凶险。”
  因有感当年皇太极对自己的知遇和厚待,孔有德这个恭顺王肯定不可能不支持豪格,只是他并非满洲议政王公大臣会议的成员,也不敢公然站出来支持豪格夺位,毕竟,帝位已经有主。
  其实孔有德对满洲人还是很了解的,满洲族人太少,所以打太祖时期满洲人就形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内部分歧再大,但只要外面还有强敌,他们就会互相妥协,从而确保满洲不会因为内讧而分裂,继而消亡。
  这体现在当年太祖同弟弟舒哈尔齐的争斗,体现在太宗同莽古尔泰、阿敏的争斗,现在则体现在多尔衮同豪格的争斗。
  历次争斗中,哪怕彼此恨的要命的双方在结果出来后,旗下的将校就会立即放下仇恨,团结在新主旗下同外敌继续斗争。
  这才有了入关后两黄旗很多人“倒戈”向多尔衮称臣,有了豪格被削爵夺位却没有满洲将校再敢带刀闹事。
  “肃王领军征战是把好手,但于朝堂之上却不甚聪明,过于莽撞了,王爷最好不要与肃王走的太近...”
  孙龙劝说孔有德不要掺和豪格同摄政王的争斗中,徒惹不必要的麻烦。
  孔有德点了点头,道:“我对豪格是听调不听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