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638

  “咱要求你们做好人,咱就会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些金子是分给你们的,明日起,你们手下的兵每人先发半年饷,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我淮军一员,吃的喝的用的咱都负责到底,死了咱给抚恤,伤了归咱养,病了归咱冶,想要娶个老婆成家立业啥的,咱也负责给他找个媳妇,但咱就一个要求,你们能不能听咱的话!”
第269章
侯爷指东,我就朝东
  陆四不可能追究这帮降将降兵从前干的那些事,没有人能追究,因为这是明末——一个易子而食的时代,一个兵不如匪的时代,一个人性沉沦的时代。
  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换来的可能是降将暂时感动,以及对过往的反省愧疚,然而却不足以让他们脱胎换骨真的就放下屠刀,成为好人。
  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不可能因为某个人的三言两语就能马上转变。
  想要让这帮降将做个听话的“好人”,做个不再害民的畜生而是为国抗击异族的英雄,当然不能空口白牙画个大饼给他们,得有足够的利益。
  二十箱黄金大约重一万七千两,平均每箱八百多两,均是每枚十两的足锭,这批金锭下面有“崇祯三年登州折收秋粮赤金十两五钱重”字样。
  据刘泽清手下专门负责钱粮的军需官朴国昌交待,刘泽清军中的黄金大多是从山东诸州县抢掠来的。
  这批登州的折收秋粮金锭就是崇祯六年刘泽清任左都督时在恢复登州之役中强行吞没的,也是刘泽清家当中唯一铸成锭的黄金。其余多是乱七八糟的首饰,很多箱子打开首先闻到的就是恶臭味。
  两万七千多降兵按刘泽清在时的饷银计算,如果一次发放半年就要陆四拿四十余万两出来,摊在每个人头上将近十五两左右。
  这个数目陆四是能接受的,因为他淮军正兵一年饷银近四十两。
  给军官一万七千两金子,给士兵四十余万两银,吃喝拉撒又是陆四全包,出战记功次数达到便享受淮军正兵待遇,如此还要去杀人放火,胡作非为,那就真的无药可救,想试试淮阴侯的刀是不是钝了。
  “你们谁先拿?”
  陆四环顾众降将的视线还没到一半,那个刚才站起来就准备往外跑的千总康夫已经从桌位上冲出来。
  绝对是冲,因为速度太快,前面的桌子都叫他撞歪。
  “侯爷说干什么,我康夫就干什么!侯爷指东,我康夫就往东;侯爷指西,我康夫就往西!侯爷说不祸害百姓,我康夫打今天起要是再害一个百姓,就叫我生儿子没屁眼!”
  因为激动而满面通红的康夫抓了四枚金锭在手,想想觉得不妥,又往里面放下一锭,再想想又放下一锭,继而又想想,不知是放还是不放了。
  这让被康夫抢了先的詹世勋庆幸自己没有冲动,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拿多少,要是拿多了侯爷会认为自己心黑,拿少了自家又亏。
  一边的孙武进瞅这康夫有点不顺眼,隐隐有危机感,但此时又必须他出面提醒,所以轻咳一声,喊道:“千总每人四锭,以上翻倍领取!”
  “噢,噢!”
  康夫赶紧将放下的两枚金锭又抓在手中,十分欢喜的向陆四深深鞠了一躬:“多谢侯爷赏!”
  有钱不拿是傻子,降将们都动了,不过很有规矩,千总先去领,然后是守备、都司、副将、总兵。
  张国柱、柏永馥、虞绍勋三人各领640两金,刘泽清麾下就五个总兵官,另外两个马化豹和王遵坦已经被杀。
  詹世勋、张士仪等人是副将,而那第一个投降的马三宝只是邳州守备。
  金子肯定是够的,事先早就核算过,如果不是刘泽清部下太乱,军官太多,恐怕能省下一半。
  一众分了金子的降将坐回桌位后,一个个都是眉开颜笑,因为这回算是真的安心了,淮阴侯爷对他们的确是真心。
  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将刘泽清同陆四比较,得到的结论刘泽清这个守财奴远不如陆四这般待人真诚,敞亮大气。
  虽说陆四不让这帮人再抢劫害民,却给予充足的钱粮供应,并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保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在淮军这个体系中受益,且这个利益有保障,长远,甚至将来能子孙传承荫袭。
  反观刘泽清,他不给部下直接发钱粮,而是纵容部下去抢。抢劫得来的财物肯定更多,但抢来的除了维持各部生存外,刘泽清那边还要分走大半,各级将领也要分别抽走不等数目。
  遇上危机,刘泽清也往往只带嫡系逃奔,不管非嫡系死活。如此一比较,谁更值得卖命对于那些非刘泽清嫡系的将领们而言,用屁股想也知道。至少,他们不用担心会被当炮灰,会被抛弃。
  “咱给你们的钱哪里来的,你们应当清楚,不过不是咱不多给你们,不当家不知油盐酱醋贵,巧媳妇还难为无米之炊,我淮军如今连同你们有十万之众,处处都要用钱,也是艰难,你们得体谅咱。
  另外,咱刚才跟你们说的可不是诓骗你们,而是咱真的要对你们,对你们的手下负责。咱想,多余的话就不用咱再细说了吧。”
  陆四依旧老农般有话直说,不藏着。
  众降将对此均是明白,钱都给他们分了,侯爷拿什么练兵养兵,而且侯爷麾下的淮军将士们总不能比他们拿的还少吧,一个个都是深以为然的点头。
  “拿了咱的钱,就是咱的人,下面咱就正式收编你们,你们在我淮军当什么官,领多少兵,趁着这会就一并说了吧,省得你们胡乱猜测。”
  陆四摆摆手,陈不平忙拿着先前按陆四意思拟好的整编方案上前宣读。
  第一条,却是从降军中抽调5000人分别补入淮军精锐铁甲卫和旗牌队。
  怎么个抽调法,便是仍以在场这些军官为基准,千总出40人,以上翻倍,总兵官出640人,要求必须是精壮士卒。
  听了这一条,众降将脸上的欢喜劲当场就有一大半消失,因为抽的如果是精壮士卒,就意味着他们嫡系兵马要被抽走一大半。这不就是变相的吞并他们的人马么。
  “怎么,不愿意?”
  陆四笑了笑,意味深长说了句,“讲老实话,咱身边一下多了这么多你们的心腹,咱这侯爷睡觉也不塌实,说句难听的,咱真要有心害你们,怕是就得防着你们的部下天天刺杀于咱喽。”
第270章


陆北上
  北京,永昌元年四月二十八日。
  乾清宫。
  李自成在崇祯生前勤政所在的宫殿前驻足许久,却始终没有进入,反而几次长叹,最终还是没有进去,因为他已经决定明天就撤出北京。
  辫子兵已经逼近京师了。
  山海关之战,已经击败吴三桂的大顺军惨遭突然入关的满州兵马攻击。
  鏖战了一天的大顺官兵面对十余万满州步骑的进攻虽然心惊,仍是奋勇作战不肯后退,然而狂风陡起,扬尘蔽天,处于下风口的大顺将士们被风沙刮得眼睛都睁不开,满州军趁机掩杀,大顺军终是不敌被冲垮。
  四万余随李自成东征西讨的顺军精锐覆没,其中由大将刘宗敏统领的“三堵墙”骑兵几近全员战死,刘宗敏本人也负重伤。
  最初,李自成并不知满州参战,他一直立马在小岗阜上督战,听说据守山海关北翼城的吴军向大顺投降还很高兴,但随后前线战事就开始不利,远远看去有无数兵马从东边攻杀过来,冲在最前边的挥舞白旗。
  当地一和尚跪在李自成的马前说执白旗的并非关宁,而是满州。
  李自成惊疑之时前线急报说大量辫子兵涌入一片石,这才知道吴三桂开关勾结满州,见败局已定无奈下令余部且战且退往永平府方向撤去。
  满州兵尾随顺军追杀产了二十余里地方才退回山海关。
  随李自成退往永平的还有崇祯三个儿子,吴襄以及降顺的明朝秦、晋二亲藩。
  下半夜,身负重伤的刘宗敏被部下抬到了永平,李自成侄儿李过同其余将领领溃兵也相继赶到永平,经清点只余步骑一万四五千人。
  此役,顺军除阵亡四万余精锐外,另有三万京师附近随军的民夫被满州兵屠杀于一片石。
  李自成一面派人护送刘宗敏同其余负伤将领回北京,一面给留守京师的牛金星送去密令,让他统领留守北京的万余兵马前来永平。
  发出这道命令时,李自成有意在永平一带阻截吴三桂和满州兵,这时他仍不知道满州此次入关乃是举国前来,因此想在永平与满州人再战一场,一方面意图折损满州一些兵马使之不敢向京畿迫近,另一方面也为从其他各处调兵增援京师抢得时间。
  然而两天后满州兵同吴三桂已经全员从山海关出发向北京杀来,两家兵马过十万之众,李自成知道就算牛金星那一万多人赶到永平也不可能挡住满吴联军,便命侄儿李过率一万骑兵断后,他领其余兵马回京师。
  出发时,命人带来吴襄将其斩杀,首级悬于高杆之上。如何处置崇祯三个儿子同秦、晋二亲藩,不少将领主张立即杀了,以绝明朝复兴之念。
  这会,大顺军虽战败,但上下均不以为满州有窃取中国的野心,只以为是吴三桂向满州借兵。
  宋献策也主张杀掉崇祯的三个儿子,李自成再三思量之后却让人将崇祯三子带来。
  崇祯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炤、定王朱慈炯被带到李自成面前后都很害怕,可谓是面无人色,三个孩子都以为李自成兵败会杀他们。
  然而李自成却对三个孩子说道自古亡国的皇帝、太子、诸王没有一个不被杀,但他永昌皇帝却不这么做。
  “你们三人年幼无知,深居宫中,国家大事全然无干。你们父皇虽是亡国之君,却非昏君,只是刚愎自用亡了社稷。朕早年也是你们父皇的子民,故而朕不杀你们。”
  说完,李自成便让人给三个孩子一些金银,由这三个孩子的随从带他们逃生。并嘱咐不可落入满州人之手,否则满州人恐会以你们要挟明朝军民。
  “你们三个什么都可做,便是想为你们的父皇报仇,聚兵杀我都可,但万万不可做满州人的儿皇帝,那样你们父皇九泉之下也不会安生。”
  李自成叹息一声,挥手让人将崇祯三子送出。又叫宋献策将秦、晋二藩同军中其他明朝郡王统统释放,这才翻身上马撤往北京。
  回京之后,李自成却是下令尽杀吴襄全家三十四口。也是在这一天,已经剃发的吴三桂被清摄政王多尔衮承制封为平西王。
  杀了吴家满门后,李自成又下令拆除京师外面的关厢民房和羊马墙,准备固守北京。
  牛金星、宋献策等人却反对守北京,认为大顺虽在宣大地区驻有不少兵马,但很多是原来明朝的降军,那帮人要是听说吴三桂勾结满州来攻,多半就会反复,根本不可能将他们组织起来保卫北京。
  而且如果将这帮降军连同监督他们的顺军一并调来,那山西包括河北诸地的前明官绅和地主们可能也会立即反叛。
  李自成听取了这个建议,决定放弃北京,收缩防线聚拢兵马,却决意在离开北京前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由牛金星代行郊天礼,六政府各颁敕书一道。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北京是明永乐之后的都城,具正统地位。在北京登基,乃是向天下宣布大顺已经是中国唯一合法政权,北京也是大顺的定鼎之地。
  登基典礼由牛金星操办,北京城中的大顺官员武将几乎都是大顺嫡系,文官却九成是西安和北京的降官。这帮人在听说大顺军在山海关吃败仗后各有心思。
  西安过来的比较平静,认为胜负兵家常事,大顺此役不过阵亡几万人,但尚有百万大兵,又岂是吴三桂那两三万人可以敌的,即便吴三桂跟满州人借来大军,那满州大军也总要回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