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638

  北上以来,铁甲卫一场战斗都没打过,哪怕黄昭向陆四请战数次,铁甲卫也依旧没有出战。
  每次陆四都是同样的话:“放心,咱不会白养你们的,你可是咱手里的牛刀,这牛刀用来杀鸡就大材小用了。”
  此刻的明军,用风声鹤唳都不足以形容,都说兵败如山倒,可这帮明军却是败都没败就先倒了。不少明军嘴里喊着“淮贼”杀过来,头也不回疯跑,可身后哪有“淮贼”的影子。
  最近的“淮贼”离他们都有半里多地呢!
  柏永馥完全失去对部下兵马的掌控,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带着尚能掌控的士卒迅速北撤,逃出一个算一个。
  只知逃奔的明军很快就隐入詹、杨二部残兵逃跑时的囧境——天黑,看不清路,也不明方向。大量明军因为慌不择路互相撞在一起,接着又各自乱跑,再撞在一起。
  林子中,土坡上,平地间,到处都是跌倒的明军士卒,到处是无助的叫唤。
  一团乱象之中,哪怕这些明军中有不少悍勇之士,在此刻要么随大流无头苍蝇乱跑,要么就束手待擒。
  齐宝也是聪明,一边让人将扛上来的烟花不断朝前施放,一边让人赶紧通知下面将烟花运上来,不然烟花一停,黑漆漆的鬼都看不见,到哪捉人去。
  第一个带兵上来的是赵忠义,借着烟花在半空炸响的光亮,他发现好多股明军在逃跑,不管三七二十一逮住最近的一股就追了上去。
  这一股明军溃兵中有条不大但也不小的鱼——柏永馥的副将廖文祥就在当中。
  廖文祥本是随柏永馥一起跑的,跑出上百丈后就因为看不见的原因同柏永馥走散,结果很不走运被赵忠义撵上了。
  借着忽明忽暗的烟花光亮,赵忠义抬手一根长矛向着廖文祥刺了过去,矛头正中廖文祥大腿,疼得廖当时就一个跟头摔倒在地。
  哪想先落地的是中矛的腿,腿上的长矛被边上的一个明军身子一支,竟形成了反作用力,结果一下就刺穿了廖文祥的大腿,鲜血直喷。
  陆四若在的话,大概率会说一句大动脉破了,没救,该叫唢呐就叫唢呐吧。
  越来越多的淮军追到了根本逃不快的明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反抗。
  零星的反抗还是有的。
  只是这些垂死挣扎的明军在潮水涌上来的淮军滔天大浪中,连汪洋中的一条小舟都算不上。
  浪头打来,一切便归于虚无。
  很快,淮军点燃火把开始搜索那些跑不了只能躲藏的明军。
  柏永馥一开始是纵马跑,跑不出百余丈他就老实的翻身下马了,实在是看不见。
  很多明军完全是自己吓自己,鬼喊鬼叫,忽东忽西,除了浪费自己的体力外根本跑不出里许地。
  不少明军实在跑的没有力气,又是两眼抹黑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索性一屁股坐倒在地,不躲又不跑,不知道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还是听天由命。
  有些明军倒也乖巧,沉思之后拿出火折子在附近寻些干草点上,然后跪在火堆旁边。
  淮军从这些明军经过时,也没有刀矛相加。
  双方默契很好。
  其余躲藏的明军连放淮军冷箭的勇气也没有,因为一旦淮军发现,他们必死无疑。
  “降了,我们降了!”
  一个明军的千总带着几十人大声嚷嚷着投降,李延宗红缨枪一指让他们滚到火堆处,这千总竟真的带人走了过去,犹豫了下没有跪,而是坐在了地上。
  不过没一个耷拉脑袋的,反而都翘着脑袋看天上的烟花,甚至还有取出烟袋往火堆上凑凑点上,“吧嗒吧嗒”吸起来的。
  五颜六色的烟花,真的很好看。
  柏永馥没有跑出去,他跑的地方离淮军搜索队伍也远,一时半会淮军搜不到那边。
  只是,柏永馥身边就剩了几个亲兵,一匹马都没有。这帮人躲在小土坡后面,看着远处空中不断绽开的烟花,听着附近淮军的吆喝声,真正是大气也不敢呼一声。
  “将军,怎么办?”
  亲兵队长低声问了一句。
  柏永馥也不知道怎么办,没有马他们就算天亮也逃不出去。
  同样不知道怎么办的还有詹世勋,他和两个亲兵在一个树洞中已经藏了很长时间,来来回回打他们藏身地经过的淮军最少有三拨,可没一拨发现詹世勋三人的。
  远处,有淮军在劝降,詹世勋的一个亲兵忍不住偷偷探出脑袋看,发现出来投降的同伴不少,看上去“淮贼”也没有杀害他们的意思。
  过了一会,那个亲兵小心翼翼的低声说了句:“要不降了吧?”
  “降?”
  詹世勋沉默了,他心中很煎熬,刘泽清对他不薄,而且他的妻儿都在刘泽清大营中,所以,他怎么降?
  煎熬之时,远处搜索的淮军有人在叫,说什么这是最后一次劝降,再不出来的明军一旦被发现就格杀无论了。
  “你们就是藏起来也没用,我们肯定封山,你们跑不掉的!就算你们能躲下去,饿也饿死了!”
  曹彦虎很是苦口婆心。
  这喊话果然很有效,陆续又有百多个潜藏的明军再三掂量后果后出来投降。
  詹世勋的两个亲兵望着同他们蜷缩在一起的将军,两人嘴唇动了动都没说话。
  人淮贼说的可没错啊。
第261章
卖命就得有回报
  马三宝部损失很大,在邳州投降时其部有2600余人,现在却只剩1000出头。
  詹世勋、杨文启二部明军溃败后,马部剩下的降兵就自觉的清理战场。他们先是搜寻活着的伤员,将淮军连同他们自己的伤员抬出置于空地,由淮军那边的随军郎中给这些伤员上止血金创药临时包扎,天亮之后再抬上马车送往后方邳州进一步治疗。
  明军的伤员则随意的抬到一处,任由他们在那哀呼惨叫。不过莫听这帮明军伤员叫的惨,但叫的越大声越说明他们死不了,叫不出来的反而离死不远。
  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伤势都是由刀矛造成,被刀砍的还好些,只要当场没死的多半就是皮肉撕裂伤,及时止血包扎能活一半,最多也就是断胳膊断腿。
  被长矛刺中的多数活不了,因为矛头刺的太深,九成胸腹部中矛的人内脏都会损坏,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根本救不了。
  降兵们也是见得多了,所以在抬伤员时发现是矛伤且伤势在肚腹部的,多半会直接补刀,无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
  莫看这样做很残忍,实际对于受伤的却是最好的“人道主义”。与其生不如死在那痛苦等侯死亡,感受生命的消逝,不如一刀了断解脱的好。
  伤员抬完便是搬尸,每具尸体都被这帮降兵挨个摸过,银子铜钱包括值钱的东西都会被摸走。
  不过淮军这边,降兵们不敢。
  淮军也无须降兵们去搜,战前哨官会吩咐下面的什长将手下人身上的财物、重要物品统一上缴保管。
  如果不幸阵亡,财物就会由活下来的人平均瓜分,其它重要物品则会专门寄回家属,并实额发放抚恤。
  士兵带在身上的财物其实不多,淮军大部分士卒都是淮扬本地人,在领取饷银和赏赐后,他们总会将钱寄给自己的家人,身上只留一小部分。
  淮扬以外的士卒,几乎一半都没有家,有家也在很远的地方。没有亲人牵挂的他们饷银大多花在了女人和吃喝上。不是这帮人没心没肺,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家人现在是否还活着,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
  阵亡将士抚恤这一块,在陆四的亲自安排下,淮军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个时代最好。
  老营那边就有专门的抚恤机构,由陆四的大哥陆文亮负责,除了足额发放抚恤,在土地、子女、居住这一块,也有对应的措施。
  陆四当初在淮安城外乱葬岗就曾对淮军说过,只要淮军还在,阵亡牺牲将士的子子孙孙永受淮军庇护。
  这个庇护实际就是陆四给予追随者的一个特权,用他前世的话讲,这个特权就是使追随者的后代在出生之后和普通百姓孩子就不在一条起跑线。
  看起来,很不公平。
  但,很公平。
  因为,这是人家父辈拿命换来的。
  将心彼心,如果陆四拿脑袋替别人卖命,却无法使自己的后人从中获益,恐怕陆四也要反他娘的。
  封妻荫子自古就是中国人最正的价值观,没有之一。
  不能封妻荫子,也要让家人过得好,这是最起码的。
  卖命必须有回报。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信仰。
  陆四想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他就必须尊重这个时代的信仰,并一丝不苟的去执行,去保障。
  中国人骨子里就是要为儿孙谋福,谁也不愿意儿孙再吃他所经历的苦。
  努力,拼命,为儿孙谋福,没有错。
  陆四不做违背人性的事,他也知道这么做不过不过是让历史重新来一次轮回。
  但显然,现在考虑的不是这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