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638

  以后两家和周王府一块又从卫辉出逃,南下之路可谓是风雨飘摇,一派末世景象,要不是曹州知州汪国梁及时援引,恐怕就要落得个和百姓一样卖儿卖女了。
  朱常淓不知道如何回答侄子的问题,他现在也不知道南边是什么情况,漕运总督路振飞为何不肯派兵前来接引他们,所以只能走到哪是哪。
  有几次朱常淓倒是生出与其这样苟延残喘,倒不如被贼兵抓住,因为李自成那边对大明的藩王也不是都一刀砍了,听说晋王和秦王等人就活着。
  他这个潞王自认并未渔肉百姓,且一心礼佛修乐,与世无争,如此,李自成便没有杀他的理由。
  可这个想法,他却不敢跟侄子讲,只能深藏心中,眼下,还是同舟共济,扶持着南行。
  “二位王爷在里面?”
  “在呢。”
  屋门推开,进来的是曹州知州汪国梁。福王和潞王不约而同起身,汪国梁对他们有救命之恩,现在更是带人护着他们南行,于情于礼,他们这两个落难亲王都得对人家汪国梁以礼相待。
  汪国梁进来却是说等天一亮,不管这雨下还是不下,大家都得马上启程。
  “曹县有贼兵,白天上路不是危险吗?”朱由崧有些不解,这些天他们都是夜间行路的。
  汪国梁却道:“殿下,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们必须马上走,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寄在殿下身上,殿下须早日抵达南都!”
  “啊?”
  福王和潞王都愣在那里,不知道汪国梁怎么说出这话来。
  见两位王爷还没明白,汪国梁急道:“陛下殉国,太子诸王无一得脱,按我朝礼制伦序,福王殿下当承继大统啊!”
  “我?”
  朱由崧怔了半天后,丝毫没有欣喜,反而摇了摇头朝自己鼻子一指,自嘲一笑:“我这破落户的样子哪里像穿皇袍的人?”
第250章
辫子,辫子
  “今天几号?”
  “都督,今天二十一号了。”
  邳州城墙上,孙武进已是第三次回答都督这个问题,虽然都督看起来依旧相貌堂堂,走路也是帝王威仪的外八字,但孙武进总觉有什么不对。
  哪里不对?
  一时就是想不起来。
  反正都督今天挺奇怪,又像有什么心事,又像是陡犯糊涂。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视线看向遥远北方的陆四心头沉重,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也是永昌元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就在此刻,在他看不到的千里之外,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场战役即将打响。
  而他,却只能在千里之外被动等待早已知道的结果,无能为力。
  陆四不是没想过通过某些渠道,比如淮扬通会刘暴、河南节度使吕弼周、大顺派来宣旨封侯的文谕院官员刘若达这些人向北京示警,从而影响到一片石战役,至少让顺军输得不是那么惨,不必匆匆撤出北京,从而使满清获得北京这个明朝法统在京畿迅速立足。
  然而陆四没有这么做,一来时间来不及,二来他相信大顺中央包括北京的明朝降官肯定有无数人提醒过李自成要警惕东虏“趁火打劫”,但李自成依旧只带了六万人前往山海关,这件事表面上看是李自成被“革命乐观主义”冲昏了头脑,听不进那些提醒。
  实质上却可能是李自成也意识到吴三桂会开关勾结满清,所以必须速战速决,抢在满清大举入寇之前歼灭吴三桂,从而控制关门将清军挡在关外。
  只是李自成没有想到满清的动作更快,在他抵达山海关的同时,十几万辫子兵已经出现在辽西走廊了。
  陆四前世种种史料都在表明,吴三桂决非临时起意降清,而是早在京师未沦陷前就已经与满清“洽谈”,并且吴三桂也没想到李自成进军那么迅速,所以在满清还没有给出正式答复前、关宁军的中下层将领基本都愿意降顺的情况下才决意归顺。
  直到,满清终于开出封王的条件。
  相比大顺给出的父子封侯,封王显然更吸引吴三桂。
  参战兵马,顺军六万,清军连同吴三桂是十五万,接近一比三。
  哪怕东征的顺军有两万“三堵墙”骑兵精锐,其余四万也是顺军最强劲的人马,对手同样也很强。
  结果,注定了。
  既然上天注定李自成必须东征,陆四这个才投大顺不过几个月的淮阴侯又能做什么呢,提醒不提醒又有什么区别?
  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马上解决刘泽清,然后在李自成兵败消息传到南方时迅速北上抢占山东和河南,并趁董学礼没有动摇之前除掉他,从而将河南顺军集团收入麾下,这样北上淮军就能从三万之众暴增一倍变成六万,甚至更多。
  在武器、装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疯狂暴兵是最无奈也是最现实的选择。至少,这些从前的明军比临时招募的农民要强。
  绿营其实很能打,关键是看如何驱使。
  陆四别的不敢保证,满清能给的,他这边同样也能给,并且会更多。
  对吕弼周陆四不太了解,对董学礼却是十分清楚的。
  董是满绿十大绿营将之首,可惜最后还是被编入了贰臣传。但能入贰臣传,便表明了董学礼的本事。
  印象中这个董学礼在清军南下后不作抵抗就投降了,并马上写信给投降大顺的那些明军将领帮助满清招降,又随阿济格攻打李自成主力,最后好像抬入了汉军旗,被满清封了爵。
  十八年后,又是这个董学礼在陕甘总督李国英的指挥下歼灭了中国大陆最后一支抗清集团——夔东李来亨,从而使得满清彻底占据中国大陆。
  所以,此人留不得。
  是强行火拼还是诱杀,陆四也在反复思量。
  纠结陆四最大的问题是他无法确认董学礼的动摇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所以在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董学礼会叛顺降清前,他要是动了手,那么叛徒这个帽子反而就是扣在他淮阴侯头上了。
  淮军这边祁家庙全歼姚文昌主力后,留守邳州的姚之部将马三宝果断率守军两千余开城向淮军投降。至此,淮军通往徐州的大门被彻底打开,另外苏进忠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邳县,由此彻底隔断了徐州刘泽清往东进入海州的道路。
  不出意外,这两天左潘安率领的第二镇将拿下没有多少明军驻防的新沂,如此邳州和海州就连成一线,即便徐州尚有刘泽清部,第二镇也可以新沂城为跳板进入山东境内。
  昨天,徐州的董学礼得到邳州被淮军占领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前来联络,约淮军共击刘泽清。
  约定战后缴获双方一家一半,邳州等已被淮军占据的城池也都归淮军所有,甚至董学礼的使者还隐讳表示徐州都可以让出。
  陆四由此分析董学礼怕是要顶不住了,因为他这个怀庆总兵的部队都是由各路明军降兵、溃兵收拢起来的,名义上也有两万余众,实际战斗力其实不如刘泽清。
  相对董学礼部的“杂”,刘泽清部要“纯”很多,除了姚文昌这支偏师,刘的主力都是随他几年的兵马,因此董学礼部几次出城都被刘泽清打败,不得不据城坚守,向吕弼周和淮军这边求援。
  时间上,徐州被刘泽清围了一个多月,城中怕也没多少粮食,因此董学礼才开出如此诱人的条件,或者说给陆四的淮军画了个大饼。
  不过这张饼,陆四吃了。
  “走吧!”
  陆四的视线从北方收回,下达了全军西进徐州的命令。二十一号了,再有七八天估计李自成兵败的消息就会传到徐州。
  “出发了!”
  两千多邳州降兵听到命令后从地上爬起,拍拍肚子拿起武器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向西边开去。
  陆四没有下令坑杀这些邳州降兵,反而让他们充任前锋,甚至仍是由马三宝这个降将带领。
  除了军旗易帜,马部连衣服都没换,为了区别,每个士兵的胳膊上都系上了红巾。
  千里外的关门,成片成片的明军将一根根白布系在了肩上,在一处不起眼的山坡上,一大堆明军将领犹豫之后咬牙剃去了长发,在脑后结了条小小的辫子。
第251章
淮军头上的刀
  “四镇皆分队于村落打粮,刘泽清尤狠,扫掠民间几尽。”——崇祯十年进士、官福建道御史郝锦《九公山房集》
  .........
  徐州城南云龙山脚,一支两百余人的骑兵在赶了半天路后停在了山脚,派出几个探马后,这队骑兵决定先到半山脚歇下脚,顺便把肚子填饱。
  这支骑兵隶属淮军骑兵旅第一标的第二营,营官是辽东人冯汉。
  早年作为“关宁铁骑”一员的冯汉随名将祖宽入关剿贼,杀贼很多,但杀百姓更多。
  后来祖宽被朝廷正法,这冯汉同曹元等一百多人被史可法收留,一直跟着史德威打大西贼,直到高邮史家荡之战降淮。
  淮军的骑兵旅虽定编三千人,但实际能骑马并且称之为骑兵的只有六百多人,其余都是骡子和驴,冯汉所带的这一营骑兵便是主力三营之一。
  淮军由邳州西进徐州后,陆四下令骑兵旅分别由曹元、赵忠义率领,搜寻邳州以西,徐州以东地域内的明军打粮队,若遇大股明军则立即通报,由第一镇出兵协同剿灭,不能剿之的就将明军往徐州驱逐。
  如此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让徐州城下的刘泽清主力无法通过打粮获取粮草;
  另外则是让刘泽清的兵马都聚集到徐州城下,从而方便一鼓歼之。要不然东一股西一股的,虽然加以剿灭不是难事,但坏在陆四时间不多,要是不能聚歼,哪怕跑出几千人在淮扬后方祸乱,也足以让前方不稳。
  “小淮海战役”的歼敌目标就是刘泽清集团,这一点在陆四的多次强调下基本是连最下面的士兵都知道的。
  陆四定下的赏格是生擒或阵斩刘泽清者,官晋三级,赏千两银。擒斩刘之子侄或大将者,晋两级,赏银五百。余出战斩首者均记功叙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