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638

  郑思华口中的“真鞑子”指的是清军八旗中的汉蒙八旗,假鞑子则是指那汉八旗。
  王大龙在边上补了句,说当初海州清军里还有帮没有旗号的蒙古人,穿得破破烂烂,装备很差,这帮人什么都抢,而且每战都冲在前头。
  陆四知道那些是满清从蒙古诸部落征来的抢劫帮手,比科尔沁这些和满清联姻的蒙古部落还要穷,所以入关后跟进了宝库一样两眼放光,抢的不亦乐乎。除了外藩蒙古外,这几次入关抢劫的清军队伍中还有朝鲜兵。
  满清抢劫集团的成份构造大概是真满占了三成,汉军占了四成,蒙古占了两成半,余下半成是朝鲜。
  越往后,汉军成份比例越高,比如即将滚雪球变成三十万大军的多铎部,真满和汉军比例是一比九。
  崇祯年间清军的几次入关使得明朝雪上加霜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小冰河对满清的影响。
  上次阿巴泰入关,陆四前世满清就有详细档案,记录了大概俘虏人口牲畜九十二万,掠得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
  这是弄到手带出关的,没到手的,被杀的,被烧的,被破坏的更多,仅山东和河北人口损失这一块,保守估计在三百万左右。
  所以,陆四前世有批屁股极歪的人说什么同样小冰河,你明朝完蛋,满清却安然无恙,这不正证明大清制度优越于你明朝。
  用淮扬人的话讲,这种人就是二逼卵子。
  要现在有这种人搁陆四面前,他肯定要真取大刀了。
  “鞑子初以为俺们是官兵,所以不把俺们放在眼里直接打马来冲,袁爷一声令下,俺们用那缴获的十几门炮朝鞑子马队猛轰,袁爷又亲自带骑兵和鞑子对冲,儿郎们皆是不怕死.....那鞑子叫俺们打怕了丢下几百具尸体躲进了海州,袁爷说不能放这帮鞑子走,俺们便把海州城给围了,那鞑子的大官吓的给俺们送礼...”
  作为海州之战的亲历者,郑思华于此战的细节肯定知道甚多。
  陆四听出了三个关键词——火炮、骑兵、勇气。
  要想打赢清军,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而淮军缺两个半。
  火炮,骑兵是肯定缺的。
  目前淮军缴获能用于野战的火炮只有4门,所以为了解决淮军没有大炮的困境,这才有了那份和郑家签订的火器和熟铁占大头的协议,此外就是通过扬州商人想办法从南边购买一些虎蹲炮,尽可能在清军南下之前组建淮军的炮队。
  穷则想方设法穿插迂回,达则给老子轰。
  陆四当然是希望成为老子的。
  谁他娘的想做孙子。
  骑兵这一块,虽然淮军已经开始执行陆四“易步为骑”的决策,各部陆续组建了骡马队,使淮军的机动和运输能力大大提高。
  但骡马队不能称为骑兵,至少,军中现在能拿出来的战马不到七百匹,其中大头还是史德威部下千总曹元的那支马队。
  真要实现骑兵对冲,以骡子、驴、驮马为主的淮军“骑兵”肯定干不过人家。
  勇气这一块,陆四认为打明军的话,淮军是不缺勇气的。
  无论是史家荡之战还是瓜州之战,奇袭安东之战,乃至侄子广远失利的宝应之战,淮军在勇气这一块都是可圈可点的。
  但这个勇气除了宝应之战面对的是明朝仅剩的强兵淮西集团外,其余都是建立在对手比淮军更垃圾的前提下。
  因此,对上连淮西兵都打不过的八旗,淮军还能有多少勇气,陆四不抱乐观。
  他保守给出半个评价。
  如何使这半个勇气变成一个,并能延续并始终保持下去,就必须得到另外两个因素——火炮和骑兵。
  自古以来,没有保障的勇气从来都不会持久。
  好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前提是重赏。
  “我听说顺军那里有三堵墙?这个你们了解么?”陆四见桌上的菜有点凉了,喊了声齐宝让他叫厨子把菜热一下,另外再多炒几个菜来。
  “这是膘,清脆可口,就是用油炸过的猪皮很是鲜美,来,尝尝。”陆四起身给郑思华、王大龙一人夹了一筷子膘。
  郑、王二人连忙谢过,二人到现在还是有点拘束。
  “曹元,忠义,你们就自己动手了,人家是客,你们是主,怎么,难道还要我给你们夹菜不成?”
  陆四笑着抓了把黄豆扔了几颗进嘴里。
  曹元和赵忠义是一前一后赶到淮安城的,曹元带来了已经有五百人规模的淮军马队,赵忠义带来的是他那一千多人的骡马队。二人可以说是淮军仅有的骑兵将领苗苗,陆四宝贝的不得了。
  “都督说那闯贼的三堵墙是吧?这三堵墙实际就是闯贼的老本,有红、黑、白三旗,一旗有七千二百骑兵,人皆三马,临阵便有两万之势,很是吓人。”
  小袁营和李自成的仇恨真的不是陆四可以化解的,所以哪怕陆四被李自成封了淮阴侯,郑思华对李自成的称呼依旧是“闯贼”。
  曹元放下筷子,有些奇怪道:“三旗?不对吧,我怎么听说三堵墙有三万之众的。”
  郑国华解释道:“那是外人讹传,一旗七千二百人,再人配三马,不知道底细的以为三堵旗有三万之众,实际就两万出头。”
  “噢,”
  曹元点了点头,他随史德威一直是和张献忠部作战,对于李自成那边真不清楚。
  赵忠义却是知道,这些年金声桓可没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交手。据他说李自成的三旗骑兵与明军交战时会分为三阵,且只许进不许退,若前阵返顾,后阵则尽杀前阵。
  “...要是三堵墙遇上劲敌久战不胜,李自成就会让三堵墙佯败以诱明军,再使步卒三万长矛手击敌,趁明军和顺军步军混战之时,那三堵墙再回击,无有不胜。”
  “打仗,还是要有骑兵啊,这也是为我为何把你两人叫来的原因,咱们淮军要壮大就一定要有自己的骑兵,三堵墙...最好咱们能有八堵墙...”
  陆四正说着,众人突然听到“噗嗤”一声响,随后空气一下变味。
  “是我放的,哎,这几天豆子吃多了。”
  陆四原先是下意识先看向身边赵忠义的,但最终还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了。
  没想,这个屁,却妙了。
  气氛竟然活跃了。
第234章
淮军四镇
  孙武进被吊在镇淮楼里思过,要不这会肯定会嘀咕一句真龙之气,与众不同。
  郑思华、赵忠义四人肯定没有孙武进那种天大地大不如真龙大的思想觉悟,但陆都督的这屁声却让他们一直紧绷的心弦“叭”的一下松开了。
  “你们谁还要放屁的,赶紧一块放了...咱都是实在人,有仇报仇,别憋着使坏打咱一个埋伏啊。”
  陆四很有农民出身的觉悟,屁股抬了抬将尾气排了个干净。
  “我没有。”
  曹元笑着摇了摇头。
  “都督别看我,我也没有。”
  赵忠义鼻子抽了抽,忍住想拿袖子捂上一会的冲动。
  郑思华和王大龙干笑两声,默不作声的将陆四夹给他们的膘给吃了。别说,这猪皮用油炸过之后还真的好吃,一点也不腻。
  “咱不是那种装腔作势的人,屁来了就放嘛,没什么难为情的,大伙都是人,哪能有屁不放是吧?以后啊你们有事就直接跟咱说,别藏着噎着,咱这摞句话给你们,今儿把你们四人聚到一起,就是让你们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陆四端起酒杯示意四人干了。
  然后说自己准备建立淮军第二镇,这第二镇同样也编三个旅,番号分别是四、五、六三旅。
  第四旅以小袁营这几百人为中坚,补入淮安总兵张鹏冀部降兵1000人,再补淮安城北路军2000人。
  第五旅以宝应之战随侄子广远死战余生的几百人为中坚,补入由泰州调过来的3000人。
  第六旅以左潘安从扬州带过来的3000人为基础,再补几百降兵。
  第二镇原先陆四是准备交给侄子广远的,但广远伤势未愈,所以便由左潘安来指挥第二镇。
  三个旅帅分别是郑思华、郭啸天、陈大佐。
  除郑国华属“外来合作户”外,郭、陈二人都是老弟兄,那个陈大佐还是陆四的表大爷。
  第二镇先在宝应组建,整编之后立即开拨至淮安,随同第一镇由陆四亲自指挥北上徐州。
  驻防通州和泰州的程、沈集团也接到陆四军令,以所部余下人马组建淮军第三镇,不足兵员就地招募。
  扬州那边,蒋魁、宋五、周旺等人则筹建淮军第四镇,陆四从北路军抽5000人调至扬州归蒋、宋、周等人节制。
  暂时只组建四镇,第一、第二为主力,第三、第四为二线部队。
  或者说第一、第二两镇主要对敌方向是北方,第三、第四对敌方向是南方。
  此外,再以北路军及部分降兵以及负伤不能上战场的淮军组建各县武装大队、各乡的巡兵,替换原明朝衙门的三班六房,实现淮军对县、乡两级的完全控制。
  淮扬通会刘暴的一些理念与陆四不合,并且实际操作中也要考虑对淮军支持的士绅力量,所以陆四只负责“武力”构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