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638

  加上先前约定的那些,总价值达到了70余万两。
  郑芝豹实际没敢答应,因为这要价高了,可是郑鸿魁却爽快答应了,但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这位路部院不能是放,得是救。
  于是,副总兵郑芝豹拼死突围,力保路部院过大江的英雄事迹就在南都传开了。
  被魏国公三次亲至瓜州,以江山社稷为重劝回的史公可法闻听此英勇事迹后,也不禁感慨:“倘我朝之兵皆如郑芝豹,何悉贼寇不灭啊!”
  安东这边,陆四也是高兴的直拍郑标的肩膀:“老郑真是咱的萧何啊!”
  后者比较谦虚,自认萧何当得,但陆都督显然读书少,泥腿子习性,说话有点胡咧咧。
  除了成功从郑家敲来一大笔财富外,陆四还得了一个好消息,刨他家祖坟的那个吴茂才有了下落。
第219章
悄悄的进寨
  自淮军占领盐城、兴化、宝应一带后,便有部分忠于明朝的士绅举家逃难,有往淮西、江南逃的,也有往安东逃的。
  往安东逃就是因为漕院临时驻地在此,用陆四前世的话讲,叫政府在那里。
  逃往安东的地主士绅之中又以相邻不远的盐城县居多,前些日子这帮人就天天聚在漕院门口请求部院早发大军平贼,那一个个咬牙切齿的恨不得能马上给官兵带路把泥腿子们都杀光。
  吴茂才也是其中之一,带人刨了陆家祖坟的次日,他便带着孙保连同一家老小三十几口人逃到了安东。
  不跑不行,这陆家祖坟被刨了,那反贼陆四能不带人回来找他算账?
  因为吴茂才是进士出身,又做过德州知府,尤其他还率人刨了反贼头子的祖坟,所以不但被路振飞接见两次,在安东县城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那帮“逃难”的地主士绅更是说什么陕西出了个边大绥,淮安出了个吴茂才。
  边大绥何许人也?
  此人是陕西米脂县的知县,曾奉陕西总督汪乔年的密令刨了李自成家的祖坟。
  只是同刨了李自成家祖坟之后就吓得辞官不知下落的边大绥不同,吴茂才丝毫不惧陆贼的报复,反而将此事大肆喧染,唯恐别人不知道。
  这不是他吴老爷昏了头,而是别有用心。
  如今淮扬闹起贼乱,府县官员死难无数,官军平定贼乱之后朝廷必定要重新委任官吏,所以吴茂才便想凭刨反贼家祖坟这一功劳能在家乡为官。
  这在从前不可能,现在嘛,时局不同,用人权急夺情,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路振飞这位总督虽接见过吴茂才两次,但对他刨人家祖坟的事其实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人做法,非士大夫所为。
  但因吴茂才忠于朝廷,不计个人名声与生死,故路振飞也不好多说什么。也的确是想向朝廷起用他,但因淮安城尚在贼人之手,路振飞自己都与京师断了联络,这事只能放在后面再说。
  然而没过几天路振飞就听人说城中到处流传什么陕西出了个边大绥,淮安出了个吴茂才的话。
  这让路振飞勃然大怒,下令以后不许再提刨陆家祖坟的事。
  为何?
  什么陕西边大绥、淮安吴茂才的,这哪是给朝廷出气,分明是给贼人涨脸!
  他吴茂才和边大绥并称了,那陆家子岂不是能和李自成平起平坐了?
  这事,便渐渐的给压了下来。
  吴茂才一直盼着拨开云雾见日月,哪曾想局面一天比一天坏,官军围攻淮安城数月竟不能破城,而那北方的闯贼兵马也南下了。
  且听人说那陆家子奉了闯贼为主,被李闯封了什么节度使,这让吴茂才有些后悔不应该刨陆家祖坟。
  只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后悔药可吃,每日便只能烧香拜佛求菩萨早日显灵,官军能够大败贼兵。
  可能是香火贡的不够,菩萨将贼兵引来了安东。
  淮军破城当日,吴茂才手里拿着绳子几次就要悬梁,他知道若是落在反贼手里,就凭他刨陆家祖坟之罪,定然是生不如死。
  幸运的是,淮军占领安东后忙着收编降兵,安定人心,没有在城中甄别那帮从其他地方过来的地主士绅。
  第三天淮军还开城允许百姓出入,吴茂才一家趁机分成几批混出了城,出城之后便去了东安县境东北的黄圩。
  那里住着吴茂才夫人娘家表兄饶焕宗一家,饶焕宗也有功名,万历年间中的举人,淮军起事后,他同附近的乡绅一样也拉起了队伍结寨自保,也就是郑标所称的“土贼”。
  对于表妹夫一家的到来,饶焕宗是相当欢迎的,让他们躲在饶家为主的寨子里,并严禁族中任何人对外说起这事。
  只是,渐渐的饶焕宗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隔壁镇的地主吴老二因为带人向淮贼投诚,被什么节度使封了个大顺都尉的官。
  这家伙,打安东城回来后吴老二就抖逼活塞的很,连摆三天宴席,请了江淮戏的小班子唱足三天,搞得四里八乡的现在都晓得吴都尉,不晓得他饶举人了。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那淮贼并不像一般的土匪流寇打砸烧抢,反而真跟官军一样安民,对地主士绅们也不打压,只要照常交粮就好。
  饶焕宗的心理防线一步步开始坍塌,最后,淮安总兵张鹏翼率部降贼的消息彻底击垮了他为大明“守节”的最后一道防线。
  于是,饶家媳妇带着小孙子回了趟娘家,再不久,沐阳的大顺淮扬节度使陆文宗都督亲自骑兵带着骡马队星夜兼程赶往九十多里外的黄圩。
  “都督,这种小事你交给我办就是,管保把那个姓吴的给您揪到跟前来,哪用你亲自出马啊!”
  孙武进从骡子上翻身跳下,眼明手快的抢在齐宝前头扶了下马的都督一把。
  “此人刨的是我家祖坟,不是你家!”
  陆四很生气,全程脸都是绷着,不共戴天之仇,他不亲自来马上清明了哪有脸面烧纸钱给高祖、世祖诸位列祖列宗。
  黄圩因为近海缘故,土地盐碱严重,所以良田不多,一眼看去,都是一片片芦苇荡围着一块块田地。
  “贼子躲在何处!”
  陆四一手执鞭,一手按刀,环顾四方。
  不一会,第二旅的标统草堰孙四带着饶家的人过来了,指了指几里外一处说饶家寨子就在那里。
  “都围上了?”
  陆四将用玉带吊着的千里镜拿起,朝饶家寨方向看去。这千里镜是缴获自淮安总兵张鹏翼的,也是淮军目前仅有的一根。
  孙四忙道:“能过人的地方都伏了兵,另外饶家人说吴茂才一家都被蒙在鼓子里。”
  “很好,”
  陆四朝孙上后面有些畏缩的饶家人看了眼,微许点头:“这次你们饶家做的很好,你前面带路,事成之后本都督不会亏待你们饶家。”
  “是,是,都督请!”
  饶家人不停点头哈腰。
  “嗯!”
  陆四放下千里镜,大手一挥,“进寨!悄悄的!”
第220章
冥冥之中有困果
  饶家寨子太过荒僻,没有当地人带路的话还真不好找。
  尤其是那到处都是的芦苇荡,里面的芦苇比人还高,跟个青纱帐似的,人在其中穿行,感觉好像被天地吞噬,特别的渺小。
  时值三月,芦苇都已经发青,从中穿过时到处可见鸟窝,偶有不知名的小兽突然窜出来能把人吓一跳。
  虽然知道孙四的第二标已将这个地方探查过一遍,但真行走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中时,陆四心里还是有点发毛。
  这会突然冲出一群伏兵来,他陆都督弄不好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所以,郑标的建议是对的,对占据广袤农村的土贼现在要抚而不是剿,否则光这个饶家寨就不知得耗淮军多少精力。
  “快,快!”
  四下里,一队队手持刀矛的淮军将士或沿着田埂,或在芦苇荡中的各条小路悄悄的向饶家寨疾奔而去,好似几十枝利箭从四面八方向一处射去。
  “都督,你慢着点,别叫刮着了!”
  孙武进在前边不时拿刀将斜伸出来的芦苇砍断,免得刮着都督英俊的脸庞。自古以来,凡开国帝王必是相貌堂堂,不可身有残疾,面有刮花。
  接连穿过两片芦苇荡,约摸小半个时辰后,陆四眼前视线一下开阔,就好像自小生活在群山中的人突然来到了山外,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般。
  “都督,那里就是饶家寨子了!”
  前头的孙四停了下来。
  陆四一眼望去,就看到前方里许处有一棵十分高大且枝叶茂盛的老槐树,好像前世在乡间看到的某处祖坟上老树,至少有一百多年树龄那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