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638

  陆四哈哈笑了起来,“你爹也是为了你好,毕竟舅舅们造反可是提着脑袋,随时随地都要死的。你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要是有了闪失舅舅可赔不起。”
  说完,神情一肃将广远在宝应吃了败仗受重伤的事告诉延宗。
  李延宗一听急了:“他妈的,我去给表哥报仇!”
  陆四当然不会让李延宗这会去给表哥报仇,而是让他替自己去宝应看望广远。
  同时给广远带去了两本书。
  一本是戚帅的《纪效新书》,一本是茅元仪的《武备志》。
  ..........
  沐阳城外一处荒地,孙武进一脚将五花大绑的张鹏翼踹进挖好的坑中,然后回头看了眼张鹏翼手下的那帮军官。
  这些人略作迟疑便提着铁锹上前铲起土来,一锹锹的很快填平了大坑。
第216章
我陆四也可以拥立个天子
  张鹏翼部原有万余人,除其本部淮安卫千余兵外多是拉的团练乡勇,自淮安撤到沐阳途中便有三四千人逃队回乡。
  入了沐阳城因无粮可食,前后又陆续散了两千多人。淮军兵临沐阳,张鹏翼走投无路出降时只余了不到四千人。
  实际上不是张鹏翼想降灭门仇人,而是他不降也不行,因为手下的军官们已经蠢蠢欲动,他若坚持不降恐怕就成了这帮人的投名状。
  于其被手下卖了,不若自个卖自个,不得不说张鹏翼也是个狠人。并且,张鹏翼也不认为自己降贼后会被杀,除了他这个淮安总兵是贼乱后降贼的最高官员外,也因为他那灭门之恨。
  “我与贼有灭门之仇,今我放下这仇恨反来降贼,贼人必不敢杀我,且需依重于我替他招降四方。若杀我,此后还有谁敢降他?”
  给张鹏翼不会被杀的信心来源于三国时期张绣的故事。
  那张绣因曹操纳了他的婶子偷袭曹操,杀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如此深仇大恨,张绣却听从谋士贾诩的意见再次降曹,结果不但被曹操封为扬武将军,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操之子曹均。
  由此可见,在利益面前,什么样的深仇大恨都能放下。
  可惜,张鹏翼将自己比为张绣,陆四却不是曹操。
  或者说,大顺淮扬节度使有曹操之能,却无曹操之德。
  一句我怕睡觉不安心竟下令坑杀张鹏翼,从而让这位淮安总兵真正的全家团圆了。
  郑标以为张鹏翼的被杀会让其部下降兵惊惧,引发哗乱,然而就好像张鹏翼从来不在这个世上般,那帮降兵对主将之死波澜不惊,直接参与动手的几个军官也是挖坑卖力,铲土带劲。
  这帮惊弓之鸟现在但求有口吃的就行,就同郑芝豹从海州带回来的那些山东难民一样,谁给饭吃他们就替谁扛旗。至于是不是卖命,就要看上面给什么待遇了。
  张鹏翼之死更是没让沐阳、安东、灌云等地的明军残兵生出什么拼死抵抗之心,反而在听说宿州也被大顺军拿下后,争先恐后来投同样打着大顺旗号的淮军。
  对这些明军包括那些地主乡绅拉起来的“土贼”,陆四一律以大顺淮扬节度使的名义予以收编,一下授出去七个都尉,十几个部总,使得本来处处敌视淮军的淮安乡村势力一下就是遍地顺旗。
  陆四给官,土贼们给粮,双方一时倒也相处融洽,井水不犯河水,真正的是造反队伍同造反对象同流合污了。
  这些土贼贡献来的粮食也极大缓解淮军因为大量收编降兵造成的粮荒,随着大顺军主力快要拿下北京的消息传播,除了徐州那边因为山东刘泽清南下,地主士绅处于观望动摇之中,其余地区基本都已是准备做新朝百姓了。
  孙武进同郑芝豹进行了四轮交锋后,双方也达成了初步协议。
  郑氏一方将为淮军提供铁枪1000杆,药子两万余斤,火炮8门,银九万两。除此外,就是五万斤熟铁。
  郑家如果按协议将淮军所需要物资全部提供后,淮军将释放以郑芝豹、郑泰为首的福建兵1350人。
  在接到弟弟的书信后,远在福建的郑芝龙派人快马赶到长江水师郑鸿魁那里,让其全权负责和淮贼的谈判。
  火铳对于郑家而言不算什么,火炮他们的船队更多,九万两更是九牛一毛,真正值钱的是这五万斤熟铁。
  郑芝豹和郑鸿魁都不想付这么多熟铁,因为熟铁他们郑家也没有多少,需要大量购买,故提出愿以二十万两白银代替。
  孙武进见钱眼开便想同意,陆四却坚决要铁不要银。
  相对于银子,淮军更缺铁。
  五万斤熟铁能让淮军打造若干铁甲、兵器,是淮军眼下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
  淮扬地区没有铁矿,徐州那边有,但开矿治矿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手,所以陆四希望直接通过敲诈郑家先解淮军的燃眉之急。如果不是郑家那边也没什么战马,他恐怕还得跟对方要个几百匹过来。
  郑芝豹和郑鸿魁派来的人商量了又商量,最后咬牙答应。郑鸿魁收到物资清单后,却没有马上命人准备,反而派人向淮军提出必须释放漕运总督路振飞,否则郑家无法达成协议。
  “他们要路振飞做什么,漕运都没了,他这个部院还有什么价值?”陆四很是意外。
  郑标却知道为什么,当下将路振飞早年在福建做巡按时于郑家有恩的事情说了,并言郑芝龙长子郑森能为国子监生,就是路振飞替郑家向朝廷求来的。
  “另外,职以为郑家可能是有野心。”
  “野心?”
  “郑家可能知道北京保不住,所以想在南都政权中有一席之地,如此,路部院这个漕运总督就是他们在南都的最好的发声之人。”
  “这样啊,”
  结合前世历史上郑家的表现,陆四认为郑家可能真的是这个打算。不过郑标随后说的一件事让他一下警醒。
  “路部院曾在凤阳望高墙,言墙内有天子之气。”
  当初路振飞对沈廷扬和郑芝豹说此事时,乃是借望气人之言,可郑标却知道哪有什么望气人,实际就是路振飞认为高墙内的唐王有天子之范。
  唐王,路振飞,郑鸿魁,郑芝龙,隆武政权...
  一系列人物和历史结合起来,陆四似乎明白了什么。
  说好点听,是一群忠于明室的人居安思危,末雨绸缪。说难听点,一帮自诩为忠臣的人早就在崇祯没死的时候,就想另立新主。
  现在福王、周王他们还在河南卫辉没有南下,淮扬又被他陆四率领的淮军占据,那么本应该逃到淮安的福王就不可能再出现在淮安。如此,南都那边听到北京沦陷,崇祯殉国的消息后,谁还能当皇帝?
  除了被囚在凤阳的唐王,还能有谁!
  “这么看来,是郑芝豹透露消息给郑鸿魁,这才想要回路振飞,啧啧,这拥立之功确是诱人,不过,”
  陆四负手在屋内来回踱了几圈,忽的停下问郑标:“你说咱也拥立个天子好不好?”
第217章
我陆四岂能造反!
  郑标愣住了,是真的愣住,完全不理解,听不懂。
  什么拥立个天子?
  大顺不是永昌皇帝么。
  “这个...”
  陆四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和郑标说这话,因为对方如此替自己卖命筹划的原因除了保命外,更是因为顺代明的定局刺激,即所谓大势。
  说好点听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说难听点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人管各人。
  这马上就是大顺军进北京的造反高潮了,你陆四堂堂大顺淮扬节度使却屁股一转说要拥立个天子,人郑标不是想这事好不好玩,而是直接无法接受,甚至会产生一种错乱:你陆文宗难不成想造反?
  “我的意思是说他郑家想拥立个朱天子,那咱们就给他添添乱,也送个朱天子到南都去,让南都那帮人打打对台,这样咱们这边就轻松些,要不然他们真要拥立那唐王做了天子,首先就得北伐打咱们大顺,咱们淮军可就首当其冲了。”
  陆四的解释很合理,事就是这么个事。
  “妙啊!”
  郑标明白过来,正宗文官系统出身的他一下就看出都督这一手绝对是一手好棋,就南都那帮勋戚官员的德性,真要同时有几个选择,肯定会立即分成几派相互攻击,不知要争到什么时候。
  南都为了帝位而争,当然就没法形成北伐为先帝报仇的共识了,这对淮军,对大顺,都是重大利好。
  “只是咱们哪有天子给他们送去?”郑标又不解了,都督这法子是妙,可问题是他们手里没有能与唐王抗衡的前明宗王。
  “你看看这个。”
  陆四从抽屉中取出那封在漕院衙门找到的明潞王给路振飞的书信。
  郑标知道这封信,并且当时就建议路振飞派兵北上去接四位亲王南下,言亲王乃是国家贵胄,今既遇险,理当接之并妥善安排。
  “你说,要是崇祯在北京殉国,诸子无一人逃出,按伦序的话哪些人可以坐那南都小朝廷的龙椅?”
  “神宗诸子除穆宗外,有福藩、惠藩、桂藩,桂惠二藩乃崇祯叔辈,按礼不当继位,今若崇祯断嗣,则福藩以兄终弟及承继最是合乎伦序。”
  说完,郑标犹豫了一下又道:“不过潞王虽是神宗兄弟,但素有贤王之名,若南都群臣以中兴需明主为由,这潞王倒也能立得。另外路振飞曾言唐王刚强,有汉之光武气度,也较得人心,且离南都甚近,故职以为崇祯真若断嗣,南都那边拥立当以这三藩为先。”
  陆四“嗯”了一声,鲁王和那个永历这会真不在皇帝侯选名单,一个太远,一个则是他爹好像还没死,轮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