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7/903

  不过,他紧紧抿着的嘴说明了他一切态度。
  “好,很好!不愧是我第43军的兵!”陆军中将却突然放声大笑,眼神中闪烁着骄傲,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将目光投向一边静静站着的柳雪原,微微叹了口气:“那就让柳记者告诉你,为何要将你调往军部吧!做为军长,也做为川省同乡,我希望你能接受军部的军令。”
  ……
第1561章
请你离开
  “你是杨四郎,母亲姓常?”柳雪原目光凝视着挺立在自己眼前的年轻士兵,轻声问道。
  “是!”杨小山眼里闪过一丝哀恸。
  别人不知道母亲为何千里寻亲,他如何不知,那是因为父亲和三位兄长都已经从军,他这个家中幺儿再一走,独留母亲一人在家,她的心里如何能够安稳?
  “你父亲和三位兄长都在杨军长的第20军参军吧!”柳雪原眼里的忧伤愈浓。
  虽然,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这名士兵迟早都要知晓,但让她这样转告一名刚从前线走下来的战士,她还是觉得太残忍了。
  “是!他们也知道我妈妈来这里的事吗?”杨小山,应该说是杨四郎心里忍不住一抽。
  也不知道父亲和三位兄长在第20军怎样了,这也是一直煎熬他内心的一件忧心事。
  “这是杨军长今日发给独立团刘团长的信,刘团长请我转交于你。”柳雪原低下头,不想眼前的士兵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花。
  “我不识字……”拿着信的士兵有些惊慌失措的看向身边的连长。
  不是因为不认识字读不懂信惊慌失措,而是,战士的本能让他仿佛感觉到有一股阴云笼罩在他头顶,沉闷的让他的心快爆炸了,甚至能赶得上他眼睁睁看着老班长用仅存的右手拔出刺刀戳向自己脖颈的那一刻。
  看看背着双手陆军中将没什么反应,杨松林大着胆子接过麾下士兵手里的信,轻声拿着浓重的川省腔念起来:“常大姐,敬启,余于午时惊闻大姐独行千里于军中寻子,特命人根据所提供番号及姓名寻找,并一一寻获。
  身为一军之长,余本应该带他们归来见您,但余无法做到了。您的三个儿子和丈夫,于淞沪一役,尽皆壮烈牺牲……”
  念至此处,杨松林的声音陡然小了起来,他甚至不敢看自己麾下士兵那张陡然变得苍白如纸的脸。
  他终于知道全军为何要寻找这名大头兵,而军长一见面就要将其调往军部担任警卫员的原因。那是因为,他的父兄,已经在之前的淞沪之战中尽皆牺牲了啊!一家四个男丁,尽皆战死疆场,这是何等的英烈啊!
  可是,这又是何等的悲伤啊!尤其是对于一个不过21岁的年轻人来说。
  “小山,想哭,你就哭几声!”杨松林抬起头嘴唇翕动着,看着眼前猛地僵住,泪水长流却依旧身形挺立的年轻士兵,用最大的努力劝慰着。
  “连长,信念完了?我爸和我锅他们怎么战死的,说没说?”杨四郎已经是双目赤红,直勾勾的盯着杨松林手中的电文。
  “少尉杨大虎,参军六年,担任133师794团3营2连1排排长一职,于10月18日陈家行战斗中牺牲。
  上士杨二牛,参军五年,担任133师794团1营1连2排班长一职,于10月16日陈家行战斗中牺牲。
  上等兵杨三喜,参军三年,任133师794团2营3连1排3班士兵,于10月15日顿悟寺战斗中牺牲。
  上等兵杨成材,参军两年,任133师794团2营炊事班士兵,于10月19日陈家行战斗中牺牲,该士兵身负炸药包,炸毁日寇坦克一辆。
  余谨代表第20军全军一万一千将士,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您,是英雄的母亲,您,是英雄的妻子。
  敬请节哀,以免伤身。专此恭请礼安!”
  念完信的杨松林将信件轻轻放到杨四郎的手里,沉默的看着将信件死死贴在胸口的士兵,心如刀绞。
  骤然听闻如此噩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挖心割肝的痛,哪怕他上一刻还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战士,敢杀敌人,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可是,这一次,他是失去亲人,而且一次性的失去四个。
  “杨四郎,明白了吗?你已经是你们家最后一个男丁,为了你的母亲还有你的家,你得活着,我已经答应刘团长,如果找到你,一定将你活着送到你母亲面前。”陆军中将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这名默默流泪的士兵,眼神中闪烁着怜惜道。
  沉默良久,虽然泪流满面,却没有发出一声哭声的杨四郎抬起头,却依旧摇摇头:“军长,我拒绝!”
  “为什么?你已经是你家最后一名男丁,你如果战死,你母亲,活不下去的。”陆军中将皱起了眉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血债自然得用血来偿,我如果离开,我家四条人命的这个债,我找谁来还?”杨四郎泪流满面的脸上满是悲愤。
  一时间,说得陆军中将和一旁的杨松林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劝眼前这个极为倔强的小兵了。
  是啊!这是血债啊!必须得找日本鬼子来还。
  “刘团长发来电文,想和你亲自通话!”柳雪原拿着刘浪刚刚发来的电报,说道。
  “念!”陆军中将摆摆手示意道。
  “士兵,在听闻你还活着的那一刻,我无比庆幸,替常大娘庆幸,也替这个国家和民族庆幸。你还活着,一个伟大的母亲还有儿子,而不是因为战争永入沉沦。我知道你此时应该已经知道,你的父兄,已经战死在淞沪前线,你很悲伤,你不想离开战场,你想替他们报仇,但我请求你离开,不是当逃兵。
  我们选择在外寇入侵之时扛起枪走上战场,是要保护家园保护母亲。你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你的家庭也足够出色,一个曾经无比幸福的六口之家,因为抵御外寇,仅余二人,你们已经为这个国家奉献了能奉献的一切,世人又有谁还能苛责?离开吧!带着你的母亲,回到家乡,侍奉她到终老。你放心,我们中国,会赢得这场战争,无关正义和邪恶,因为,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正选择和你我一样拿起枪,决心守卫自己的母亲。
  这一次,我不是长官,命令你离开,而是兄长,请求你离开,为了你我要守卫的母亲,给母亲最后的希望。”
  念至最后,柳雪原已经是眼含热泪,就连一直神情严肃的陆军中将也有些动容,轻声叹息道:“是啊!杨四郎,回去好好安慰你的母亲吧!你家的债,我们会帮你找鬼子讨还的。”
  沉默,良久的沉默后,杨四郎轻轻的将紧紧贴在胸口的信郑重的叠成四方块放在自己最贴身的口袋里,用袖口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肃然立正向陆军中将和柳雪原敬礼。
  “对不起,军长,柳记者,请你们转告刘团长,谢谢他的关心。我已经想好了,在军部呆着,我或许有很大几率能活到战后,如同刘团长说的那样给我母亲最后的希望。可是,我的弟兄们呢?那些还活着的弟兄们呢?他们也是有母亲的,他们的母亲同样在期盼着他们回家,还有那些已经死去的弟兄们,他们已经死了,他们的母亲,就得交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来守卫,我只是个小兵,我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拿起枪,告诉他们,我不会当逃兵,永不!”小兵的声音逐渐变得低沉:“同时,请转告我的妈妈,我还活着,等我报了我爸和三个哥哥的仇,就会回家的,我妈妈会理解的。”
  虽然他说他会回家,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斗,无比残酷,哪怕就是将他调到军部,算是这片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也没人能保证他能活着,更何况是在战斗最激烈的一线阵地上。他报仇有可能,但家,却是极有可能回不去了。
  但,面对这样一名士兵,还有什么可说的,陆军中将沉思片刻,也只能抬手回礼,挥挥手示意两人离去。
  柳雪原眼里亮晶晶的,将这个结果电传给电台那头的刘浪,刘浪听闻后,钦佩之余眼神里闪烁的是满满的骄傲。
  这,就是他的同胞同族。
  这,就是他的战友同袍。
  他没有错过这个伟大时代,他为能在这个时代见证他们的勇敢无畏而自豪。
  战争的胜利,不是属于名将们,而是属于这些默默无闻的士兵们,是他们用牺牲将民族的夜空点亮。
  “此战,我第43军,必胜!”
  浓浓的夜色,同样也阻挡不住陆军中将眼中闪烁的骄傲,他头一次,如此骄傲的向远在数千米之外的谷寿夫发出了自己的战争宣言。
  做为将军,他必须骄傲。
  他为自己麾下有这样的士兵骄傲,为自己的国度有这样的家庭骄傲,为有这样的母亲骄傲。
  一支不怕牺牲的军队,注定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不论早晚!
第1562章
见字如面
  夜,越发的深了。
  松江城内,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在默默积蓄着体力,默默等待着第二天太阳升起,继续投入战斗。
  现在已经没人关心援兵何时能够抵达,他们来或者不来,对于城内的士兵们来说意义都不是太大了。第43军全军自最高指挥官向全国明码通电要死守松江至全军最后一人开始,就已经没了退路。
  这座城市,就是所有人的坟墓。他们每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死之前,最少拉着一个鬼子上路。
  其实,就算是他们想软弱想后退也是不可能了。鬼子被打得这么惨,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如果离开这座城市,在平原上只能成为鬼子重炮肆意屠戮的羔羊。这一点儿明悟,不光是川军第43军全军知道,松江保安团和那些被安排上战场适应战场并已经拿起了枪的松江青壮们也知道。
  已经,没有退路了。
  随着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地下管道口外传来阵阵铁哨的声音,所有人都明白,又是一天残酷的战斗即将来临。在各级的班排长的吼声中,士兵们纷纷坐起身,整理自己晚上领到的所有装备。
  杨小山,不,应该是杨四郎正在仔细检查自己步兵班里每个人的装备携带情况。普通步兵是每个人领到100发子弹,4枚手榴弹和一竹筒水以及一小袋炒面,这是军部尽自己最大能力所能做到的的所有了。水和炒面是保证一名士兵一天的食物消耗,如果还能有机会活到日落的话。
  四名新兵已经在昨夜他回来不久就补充到位,连长杨松林本来给他派了四名算得上老兵的辎重兵,但杨四郎却拒绝了。不是他不明白连长的好意,四名最少也是经过训练的辎重兵的战斗力无疑是比新兵强得多,但杨四郎却知道,连里还有两个班只有两三名老兵了,没有老兵撑着的话,在战场上会死得更快,何况这场仗会持续很长时间,得让连长手里握着足够的底牌。
  最终,他还是领回了四个两天前还是老百姓的新兵,甚至连枪都没有开过的新兵。但这没什么,只要能在战场上生存超过4小时,他们就会成为老兵,杨四郎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虽然那个几率低到令人发指。
  检查麾下士兵装备的杨四郎的脸色很平静,没人能知道,就是这个年轻军士,在几个小时之前刚刚收到父兄四人尽皆在淞沪前线殉职的消息。虽然,和他较为亲近的老兵黑皮知道,在幽幽的黑暗中,他整夜未眠……
  连里的炊事兵抬着背篓,给每个人送来一个馍,这是今天的早饭,吃过早饭,在天色大亮之前的黑暗中,士兵们就会在自己各级长官的带领下进入已经划定区域的阵地,在阵地上坚守了一夜的那一部分士兵就会撤回进行修整,并充当他们的预备队。
  毕竟是新兵,虽然这些新兵在昨天也见识过血腥残酷的战场,也亲手将肠穿肚烂或者炸成几块的士兵遗体捡拾在担架上运回,但想到自己或许在不久之后也会变成那个可怕的模样,拿着馍的新兵脸色大多都是脸色苍白,写满了恐惧。
  杨四郎班里的一名不过十八九的新兵更是哆哆嗦嗦的连咬几口馍却连个面皮都没咬下,脸上还挂着两道长长的泪痕。
  一旁已经担任副班长的黑皮顿时大怒,眼睛猛地一瞪,就要开口骂人,却被杨四郎轻轻摆手制止了,微微叹了口气正想说话。
  却听广播里传来清脆并且柔美的北方女声:“即将赶赴战场的战士们,这里是第43军军部通讯处,我是战地记者柳雪原,我刚刚收到一封来自距离松江160公里外的来信,这是一名千里迢迢从川省来到淞沪前线的母亲花了整个晚上写给自己儿子的信,因为她的最后一个儿子,也在松江战场。”
  杨四郎的身形如遭雷击,猛然僵住,眼里闪出泪花,只不过,被他迅速压低钢盔并低下头遮掩住,被柳雪原声音吸引住的步兵班士兵们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班长的异常举动。
  “经过征询大娘本人的同意并由郭军长授权,雪原将这封信在战前向全军诵读,希望,广播前大娘的儿子能听到。
  幺儿,听到你还活着的消息,妈高兴坏了,这是妈这两个月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自从听到说开始打仗了,大军要去前线和日本鬼子打仗,妈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儿行千里母担忧,你们几个娃儿都不要妈了,跑到这千里之外,妈心里那能放得下啊!你们几个娃儿狠心丢下妈,你爸放不下你们也跟着一起走了,你们狠心那!妈只能跟你们一起来这里,哪怕看不见你们,但妈知道,你们也在这里,心里也就舒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