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903

  可是,不算还在北城外埋伏的日军步兵,仅是东南西三面,参与进攻的日军步兵兵力就超过了7个步兵大队,几乎已经超过了松江全城的正规军兵力。
  哪怕他早已抱定马革裹尸之念,但这松江城内可有着43军9000官兵还有400余松江保安团官兵另外加上4000余松江青壮,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他们全部战死,看似不过是一万余人的牺牲,但往往却意味着一万多个家庭数万人的伤痛。
  如果仅仅只是悲痛,时间的长河可以修补,但在这个乱世之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一个家往往会因此而陷入困顿,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是负担着责任。
  哪怕陆军中将用明码通电近乎逼宫的形式为自己麾下的官兵看似安排好了一切后路,可是,如果战败了呢?谁还会去管那些孤儿寡母?
  能不死,还是最好不要死。这样的一个时代,不是怕死,而是肩头的重担,让你连死,都不敢死。
  但奉军政部令,大部分时候,两路援军都保持着无线电缄默,野战电台每天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能短暂开机。陆军中将再如何心急如焚,也无法知道独立团的具体位置,他只知道,在昨日晚间,独立团已经抵达距离松江150公里的位置。
  是的,两天一夜的时间,刘浪率领着独立团才走了200多公里,这还是独立团装备着大量汽车的结果,如果要是换成步行,估计现在还在100公里之外。
  不是独立团畏战不前,也不是独立团在游山玩水,事实上独立团两天一夜的时间都在赶路,除了吃饭拉屎不在车上,其余时间都是在车上,哪怕是睡觉。
  行军速度如此之慢,也是大大超出了刘浪的预料,哪怕是白天的时间,为防止日机间或的轰炸,在光布于淞沪之外的密探没有传来一切安全的信息之前,独立团往往不会行军。
  但公路条件尚可,如果可以的话,独立团一晚上就能急行军超过200公里。
  可惜,这世上很多事不是靠想象的。刘浪选择的行军路线是由宜兴至湖州再路过杭州从嘉兴再至松江的京杭公路,那可不是随便定的行军路线,那是因为刘浪这个来自未来的小蝴蝶知道,这条路是曾经时空中淞沪数十万国军不过五分之一兵力后撤的路。
  上海至南京,有两条主要路线,除刘浪选择的这条行军路线,另一条由昆山至无锡再至常州抵达南京的路是数十万国军撤退的主要路线。
  换句话说,刘浪完全可以想象已经开始大撤退的数十万国军和各种军械装备将会堵满那条公路,别说一天行军100公里了,那独立团将会寸步难行,如果遭遇日机轰炸,那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拥有各类火炮的独立团不再是长城抗战中的那支轻装军,就算不坐车,靠着铁脚板也能一天急行军上百里,没了火炮光靠是一人扛枝枪去和第十军硬抗,那不是去打鬼子的,那是去送菜。
  所以刘浪选择了这条撤退人数相对少一些的行军路线,哪怕绕的路要稍微多一点儿。
  可是,刘浪还是低估了逃难大军可怕的人数。
  那也是刘浪第一次亲眼目睹因淞沪会战失去家园向首都方向逃难的人群的可怕。也让他第一次领略到中国大地曾经遭受到的苦难。
  房子被烧毁,河山破碎,说的都太大。真正体现苦难的,是人本身。
  宁为太平犬,不为难世人,从来就不是一句虚话。
  可怕的,其实并不是人数多。难民人数再多,也不能阻隔大军前行的路。见荷枪实弹架着机枪的大军沿着公路逆流而上,逃难的人群往往选择躲到公路边的田野里,虽然降低了独立团的行军速度,但其实并未造成太大阻碍,至少没有完全停滞不前。
  可怕的,是体现在人脸上对灾难的恐惧和麻木。经过淞沪三月鏖战,这些难民们失去了房屋,失去了生活来源,甚至失去了生活物资,他们唯一剩下的,就是人本身。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双目无神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女人,牵着孩童;男人,扛着挑担,一头挑着孩子,一头挑着并不怎么值钱的被褥和物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脸瘦的尖尖的,因为瘦弱,眼睛反倒是显得大大的。
  但大眼睛,头一次让人觉得,不是可爱,而是心痛,无以言表的痛。
  至于老人,却是很少。刘浪知道,不是老人不愿逃离战火,而是,他们没机会。为了将生的机会留给子孙,很多老人选择呆在随时可能被炮火摧毁的家中,他们有很多,甚至不是炮和枪给打死炸死,而是在那之前,就活活饿死了。
  就算是被儿子带上了逃难的路,一路的缺衣少食和风餐露宿也会要了他们的命,还能走到这里的,要么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人,要么,是被小心呵护着的孩子。
  刘浪心肠其实已经很硬,他目前的责任,是赶赴100多公里外,救援友军杀灭敌寇,他不是慈善家,要在这条路上救济难民。
  哪怕,难民的尸体一路上比比皆是,路边和田野中,就这样被盖上一张草席,甚至就是脸上覆盖一件破破烂烂的衣物。这其实还算是好的,最少,还能在他死亡的时候,家人用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他死亡后的尊严。
  最惨的是被日机轰炸后的场面,往往一家人甚至是一大家族人都被炸死,就算活下那么一两个,面对根本无法找见的亲人尸体,巨大的悲伤的打击下,往往就那么傻了呆了痴了,残肢剩体就那样丢弃在旷野中,成群的野狗和乌鸦就在旷野中狂欢,悲惨的景象让人目不忍睹。
  但,刘浪最不敢看的,也是那些孩子们看着车队渴求的目光。逃难的路上,那有食物?所有人都在逃难,离开淞沪,离开苏杭,逃往南京,逃往更远的武汉。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只要是中国人,没有谁能逃离这场国战,不管你是平民,还是拥有上千亩良田的地主,或是拥有公司和工厂的小老板,在日寇的铁蹄下,都一样。他们会杀掉男人,占有女人,劫掠财富。
  就像,被女真打下汴梁的北宋,被蒙古攻破临安的南宋,就像300年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那些挥舞着兵刃残暴如野兽的异族面前,人命如草芥如猪狗牛羊。
  被日机炸的坑坑洼洼的公路需要修葺,只要车队一停下来,拿着破碗的孩童就蜂拥而至,没有哭声震天,只有渴求的眼神。
  刘浪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是食物,让他们足以活到下一个城市的食物。
  “任何人,不得将自身携带军粮给予难民!”
  “任何人,不得离开车队!”
  硬着心肠连下好几道军令的刘浪阻止了他麾下数千官兵们心底的温柔,但最终,他自己却是没能抵挡住枯瘦如柴孩童渴求食物的目光。
  最终,足以让独立团和第23集团军警卫团全军坚持一月弥足而珍贵的军粮被后勤部奉命向难民发放,两个步兵团每人只携带了足够维持七天的军粮,那是一支军队最后底限。
  刘浪,虽然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看淡数千战士生死的铁血指挥官,但,他终究还只是个前世后世和在一起都不过30的年轻人。
  为了胜利,他能将自己的生命,能将数千弟兄的生命奉献给这个民族,可是,他终究还没学会更彻底的冷酷,为了胜利,可以视数万乃至更多同胞的求助而无物。
  他要守卫的,是国土,是民族,但这些人,不一样是他要守护的吗?
  刘浪,亲自向军法处自领军法,他违背了自己颁布的军令,20鞭子抽得背上血肉模糊。
  全军上下,无不为之凛然,尤以雪耻营为最。
  独立团的军法,不会因为任何人而能违背,包括最高指挥官。
  但,行程,不可避免的被拖慢。
  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
  刘浪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在松江城内巷战正式开启的时候,距离松江不过90公里的位置,正由淞沪前线撤退的大军,涌过来了。
  是的,是涌,而不是退。
  站在车顶上望去,远方的公路被深蓝色彻底铺满,无边无比。而且速度不慢,沿着公路向首都方向跑步前进的大军,轰隆隆的脚步声相隔两里都清晰可闻,犹如大海的怒涛,向着正面前进的独立团大军撞过来。
第1536章
溃兵之殇
  更确切点儿来说,他们已经不是退,而是溃。
  不管是公路上,还是公路两边的田野里,都有士兵,他们已经没了最基本的队列。
  虽然他们的背上,还背着枪,但刘浪分明已经感觉到,这支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军队,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勇气和决心。
  而这,还只不过是远距离没有接触到的时候刘浪所感觉到的。
  等到了近处,刘浪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严重。
  奔跑着前进的士兵根本不管面前阻挡了他们道路的难民,甚至极为粗鲁的用枪托和拳打脚踢将难民赶开。
  距离独立团缓缓停驻在公路上的车队还有三四百米,刘浪就听见难民的哭嚎震天,不过,却没有人敢反抗。那群在淞沪不知和日军血战过几场的士兵眼里,都带着浓烈的杀气……
  刘浪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他很清楚,在淞沪和日军血战三月,漫长而残酷的战场已经逐渐消磨了这些中国精锐之军的血勇,随着最高统帅部朝令夕改的撤退军令,加上日军第十军于三天前在整条防线的后方登陆即将要截住退路,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的血勇彻底损耗殆尽。
  这一刻,他们已经不是在淞沪战场上敢拼出百分之五十以上伤亡率还能继续作战的英勇中国军队了,他们已经只想早点儿离开这个鬼地方,活着逃回去的弱者、懦夫。
  不是他们不够勇敢,而是,信心彻底的崩塌,从将军到士兵。
  这,是最高统帅部也没有预料到的。亦是所有战死在阻击日寇前线的将士们也没想到的。哪怕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
  这种丢掉荣誉丢掉信心的溃败,甚至已经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扭转的了。
  曾经的时空中,第67军以全军近乎覆没为代价,在松江城阻击日寇三日夜,最终救下了超过五十万大军通过两条通道后撤,但谁也没有想到,五十万大军,信心已失,锐气已无,加上某些高层战略决策失误,再加上某些高级将领无耻的背叛自己的诺言,三者合一,这才导致南京这个古老城市的巨大悲剧。
  可以说,当那个古老城市中华门被日寇的炮火洞开的那一天,不仅是整个民族的悲剧,数十万精锐之名,也彻底葬送,很多人就算还活着,他们其实也已经死去。
  包括最高统帅耗费近六年打造的最精锐德械师,全部在这场战争中被消耗殆尽。而失去所有精锐的中国,在接下来的十来场大型会战中,一败再败,一退再退。
  从华东,退向华中,退向华南,退向西南,整个中国,差一点儿,就退无可退。
  唯一值得赞扬的是,中国,从未停止过抵抗。无论是已经失陷的华北、华中、华东还是华南。
  失去了精锐的中国,昨日还是农夫,今日成了士兵,一批批新兵死去,一批批新兵成了老兵,用全国死亡超过4000万人的巨大创伤,将日本这头已经失去了理智的猛兽,牢牢陷入泥沼。
  但这一切悲剧,本可以避免的,刘浪以为自己能行。第43军还在松江和日寇第六师团血战,他率领麾下之军就像扑火的飞蛾飞向那个战场,也是想为淞沪所有撤退中的精锐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四条国防线上设防,给首都留下更充足的时间去考虑是走还是留。
  可是,从现在看来,刘浪这只小小的蝴蝶,依旧没能撬动历史顽固的车轮。他们冲着难民施威,不是因为难民阻挡了他们溃退的路,而是在发泄,发泄自己内心的恐惧。
  只有弱者,才会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将怒火发泄到更弱的生物身上。
  他们甚至没有伤员,因为刘浪知道,行动不便的伤员,要么是落在最后,要么,是被他们残忍的遗留在路上。
  那些没有死在战场上的精锐老兵,因为自己战友的恐惧,被遗留在即将死神来临的路途上。等日军来到,等待着他们的唯有死亡,连身体健康的战俘日军都没留几个,他们又怎么会在伤兵上浪费宝贵的医药?他们甚至都不愿意浪费子弹,用的往往都是刺刀。
  曾经的时空中,超过十万伤员就是这样被遗留,除了少数被百姓藏起来,剩下的大部分,就这样成了历史的尘埃。甚至,没有记录。因为,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为此感到羞愧和耻辱。
  撤退演变成溃败,那是因为留给数十万大军的,仅有三日夜,可现在,最后的生命线还没有崩溃,他们却依旧重演了历史。
  懦夫!成千上万的懦夫!走下车看着眼前一切的刘浪如何不怒?又如何不深感无力?
  但是,他能做什么呢?面对这些已经丧失信心的同袍,他能架起机枪,用子弹告诉他们,你们是军人,你们应该守护自己的同胞?否则,你们这些懦夫,就可以去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