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903


第1490章
艰苦的战斗刚刚开始(3)
  但这还并不是152团官兵目前的所有劣势存在,就是在和趴伏在地面上的日军对射中,他们同样处于劣势。不是不够英勇,很多士兵为了选择更好的瞄准,勇敢的抬起头支着身子和日军展开对射。
  可是,在日军打出的为数众多的照明弹下,不少年轻的士兵纷纷中弹倒下。第六师团能在日军十七个常设师团中都被称为能和第2师团这种近卫师团并列的存在,他们士兵无论是集体或是单兵战术素养远在152团官兵之上,光是他们每月都能打出200发以上的实弹训练就不是152团官兵们每年不过20发实弹训练所能望其项背的。
  要不是152团中还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参加过不少次川省军阀间内战的老兵压场子,搞不好光是对射中新兵不断的战死,就让那些首次上战场的士兵们心理崩溃了。
  在可怕的死亡面前,有时候并不能拔高人类的心理素质,哪怕保家卫国的理念再深入骨髓,可保命求生是人类的本能,无边的恐惧或许会压垮人的思维,甚至连逃跑,都只是一种下意识行为。
  这是必然的一个学习历程,从未和日军打过交道的第43军川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牺牲学习,学习如何和凶残狡诈的日军战斗,学会怎样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学会保护自己并杀死敌人……如果学不会,就只能在战争中被对手淘汰。
  当然了,这种学习的代价无疑是极为惨重的,仅是日军的第一轮全力进攻加试探,152团就付出了3挺重机枪被毁,1门迫击炮被山炮击中,步兵在炮火中炸伤炸死150余,在对射中被子弹击中当场战死80余人的代价,几乎是一个半步兵连从152团的序列中被除去。
  还好,不光是日军有山炮,152团亦有山炮,解固基也够狠,虽然全团防线被日军牢牢压制,但他竟然一直咬着牙隐而不发,一直到日军步兵彻底进入第一道防线之前100米内后,命令4门山炮对着阵地前100米全力开火。
  那是他和炮兵们早就商量好的炮击点,为保证精确度,在前方挖掘完战壕后,所有军民全部撤出到800米外,炮兵们甚至不惜浪费并不多的炮弹对该区域进行过试射。解固基赌的就是山炮炮弹就算落点发生误差,己方的官兵也在战壕里,发生误伤的概率可就小多了。
  而且,黑夜给四门山炮提供了极好的掩护,无法升起的观测气球以及无法起飞的日军侦察机根本无法对四门山炮进行精确定位,就算日军能通过弹道在不久测算出山炮的大概位置,那也是过了很久以后的事了,位于仓城城墙保护中的炮兵阵地早就转移了。
  不得不说,四一式山炮很适合山地作战,不仅弹道准确,而且重量很轻,加上炮架一起500多公斤的重量,四个成年人拖着就可以任意移动。久保昌盛可万万没想到中国人在这儿等着他,等着他的士兵进入了几乎可以全力冲锋的距离,中国人的山炮开火了。
  当刺耳的啸叫声响起,久保昌盛的脸色猛然变白后,四团火球猛然在正面阵地上的七八十米区域内绽放,虽然并没有完全命中还是匍匐状态和中国守军对射的日军序列,但还是有五六个冲的最前的日军被气浪掀飞然后重重落在地上。
  匍匐在地上的日军那一刻,脸色真的和距离他们很近的大地颜色有点儿相像了,面如土色。中国人不仅有大口径火炮,而且还很疯狂的在两军交战的时刻开始炮击了。
  可关键是,中国人躲在战壕里,就算在他们面前二三十米的地方爆炸,也不一定能把他们怎样,可若是落到他们的序列里,那……
  那他们只有完蛋了。
  这是在中国的江南水乡,可不是华北的丘陵山地,尤其是到了太行山区,他们还能找条山沟或者一块山石藏上一藏,他们面前最大的掩体,也不过是个高度最多20公分的小土堆。那玩意儿,连防子弹都够呛,还能防炮?
  显然,这永远只能是幻想。
  当五秒钟过后,四颗炮弹再度飞来,狠狠的砸进单兵间相隔五六米的日军序列里的时候,直接带走了超过十五人的生命。如果这样继续的话,不用多久,光是这炮弹,就能将两个步兵中队的日军全部打光。
  这已经不是尴尬不尴尬的问题,而是要命的问题。摆在久保昌盛面前的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冒着炮火继续前进,维持先前的作战计划不变;要么,全军后撤,等待师团炮兵联队的重炮找到中国人的开炮位置进行压制后再度发起进攻。
  他相信,位于后方的英明神武的师团长阁下一定发现了他们的窘状,会想办法的。
  日本陆军大佐想的没错,一直拿着望远镜观察对面战斗情况的谷寿夫第一时间发现了有炮火在双方交战区域出现,在电话询问己方的炮兵联队没有开炮后,这位当然知道了这是中国人的火炮。
  根据他的军令,在最短的时间内,第六师团第六炮兵联队12门榴弹炮开始做火力覆盖前准备,炮兵观测手努力根据弹道寻找到中国人火炮的大概方位。可是,在炮兵雷达的那个年代,想在茫茫夜色中找到远在数公里外的炮兵阵地,又谈何容易?
  因为愤怒而指挥着麾下进行并不擅长夜战的谷寿夫这时候的脸色铁青,没人知道这位陆军中将的心里是否有那么一丝懊悔,所有人只是知道,他并没有越级指挥命令前方久保昌盛是继续进攻还是撤退。
  在第6炮兵联队很艰难的寻找着反压制中国人的炮兵阵地之前,前方江岸上的战斗所有决定权都交给了久保昌盛。而久保昌盛只能是咬着牙下达了“大家伙儿继续加把劲儿进攻,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军令。
  这道军令很残忍,中日双方的士兵们不得不在炮火纷飞中豁出命来战斗。炮弹可没长眼睛,落在100米外,固然可以把日本人撕成碎片,但落在20米的范围内,可怕的弹片同样能夺去152团士兵的生命。这期间甚至有一枚山炮炮弹正落在解固基位于一线阵地后150米二线战壕里团指挥所的正上方,要不是土层够厚,恐怕这位在未来名列抗日英雄名录的赫赫抗日英雄就死在己方的火炮下了。
  但久保昌盛够狠,解固基这个川人同样够辣,一见日军竟然敢冒着炮火继续进攻,眼皮都不眨一下下令:“命令,炮兵继续向指定区域炮击,战壕内全团官兵任何人无军令不得后退,老子倒要看看第六师团鬼子的头有多硬。同时命令所有重机枪组,假若日军进入40米区域,不用怕暴露目标,都给老子狠狠的打。”
  “团座,这样,我团为数不多的重机枪很可能会损失惨重啊!”一旁的团参谋长不由大惊失色。
  说好的只是打一场阻击,怎么现在搞得就跟决战了一样?
  “损失惨重?日他个仙人板板的,如果过不了这一关,老子们哪还有机会退到松江去?人没了,要重机枪有个锤子用。”解固基眼里迸射出坚定。“给老子通知各营长,人在阵地在,他们要是死了,老子和参谋长就顶上去,把这一仗,就当152团的最后一仗来打。”
  漫天的炮火中,已经由开始的忐忑到后来的恐惧再到后面的麻木最终变成豁出去的川娃子们也疯了。不少朝夕相处的战友就这样倒在血泊中,他们甚至都没时间去管,就是机械的抬起头瞄准着在炮火中加快速度的日军开枪,然后拉动枪栓,再瞄准,再开枪。
  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有颗子弹或者是弹片带走自己的生命。
  后方剩下的10门迫击炮仿佛也知道了一线阵地上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也不再东躲西逃,而是径直将炮弹向后方炮兵观测手们传过来的重机枪火力点倾泻而去。
  除了中方距离最远的四门山炮,位于江滩上的152团和日军第13步兵联队的第一步兵大队,几乎在此刻就是兑子的态势。你就算能干掉我,老子也要狠咬你一口,还要撕下一长条肉来。
  恐怕,这是久保昌盛和解固基之前都没预想到的,只是战况的发展,让他们两个团级指挥官都不得不做出如此无奈的选择而已。
  属于两者的第一仗,就打成了一个要同归于尽的决战之势。
  所谓的火力优势,战术素养,地利优势,在这一刻,完全都已经不重要了。
  这个时刻,支撑住双方继续战斗的,就是勇气。
  没错,两军相遇,勇者胜。
  当双方谁都退不得的时候,抛弃掉一切恐惧,甚至对生的希望的军队,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当日军花费了大量伤亡匍匐前进到可以全力冲锋的40余米处,付出了巨大伤亡亦是杀红了眼的日军已经上好了刺刀,只等带队的军官发出“板载”冲锋,只要再前进十米,他们也可以把甜瓜手雷投到中国人的战壕里,然后他们就会全力冲刺六秒到七秒冲入中国人的战壕,用白刃战击溃中国守军的所有斗志。
  而观察到这一切的152团连排级指挥官们也纷纷让官兵们上好了刺刀,他们也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但谁也没想到,一件武器的出现改变了双方基层士兵们准备最后决战的态势。
第1491章
艰苦的战斗刚刚开始(4)
  瞬间改变战场态势的,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武器,也不是雷雄一直到生死决战都舍不得拉出来射击的机关炮。
  20毫米机关炮虽然绝对是杀人利器,一发炮弹打到人身上都能将人打成碎块,给其他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但其弹板不过十发,射速也不过每分钟百发,真若是论对付集团冲锋的敌人,杀伤力其实还不如一挺射速超过550的马克沁重机枪来得更大。
  别说4挺机关炮,就是十挺,也不能说就把成百上千已经预备进入冲锋阶段红着眼珠子的日军给打跪。
  改变战场态势的,反而是152团官兵们身上装备的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人人都有的一件小武器。
  随着战壕里各班排长操弄着浓重的川省腔:“投弹,炸死龟儿子!”
  绝大部分士兵站在2米深的战壕里,将挂在前胸和肋下的手榴弹拉着引线,使足了力气向着天空的斜上方投掷出去。
  因为战壕足够深,也足够宽,完全可以让士兵毫无顾忌的施展自己的臂力,4秒钟延时的引线足以重达一斤的长柄手榴弹跨越40米甚至50米左右的空间。
  这一下可不得了,近2000米的阵地前40米左右的区域,仅是一瞬间,就被3个步兵营近千名步兵投掷出了近千发手榴弹。
  红着眼珠子上好了刺刀准备豁出命彰显自己大日本帝国武勇的日军瞬间悲剧,别看152团装备的仿第三帝国24式长柄手榴弹只不过是个山寨版,装药量也来了个能省则省只有正版的一半,但TNT炸药也足足有50克,加上铸铁弹片极容易碎成小块,威力比正版的小了些,可架不住量大啊!这就和年轻男人那啥那啥一样,没经验没技巧?不要紧,咱战完还能马上再战,质量不行,数量来凑……(好吧!身为中年油腻男的作者在无意中敲下这行字并回眸的时候,其实心中是有种滴血的感觉,哪怕有经验有技巧了,其实还是很怀念数量多的时候的……)
  大几百颗手榴弹落在日军序列里这么一炸,那可是犹如几百发小型迫击炮炮弹爆炸的威力。
  更何况,情急拼命之下,152团的士兵们一口气平均每人投出了3枚之多,小三千发手榴弹就这样被丢到日军进攻序列里。
  每人知道连续几波投掷手榴弹炸死炸伤日军多少人,因为整个阵地前沿都被笼罩在硝烟里,就算手榴弹爆炸的火光将阵地前沿照得亮如白昼甚至有些刺眼,但也没人能看清日军损失多少人,每个人不是忙着打枪就是忙着丢手榴弹。
  但可以肯定的是,几波手榴弹丢下来,疯狂的日军撤退了。
  是的,拼命开炮的山炮和迫击炮以及超过三十挺轻重机枪和上千杆步枪没有吓退日军,但在最不起眼的手榴弹被投出之后,小鬼子却撤退了。
  真不是第六师团的小鬼子太渣,区区数千颗手榴弹这么一丢,他们所有的勇气就被塞回了匹眼,而是,如果论中日双方武器优劣,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装备最多的手榴弹绝对是完全碾压日本人的“重武器”,几乎没有之一。
  是的,因为火炮甚至迫击炮都严重不足,手榴弹就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国军人竭尽所能装备的“重武器”。就算是曾经时空中装备最差的川军,或许一个步兵连也只有一挺两挺轻机枪,但这手榴弹,却是能足额保证一人四枚甚至六枚,那是出川数十万川军将士守护阵地最强“重武器”,就是射程稍微短了点儿,不过四五十米而已,如果战壕太浅,甚至只有三十米。
  听起来是很悲哀,但在这种悲哀中,小鬼子却是真的被碾压。中国军人装备的是防第三帝国24式长柄手榴弹,很重,四枚合起来超过5斤,可是没人会因为手榴弹太重就不背,相反更愿意多多益善。
  此次上松江,第三战区司令部也是大出血,火炮和炮弹给不了多少,但这手榴弹却是43军全军你能背多少就发多少,体弱一点儿的每人背了八枚,强壮点儿的甚至背了十二枚,全军硬生生的背着近十万枚手榴弹来到松江前线。
  为什么这些军人们宁愿累吐血也要背着沉重的手榴弹走上千公里抵达前线?眼前的战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仿24式长柄手榴弹采用木柄设计,由于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一个老兵一般可以采用站立的姿势,往往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投掷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绝对无法达到的。而且由于长柄带来的杠杆原理,这种仿24式长柄手榴弹可以投掷的极为准确。
  实战中,中国士兵往往把手榴弹准确的掷入敌军控制的工事内、房屋窗户、狭窄的散兵坑内,这在数次对日作战中已经被证明过。
  而且,50克的TNT炸药威力极大,只要在手榴弹爆炸后的杀伤半径之内,不管你是站着的、跪着的、趴着的,几乎都毫无幸理。离得稍远,铸铁弹片也能狠狠地在你身上撕下一块肉。拥有这种威力的手榴弹,还时常被中国士兵用来当成集束炸弹,不是炸日军工事就是炸日军的装甲车。虽然用血肉之躯扛着集束炸弹去炸装甲车多少有些无奈,但只要是被六七枚手榴弹捆在一起的集束炸弹给炸上,不管是94式还是89式都要倒霉,倒大霉。
  在曾经的时空中,日军经过统计,侵华日军伤亡中的三分之一,都是由中国军人装备的这种长柄手榴弹给造成的,而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位于前线的中国军人足足投出了超过三千万枚手榴弹,这还不算红色部队自己用土方法造出的手榴弹。
  可以说,凶悍的第六师团日军之所以退却的真正原因,那是因为152团被迫拿出了“杀手锏”的缘故。
  而日军呢?可不是说他们的那帮以吝啬而闻名的大佬们没给他们装备手榴弹,更确切的说,叫手雷。
  在日俄战争之前,日军其实是没有装备手榴弹这种看似没有大用的近身武器的。在日俄战争203高地争夺战中,日本人算是吃足了手榴弹的苦头。当时俄国守军武器有两个优势:日军所没有的手榴弹和马克沁重机枪。再加上日本“军神”乃木希典一味猪突强攻,在203高地下日军“玉碎”上万余,甚至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命丧黄泉。
  日本人当然痛定思痛,也开始着手研制手榴弹。只不过,扣腚眼都要吮两口汁儿的天性让他们又开始走捷径了,他们研制的是一种既可以投掷,又能和掷弹筒搭配使用的手榴弹。于是,1921年十式手榴弹正式服役。经过十来年改进,一直到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开始使用97式手榴弹,也就是非要在钢盔上磕一下再丢出去的“甜瓜手雷”。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看着很现代挂在身上很威风,但那个时代因为日本延时药管工艺并不成熟,所以,按照规定的3到4秒延时并不可靠,会早炸。是的,就是你摆个POSS再想丢出去的话,很有可能就在你手掌心里爆炸了。没有了摆POSS的时间,那日军就只能磕一下就拼命往前扔,再加上甜瓜手雷本身就较轻,那扔出去的距离,也就可想而知了。
  能扔出去二三十米,都是精锐老兵,连扔手雷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什么瞄准着扔了,精准度也极为欠缺。这也是进攻状态中的日军为何要等到30米左右再准备向中方战壕里投掷“甜瓜手雷”了,因为他们扔不过去,也仍不到那么准。
  可是,还没等他们到达他们可以的投弹距离,中国军人的长柄手榴弹倒是铺天盖地丢过来了。再不认怂跑路,那就不是勇敢,而是大傻子。
  当然了,日军虽然被152团猛然丢出来的小三千颗手榴弹给炸得焦头烂额伤亡惨重选择了暂时撤退,但第六师团的确不愧是强军。虽退而不乱,不光是后面的掷弹筒小组疯狂的向中方还在开火的轻重火力点进行压制,日军甚至还在前沿阵地里冒着枪林弹雨丢下几个步兵小队当阻击队以防152团趁势对他们进行反攻追击。
  三个方向留下的三个步兵小队需要在山炮和迫击炮乃至重机枪的火力中呆着无疑是极为危险的,但那些日军却选择遵守军令,仅这一点儿来说,第六师团的日军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为了赢得胜利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个选择并不难,但在失败的时候把活路留给战友,自己却要选择死路这个抉择却不容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