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903

  顾筱白不由自主的松开手,士兵离开。
  士兵,再未归来。
  出走半生,归来依然少年。顾筱白再见年轻士兵时,是数十年后被保存在军事博物馆里独立团战损将士名录里那张咧着嘴的年轻而阳光的笑脸。
  回不来,便回不来吧!
  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妇,大恸!
第1448章
忌惮
  南京,军事委员会。
  会议室里的一级二级上将们正在地图前激烈的讨论。
  撤退的大方向在上午就已经定下了,随着日军从金山卫两边登陆后,那位在国联大会上的期望基本已经全部落空的领袖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松了口。
  但数十万人的撤退,可也不是那么好撤的,那不是数十万只鸭子,往江里田地里一撒,赶着就走了。数十万大军除了人,还有大量的装备,没了那些重炮没了那些机枪,光是人跑出来,那战斗力也是十不存一了。国府可没富裕到只要人不要装备的地步,就那些装备,也是国府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还不知道用国内的矿山甚至用关税做抵押贷了多少款才攒出来的。
  除了这些,和他们尚在对峙的十几万日军主力才是更可怕的。如果大家伙儿都跑,前线阵地崩溃,日军大军随后掩杀,那结果只能是一个也跑不出来。将军们需要制定出详细的撤退计划,那些部队先撤那些部队后撤,最后撤的,自然就是要和日军死扛负责掩护大家伙儿跑路的部队。
  那,也是这帮代表着全国各大势力的将军们要选择的。当然了,那也是这个时空中形势还是要比曾经时空稍微好那么一点,否则这帮将军们哪还有心思在这里讨论制定撤退计划?
  曾经的那个时空中,听到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仅用半天就登陆数万人,前线数十万大军瞬间军心动摇,师长旅长带着自己的部队主动后撤的也不知道凡几,大量的溃兵甚至连公路都给堵住了,而日军的空军趁机空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死在炮火漫天的前线反而死在撤退的路上。
  被炸断的桥梁阻挡了中国本就不多的炮兵部队的归途,已经算是中国重装备部队的最后一点儿家当,也不得不被炮兵们含着泪给推到滔滔江水中。
  可以说,淞沪一战,固然是粉碎日寇“三月灭亡全中国”的狂言,也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的士气,但这一仗,也损失了全国最精锐的十万军人,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国最精锐部队所有的重型装备,这其实也间接的导致了南京之败。而南京这一败,更是将中国侥幸从淞沪血肉战场上退回来的数十万精锐又重新给推进了火坑。
  那名忽悠了光头大佬号称要死守首都的唐上将,几乎是用谎言将中国最后的精锐给埋葬在了南京城,还捎带上了数十万普通百姓。教导总队,税警总团,87师,88师,一支支中国精锐在南京城下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被那些大人物们愚蠢的埋进了历史的尘埃。
  自此之后,失去了花费数年时间打造而出精锐部队的中国人只能再造精锐,用一轮又一轮的血肉战场将曾经的民众变成精锐,很难,但幸运的是,终于抗住了。
  这个时空,金山卫有一个步兵师正在奋勇阻击,日军的登陆并不顺利。距离金山卫五十公里的松江,也已经有一个步兵师在拼命构筑工事,还能再挡日军一段时间,从南京,已经有两个战力强悍的步兵团向松江出发,从无锡,一个军两个步兵师也已经出征,如果不出太大意外的话,留给他们的时间还有五天,所以他们还有时间在这儿权衡利弊。
  军事委员会旁边的一间小型会客厅里,光头大佬正在默然的望着窗外,直到王世和悄声进入。
  “中山独立团和第23集团军警卫团已经出发了?”头也未回,光头大佬不知喜怒有些阴柔的声音传来。
  “是,从接到军事委员会军令到全军离开驻地,两团用时,不过一小时。”王世和顿了一顿。“现在已经进入公路,高唱军歌,士气很高昂。”
  “好!虽然刘浪是个刺头儿,不老实,和延安那边也是眉来眼去的,但这治军还是很得力的。”光头大佬的声音幽幽传来。
  王世和这次却是不敢搭腔。实在是这位领袖最后一句和那边眉来眼去的说辞有些太过吓人了。刺头儿和不老实尚可以理解为刘浪是川军,是四川王刘湘的侄儿,终归不可能成为领袖的嫡系,但那对于现在全民抗战来说不过是个小事,川军,毕竟也是领袖麾下不是?
  只是,那个和红色眉来眼去却是大忌,尤其是对于极为了解自己这位校长的王世和来说,一年前的西安,绝对算得上领袖最耿耿于怀的事,那别看是张、杨二人下的手,背后却是和那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位,对于红色之忌,更甚于对日人之忌。但往日里这位不说,却是在刘浪出征松江之后才说,这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是?更糟糕的是,因为想着拉拢刘浪的缘故,自己在太原和刘浪算是走得较近,思及于此,王世和额头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虽没有回头,但一直将目光投向窗外的光头大佬却仿佛知道自己这位心腹属下的心思,微叹一口气道:“世和你为人谨慎,但你终究还是欠缺了一丝大气,现在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只要敢打日本人,我将某人就敢用。只是,世和,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为打完这场仗以后甚至是打完整场战争之后。”
  “学生,懂了。”王世和低着头,眼里却是闪出惊骇。
  凡是被领袖不喜的,战后清算这是正常的,他惊骇的却是,这几日来迟迟无法做出将独立团这样的精锐增援淞沪的决定,就是军方主要将领认为再将如此精锐弄去淞沪送死殊为不智,甚至到今日清晨日军真的在金山卫登陆,军方几个大佬还又斟酌再三,最终还是这位拍板定论。只是,强如白上将那样的人都认为去增援松江的部队十死无生,但这位却认定刘浪能活着回来?那不也证明着,他对刘浪信心竟然远超他人?
  “这个小团长的强,不是强在打了几场胜仗,而是他对日本人的了解,他似乎对于日军每个将领都很熟悉,包括这次他提前几日请战松江,那也是笃定日军派遣军司令部会赌博杭州湾,这眼光……所以,别人去松江是绝地,但他,却不一定。”光头大佬继续说道。“我只是遗憾啊!这样的人才,竟然不能为党国所用。”
  “是学生的错。”王世和低头道。
  光头大佬却是微微摇头:“这也怪不得你,我也是这几日才回过味儿来,我那个不愿意再追随老师的学生,天生人杰,能入得他眼的人极少,但凡能得他走得如许之近共同抗敌的,就算现在不是他们那边的人,迟早,也会成为他们的人,这十年来,这样的人还少吗?”
  刘浪如果知道,这位极擅于揣摩人心的大佬竟然是从自己和未来大将亲近的关系从而得出他迟早不会跟他一路的结论,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这个判断标准虽然有些武断,但特娘的,真的是再正确不过了。不过,倒也可以看出这位大佬对于他那位终于和他站到对立面黄埔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的看重了。
  他的眼光也的确不凡,在未来的国内战争,被他那位得意门生策反的学生,可也不少,哪怕很多是打了败仗以后劝降的。
  “那学生,该如何做?”
  “只要他能给国府守好松江,替大军守好退路,那他需要什么样的支援,都给他。”光头大佬沉声道。
  “是,学生明白!”王世和见大佬不再说话,悄悄退出会客室。
  他多少懂了这位的意思,现在是用人之际,该给的不能少,不用玩什么手段,但刘浪的军权也顶多是到此为止了,否则容易尾大不掉,日后等战事稳定后,再来清算政治路线问题。之所以提前给他说,那是让他心里有数,不要和刘浪走得太近的缘故。
  王世和心中也只有微叹,这倾向一旦出错,哪怕刘浪纵有绝世之才,恐怕,也就止于此了。
  不提国府这边各人心里的小九九,就说淞沪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里,其实气氛也没想象中那般欢乐。
  本来,欺骗战略很成功,中国人在杭州湾并没有布下重兵,相反却在其余几个可能的登陆地点布置了最少两个步兵师。一个步兵师的防守兵力而已,根据中国军队的战力,登陆部队可以遭遇的些许损失完全在松井石根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没想到金山卫中国守军的炮火之猛烈,远超出正在登陆的114师团和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的意外,他们除了有75毫米山炮之外,竟然还有超过150毫米口径的重炮。
  虽然在远远浮在海面上的海军舰艇重炮的压制下,其重炮不能肆无忌惮的连续发射,但时不时的射来几枚却是将滩涂上艰难行走的登陆部队炸得血肉横飞,他们甚至还向海军舰艇发射,吓得海军那帮胆小鬼们最少又向大海中倒退了三公里。
  因为其重炮的威胁,原计划中本应该在四个小时内最少登陆三个步兵联队的114师团到现在为止也才有一个步兵联队勉强在滩涂上建好了阵地,但伤亡,却是超过了预想中的五倍。
  有超过1000名士兵,死伤于中国守军的反登陆战炮火和机枪扫射中。这还仅仅只是登陆战前三个小时的战损,如果想获得此次登陆作战的胜利,打头阵的114师团还不知道会有帝国官兵会丧生在滩涂上。
  而海军那帮孙子,在这个时候,又开始了常规扯后腿操作……
第1449章
小草(上)
  舰炮打得有气无力还是其次,重点是派遣军司令部要求的最少50架次的轰炸机波次,海军竟然推三阻四的就出动了不过20架,四个小时过去,中国人的前沿阵地摧毁了不少,但真正最大威胁的“重炮”却还将滩涂炸成了一片火海。
  可以说,这会儿让松井石根这个老鬼子恨不得咬下一口肉的,反而不是对面打得极为顽强的中国军队,而是那帮乐得看帝国陆军吃瘪的海军将领们。
  至于说日本的海军将领们究竟是种什么心态,导致他们敢在这种对于中日两国陆军决战的时刻还要来个出工不出力,恐怕也是因为陆军那帮土鳖们已经在陆战大占上风,眼看就要将数十万中国军队包了饺子立下极大功勋的缘故。
  淞沪战争的前期,因为海军陆战队被中国军队优势兵力压着打,最后还是依靠登陆的帝国陆军解围,海军方面因此没少被陆军马鹿们嘲笑,但那会儿中日双方打得极为焦灼,大本营统帅部那边盯得又紧,感觉到憋屈的海军们那会儿自然还是不敢太过怠慢,陆军马鹿但有所求,基本都是戳力相助。
  可等到上海市区被占领,中国数十万大军被赶到上海郊外,陆军马鹿们又天马行空的从中国北方战场调来十万大军准备抄了中国人的后路,眼看决战大胜在即。而这场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大决战,因为弱小的中国海军自沉主力舰艇于长江和黄浦江,海军方面除了出动舰艇和飞机支援陆军作战外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勋,而且还有舰艇因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可怕的自杀式撞舰攻击而受重创。
  不出意外的话,战后御前会议论功的时候,海军将领们用屁股思考几乎都可以想到陆军马鹿们那个丑恶的嘴脸。
  “俺占领了东方最大的都市,俺击败了数十万敌军,俺……”
  “海军搞啥子了?不就是开着帝国用重金建造的舰艇在海上钓鱼嘛!还被中国人用飞机差点儿撞沉,帝国不找你们这帮酒囊饭袋赔钱就不错了,还想要战功,脸呢?”
  事实上,海军这帮将领们还真不是多想,曾经的时空中,在淞沪大战后的日本大本营统帅部的论功会上,那帮陆军将领们就是这么怼他们的。从来都是把自己定位于高端,穿着屎黄色军服的陆军马鹿就是土鳖的海军诸将们差点儿没气吐血,但悲剧的是他们却没办法扳回这一城。
  因为,中国海军自沉船长江堵塞航道之后都再没有主力战舰出征,最多也就是鱼雷艇和炮艇进行袭扰,他们庞大的舰队根本捞不到去获立战功的机会。
  而最后日本统帅部下定决心疯狂的赌博在美国牛仔的菊花上狠狠捅上一刀,恐怕和海军在中日战争中捞不到任何好处,海军上下都极为迫切的需要建立功勋或多或少也是有些关系的,光是南洋那些小鱼小虾可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只有太平洋这个大澡盆才能供强大的日本帝国海军洗澡。
  只是高傲的日本海军没想到,太平洋这个大澡盆有点儿太大太深了,他们的腿又太短,美国牛仔稍微搅了点儿风浪,就把他们全部给淹死了,顺便还捎带上了他们一辈子的仇敌——陆军马鹿。超过五个陆军精锐师团在太平洋小岛上被美国牛仔的疯狂炮火打成满地的零件,还有的被生生饿成了干尸。
  不过,在这个时空中,随着第114师团在金山卫登陆作战中遭遇到困难,心里早有不爽的海军将领们那点儿小心事开始活泛起来。中国人搞得不错啊!没让陆军马鹿们轻易上岸,对,就这样搞他们。
  的确很奇葩,但日军海军将领们就是这个心理,若不是怕传到大本营统帅部,那帮在距离岸边数公里舰艇上坐着的将军们恨不得共同举杯用舰艇上的通话器共同高喊一声:“呦西!”
  不用全力出工,拖拖后腿什么的,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你要五十架次海军大爷就必须要出五十架?不知道海面正在刮风嘛?大爷能出20架次战机,那都是帝国海军勇士英勇无畏的结果了好嘛?
  当然了,别看松井石根恨得牙直咬,但他却还真的拿那帮坐在舰艇上舒舒服服吹着海风晒着太阳的海军大爷们没辙,人家能有一千个理由说明为何轰炸机架次不够,舰炮轰击密度不够的问题。
  而金山卫的中国守军却成了日本海陆两军矛盾的最终获益者,虽然海面上的日军源源不断的朝着滩涂涌来,天空上还有日机盘旋着丢下250磅的航弹,海面上还有大口径日军舰艇舰炮的轰击,但他们却奇迹般地守住了阵地。
  说实话,就算是没有海军舰载机的帮忙,日军登陆作战的实力也不弱。几艘主力舰的200舰炮射程高达15公里乃至20公里,一百多公斤重的炮弹一发下来就能将一个步兵排的阵地给彻底摧毁。就算是那些轻型驱逐舰,140舰炮的射程也能达到13公里,对岸边简陋野战工事里的中国军队杀伤力也很大。
  而且,日军在经过上海市区登陆作战的经验后,在登陆作战的经验方面再度提高,用跟随日军舰队的第三帝国记者戴·佛莱梅雷在其回忆录中描写这一战时对于自己站在战舰上对于登陆日军的描述是这样的:当看到日本人“摩托化的登陆工具”时,仿佛是些我前所未见的东西,他们在登陆艇的船头没有什么“方向盘一类的装置”而是“由弧形的装甲钢板环绕”,这些舰艇运载80个人和20吨货物,包括坦克、装甲车、马匹和大炮,还有一个“可以放低的尾舱部分”,因此登陆舰艇上岸时可以迅速卸货。这些舰艇有高高的侧面装甲,故能“防止步兵和机枪的火力”,仅仅从在登陆工具方面的观察来看,日本人确实远远超过美、英这些传统军事强国。这些世界先进的装备无疑更增加了中国军队抵挡日军上岸的难度。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位记者的回忆录中某一部分对日军的描写就可以先品尝出这一仗中国军队的艰辛。可能这个第三帝国记者直到他书写回忆录中依旧没有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首先登陆的114师团,本来不过是个特设师团,而不是还在后方舰艇上等待着打通登陆通道的第6师团和第18师团两个常设师团。
  换句话说,打头阵的,不过是日军第十军中战斗力最弱的部队,可人家依旧武装到了牙齿上,远不是中国军队所能匹敌的。
  但中国人,却有一颗勇敢而无畏的心。
  陶广,著名的湘军将领。他麾下的第28军下辖三个步兵师,62师正是其麾下战斗力与意志力最强的步兵师。曾经的时空中,正是他麾下62师的两个步兵连会和一个炮兵连,以一个营的兵力苦抗登陆的日军近半日之久。当金山卫被日寇占领后,被第三战区重新调回金山卫战场的62师就是在天马山和凤凰山两地设防阻挡日军,并在天马山等地给予日军重大杀伤。
  而以善战敢战而闻名天下的湖南兵在天马山一役,其六十二师367团团长张空逸、一营营长谢康全等800名将士全部壮烈战死,367团,整团伤亡殆尽。一排,一连甚至一营尽墨,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并不罕见,但整团不退全军壮烈,那可也是不多见的。
  川军,以出兵最多出力最多且以誓死不退固守阵地而闻名于世;桂军,因英勇善战鲜有投降求生者被后世铭记;湖南伢子,在这场国战中,同样用鲜血和牺牲证明了他们自己。
  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仅仅只看到了自己的登陆部队在中国军队数量并不十分太多的山炮下哀嚎就痛彻心扉,但第三帝国那名忠于职守的战地记者戴·佛莱梅雷看到的,却是中国军队的英勇。
  为获得第一手战场资料,那位终于职守的战地记者走下了足以保证他安全距离岸边足有四公里远的重型巡洋舰,来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
  日军在炮火中倒下,在机枪的扫射中徒劳的倒在泥泞的沙滩上挣命,完全是地狱一般的场景,但他的望远镜中,数量并不太多的中国军队同样凄惨无比。
  一枚重炮落下,刚才还在喷吐着火舌的重机枪阵地就连同它周围最少三十名士兵一起不复存在。别说是在江南水乡挖掘的不过1.5米深还浸透着半米深泥水的简易野战战壕抵挡不住200毫米舰炮的轰炸,就是用钢筋水泥外加上钢板覆盖的永固工事,也挡不了这样大口径重炮的几次轰击。
  别看四行仓库把第36步兵联队打成了渣渣,但那是地理位置选得足够好,日军不敢动用大口径舰炮,如果动用200毫米舰炮,别说谢晋元部有多英勇,神仙来了都能被炸成飞灰。四行仓库1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最多也就是能堪堪抵挡150重炮的轰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