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903

  只是,一想起溃败后的后果,几位上将的脸都绷得紧紧的,不说淞沪那数十万大军已经是中华全境最精锐之军,也不说国府这数年来节衣缩食购买的重装备的百分之八十尽在淞沪,而是,大军溃败,淞沪防线失守,那日军兵锋所指的下一个位置,首当其冲就是首都——南京。
  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了那数十万大军,拿什么来守首都?拿红薯守?在抵达会议室收到这份情报后,素来和光头大佬有嫌隙的李上将毫不忌讳的骂娘了。
  开战不过三月就要丢掉首都,这让这帮陆军上将们怎么感觉有脸?没有脸倒也算了,这南京尚未转移完的物资还有百万民众怎么办?全当日本鬼子的俘虏和战利品?
  随着一声“委员长到!”几名南京城内也算是整个中国最高级别的陆军一级上将尽皆站起,迎接听闻此消息已经在办公室默坐半响的领袖。
  光头大佬一身戎装,就是脸色有些苍白,眼角的鱼尾纹也显得更深了。显然,刚才收到的情报对他的打击也不小。
  要知道,前天,他才从淞沪前线返回,那还是特地去前线安抚第三战区诸位将领,命令他们停止后撤,继续抵抗。可是,在这封情报出现之后,这种停止后撤的命令简直是把数十万大军往日寇嘴里送的愚蠢举动。他的精神要是很好,那才是咄咄怪事了。
  没有往常的客套,领袖径直走到作战会议桌前,他的背后,就是淞沪会战的巨幅地图,特有的阴柔江浙话响起:“戴雨农送来的情报,诸位都知道了吧!”
  几位上将脸色猛然一紧,无人应答。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可不会像一般的中将上将那样,领袖一发问,马上就坐得笔直向学生见了师长一样。他们的沉默,就是回答。
  更何况,依据他们对领袖的了解,他也没有让他们回答的意思。
  果然,不待众人说话,大佬就再度说道:“诸位都是我国之肱骨,都说说,军事委员会调查局破译此情报,究竟是真有其事呢?还是日寇弄出来的诱敌之计?”
  上将们再度沉默。他们对这位老大太了解不过,这还是不甘心他的战略落空啊!都到这个时候了,竟然还寄希望于是日寇诱敌,而能坚持等到明日联大开会。
  谁若说是真有其事,无疑是和他唱反调。
  “建生,你是参谋次长,你先说。”大佬环顾一周,见这几位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心里不由一闷,只能主动点名了。
  不过,无论是何还是李,那都是资格极老的军中上将,他们要是不打算说话,就算是他也没法子,只能柿子捡软的捏,找资历略浅的白副参谋总长了。当然了,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就算看这位也有些不顺眼,但大佬也不得不承认,这位绝对算得上国府内屈指可数的战略级上将了。
  听到自己被点名,白上将迅速进入参谋次长的角色,脸上涌起坚定:“我个人认为,有七八分的准确度,甚至……”抬眼看看领袖有些难看的脸色,依旧坚定的说道:“甚至,完全正确。”
  “敬之,你怎么看?”大佬的脸色又难看了两分,将目光投向军政部部长。
  “这份情报……”何上将也站起身,眼中闪烁着莫测难明的光,道:“我军政部早在此情报出现前三日,就开会专门讨论过日寇或许会调兵南下,以淞沪为主战场之事,现在,只是更加确定而已。”
  这个久经官场的老狐狸,虽然没有向白上将那样简单明了,但表达的意思倒也很明白,这份由军事委员会调查局破译出的情报,他认为是真实的。
  不过,此话一说,光头大佬倒是先倒吸了一口凉气,“军政部早在三日前就专门讨论过此事?为何我不知道?”
  话刚出口,大佬倒是先发现了自己的语病,最高统帅部下面多少部门,如果部门之间开会都向他汇报,那他不得忙死?那得人家部门开完会形成会议决要才会汇报给他这位全国最高统帅批阅。
  不过,此时应该也是非常时期,那位军中二号人物倒也没和老大计较这些小事,闻言脸上却是涌出一丝苦笑,道:“这个情况设想最初是由一名中将参议在部务会议上提出,只是,此观点涉及到军事委员会,不在我军政部负责范畴之内,故被否决,没有形成纪要上报,我也没有太过重视,只是将此设想转到戴局长处,请他多加留心,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随着大佬目光转来,跟在大佬身后进来一直笔直站在身后的陆军少将上前一步道:“是,收到何长官命令后,学生就让驻淞沪办事处及北京、天津办事处等地多加留心日军来往电文,果然发现,日军南北电文发电远比平时密集,遂调集大量密电员对日军电文破译,就在一小时前破译电文成功,日军,正由北方调集重兵南下淞沪,而且,电文显示,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快抵达淞沪了。”
  是的,由戴雨农这个著名的特务头子带来的让这帮国军大佬们如丧考妣的情报就是,日军从北方调集了十数万大军南下淞沪。
  现在,淞沪的十八万日军已经让七十万国军将士放弃了上海市区而转守沪西,这再来十万,如何打得过?最可怕的是,他们不知道日军会在哪里登陆,又要在哪里布防。
  这就像是人在浓雾中,明知道会有敌人的刀和枪刺来,但你却不知道是左还是右,是上还是下,只能被动挨打,那种糟糕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了。
  听这位最大的情报机构头头这么一解释,包括大佬在内,都已经明白,日军由北方增兵南下一事已经没有任何转圜余地,此情报再真实无疑。
  “日人真是小人无疑,一边派人和我谈判,另一边却是欲做偷鸡摸狗之事,日后,我们更要提高警惕,不可被这种不讲任何信誉的小人之辈迷惑。”半天没说话的李上将却是狠狠的说道。
  一席话说得脸色本就苍白难看的大佬的脸上多了几分铁青之意。虽然,那位来自广西的李大佬骂的是日本人,但却仿佛骂的是他。
  其实,做为此时中国最高领袖,这位大佬倒是极有领袖风范,哪怕是南北战况都极为糜烂,他也没有做任何投降之意。但他终究还是希望以谈代打,边打边谈,希望借助西方诸国的力量将这场战争像五年前的“一二八事变”又或者是“长城抗战”一样成为局部战争,而不用将战火烧至全国。
  中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全面战争。
  站在他这位统帅的角度,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其实并没有错。
  但他终究是政治上的造诣高于军事上,现在的局势是中国弱日本强,中国就像是一头受了伤的大象,而日本像是一头闻见了血腥味儿的恶狼,对于一头已经迫不及待张开大口想吃肉的恶狼来说,它又怎么会愿意等着中国这头受伤的大象养好伤再攻击,那不是等着康复的大象一脚将其踩成肉饼嘛?
  错过了这个机会,恶狼再恶,也只能见着大象绕道走,就像未来的八十年后一样。未来共和国的手无寸铁的中国渔民带着他们所谓的检查人员在东海上一路狂飙,他们的军舰不也只能屁都没放一个?
  总是寄希望于外人的帮助,或是寄希望于对手的犯错,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大的悲哀,也是这位时任中国领袖大佬的目光不够深远之处,他,本可以做得更好的。
  “现在再说日寇如何卑劣已经毫无作用,既然日寇增兵一事已成定局,而且,是通过军舰调运的兵力,那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知道日寇登陆位置,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给我淞沪大军向南京撤退争取足够的时间。”大佬倒不愧是政坛人物,被自己那位老对手指桑骂槐的骂了,捏着鼻子认下的同时,迅速拿起指挥杆,在淞沪周边日军可能登陆位置一一点到。“雨农破译的日寇密电中虽然没有具体的登陆地点,但,根据军事委员会调查局淞沪办事处在上海周边的秘密侦查,发现数处可疑之处……”
  何上将看着大佬在地图上杭州湾点下的位置,眼睛不由微微一亮,这个细节自然是被已经打起全部精神的大佬给抓住了,立刻问道:“敬之,有什么想法,你尽可说来。”
  “委座,前日我军政部会议上,提出日军由北至南增兵之中将参议亦提过日军或可登陆的地点,当时只觉有些无稽之谈,但现在,我却觉得大有可能了。”何上将站起道。
  “在哪里?”
  “金山卫。”
  “金山卫?”同样有资格进到会议室的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大惊。“这不可能,金山卫我可是去现场考察过,滩涂宽长,吃水极浅,军舰和登陆艇须停在距离滩涂岸边数百米处甚至千米处,决不适合大规模登陆。我军只需在此摆上一个师,登陆日军即可损失惨重。”
  “可是,金山卫此地,对于我驻守沪西数十万大军来说,可是太可怕了啊!”白上将大踏步上前,拿手在地图上狠狠一划。
  一条直线,直指沪西防线南方后背,刺得诸位大佬一阵失神。这位算是国府军事委员会诸位上将中最擅军事战略的陆军上将仿佛犹嫌不够,又从右边的太仓画了一条直线直指沪西。
  这次,连光头大佬的额头上都隐现汗迹。实在是,那两条直线太可怕了。
  “诸位请看,如果我是松井石根,以海上正面十几万大军主力吸引住对手数十万大军主力,在拥有十万兵力的援军之后,那我便会选择于此两处登陆,一左一右包抄而来……”
  两条直线,犹如一个大钳子,将沪西数十万守军的阵地牢牢钳住。
  “嘶~~~~~”性格向来沉稳的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总长程上将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小鬼子这不是想击溃我军,是想一口吞掉我数十万大军啊!”
  “没错,在没收到日军援兵即将抵达之前我还或无此之忧,但当看到这封情报再结合日军这几日谈判拖延之事,我已经敢肯定,日军指挥官定有此意。”白上将斩钉截铁的说道。
  “杭州湾,现在有多少驻军?”大佬急切发问。
  “是……”负责指挥前线战事的白上将微一踌躇,道:“杭州湾原本有两个步兵师,因前线战事吃紧,而杭州湾无战事,故全部调上前线,现只有陶广的第62师两个步兵连以及第2炮兵旅的一个炮兵连……”
  “还有我军事委员会调查局的一个特别行动队。”特务头头忙补充道。
  所有人不由面面相觑,这不就是说,总共不超过一个步兵营?
  “娘希匹,是谁从如此重要防务地段调兵的?”大佬不由大动肝火。
  久久不见人回应,大佬才想起,前线师一级部队没他的电令,可是没人敢随意调防的,那都是他签过字的……
  嘴角微微一抽,道:“建生所说之事虽然只是猜想,但也不得不防,命令顾祝同,让他尽快派出一个步兵师对杭州湾尤其是金山卫一带部署防务,不得懈怠。”
  “是!”
  “其余几处日寇可能登陆地点,除原有驻守兵力外,增派援兵。雨农,你调查局人员必须尽快调查出日寇确切登陆地点,以备第三战区调派。”光头大佬继续命令。“命令前线诸军,再坚持两日,联大即可开会对日制裁,否则,一切将前功尽弃。”
  “是!”起身应是的几位上将眼中皆闪过一丝阴郁。
  如此困难之局下还不言退,每拖一日,数十万大军将更危险一日啊!可是,最高统帅已经做出决定,他们再怎么说也是徒劳。只能,寄希望日寇援军来得晚上那么几天就好。
  “敬之,提出那个设想的中将参议是何人?”见不管是听话的还是不对付的几个上将此时都还算老实,自己的作战意图得到贯彻实施,心情略微好一点的大佬便好奇的问何上将。
  “原第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
  “好,此人,不错。”大佬点点头,转身离去。
  原本就对张自忠这位抗日名将有印象的大佬自此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名字。能在情报来之前就分析出日军将调军南下的将军,全国,可就这一个不是?
  明珠蒙尘,他依旧还是明珠,尤其是还有人帮他拂去灰尘之后,自然得熠熠生辉。
  ……
第1415章
无法破网的飞蛾
  虽然说日军再度增兵十万,对于已经糜烂的淞沪战场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但最高统帅决心已定,最少还要再坚持三天以上,军事委员会一帮上将们再担忧,也只能给前线的官兵们打气,谁也不敢轻易再提撤退二字。
  再说,知道消息总比完全蒙在鼓里要强得多不是,几道军令连续从中国统帅部传到第三战区,都是要求加强几个可能登陆点防御的命令,包括已经被唐上将认死日军不可能登陆的金山卫,被调离的一个步兵师将会再回到原驻地。
  这帮将领们当然不知道,虽然一个步兵师对于日军即将而来的十万大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相对于曾经时空中连一个步兵营都凑不齐的金山卫守军来说,可不知道强了多少,日本人就算能顺利登陆,那血也要将整片滩涂染红。
  只有获悉消息的刘浪在默然叹息,捏着手中的电文,刘浪站在窗户前,久久伫立。他已经做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但历史这辆沉重的列车,终究没有因为他这个穿越而来的小小蝴蝶而改变方向,依旧固执的沿着原有的车辙向前。
  国府倒是破译了日军增兵淞沪的电文,可增兵十万的日寇依旧没能改变那位最高统帅固执的将希望放在那帮黄头发蓝眼珠西方人们的身上,淞沪数十万中国最精锐部队,未撤。
  至于说金山卫比曾经时空中要多的那个步兵师,虽然刘浪相信,他们会给日寇在登陆时要远比曾经时空中大的多的杀伤,可是,对于整个淞沪战局,毫无作用。
  做为穿越而来的小蝴蝶,刘浪心里最清楚,在金山卫登陆的是日寇的三个师团,就算日寇在这里死亡五千,那也依然是个庞大的让人战栗的恐怖战争机器。要知道,板垣征四郎率领着两个半师团就在山西和中国二十余万大军杀得难解难分,凭险据守的中国军队尚处于劣势。
  而兵力近十万的日军一旦包抄向位于沪西的数十万中国守军后背,那对于前方尚有日军十几万主力腹背受敌的中国军队来说,将是彻头彻尾的灾难,曾经的时空中,那场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大溃败就是这样诞生的。
  数十万的中国军队在仅仅只有几条公路夺路狂奔,因为渡河铁桥被炸,被士兵视为生命的150重炮,105重炮只能被推入河中,溃退至南京周遭的中国军队几乎将自己所有的重装备损失殆尽,这也是导致南京保卫战那么快就失利的主要原因。光有人,没有炮,打个鸟。
  如果装备丢失还可以再补,那无法被转运的伤兵被大量遗弃,则是这场溃退留给中国军人最大的殇。整个淞沪会战期间,中方伤亡超过三十万人,但其实战死的不足一半,其中大量的都是伤员,可是,随着大溃退的来临,没来得及转运走的伤兵只能被遗弃,那丢的,不光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可以经过治愈后再次拿起枪上战场的精锐,丢的,更是一支军队的魂。
  当并肩作战的战友都可以随意抛弃,那,这世上,究竟还有谁可以被信任?
  可以说,从那一刻起,丢掉自己伤兵转身而逃的那些部队,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精锐之名。他们,已经不再是淞沪战场上敢和日寇死扛硬顶的英雄部队了。
  但刘浪也知道,这怪不得他们,没有人想抛弃自己的战友,只是,从上到下指挥的紊乱,日寇迫近兵锋引起的巨大焦虑,已经不是个人的努力所能挽回的了,哪怕你贵为军长、师长,在数以十万疯狂向后逃窜只为想活的溃兵面前,也只能徒呼奈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