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7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7/903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组建了军校卫兵队负责光头校长的安全警卫与侍从。后来卫兵队扩编为特务营,北伐战争时期又在特务营的基础上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作为蒋介石总司令的侍卫扈从部队。
  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警卫团再次升格,扩编为首都警备师。就这样紧随着光头大佬的地位攀升,他的警卫部队也完成了从卫兵队、特务营、警卫团到警备师的四级跃升。此后,警卫部队编制又多有改动。1930年12月,警备师与军校教导第1师合并为警卫师。此时的警卫师,下辖两个旅六个团,师直属两个特务团、一个炮兵团和其他一些特种部队,总兵力几乎相当于其他部队的两个师!
  1931年3月,在整军中,这支编制庞大的警卫师被一分为二,拆分成两个两旅四团制的整编师,番号分别为警卫第1师和警卫第2师。
  1931年12月,光头大佬在内外压力下宣布下野,他的警卫部队自然也就失去了警卫师的荣耀头衔,警卫第1师和第2师分别改称第87师和第88师。
  第87师师长张治中,第88师师长俞济时。由此可见,这个88师的地位,前身是光头大佬最贴身的警卫部队,一直是由光头大佬直接控制,部署在京畿重地,是最受光头大佬器重与信赖的部队,就如同是古时的禁卫亲军,也是最早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式训练的部队。
  换句话说,第88师,不光是精锐,更是全中国军队中精锐中的精锐,就是拿刘浪这个未来人的眼光来看,第88师也是这个时代除了他独立团这个异类以外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就算是和这个阶段的日军比起来,也不算差,甚至在轻火器方面还要强于对手。
  白上将忠实的执行了光头大佬的意见,一留,就是最精锐。精锐到报告一送到光头大佬桌上,这位眼里也是闪过一丝痛惜,踌躇很久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帮大佬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真这么留下了,第88师这支几乎已经算是做为弃子的部队就算再精锐,也是抵挡不住紧随而来日军潮水般地进攻的,毕竟,没了友军的协助,那日军可不光是有制空权有舰炮助战,兵力也是大大占优,全军覆没是必然之事。
  还好,在统帅部的命令下达到第三战区,第三战区实际的主持人顾副司令官首先不乐意了。
  这位顾副司令官本人出于个人感情并不愿意让第八十八师留守,因为他曾是第二师也就是88师前身警备2师的指挥官。于是顾打电话向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传达命令,而孙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之后孙又将自己的参谋长张柏亭派到离前线20公里的战区司令部反复协商。
  这几位虽然不乐意麾下精锐白白牺牲,但他们都是光头大佬的铁杆,知道这其实就是老大的主意,否则白副参谋总长的命令可出不了统帅部。于是孙经张向顾建议,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
  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反正意思就是老大的面子要维护,但不能瞎维护,全完蛋了老大也不开心不是?
  于是,顾副司令官最后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张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在最后撤离之前,又玩了一手花活,决定只留一个加强营就够了。于是就以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副谢晋元、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率领。
  最后,经过层层大人物们的运作,光头大佬一张口就要丢下的一个精锐师,到了最后,就变成了一个营,被丢在了第88师位于上海闸北的师指挥部——四行仓库。
  刘浪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0月26日晚上10时,手里攥着张儒浩紧急从团部送过来的密电电文,站在中央大饭店套房里窗户边上的刘浪看着上海的方向,满目森然。
  做为未来者,他当然知道被留下的这个营做过什么,也知道他们的结局。
  在曾经的时空中,524团中校团副实际上也是其代理团长谢晋元率该团第1营450余人,号称八百壮士,孤军死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从10月27日至31日夜血战四昼夜,抗击一个联队日军数十次攻击,毙敌两百余,最后奉命杀出重围退入公共租界,此一壮举大振军威国威,写下淞沪会战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
  可以说,这四百多号人,凭借着这一战,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有他们在,上海就没有陷落。
  但是,这四百壮士的最后结局却无法用悲壮或者壮烈来形容,而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在成功博得国际社会政治同情,并且激励起全中国人民抗战决心之后,国府便在上海各国租界的施压下妥协了,勒令谢团长率四百壮士退入苏州河南岸租界,并解除了武装。因为日军施压,若是租界敢放他们回归,就会派兵进入苏州河南岸各国租界,于是,四百壮士旋被租界羁压军营达三年之久。
  但这还不是这支弃子孤军最悲惨命运的终点。随着守军在“孤军营”中被羁押了三年多的时间,日本方面声称允许释放这些士兵,但条件是解除武装并以难民的身份离开上海。谢团长拒绝了这些条件,并于其后多次拒绝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汪精卫政权的劝降。为此谢晋元于1941年4月被已由汪伪政权收买的郝鼎诚等四名士兵刺杀身亡。
  当时,共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而三天内拥进孤军军营瞻仰其遗体的共达二十五万人次,谢晋元死后被追赠少将军衔。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曰军进驻公共租界,四百壮士旋被押赴南洋诸岛挖矿修路,大部客死异乡,只有极少数幸存者熬到了美军反攻,当美军从集中营里将他们连同英军战俘一并救出来时,壮士们已经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身为中国最精锐士兵的一员,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因为丑陋政治妥协而导致的战俘营里。他们不光是在战场上成为了大人物们的弃子,更是成了大人物谈判桌上的孤军。
  这一次,他们还未像曾经中那样悲惨吗?
  当然不,刘浪目光有些森冷的看向虚空。
  这个时空中,既然他来了,日军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他们也不用成为那支在战场上以及丑陋的谈判桌上的弃子了。不管是日本人,还是那帮金发碧眼只顾及自己利益的洋鬼子,甚至是国府上层那些大人物,都没办法再左右这支孤军的命运。
  他手里的这封电文,正是已经抵达淞沪前线并潜进闸北的陈运发所发,只有七个字:一切按计划进行!
  是的,按照这个时间点,正是谢晋元等人领了军令通知524团一营诸部向四行仓库汇合的时间段,就是不知道,已经提前抵达哪里的陈运发等人能否获得那位英雄团长的信任。
  日军的兵锋,其实已经不是重点,曾经的时空中谢晋元率领400多号人在此能血战四昼夜已经证明了他的指挥能力和德械师精锐的战斗力。
  只是,刘浪不仅希望自己派出的特战大队最精锐的第一小队在哪里能让日军留更多的血,还要他们带领这支孤军顺利逃出生天,而不是憋屈的在租界被羁押三四年最终屈死在太平洋的小岛上,那对于战士来说,是最大的侮辱。
  是的,现在摆在特战大队第一小队队长陈运发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让那名浓眉大眼、方面大耳的陆军中校接受他这支意外来增援的小分队的存在。哪怕,他们也不是陌生人。
  谢晋元,黄埔四期生,由北伐时期少尉排长干起至淞沪会战时已经是中校团副,在淞沪会战前期因为团长殉职,两月间一直是524团代理团长。在接到师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军令后便通知542团麾下主力一营各部向师部四行仓库汇合,哪里,是苏州河北岸可寻觅的最坚固堡垒。
  只是,他没想到,当率领着一营麾下主力一连进入应该已经空无一人的师部时,四行仓库一楼大厅里,竟然站着一名笑容可掬的中年长袍男子和七名穿着同他们一样灰蓝色军装并全副武装一字排开的军人。
  长袍男子,他并不认识,但从那人看到上百名荷枪实弹的军人在进入大厅之后迅速占领各处要地并虎视眈眈将枪口对准他却依旧面不改色身形挺拔的气势来看,那人也不是普通人。
  七名军人则更具风范,上百杆枪对准他们,他们竟然连平视前方的目光都未曾动一下。
  “你们是谁?”谢晋元不动声色摆摆手,周围的士兵们这才把枪放下。
  在这个时间段,只要不是日本人,一切好说。
  “鄙人……”
第1353章
接纳(1)
  “杜月笙!”长袍中年男子冲着谢晋元拱拱手,露齿微微一笑自报家门。
  “杜月笙?”谢晋元却是微微一愣。
  谢晋元对对杜月笙当然很熟悉,虽然素未谋面,但只要来到大上海,谁人不识杜月笙?你可以没见过这位上海青帮老大,真正的大上海地下皇帝,可你绝不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
  “杜老板此来,是为何意?”谢晋元虽为陆军中校却也不敢在杜月笙这个商人面前太过拿大,虽是询问,但言语间可是颇为客气。
  杜月笙这几年来,生意做得越发的大,不光是做以前那些帮派控制的歌舞剧院、妓院春楼等娱乐业的生意,甚至连矿石、药品、农业肥料、化工水泥都做,已经是绝对的上海滩工商业的翘楚。这样的人,就算他们88师师长来了,都得以礼相待。
  “谢团长,明人不说暗话,杜某今日此来,是听小道消息说国军主力已经撤退但独留贵部固守此地做为掩护,固特来相助。”杜月笙倒也不隐瞒来意,径直说道。
  “喔!杜老板客气,还请杜老板援助我军一些给养,现在距离凌晨还有2个小时,亦不知我军何时会和日军的先头部队接触,如果杜老板有心,那就请尽快,晋元万分感激。”谢晋元不露痕迹的扫了一眼杜月笙身后的七名荷枪实弹的中国军人,看似很客气却是带了些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
  实在是,那七名军人仅是往哪儿一战,就给了他这个黄埔四期毕业又经历过十年军营的老兵很大压力。要知道,谢副团长可不是那种靠着熬资历升起来的中校,他的这个中校职位可是靠着战功一点点升上来的。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他是少尉排长,在永定、漳州等战役中,身先士卒,英勇果断,冲锋杀敌,初建战功,因此由排长升至中尉连长;半年后,于反攻龙潭的战役中,率领一连人,勇敢善战,一马当先冲杀搏击,拼死战斗,激战七昼夜,终于取得胜利,建立奇功,升为上尉副营长;在歼灭土匪刘桂堂的战斗中英勇善战,被调入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少校营长,一二八事变中率麾下一营之兵英勇作战歼灭日军数百被时任第五军的军长张治中看中调到第88师,担任中校团副;
  可以说,谢晋元的晋升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无比踏实,全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可就算是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战士,在面对七个犹如青松一般挺立的士兵时,依旧觉得有压力,可以想见,这七人的战斗力有多强。
  没错,特种大队最精锐的第一小队,在历经了数年苦练后,在晋东一战中一鸣惊人,犹如一把已经出鞘了的钢刀,在饱饮日寇的鲜血后,杀气四溢寒光四射。不过,仅是身形雄壮挺拔眼神凌厉看着很精锐却是不够,也只有谢晋元这样身经百战的军人,才能隐隐嗅到他们身上浓重的血腥味儿。
  那,不是杀一个两个人所能达到的。
  谢晋元很难想象,杜月笙这样的商人竟然能请到如此强的军人来给他当护卫。不过,这也侧面的证明了他的实力,也由此证明了能打听到国军将会留下一只部队给数十万大军断后这条军令的能力。他结交的,最少也是军长一级的大人物。
  本能的,谢晋元并不希望和这样能和军队上层人士有交际的商人多打交道。他是一名极为纯粹的军人,很纯粹,并不喜欢军队和商人搅和到一起,哪怕他知道这在国军部队中很普遍,甚至他的师长军长也只能屈从现实。
  “呵呵,看来谢团长并不欢迎杜某人的到来啊!”杜月笙却是个爽快人,也不加掩饰的点出谢晋元的小心思。“想来,谢团长是对我身后几位长官多少有些疑虑吧!”
  “哈哈,陈中尉,这是你们军人之事,不如就交予你来和谢团长洽谈吧!”见谢晋元不说话,却目光炯炯的看向自己身后,杜月笙却是笑道。
  “谢长官!数年不见,不知还记得陈某否?”陈运发踏出一步,同样目光炯炯的看向这位老熟人。
  刘浪选择他来,除了他是特战大队最强队长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和谢晋元相识。因为这位,和其他的88师高级军官们稍微不同,他可是原来十九路军的营长,虽然不是陈运发的直属长官,但属于一个团,也算是老战友了。只不过,他当初是大头兵一枚,人家却已经是少校营长。
  “你是?”谢晋元目光微微一凝,半响才有些迟疑道:“你是四营的机枪手,陈大发?”
  “是,长官好,陈大发向您报道!”陈运发裂开嘴笑了,向谢晋元行了个标准的国军军礼。
  还好,这位长官还记得他这个大头兵,要不然今天可不好跟这个极为正统的军人说要来支援他们。
  “大发,我记得你是被当初新成立的第2师独立团给挑走了吧!用军功换大洋,也就你干得出来。哈哈,不过,现在看来混得也不错,只用了几年时间也变成中尉了,比我当初可强多了。”谢晋元在得到确认之后也不由大为高兴,抬手还礼并主动伸出了手。
  做为在一二八事变中以一挺机枪压制住近一个中队鬼子进攻荣获大功却用傻乎乎的用军功换了十枚大洋的机枪手,陈运发那会儿在整个团里都算得上名人,当时已经是营长的谢晋元还能记得他,没毛病。
  “嘿嘿!好叫谢长官知道,我现在是第23集团军中山独立团侦察大队小队长。”陈运发也笑道,顺手指着曾经水等人介绍,“这几个,都是我小队的兄弟。”
  “谢长官好!”以曾经水为首,几个少尉和军士纷纷向谢晋元行礼。
  “中山独立团?”谢晋元微微一呆,这个名头可真不小,继而回过神来。
  刘浪和独立团在晋东一战可是大出风头,会和129师、第17师、第3军各部全歼日寇北犯娘子关第20师团。虽然战报上大多是第17师血战雪花山、乏驴岭,第129师七亘村围歼第40旅团,第三军突袭日军步兵第78步兵联队,独立团的战绩却鲜有提及,但对于谢晋元这种百战军人来说,独立团顶着日军一个炮兵联队的威胁以一团之力苦守旧关一周,并随之击溃日军第77步兵联队却是整个晋东战役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旧关乃娘子关最重要之侧翼,一旦有失,娘子关必失,以一团之力扛着105重炮的轰击和一个步兵联队的攻击不仅能守住最后还能反攻击穿日军防线并将其全歼,中山独立团的称号来得可不虚。至少,就算是他率领着麾下号称全中国最精锐德械师88师的一个团,也是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说能完成这一仗的。
  当然了,这是谢晋元还不知道真实的晋东之战中刘浪和独立团所起的作用,否则估计早就服气了。
  事实上,别说他,真正知道刘浪和独立团在晋东一战作用的刘师长和赵师长以及两位红色旅长早就对刘浪服气了。刘团座那一波对自己人合纵连横对日军则是移花接木、调虎离山、围点打援等等操作实在是太骚气了,径直把近三万日寇大军包括他们的中将师团长,少将旅团长,大佐联队长全部送去见天照大神,那可是全中国数百万大军想做都没做到的事。
  “那你们此来?是……”谢晋元有些疑惑了,独立团现在不还在山西吗?
  “谢长官,我独立团已经奉命调往淞沪参战,现正在南京郊外集结,我侦察大队奉命提前前往战区侦察日军动向为我团参战做好准备。”陈运发决定还是实话实说。“本正在杜老板的秘密据点修整,但数小时前团座长官突然密电我等,命我第一小队前往四行仓库协助谢长官作战。这是我们团座通过电台给您的信,还请谢长官让我等完成军令。”
  “哦!”谢晋元眉头微微一皱,不置可否的接过陈运发递过来的信。
  虽然刘浪派兵来助,而且一看就是精兵,但做为谢晋元来说,却并未有太大欣喜。很简单,他不需要。
  “晋元吾兄,闻兄将率部阻敌,数百抵数千,浪甚忧之。浪现于数百里外首都郊外整肃部属欲赴战区,唯叹军令久候不至,无法与兄并肩共抵日寇,顾特遣麾下一精锐小队归于兄麾下,与日寇决一死战,望兄接纳。”谢晋元倒也不避讳,高声念出刘浪的电文。
  脸上露出感激之余,却是有一丝为难。
  他和刘浪素不相识,但人家一听说他率部成为孤军阻敌就尽自己的努力派人来助,要说不感激是不可能的。而至于说为何杜月笙这个上海的地下皇帝也参与其中,谢晋元倒也知道,在一二八事变之时那位好运到一举从少校通信官就升至上校团长的刘浪和这位是有交情的,否则,他可不会帮着刘浪给几个大团长送装备来换人。
  这倒也从侧面解释了陈运发说在杜大老板的秘密据点修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