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903

  不过,不只是三口灵柩,而是四口。
  原来,在六天前原平之战战死的晋绥军196旅少将旅长姜玉贞的遗体也在昨天被寻获,位于前线的晋绥军傅总指挥委托第十四集团军一起运回太原以作祭奠。
  这一次,虽不是战胜而归的大将,但却是魂魄归乡的烈士,就算是在此应沉睡之时,太原全城也无人敢怠慢,自第2战区司令官山西老汉和飞抵太原的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王世和以下,山西各界政要和驻军将领全部胸佩白花迎出城门十里。
  身为国府一级上将的山西老汉和从晋东前线归来的晋东战区司令官黄上将以及在太原城的第十八集团两位中将衔的老总更是亲自扶灵,将四口灵柩从太原城外十里迎回已经由第2战区出面布设的灵堂里。
  虽是凌晨,天色漆黑,但收到消息的太原百姓却是将从城门口到灵堂的十里长街两侧站得满满的。
  前面是一个刚从前线返回,满脸漆黑的硝烟和被战火烧烂的军服都来不及清洗和更换的满脸悲愤的步兵营士兵,后面是由数位上将及中将亲自扶灵,包括刘浪在内,一众佩戴着校官军衔的中级军官抬着的四口灵柩。
  如果这个时候,日军若能侦知,不需要多,一架飞机冲着这个队伍丢上一颗500磅航弹,整个中国山西的指挥机构就能被他们一网打尽荡然无存。
  在这种战时,尚位于战场的太原行此人员密集之聚会,自然是极为危险的。但哪怕是随着队伍缓慢行进,天色已渐微明,肃穆而立的人群却并未离去。
  哪怕是负责维持秩序的太原守军在长官的命令下规劝甚至开始驱赶,但人群却不仅不散,更是越聚越多,跟着迎抬灵柩的队伍一直抵达第2战区重新布置的灵堂。
  灵堂在昨日晚间,就已经从第十四集团军军部所在的位置转往由第2战区指定的一个中学操场。
  可容纳数千人的灵堂前的操场却依旧挡不住汹涌而至的人潮,还是随行的老李同志机灵,见山西老汉本就面色悲苦,这会儿更是眉头皱得紧紧的。
  做为第2战区第一大佬,麾下战死一名中将外加三个少将,其中还有个是他晋绥军的嫡系,山西老汉的心情是可想而知了。最关键的是,忻口一战可是关系到他自留地山西的安危。
  相比于晋东的一个20师团,忻口可是有板垣征四郎带的近3个师团8万余日寇,忻口一败,不用日军从晋东突破进行两边合围,日寇就可以长驱直入山西进逼太原。山西老汉的脸色,从昨天收到噩耗后就压根没有好过。
  已经在昨日午后就被山西老汉任命为第2战区驻第十八集团军观察团团长的老李同志指挥着负责维持秩序的步兵团,径直将中学操场周边的围墙全给扒了个精光,顺道将警戒线向外扩展了200米,如果有混进百姓队伍里的特务的话,如果不是拿着射程更远的步枪,光想靠目标很小的手枪,那是打都打不到位于灵堂里的各方政要的。
  当然了,要想在人潮汹涌的人群中拿杆步枪,不用在人群外早已站好两排的士兵动手,早已情绪激昂的老百姓们都得把他往死里打,正愁找不到给几个牺牲将领当祭品不是?
  至于说灵堂周围500米以内的所有制高点,自然是早有所准备的守卫部队在昨夜就开始占领了的,少则一个步兵班,多则一个步兵排。虽然跟日军比起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但搞对大人物们的守卫工作,太原守军却是绰绰有余的。
  果然,见老李同志派人把围墙全部扒开,让士兵站成人墙挡住情绪激昂的老百姓却还能不用再阻他们的视线,总算是让次序井然了一些,山西老汉微不察觉的点点头。算是对这名一直捏着鼻子没下杀手的替罪羊多了一分认可。
  对于晋东之战有功之臣的授勋仪式,就在这个令在场诸人都难掩悲苍的牺牲将领的灵堂上进行。
  这可能对于整个中华民国来说,都属首次。
  本应庆贺胜利的授勋,背景却是漫天的白花和四口静静停在灵堂中央的棺木。
  “今天,本来是我全国,全军庆祝晋东大捷的授勋仪式,但,有四名将军,却只能魂兮归来,请我第2战区全军,我全山西之父老,为我晋东前线诸将贺之时,为我战区为国捐躯之四名将领默哀,为我忻口之战牺牲数万之将士默哀。”山西老汉大步流星走到灵堂正中央,站在话筒前,颏下有些花白的胡须微微抖动,说道。
  全场军人脱帽低头,全场民众也齐齐低头,满场寂然。
  “默哀毕!”山西老汉抬起头,继续道:“有人说,授勋乃是欢庆之事,不宜放置灵堂之上,不吉利。但老汉却认为,在此国难之时,授勋必须放在此地,我们正是要让日寇得知,我全军保卫中国之决心。四位将军英灵不远,且看我第2战区全军,我全山西民众,是如何誓死守卫山西的。”
  “将军英灵不远,誓死守卫山西!”
  全场随着山西老汉慷慨激昂的发言,场下军民呼声如雷。
  这位,在山西做了二十年土皇帝,在鼓动人心方面真是有一手的。
  全场能在这位山西第一人的鼓动下保持冷静的,刘团座算是不多者之一。他对这位极擅于左右逢源的国内老牌军阀还是很了解的。
  你要说他爱国吧!他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没少和日本人眉来眼去私通款曲。但你要说他不爱国吧!整个卫国战争期间,无论中国战场有多险恶,无论日本人怎么利诱,大本营山西又被日军占领得只剩下穷山恶水,这位却也没有真的投降过日本人。
  这很矛盾,但却是这位民国枭雄的真实写照。说到底,他是个很实际的人,无论怎么样,先生存下来再说。你要让他像他身后的四个捐躯的将领一般为国为民献身,那是万万不能的,但若是说让他为了荣华富贵就此变节成为日本人的汉奸走狗,却也是极难。
  事实上,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这些盘踞在各省为了抢地盘发动各种臭名昭著国内战争的军阀们,还真没一个投降日本人的。
  或许,这个时候的人们,都还有着他们的道德底线的。这也是刘浪对这些自私自利的军阀头头们还有一丝好感的原因之一。哪怕他们这些慷慨陈词之调和他曾经时空中的所作所为比起来,有些假。
  只要不当叛徒汉奸,就还是个中国人。
  “有请国府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侍卫长王世和少将宣读最高统帅令!”
  随着山西老汉的高声介绍,王世和大步流星走到灵堂中央,先是冲着盖着国旗的四口棺木敬礼,接着向山西老汉敬礼,再向四周军民行礼。
  全场肃然。
  “最高统帅令!”从胸前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白纸,王世和肃然道。
  执勤的士兵,将右手臂抬至胸前,其余所有军官,从将官到尉官,齐齐肃然立正。
  “此次晋东大捷,忻口会战正烈,为奖励有功之军,为鼓舞全国军民抗战之勇气,特颁布奖励如下:
  查国民革命军第9军中将军长郝梦龄,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宁惜一死,挺身杀贼,誓雪国耻。应以明令褒奖,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并追晋陆军上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查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54师少将师长刘家麒,漫天炮火,万钧雷霆,慨然赴敌,枪林弹雨,与寇偕亡。应以明令褒奖,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并追晋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独立第五旅少将旅长郑廷珍,不惜此身,杀贼卫国,无忝炎黄。应以明令褒奖,授青天白日勋章勋章一枚,并追晋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查国民革命军第66师第196旅少将旅长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战,苦战经时,坚守围攻,竟以身殉,眷怀忠烈,轸悼实深,应以明令褒奖,并追晋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抬头扫了一眼满面肃色的军民,王世和继续念道:“军事委员会令,原平之战,第196旅全军近以全部牺牲,故,取消其196旅之番号,该番号,存入档案,永不再用……”
  在授勋会上突然来了这么一处,别说广大军民大为愕然,就是山西老汉都惊呆了。这是要做甚?
  不过,老牌政客就是老牌政客,除了骤闻噩耗眉头微微一挑,这位却是神色不动,仿佛取消番号的一个旅不是他晋绥军的一样。
  “以原平之战第196旅残存之兵基础上重建一旅,番号:虎贲,划归第二战区司令部直属。”
  这一下,可是不得了。
  全场先是一静,接着便是掌声如雷。
  在场的,自然是山西人居多。全国有番号的部队多了,但独称其名的部队却没有几支,尤其是以“虎贲”命名的,更是独一无二。
  但,漫天的欢呼声中,却是夹杂着几声悲愤的嘶吼和幼童的哀鸣。
第1307章
又发勋章了
  “旅长,旅长,我196旅要改名虎贲旅了,你听见了吗?”一个身高体长头上缠着重孝白布穿着有几个破洞露出丝丝棉絮棉军装的少尉一边哀号着,一边搀扶着一个年约花甲的老妇携带着三名不停啜泣的幼童走向灵堂。
  负责看护灵堂的一个中尉连长下意识的一伸手想拦,却被一边排在一帮将官之尾准备上前授勋的刘浪看见,顿时大怒。
  上前就是一脚,将那名中尉踢了一个趔趄,这还是刘团座最少留了九分力,否则能一脚把这个不长眼的货色踹到五六米之外去。
  刘浪对日本人狠,却是很少有的对自己国人发狠。但这一刻他却真是怒了。
  那名衣衫破烂脸上还是带着硝烟之色的少尉刘浪不认识,花甲老妇和三名年龄最多不过十二岁的孩童他也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知道他们是谁。
  在平原苦守十天以五千抵七万的姜玉贞和196旅闻名于天下,他身边这位最后侥幸得脱的特务排长黄洪友先前声名不显,但却因为姜玉贞最后时刻的英勇而被曾经的时空所铭记。
  若不是他活着,国人又怎知道日寇对这位全军覆没亦顽强抵抗的中国勇将的残忍?他们,竟然在杀死了重伤垂死的将军之后,还残忍的割下了他的头回去邀功。这一切,都落在被重伤中的姜玉贞赶走躲在高粱地里不忍离去的黄洪友眼里。
  是的,灵柩里的姜玉贞少将被寻回的躯体并不完整,少了头颅。这个秘密,除了第2战区几位高官以外,只有刘浪这个从未来而来的小蝴蝶才知道。
  既然,那名少尉是黄洪友,那他搀扶着的那名脸上扑簌簌泪水滚滚而下却依旧将腰杆挺得笔直的老妇人,自然不是别人,只能是姜玉贞少将的母亲,三名幼童也只能是他的遗孤。
  这里,不见他的妻子。刘浪知道,那是因为,在战前,那位奉命将要赶赴战场的山东大汉的妻子刚刚去世。
  可能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那名已经花甲之年的老妇来得悲痛。中年丧夫,老来丧子,尚要独自抚养三名幼孙,人生三大苦,她已经历其二。
  刘浪这一脚自然有些逾越了。这里可是晋绥军的地盘,哪怕刘浪是上校团长,还是天下闻名的抗日英雄,但也不该当着晋绥军诸位高官的面在这灵堂之上,山西百姓面前显示他大团长的威风。
  在晋绥军所属军官脸色大变的当口,刘浪对着那名中尉戟指大骂:“混蛋,你知道那是谁吗?那是姜玉贞少将的母亲和幼子,他们于将军灵前祭奠自己的儿子和父亲,谁人能拦?刘浪敢问,谁人敢拦?”
  少尉感激的看了一眼刘浪,扶着已经有些木然的老妇继续前行,距离灵堂还是十米远,径直扑倒,以头触地,热泪横流:“旅长,我黄洪友带娃娃来看你了。”
  三名幼童也扑通跪在地上,最小的那个六岁孩童只能跟着兄长嘤嘤哭着:“爹爹!”
  那名中尉连长脸色通红,什么话也没说,冲着军衔还低于他的少尉行了一礼,就立正站于一边。
  见此情景,万千民众和大部分不认识老妇的将校们算是明白了刘浪为何勃然大怒至此,不少民众也忍不住抹起眼泪起来。就连台上还没宣读完授勋简报的王世和也不好说得刘浪,只能和颜悦色的和山西老汉一起走上前一左一右扶着老妇,道:“原来是姜老夫人尊上,还请节哀顺变。”
  这个时候,再怎么不满被打断授勋仪式,礼节上还是要照顾周全的。
  “各位长官,我来,不是给你们添麻烦的,我只想,看看我儿子,只想带着我的三个孙儿看看他们的爹。”老妇两行浑浊的泪从眼眶溢下,脸色却是很平静。
  “那自然使得。”山西老汉终究是一省之长,一边用力点头,一边亲自搀扶着比他年长十余岁的老妇人来到姜玉贞的灵柩之旁。
  几个中将军官也很懂脸色,纷纷上前,一人牵了一个还跪在地上的孩童,送到灵柩前方重新跪下,连那名少尉也不例外。
  走近棺木的老妇人,只是轻轻将脸挨在冰冷的棺木上,有些干枯的手轻轻而温柔的在棺木上摩挲着,“儿啊!娘,来看你了。”
  观之此景,刘浪却是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忻口之军尚在激战,其余诸将士,待战后国府再定功行赏。晋东之军数日之前却是大胜,歼敌寇第20师团三万余人,全国民众为之振奋。最高统帅令:晋东战区司令官黄绍竑上将,率晋东诸军于日寇一战中指挥有方,授,青天白日勋章;第26路军司令官孙连仲中将,于晋东南牵制敌寇数万令其不能驰援被围敌寇,授,青天白日勋章;第27路军司令官冯钦哉中将,于晋东前线杀敌有功,授,青天白日勋章;第3军军长曾万钟中将,于娘子关前线一战,英勇无匹杀敌寇数千,授,青天白日勋章;第18集团军第120师师长刘伯坚,于七亘村一战歼灭敌寇数千,授,青天白日勋章;第38军第17师师长赵寿山中将,于雪花山乏驴岭歼敌寇数千,授,青天白日勋章;
  授,第22集团军司令官邓锡侯,第22集团军独立团团长刘浪,第18集团军386旅旅长陈耕,第38军第17师49旅旅长耿景惠,第3军第12师师长唐淮渊,第3军第34旅旅长寸性奇,晋绥军第61军原军长李服赝7人一等宝鼎勋章;
  授,第18集团军第115师第343旅旅长陈广,第38军第17师102团团长张世俊,第18集团军第129师772团团长叶……15人三等宝鼎勋章。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