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903

  直到10月16日红色部队全体度过于都河,光头大佬和他的幕僚们才恍然大悟,红色部队这是要撤退了。苦苦攻打了数年,从第一次大举进攻红色区域到现在的第五次,前四次都是损兵折将,这次在第三帝国的军事顾问的建议下不追求大的战果只求压缩红色部队生存空间,总算是取得了一点战果。但就算是光头大佬也从未想过,会如此之快实现梦想。
  要知道,红色部队尚有十万可战之兵,尚有数十万的后备兵源,就算是想全部将其消灭,那最少也得两年的时间。
  可是,为抢回一块连级防御阵地都不惜战死一个整连,意志顽强的让人几乎绝望的红色部队竟然撤了,离开他们经营数年的根据地,主动的撤了。
  这让光头大佬甚至都没来得及笑,反而命令前线所有部队不得妄动,免得又被红色部队来个引蛇出洞一口又咬去一块肉。
  这数年来,红色部队可没少这么干过,被他们吃掉的整师整团可不是一个两个,甚至他们手里现在拿着的步枪机枪,好多都是来自国府方面的供应。
  是的,光头大佬瞬间有点儿犯懵想不明白红色部队为何要撤,而且还是整体撤离。但刘浪知道,这次大撤退还真不是完全是因为那位老人家被闲置,整个红色部队在军事上听取那位只有营长级别军事才能的北极熊军事顾问而导致的军事失利。未来共和国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57位上将,在那里可是有百分之七八十之多,他们终究会找到击败光头大佬猛造碉堡步步为营的办法的。
  可是,军事上的天才光辉并不能阻挡经济的衰败。自从光头大佬采取了步步为营的铁桶政策,外面的物资越发的难以供应进来,无法在保持攻势的红色部队无法再获取新的经济来源。光靠根据地内的自给自足实在是难以养活十万大军,哪怕是老百姓们都很支持,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也难以维系。自一年多以来,红色根据地的经济一直在持续恶化。
  红色部队通过这次惨烈的教训学习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日后在西北,在华北,在山东,在皖南创建抗日敌后根据地起到了很好的吸取教训的作用。但现在,他们必须得接受这个沉重的后果。
  必须得离开了,否则经济崩溃之下,十万大军没有给养,拿什么去和光头大佬的数十万部队拼命?用大刀用长矛,他们不怕,但战士们不能就饿着肚子去拼吧!
  红色部队注定闪耀历史天空的伟大的大转移开始了。而刘浪的年轻奶奶大辫子姑娘杨红曼同志,本来被刘浪利用华商集团联络人的名义好好的保护在南昌,就算是红色部队一如曾经时空那样开始转移,负责贴身保护她的四名独立团警卫排战士也会将她好好的带回四川。
  这一点儿刘浪无比肯定,因为在他离开的半年,独立团和华商集团高层察觉到了他对那位红姑娘的“特殊”关心,在南昌可是加大了经营力度。
  所谓加大经营力度,不过是往南昌持续注入力量的代名词。既然有投资就必须有护卫,独立团因为残疾而退役的老兵带领的新兵组成的护卫队,在南昌足足有一百多人之多。
  甚至,在肖风华的刻意重视下,独立团加派了一个装备着冲锋枪的战斗班潜入南昌,负责保护那对特殊父女的安全。
  可以说,就算是有人察觉到了杨红曼的身份,想对她不利,近二百的武装力量也能保护她从南昌城中杀出一条血路。这一点儿在刘浪归来之后就对负责情报工作的肖风华不露痕迹的褒奖过。
  但是,当看着肖风华一脸苦涩的将来自南昌城的情报轻轻地放在他的桌上,刘浪的脸色骤然变得难看起来。
  大辫子姑娘不仅没有继续呆在南昌城的意思,在收到红色部队密电她要全军撤离的那一刻,她就选择要和他们一起走。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和年轻时代的老爷子并肩踏上那条充满艰险充满各种未知的路。
  那亦是一条奇迹之路。
  她恐怕也不知道,她这一走,就是大半个中国吧!
  从1934年10月16日红色部队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色部队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色部队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未来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色部队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如果不用奇迹来形容,就实在是找不出别的什么词来形容了。
  以往的刘浪也只是在老照片和记录的史实文字中又或者是自家老爷子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红色部队是如何走进又走出那条艰险之路的,但并不是很直观,甚至很难产生大的共鸣。
  但当他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所谓的艰险真是难以描述其中万一。这个时代的路,可不是像未来一般不是高速公路就是水泥公路,尤其是在起伏的崇山峻岭中,能有一条能供人马行走的土路,那就算是好路了。
  这个时代的红色战士,没有什么军靴训练鞋,从高层到士兵,几乎人人草鞋。至于说传说中的布鞋,那玩意儿能走上两百里就不错。而且,能拥有的很少。很多红色战士甚至到战死的那一刻,被他们无比珍惜都没舍得穿过的布鞋都还藏在胸前,最终,被鲜血染红。
  但自看到电报的那一刻,刘浪相信,就算提前把这些告诉她了,她也依旧会那样选择的吧!那里,不光是承载着她人生理想,还有她的爱情。
  刘浪满眼苦涩之余,心里也不禁有些自豪,这就是曾经那个时空中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意志,和他们的战友一样,犹如钢铁。
  也唯独拥有如此钢铁般意志的部队,才能在那个更加艰苦的年代,和日寇整整战上八年。
  既然无法挽回,刘浪也很冷静,命令那四名警卫排战士和独立团那个战斗班全体不得暴露身份,以华商集团早就给他们创建的新身份,跟随并保护杨红曼离开南昌追上红色部队。
  所有携带武器均不得带出南昌城,一行人以华商集团为掩护前往贵州,在哪里他们将会获得新的武器补给。
  在那里,他们也将必定追上红色部队。
  因为在那里,那位老人家终于争取到了红色部队的指挥权,在那位天才军事家的指挥下,红色部队才真正走上了一条凤凰涅槃重生的路。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浪不想让他们赶上那场红色部队万里战略转移中所遭遇过的最惨烈的战斗。
  那场令无数红色老将数十年后依旧热泪盈眶的战斗。
  刘浪到现在依旧记得年过九旬的老爷子干涸的眼眶中残留的泪光,每到那个特殊的日子。
第815章
心绪不佳
  若论红色部队在战略大转移中遭遇最惨烈的是那一仗,只要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那是哪里。
  在那里,红色部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直接锐减至3万余人,冲破光头大佬重兵封锁的湘江一战,可谓是惨烈至极。哪怕是以血色湘江之名,也不足以描述那个令众多红色战士失声痛哭的血色战场。
  可刘浪就算知道,亦束手无策。哪怕他披着重生光环来到这个时代,但他知道,别说他只是个区区小团长,就是师长军长又能如何?没有红色资历的他无法改变红色高层们的决议,更不可能影响到光头校长的决断。
  他只能是命令已经初步将商业网络铺开到湘省和贵省各地的华商各分行相机送一些必要物资和枪支弹药,而且必须得是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灭顶之灾。
  留给年轻时代爷爷那里的一部电台成为他率领的后勤部能获取一定生活和战斗物资的指示牌。
  然后,刘浪只能远程指挥保护着大辫子姑娘一路西行贵省的加强型战斗班绕开那个两个月后就会发生的惨烈战场,谨慎的赶赴红色部队必将到达并发生重大转折的城市。
  从10月到11月,刘浪除了偶尔浏览转自成都省主席府关于“前线”的战报,刘浪基本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在独立团在他归来后掀起的又一波军事大比武中。
  这个时候国府已经建立了通报制,但那些战报以现在刘浪的军衔还不够资格获得,只能是从已经是上将军衔的刘湘那里获得了。自打赌失败,刘湘不再提及刘浪出兵之事,对刘浪的要求也一一满足,总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战报传到独立团。
  刘浪便知,这位的心思在8月一役之后又开始动摇了。当然,这很正常,对于这位军阀来说,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虽然他开始有抱着光头大佬大粗腿将川陕红色部队一举剿灭的打算,但随着两军之战的形势变化,他的心思又随之有了变化,尤其是在刘浪准确的预知了他所属二十万人再度失败之后。
  一如他在曾经的时空中并没有全力和路过川省的红色部队主力拼尽全力一战一样,刘湘再次生起了保存实力别让光头大佬借机入主的打算。相对于攻势减弱的红色部队,来自于光头大佬的威胁显然更大。
  这就是川省军阀们深入骨髓的规则。也是清末以来遍布巴山蜀水的帮会“袍哥”的规则。不管势力的大小,川省军阀们把持着四川全境大大小小的“码头”。平时称兄道弟礼尚往来,但只要是一涉及到地盘争端问题,那立刻就是打得头破血流。
  今天是歃血为盟的生死兄弟,明天为了己身利益六亲不认刀兵相向。但最搞笑的是,在战场上两派打得昏天黑地,城头公馆里两家太太小姐却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其乐融融。谁打败了也没说就赶尽杀绝,只要交出地盘即可,被俘虏的士兵也会很爽快的加入赢的这一方。
  一帮奇葩到极点,在外人看来完全只会勾心斗角的乌合之众。
  但就是这帮乌合之众,却是有着一个所有人都默默遵守的原则。一旦有川外势力企图占据川省,这群斗鸡们立刻抱成一团枪口一致对外。四川就是他们的大码头,他们可以关起门来打内战,但绝不允许他人染指。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就叫做“肉烂了在锅头”,20多年来他们虽打得头破血流,但在四川这个大码头却是个个捞得盆满钵满。若是让外省的人把四川这个大锅给端了,那谁都捞不到吃的。
  “保住川省这块地盘不被外人占了,是他们的最高政治原则。”用未来军史专家们的一句话来形容以刘湘为代表的四川军阀们是再恰当不过了。
  之所以刘湘从去年抱住光头大佬大腿开始戳力和红色部队战斗,那是因为红色部队喊出的一个口号:打到成都吃大米。这完全戳动了四川大大小小军阀们最敏感的那条神经,自然得压上身家性命来拼命了。甚至不惜为此引光头大佬的中央军进川。
  但只要是一看红色部队主力战略转移,川陕这批红色部队也不再像去年那样攻势咄咄逼人,刘湘和四川大大小小的军阀们这心思自然也变化了。你闹腾你的,随便去哪儿都行,只要别来端我们的锅就成。
  只不过,在刘浪看来,位于康西高原的刘文辉比刘湘看得更远,所以才有了未来红色部队兵指四川,但遇到的阻击却远比在湘省来得要小的真正缘由。甚至,刘浪还知道,位于川陕的红色部队还派出联络员和刘湘接触过,刘湘本人也没拒绝接触,哪怕是双方还战得你死我活的时刻。
  四川军阀,绝对是华夏近代史上最奇怪的军阀,没有之一。
  刘浪更知道,直到明年的百丈关大战之前,四川并无大的战事,全中国的目光都集中在那支正在大转移的部队身上。
  刘浪亦是如此,根据国府的战报和肖风华提前半年就部署在湘、贵那边的眼线传过来的情报,默默在千里之外注视着他们。
  几乎每个熟悉刘浪的人都能感觉到他发自内心的沉重。
  也已经不算是新人,来独立团一年多的团副张儒浩用自己超人一等的学院派学识和踏实肯干的态度也逐渐赢得了许多人的信任,在独立团慢慢站稳了脚跟,就连桀骜如赵二狗现在碰到了他,也得整整衣领规规矩矩给他敬个军礼。
  不过很罕见的,一向儒雅的新团副这段时间火气貌似也比较足,最少有几个连长因为训练时被他抓住有士兵懈怠而被他痛斥,丝毫没有给这帮中尉上尉们面子。
  团座长官心情不佳,团副也像来了“大姨妈”。独立团全体官兵这两个月无不谨小慎微刻苦训练,包括散漫惯了的炮兵营长赵二狗在内,那是前所未有的积极,一帮当惯了大爷的炮兵营士兵从早到晚被这位给训得像死狗一样,爬上床就能马上睡着,都不带数一二三的。
  就算是这样,因为一个炮兵排在实弹射击训练时打了五发,脱靶两发,不算优秀吧也算合格,但还是被刘团座骂得屁滚尿流。
  赵二狗谁啊!号称全团脸皮最厚同时又最得团座长官信任的生死兄弟。他都这样跪了,谁还敢再偷奸耍滑?
  可以说,独立团这一两个月来的训练强度与精气神,堪比长城大战之后归来被刘浪建的那个埋葬着上千英烈的烈士陵园给刺激之后的全军集训。
  果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这种生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压力。
  这让刘浪也有些始料未及,这也算是他在心情沉重之余,能收获的一丝欣悦吧!
  军事大比武的计划在六月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在筹建了四个多月后,终于可以开始了。
  不过这次大比武,不是连队与连队比,也不是营与营之间比。他们都是和同一支部队比。
  四个步兵营,每隔上一周,就和刘浪归来后就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新部队进行演习。
  演习的地点也不用山地,而是平原,双方野战。
  ……
第816章
军演
  广元本就是一山多地少的山区县,为了找出一块可供近两千士兵搞演习的地方,独立团诸位高层也没少花心思。
  最终还是在距离独立团基地外二十五里的一片干涸的河谷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长七八里,宽近八百米的河谷正好可以容纳下演习部队。
  自刘浪从海外归来,由他签署军令,独立团从广元各村寨的护卫队中抽调1500人,以分派各村的残疾老兵为教官,将这1500人中的1100人按照日军步兵大队编制组成一支蓝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