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903

  战争,这个恶魔摧毁了她们曾经的一切,她们的父兄全部死于那场灾难,不是死于漫天炮火的狂轰乱炸,亦不是死于双方交战的枪林弹雨,那些无辜的平民,是死于另一个国家正规军人的残忍屠杀。
  家园和亲人全部被毁于一旦,整个村庄,只有七个本应该被充作军妓的民妇幸存。当她们被自己的军队救下的那一刻,她们毅然选择拿起枪,向杀害亲人和毁坏家园的侵略者说不。
  而镜头中记录的,正是她们在参加军队后的第一次执勤,因为时间太短,中国军队甚至来不及给她们准备合适她们穿的军装。
  但,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她们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所有人,扛起枪,她们就是军人。她们的愿望,就是在死亡来临之前,向侵略者射出枪膛中的子弹。
  哪怕,仅仅只是一颗。
  所有的疑问,在读到这则故事的那一刻,都被解开。
  为何她们眼神显得空洞,黑白照片的影像中,观看者分明能看到她们眸中深深掩藏的悲伤,那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柔弱的身躯并不高,但她们站的却很直,手掌并不大,但她们手中的枪却握得很紧。
  那表明着,总有一天,她们会像她们所想的那样去战斗。哪怕,只是开一枪。
  照片的题目:战争,女人亦不会走开;摄影者:罗斯拆尔德·劳拉;地点:摄自中国热河长城山脉;时间,1933年4月。
第749章
就这样火了
  原来,在那个古老的国度,正爆发着那样一场战争。
  原来,国仇家恨,可以让柔弱的女人选择拿起枪走上战场。
  一张记录着七个中国女子的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那七个人,透过她们哀伤的眼眸和笔挺的身形以及手中紧握的钢枪,展现在大洋彼岸崇尚自由民主美国人眼里的是一种精神,绝不屈服的精神。
  这其实很对美国人的胃口。美国人很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哪怕他们是如此的热爱生命,但为了祖国和他们想要守护的人和事,他们一样不吝啬献出他们的生命。正如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们的那位英雄临刑前所说过的那句传世名言: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作为间谍,黑尔失败了。但是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一座刻有他那句名言的、真人大小的黑尔雕像就伫立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
  美国人,崇尚英雄。而那七个毅然拿起枪和侵略者做斗争的中国女兵,就是英雄。
  于是,小洋妞儿的这张参赛摄影照片,从万余张照片中脱颖而出,被评审们评为金奖。
  很快,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被逐渐传播开来。而美国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也着实令人佩服,有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从8个月前的废旧报纸里找到了关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热河省的战争信息,那个时间段,中日双方的确发生过一场总计投入兵力达30万的大战,日方七万人中方二十三万人。这完全可以证明,小洋妞儿的照片和背景并没有胡编乱造。
  不过,一个即将被裁员的小记者才是真正将这张照片推到全美人民视野中的始作俑者。
  那名名叫理查德的小记者恐怕也没想到他的稿件会被时代周刊所选用,他只是在接到裁员通知时还在采访摄影展,对这张来自于中国的照片很感兴趣觉得很有新闻点而已。
  也不知道是出于新闻记者天生的敏感性,还是知道自己半月后即将失去工作,理查德做出了最后奋力一搏,花费了足足十美元向远在中国上海的堂兄发出了一封电报,希望能找到那七个中国女兵的具体情况。
  理查德发完这封电报几乎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他得努力寻找新的工作,否则两个月后他就得流落街头。
  但奇迹般的,他那位堂兄在一周后给他回了封电报。因为,日本人屠米家峪村事件在中国被柳记者战地日记一报道,实在是太热了,随便问一个中国人,几乎都知道这个事实,而且,那篇中国报纸的报道上还有劳拉小姐的亲言证词,因为她也目睹了屠村后的惨状。
  只是,要找到将近一年以前的报纸却不太容易,爱较真的美国人一直花费了一周才从一家旧书店刨出了那份旧报纸确认了那张照片上七名女兵的真实身份,为首的那名女兵的名字叫做米芝。
  顺便,同样被柳记者战地日记感动的理查德堂兄还将连续大半个月共十几篇的柳记者战地日记进行了浓缩,花费了十倍于理查德电报费用的钱将这些文字传给了焦头烂额中的小记者理查德。
  身心俱疲的小记者在那个晚上读完了来自于万里之遥中国的通篇电文,也不由深深的为中国曾经有一支那样的军队而感动。果然,照片背后的故事比照片本身更令人动容。
  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无冕之皇,那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手上一支笔,能将黑白颠倒,同样,也能将平淡变成璀璨。更何况,柳记者的文笔已经足够好,理查德只需要在催泪弹式的文字基础上再加上美国人习惯性的点缀而已。
  一篇关于七名女兵背后的故事就这样新鲜出炉。在理查德的笔下,不仅七名女兵成了中国的英雄,还多了一个英勇无畏的中国上校团长,是他率领着他麾下的数千士兵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舍生忘死的搏杀,最终,上校团长击败了穷凶极恶的岛国人,而他的数千麾下却长眠在中国的长城那片土地上。
  一场残酷的战斗过后,悲伤的上校率领着最后的战士回归故土,而因为伤亡的惨重,七名新加入上校军队的女兵担任了男人们的守护神,也因此而映入了劳拉·罗斯拆尔德小姐的相机镜头。
  洋洋洒洒数千文,将中国和日本长城之战写得惨烈至极,日军败退中国长城罗文峪,誓要努力守卫家园的中国军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写得其实都没有太大问题,基本符合事实。
  但在这名自身已经热血沸腾骨子里又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记者笔下,勇猛而多智的中国上校几乎成了孤胆英雄,不仅和士兵们一起冲杀在前线,最后差不多也成了孤家寡人,麾下就大猫小猫两三只,连新加入军队的女兵都不得不担任了警戒任务。无比神奇的将照片内容给圆回来了,而且,天衣无缝。
  如果不是刘浪亲身参与了并指挥了这一仗,差点儿都特娘的信了。
  看着刊印在美国最畅销的杂志——时代周刊首页上的大照片和足足写了一整页的七名女兵背后的中国故事,以及那个亮瞎人眼的标题:一个中国上校和七名女兵不得不说的故事。刘团座也不得不在差点儿笑掉牙的小洋妞儿面前捂起了头。
  标题党,纯粹的标题党啊!美国记者,真特娘的也是人才。
  不得不说,虽然此时没有互联网,但在报纸媒体已经很发达的美国,标题党,也很受欢迎。
  本身,一张来自中国女兵获得全美摄影金奖的照片已经很吸引人眼球,再加上这个不管男人女人都忍不住想往下看的标题,内容又足够精彩。
  这篇新闻报道,毫无悬念的,火了。
  已经失业的小记者凭借这篇新闻稿,一步登天,成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时代周刊的正式记者,从此和中国接下了不解之缘,他也终于在中国见到了他笔下的中国上校。当然,这是后话。
  火的不仅是小记者,火的也不仅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长城之战,火的也不仅仅是七名女兵,火的还有那个并没有丝毫影像资料但却已经深入人心的中国上校以及他那句名言:前进,我的士兵们,军人的使命,就是战死沙场。
  妈蛋,老子啥时候说过这话?刘团座有些晕,他的上千部下被美国牛仔活生生给写死不说,还硬生生地给他加了句名言。
  他倒是忘记了,他曾经对柳雪原说过:军人的使命,不过就是马革裹尸而已。而美国人想翻译这个,很显然,只能靠连猜带蒙,小记者能从他堂兄翻译的模模糊糊的语句里提纯出这个意思,都算是文字水平相当高的了。
  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啊!因为祖国,他们连最值得珍惜的生命都宁愿放弃,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上校和七名中国女兵都成了英雄的代名词。
  尤其是在美国众多的华裔们眼中,那更是大英雄。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终于知道了中国正在经历的卫国战争。很多华人社团开始行动起来,虽然他们已经可能永远回不去中国,但是,那是他们爷爷或者父亲的诞生之地。
  他们,总得为那个国家做点儿什么。
第750章
美国表哥的邀请
  当然,这一切刘浪是不知道的。
  他唯一庆幸的是,还好时代周刊上没有他的照片,否则,他现在一出门,恐怕就不是美国人逮着他问:嗨,中国哥们儿,认识中国的那个上校吗?
  是的,自从照片和故事被那个有些扯淡的理查德小记者写火之后,刘团座每次出门,美国普通民众看向他的眼光都和蔼了许多。曾经经历过独立战争的美国人对保卫自己国家而努力的民族都有一种特有的尊敬,哪怕那是来自一个万里之遥他们很瞧不起的落后国家。
  正如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外表谦和骨子里却无比坚韧的民族特点一样,美国牛仔傲慢自大却也有着崇尚英雄的朴实民族个性。
  这样的美国人,显然更可爱一些。
  普通美国人包括很多刘浪接触过的美国大公司总裁们,谁也不知道和他们打交道的那个如同狐狸一般狡诈河马一般贪婪的中国胖子商人,就是那个已经家喻户晓的中国英雄上校。但这在罗斯家族,却不是个秘密。
  因为小洋妞儿的缘故,很多高层是知道家族的那个合作者就是在中国热河救了劳拉的中国上校。
  美国表哥真是快气疯了。他终于知道表妹为啥子对自己不理不睬而看上了那个虽然有钱但依旧乡巴佬的中国胖子了。
  如果开始只是怀疑,让他对刘浪本能的厌恶,但现在,在时代周刊登出这则顶多只有百分之七十真实性的报道之后,他终于确信,表妹中毒了。
  不是中的金钱的毒,而是英雄的毒。那简直比金钱要可怕一万倍。
  面对中了中国英雄毒的表妹,美国表哥有一种深深的绝望,而造成这一切痛苦的源头,都是来自于哪个貌不惊人的胖子。
  更令人痛苦的是,他还被家族委派着成了那个胖子的属下,原因是华商集团海外分公司业务太过繁忙,熟悉美国的劳拉实在走不开,公司又需要一位熟悉旧金山市情况的高层陪着刘浪前往旧金山市,在那里,刘浪将亲自和正在度假的波音公司总裁再度谈谈股份收购的事儿。
  真是够了,波音公司作为全美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又怎么会看上一家中国公司?但中国胖子仿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廉耻,连续被拒绝数次依旧锲而不舍的找上门去。
  当然了,每次冲在最前面的,只能是他这个属下,堂堂罗斯家族继承人之一,竟然成了一个屡吃闭门羹的小弟,这让美国表哥的怨念愈发浓厚。
  终于,在来到旧金山的第三天晚上,美国表哥敲开了刘浪的房门,满脸堆着笑:“中国刘,好不容易来旧金山一趟,不想出去放松放松?要知道,这里可是全美华裔最集中的位置,唐人街更是华人来此必去的地方”。
  那千古难得一见的和煦笑容别说让范大少看着都忍不住裆下一寒,就是经历过了无数大风大浪的浪团座都忍不住心里泛起了嘀咕。
  卧槽,这位今天是吃了“我爱一颗柴”不成?那银荡的笑容如果给他嘴里叼上一枝玫瑰的话,妥妥约妞儿的节奏啊!可特娘的这位不是看着自己都烦吗?难不成是末流美国记者写得那篇英雄报道实在是太深入人心,让他都忍不住……?
  说老实话,在想到这个关节的那一刻,浪团座绝对没有什么膨胀的心思,他只想猛地把门关上,砸英俊无匹的美国少年一脸血。能不能换换人,换美国表妹来?
  显然,并不认为是自己“暧昧”的笑惊住了两个中国乡巴佬,美国表哥只认为是乡巴佬害怕陌生的环境,又或者,是因为自己今天这身帅的不要不要的打扮让他们自惭形秽?
  “中国刘,真的,来到旧金山市,不去唐人街,你会后悔的,那里,有太多让男人们流连忘返的让你热血膨胀的活动。”美国表哥只能继续堆着笑蛊惑着两个有些“惊慌失措”的乡巴佬。
  “卧槽,你要带我们去嫖吗?”浪团座瞪大了眼珠子。
  没想到,一直道貌岸然的美国表哥如此的浪劲儿十足,一离开家族就原形毕露,怪不得这货刚才笑得如此猥琐呢?搞了半天是想带着自己两人一起去搞这个花活儿。
  而至于说他搞花活儿还要带上和他不对付的自己两人,还用想吗?刘浪用屁股都能想得到,他想用公款……
  真是太无耻了。
  不过,我喜欢。浪团座很坚定的摇了摇头,“你去放松一下也可以,我们就不去了,记得开发票。”
  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怎么可能被腐朽的美帝国资本主义所腐蚀呢?浪团座必须不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尤其还是去唐人街那啥自己的同胞,浪团座思忖再三,决定还是不去。
  “什么嫖?”美国表哥被浪团座开门见山不带一丝掩饰的“污言”搞得一愣,再听到刘浪说得大义凛然搞得很体恤下属的让他自己去还开什么发票,美国表哥堆笑的脸一下僵住了。
  FUCK,FUCK。谁说要去嫖了?你特么就是想,老子也不得带你去好吧!回头你告我一状,老子在家族还能不能混了?老子只是想带你们去跳个坑而已好嘛!在心里默默安抚了自己好半天的美国表哥将僵住的脸色重新融化开,道:“不,不,中国刘你理解错了,我说的那是男人们的活动,全都是男人。”
  “卧槽,你喜欢女人我可以理解,但男人……你口味儿是不是有点儿太重了?”刘浪觉得此生再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去寻同性之恋还要组团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