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903

  从上市到市场口碑大好,也不过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虽然知道或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但从刘浪到华商集团所有翘首以待的股东们,都没料到百消片会受到如此追捧。要知道,那可是仅仅只含有一部分磺胺的药丸啊!
  与其说华商集团制药分公司是个工厂,现在还不如是个手工作坊,哪怕是早已提前准备,将药丸制作人数提高到了一百多人分成三班倒,生产了大约二十万片,又用最快的水路花了四天时间日夜兼程送到了两湖市场,但十天以后,二十万片百消片就在两湖市场上销售一空,有很大一部分百消片被无良商家囤积起来,以高价出售。甚至,药片刚到药店和医院就被一些背景深厚的人整体打包拿走,连医生都没见过药片的踪影。
  而在黑市上,价格最高的一片甚至达到了十元银洋,足足比华商集团规定的售价提高了二十倍,但就是这样,患病的人们还是趋之如骛。
  而这背后,竟然还隐隐约约有着当地驻军的影子。获知这个消息的刘浪大为愤怒,他提前将磺胺投放国内市场并不是希望用磺胺在中国市场掘第一桶金,哪怕是百消片上市一个月就已经替华商集团获取了近二十万银洋的利润,而是这个时期的中国人缺医少药病死者极多,刘浪希望用磺胺这种横空出世的抗菌药改变那些普通家庭的命运,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用以牟取重利的工具。
  华商集团的反击迅速打响,再度扩展的生产力将更多的百消片投入两湖市场的同时,华商集团在报纸上登出声明,将那些将百消片以高价出售给百姓的商家名单予以公布,并宣布这些商家将永远登上华商集团的黑名单,华商集团不会将此后生产的任何一片药剂供应给他们。
  那些无良商家背后的势力当然不会甘心被一个商家如此威胁,正准备发力准备以查封华商集团武昌、长沙分公司这样的形势逼迫华商集团就范,隔天的报纸上就再次登出了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消息。
  华商集团公司总经理范旭东先生在南京向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赠药品十五箱,并捐资十万银洋用以军校培养学员之用。报纸上清晰的大照片上是时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务委员兼教育长张治中中将和范旭东的合影。
  张治中是谁?区区一中将?小小军校教育长?不,或许他的官职并不显赫,但他曾在一年前率第五军出征上海并和日寇打了个不分上下,是荣获青天白日勋章的将军。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委员长的学生,在淞沪前线违背军令明令通电全国都没有受到贬斥的委员长嫡系。别看他现在貌似赋闲只是区区教育长,但了解内情的人却都知道,委员长有意将全国划分战区之事有着他的身影不说,传闻委员长更是有意将沪宁警备区交予他的手上。
  张中将升张上将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样的一位,虽不是在国府炙手可热,但也不是轻易能得罪的,尤其是对这些驻军在外的将领们来说。
  显然,华商集团找了个不错的靠山。
  两湖市场上的百消片炒作终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百姓们基本能获得五角银洋的平价药片。
  刘团座收到的一封电文却是只有八个字,“人情已还,知名不具”。
  刘浪苦笑,这位还真是个谦谦君子,去年自己一炮搞定日军司令部的事儿他至今还记着。
  想来也是,如果不是应刘浪所请,声名一向谦逊的中将又怎么可能为一个商家站台呢!
  随着百消片的声名越来越大,华商集团的名气也在三省逐渐打响,甚至不光是这三个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药品口碑太好,华商集团因为距离的关系没有投放的云南、广西、山西等地的医政要员直接打电话找到范旭东,询问什么时候华商集团能将百消片投放到他们省内。
  而新科四川王也因为华商集团总部在四川的关系接到了那几位和他一样挂着省主席名义其实就是一方豪雄的电话,希望他能劝说华商集团尽快将药物在他们省内销售。
  华商集团,因为一个小小的药片,开始逐渐进入了大佬级别人物的视野。
第674章
钨砂出口
  这自然不是说百消片对治疗几种疾病有奇效,区区一个商业公司就能获得这些豪雄的注意。
  每位大佬级别人物的背后,都有智囊团,站着一帮聪明人。他们都从一个小小的药片中嗅到了与众不同的东西。
  抗菌。
  对,没错,就是抗菌。无论是细菌性痢疾还是创口感染或是败血症,西医们已经证实,那是一种微小型的细菌在作怪,可是想对付它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有显著的效果。
  可是,百消片能,这是不是意味着,华商集团公司已经掌握了抗菌的核心技术?如果,这项技术继续开发,会不会意味着以后药力会更强?伤口感染此类的伤病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这些对于一般人来说不会太关注,可对于这些手握重兵的人来说,那可是太关键了,那就意味着士兵受伤,或许不用靠运气活着,而是可以痊愈,可以重新拿起武器走上战场。
  要知道,一个精锐的老兵,几乎可以当五个新兵来用,战斗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盘踞各地的大佬们精明,国府的人也不傻。
  国府的卫生署也派人来询问华商集团,是否在药物研制上有所新突破。
  当然了,华商集团方面拿出早就预备好的方案,以一个民间消炎秘方的中药打发走了卫生署官员。是啊,中药博大精深,又是谁说中药就不能治病的?就算是国家,也不能逼人交出秘方吧!
  这玩意儿可和石油那种战略级资源不同,不是你随随便便就可以收归国有的,惹急了别人,秘方一撕,咱不做这个了,你不是干瞪眼?
  再说了,不管是那一级医疗机构,包括西方在中国的那些西医,把百消片研究来研究去,里面充斥着大量各类的中药和西药成分,你根本无法分清里面真正起作用的是什么,包括那些他们未见过的成分,天知道是那几种药物合成后产生的附作物?
  其实,如果他们把这片百消片送到第三帝国那位对磺胺研究有所突破的著名医生手中,他或许能很快从中找到磺胺的成分。因为这会儿的他还在将病人染成一只煮熟的龙虾在试验磺胺药呢!
  不过,要想真正的提纯磺胺,没有华商集团的磺胺出世的话,那他还得等到两年后。
  刘团座用的正是他们的盗版。对此,刘浪也只能说声抱歉。
  因为有了他这只穿越时空的小蝴蝶,这项专利,归中国了。
  不是没有头脑精明的西医想到了自己强大祖国的科研能力,想着把产自中国能治疗败血症和伤口创面感染的神奇药片弄回到自己的国家研究,看是否能自己生产。
  可惜的是,他们的这些小聪明,浪团座早就想到了。别说全世界正在研究磺胺的人没几个,就算是有人找到了百消片中的磺胺成分又能如何?磺胺的提纯他们足足用了几年才找出来。
  更何况,浪团座不会给他们留太多时间。
  别说国内国外的实力都盯上了这种神奇的小药片,就连远在一隅的红色部队,都注意到了。
  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红色党人虽然经历了光头大佬的大屠杀,许多地方的机构被毁坏,但藏身于民间的,比光头大佬想象的还要多的多。还能和总部联络上的也依旧不少,这消息却是比绝大部分人都灵通。
  他们透过在南昌充当联系人的大辫子姑娘刘团座那位未来的奶奶向华商集团发来讯息,请求钨矿兑换的物资中加入百消片,甚至不惜连军械都可以减少。
  刘浪一点儿也不意外,如果他们不关注这些在市场上热议的药物,那才是奇怪了。他当然知道他们对药物的渴求,那向来是红色军队所需求的重要物资,仅位列于粮食和枪械之后。
  给他们的药物,刘浪其实早就准备好了,就只等他们主动发信要求了。为什么不主动提?刘浪可不傻,华商集团减少了其他东西,放上几大箱子名不见传的药,搁谁都认为是华商集团偷奸耍滑以次充好好嘛!
  华商集团要想在十数年后依然能在这片土地上扎住根,雪中送炭这种印象一定要留下,否则,秋后算账的威力,可是不小的。
  经过两个月的运作,第一批钨矿已经顺利从红色区域运出,总计600担三十吨的钨砂神奇的通过数道封锁线运往南昌在周纯文的矿场里转了一圈之后,在哪里又加上了那个号称已经扩大规模的小钨矿里出产的二十吨钨矿,在国府在南昌设立的矿务局里登记交税彻底洗白,再运抵九江然后装船运抵武昌,再上了火车直达上海。
  在那个东方最大的都市,第三帝国和英美诸国在哪里开设的办事处对钨砂的需求几乎是来者不拒,根本不愁卖。
  可是,这一次,华商集团的钨砂,可不会再像以前老周那样仅仅赚个百分之百的利润就交给他们了。别看百分之百的利润很高,但那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那是建立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砂生产出口国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不出口钨砂了,这些西方列强就得抓瞎,想买也没得买了。
  当然,中国政府不会这么干,原因也很简单,特么中国政府也需要用这个金贵玩意儿挣钱。
  第三帝国为何在1938年前和中国关系如此密切?甚至派出自己的“国防之父”率领着数目庞大的顾问团来帮中国编立德械师?除了一些核心武器,你中国想买那他们就卖,步枪机枪更是你想仿制,给钱他们就给图纸允许你中国建生产线。
  第三帝国这是为了中德友谊万岁吗?
  真是想多了。
  第三帝国不是为了别的,为的就是中国的钨砂和其他什么锰、锑、锡、桐油之类的战略物资。
  而中国,正是利用钨砂做抵押,向第三帝国进行贷款购置各类军械。说白了,就是用钨砂来换钱。
  在1930年,中国和第三帝国之间的贸易高达3.475亿马克,远超第三帝国和日本2.34亿马克的贸易额。
  中间虽然因为918事变,日本占领了东三省成立了满洲国,第三帝国为了东北的大豆和伪满洲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中德关系降入了冰点。
  但随着1933年希特乐的上台,新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要求彻底动员全社会,并储存原材料,特别是军用物资。第三帝国于这一年的1月,就开始走扩军备战路线,急需中国南方出产之钨和锑等战略物资。
  德国军工业对钨砂的需要尤其迫切,因此,由那时开始,获得中国的原材料就成为德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一项主要的因素。
  钨砂,现在就是联系中国和第三帝国的一条最重要的纽带。
第675章
热议矿产
  小小的钨砂,为什么就成了第三帝国极为重要的国防物资呢?
  那是因为,金属钨最大的特性是:熔点高。其熔点为3,400℃,故称为高熔点金属。钨的硬度大,比重大,性质坚韧,能辗成薄片或拉成细丝,导电性能好。而钨的主要用途是:同铅、钽、铬、钻合金可制各种硬质合金,用于地质钻探和采矿的钻头、穿甲弹、金属切削工具、飞机的引擎及耐磨零件的材料等。
  简单点儿说,钨,可用于做制造武器的工具,也可做炮管做炮弹造飞机。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好东西?必须是啊!
  而中国,很幸运,在这个时代,仅探明的钨砂储量,就占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绝对的世界第一。
  实际上就是在未来,随着地球上越来越多的钨矿被发现,但中国,依旧占全球储量的百分之五十,一国抵全球。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老祖宗们会选地方,替子孙后代选了个不错的地儿,就算没钱了,从地里刨点儿石头都能找外国人换钱花。
  相比之下,位于中国东边的那个小岛国上的短腿居民们就悲催了,他们祖宗选的地儿,除了有火山,啥玩意儿都没有。虽然他们祖宗很有可能就是从中国大陆坐着小船飘过去的。
  要不然,他们一直处心积虑的盯着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流口水呢!这也算是人之常情,谁让你们自己天天窝里斗,斗得国家千疮百孔却还能随便从地里挖东西换钱的?实在是让人家天天埋头发展却还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小短腿们看着眼热啊!
  有财富却没有守护财富的能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颠古不破的真理。
  可让刘浪不爽的是,钨砂这么牛叉的好玩意儿,无论是第三帝国还是西方列强,明明都想要的要命,就差动手明抢了,价格却定的极低。一吨也就是二十担钨砂,价格竟然才是可怜的一千二百银洋,要知道,在未来,普通钨砂的价格都在16万人民的币一吨,如果是黑钨精矿,价格更高。
  如果按照银洋和人民的币的购买力来换算,未来已经放开的钨矿国际市场价格也比现在高上五倍,更何况现在还是大战前,各国开始拼命的发展军备的时候。
  就算不说未来,在之前的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钨就被广泛用于军事。参与大战的各国拼命各地搜罗钨砂,本来大战前一个单位钨砂的价格不过8元美刀,换算成银洋也就是20银洋左右,结果暴涨至一个单位100美刀,足足上涨了12倍,每吨的价格高达4800美刀,一万出头银洋啊!
  可特么现在不打仗了,钨矿的价格竟然又被这帮吸血鬼们压低到不到500美刀,而且像第三帝国这样的,还经常不用现金外汇,而是用军械和中国政府交换,无形中又特娘的赚了一道。
  所以,了解了这一切的刘团座认为,中国吃亏了,很吃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