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903

  刘浪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老黄同志在曾经的时空里声嘶力竭的狂吼的那样,“伟大的中国革命战士!他继承了华夏五千年的光荣传统。项羽、关羽、岳飞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刘浪一个人他代表了华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刘浪真不是一个人。
  八名官佐就死在敌人的炮袭中,负责大本营外围警戒的日军当然发狂了。
  照明弹的光芒中,那个可恶的家伙溜得像一只受了惊的野猪,更是让一个步兵中队在自己的中队长的命令下就冲出了阵地,追着刘浪的背影就追击了过去。
  照明弹不要钱的朝刘浪可能藏匿和逃跑的路线上射击,漆黑的夜空和复杂的山林环境并不能成为刘浪溜之大吉的保护。
  单兵素养极为出色的日军总能找到刘浪逃窜的蛛丝马迹,撵着刘浪的屁股跑了足足有十来里。
  饶是刘浪体力变态,扛着一架重近七十公斤的迫击炮外带四枚四公斤重的炮弹还有一杆十斤重的狙击枪,高达160多斤负荷也让狂奔十几里地的刘浪浑身大汗淋漓。
  所以,刘浪不跑了。
  将炮往旁边一扔,在山林中找了个掩体就蹲下了。
  没错,那是一个由数块大石头组成的掩体,如果日军眼神足够好,还能看到那个纯石材掩体的旁边还挖有散兵坑和一道虽然不深但亦有一米深的临时战壕,就凭这个战壕,拥有着狙击枪和一门迫击炮的刘浪,就能抵挡那个步兵中队近二十分钟的进攻。
  整个下午,刘浪在日军阵地外五百米的石头缝里躲着养精蓄锐,陈运发和莫小猫两人可没闲着,在这个位于山道正面的小山坡的左中右三个位置,挖掘了三个野战掩体。
  除非日军还随军带着步兵炮,否则,光凭他们的轻机枪和掷弹筒,那还真不能就所向披靡。
  很显然,步兵中队没有带步兵炮的资格,就算是有,他们也没刘浪那么变态,一个人扛着七十公斤重的炮在山路上飞奔。
  莫小猫作为压制型狙击手,在山坡的最中间,但却是最上的位置,居高临下更好杀人呗。
  扛着MG42机枪和整整一个子弹箱近3000发子弹以及二十枚手雷如同移动军火库一般的陈运发在最左侧,这样,他的枪口可以覆盖正条山路,包括想往山上躲的人。
  那刘浪只能在右边了,他没有陈运发那么牛逼,一分钟就可以喷洒出一千二百发子弹,但,他有门炮,4发迫击炮弹,能让一个步兵中队小鬼子手里的那六具掷弹筒变成渣。
  很快,追踪技术很牛叉,战斗意志也很顽强的日军步兵中队就赶到了。
  手持着手电筒的日军比习惯于拿着火把作战的国军是牛叉多了,能提供照明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将自己掩藏在黑暗中免得被敌人打冷枪。
  但不光他们有照明弹,刘浪也有。
  “嘭”的一声闷响。
  天空亮如白昼,冉冉落下的照明弹的光芒中,一百多名日寇表情都有些茫然。
  这是干什么?谁打照明弹?这准头也太差了点儿吧!
  还是带队的日军中队长反应快,“八嘎,有埋伏,准备战斗。”
  日军这才犹如梦醒,纷纷匍匐倒地,山道狭窄没地方的匍匐的,就奋力向山道旁山坡上的灌木丛里钻,哪怕脸被尖刺树枝挂得满脸是血也毫不迟疑。
  这有点儿像刘浪先前教育特种兵们,在战场上,只要能躲避危险保存性命,别说是个泥坑,就是个粪坑,你也得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跳进去。
  日军,在这方面做得很完美,很NICE。
  然并卵,这并没什么鸟用。
  刘浪只用一发迫击炮,就毁灭了他们企图爬在地上就能躲避危险的美梦。
  因为处于兴奋中的追击状态,日军的队形稍显密集,每隔两米就有一名日军趴伏着,他们的脸,几乎都快挨着同袍的皮靴了。
  这对于一颗爆炸后的碎片可以覆盖十米方圆的榴弹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轰”的一声,五名日军无助的挥舞着双手飞向了空中,然后再落下,沉重的身躯甚至把没挨到炮的同僚都快活活砸晕几个。
  “八嘎,他在那里,射击。”因为掩体的缘故,日军步兵中队长虽然没看到炮口的火焰,但并不能否定他的能力,从炮弹出膛的声音,他就很准确的判断出了刘浪大概的方位。
  三八式步枪的声音和歪把子机枪的声音很快响起,子弹顿时瓢泼般的朝刘浪所在位置洒去,打得刘浪呆的临时石材掩体火星四溅碎屑横飞。
  面对如此密度又如此精准的弹雨,是人终究不是神的刘浪也只得把头埋在掩体里不敢露面。
  位于队伍后方的掷弹筒小组也顺利的打出了照明弹,将刘浪藏身的位置照的纤毫毕现。
  “松日君,你的左边,田中君,你的右边,师团长阁下要活的……”日军中尉脸上浮出一丝狰狞,命令麾下的两名小队长道。
  在他看来,那名躲进石头掩体里负隅顽抗的中国人其实很愚蠢,如果凭他强悍的身手,抛掉那门沉重的迫击炮,他也许都已经遁迹大山深处无影无踪了。但现在,却已经是瓮中之鳖,想跑也跑不了了。
  只要等两个步兵小队从两翼绕过去对其进行合围,就算是中国人信奉的神仙,也插翅难飞了。
  虽然那个人工痕迹很浓的石头掩体有些古怪。
  随着一声枪响,刚刚打出照明弹的掷弹筒兵一头栽倒在地,刚下达完命令的日军中队长终于知道,那个明显是人工的石头掩体是哪里来的了。
  敌人,不止一个。
  甚至,不知道有多少。
  两个步兵小队刚刚被迫起身,冒着被炮击的危险弓着腰朝两翼开始运动,“噗噗”独特的隶属于MG42的声音响起。
  从未享受过射速在这个时代独领风骚“希特勒电锯”高射速的第六师团日军几乎在枪响的瞬间,就被打了个人仰马翻。
  那个曾在诺曼底登陆中单挺机枪就击杀超过2000美国大兵的恐怖机枪在日军中同样打出了一片血雨腥风。
  短短的三秒钟,陈运发的枪口就喷吐出了近60发子弹,强有力的臂膀将机枪的着弹点控制得如同步枪,队形过于密集的日军在这可怕的三秒钟直接被60发机枪子弹干翻了近十人。
  第一时间醒悟过来的日军机枪手,迅速调整枪口朝黑夜中喷吐着弹焰很亮眼的陈运发射击。
  只是,不光是可怜的大正十一年机枪不过300发每分的射速在MG42面前只能跪着唱征服,陈运发所构造的机枪掩体如同一个小碉堡,直留下了不过半尺见方的射击孔。
  这样对射的结果显而易见,不过十秒钟,两挺执着的歪把子轻机枪火力点就被MG42打成了渣,正副射手双双毙命。
  大正十年轻机枪高高的三脚架根本就是让机枪手去送命的。
第470章
杀戮的盛宴
  这是三名特种兵第一次同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中队日军进行野战。
  虽然从人数上看双方差距很明显,但有心算无心,一边拥有着完善的野战掩体,一边只能趴在山道上悲催的借用少得可怜的石头藏身;一边拥有射速惊人的机枪和充足的子弹,甚至还有迫击炮,而另一边只有步枪。
  是的,每当日军的掷弹筒小组露出身形想用他们最靠谱的近程小炮将该死的敌人火力点干掉,他们总会遭到来自黑暗中最精准的子弹,不过十分钟,六组掷弹筒主力射手死了三对。
  匆忙中携带的三挺轻机枪,则被那挺可怕的机枪给直接打成了渣,凡是敢于去充当机枪射手的日军,都成了那挺机枪下的亡魂。三个火力点周围,死去的日军尸首几乎已经可以垒成人肉掩体了。
  事实上,日军正是这么做的。
  他们将战死的同袍的尸体当成了沙包,在机枪前面垒了一个简易工事。你能想象“希特勒电锯”每秒钟疯狂喷吐二十发子弹打在那个纯肉工事上的景象吗?
  真正的血肉横飞,藏在自己同胞尸体垒成的工事后面的日军彻彻底底的成了一个血人,不光有血还有肉。就连意志力最顽强的日军,在那个如同地狱般的机枪掩体里呆了不过三十秒,就崩溃的扔掉机枪,再也无法扣动扳机了。
  可陈运发却毫无顾忌,自从看到米家裕村那悲催的一幕之后,他就已经不把日寇当成了人,他毫无负担的扣动扳机,一箱3000发子弹足够他挥霍。
  日军,在战斗了二十分钟后,除了人多以外,就没剩下什么了。
  而令他们陷入绝望的是,对面那三个敌军的火力点却依旧顽固的挥舞着死神的镰刀,那个弹药仿佛无穷无尽的机枪固然可怕,另外两个精准的让人绝望的步枪更让人胆寒。
  他们每响一枪,就必然有一个同僚要载倒在地,痛苦的哀嚎过后,等待他们的只有平静。
  日军并不是没有做出努力,位于正面战场的日军勇敢而努力的用步枪和敌人的三个火力点对射,哪怕死伤惨重,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如同第八师团一样,他们极为迷信他们的左右两翼包抄,只要两翼的步兵小队包抄敌人的侧翼,他们就一定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
  可惜,他们忘了,整个第八师团,在独立团的防守面前都碰得头破血流,早已熟悉日军套路的刘浪又怎么可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两小队日寇冒着弹雨爬上山坡绕了老远,好不容易绕到可以直面敌人所在山坡的侧面,却痛苦的发现竟然被一道深深的山沟阻挡了去路。
  中国人的阻击阵地,选得真是太好了。
  咬着牙爬下山沟,更悲催的是,山沟里竟然还有地雷,怕暴露身形根本不敢多打手电筒的日军那里能看得见跟黑暗融为一体的独立团特有的小型步兵雷?
  早已打定主意给日军来记狠的刘浪让陈运发这个活动军火库足足携带了近五十枚步兵雷。
  两个步兵小队纷纷中招,甚至有个惊慌失措的日军脚步一踉跄一屁股坐在步兵雷上,弹体从屁眼进去的体验无人能够知晓,但看到那名倒霉的家伙的嚎叫声连百米之外还在和陈运发机枪硬抗的正面日军都听得真真的,就知道,那种疼,真是疼。
  击穿屁眼进入柔软腹腔的弹体直接将日军内脏搅了个一塌糊涂,活活疼死虽然很残酷,但至少之后不必再痛苦了。
  被击穿脚底板无法再行走的日军才是痛入骨髓,高达三米的沟壁他们几乎是不可能再靠自己的一己之力爬上去了,但留在沟里的结果是什么?
  眼睁睁看着从天上掉落下来的“黑西瓜”,行动变迟缓的日军瞳仁里写着的都是大写的“绝望”。
  三十米外的那条山沟目标如此明显,日寇踩上地雷的惨嚎声又证明了鱼儿已经上钩,二十枚手雷被陈运发一口气丢了十枚。
  付出了巨大牺牲,辛辛苦苦绕到敌人右翼山沟里的四十人步兵小队,被十枚手雷又带走了近二十人的生命。剩下侥幸未死的二十来人至少有十人踩中步兵雷基本丧失行动能力。
  日军小队长很明智,既没继续朝目标进攻,也未派出士兵去搀扶受伤的同僚撤退,反而是直接带着近一个步兵小分队的士兵顺着山沟朝远离战场的方向溜了。
  是的,撤退了,俗称撒丫子跑路。
  这也是被关东军称之为黑山岭之战,掉入刘浪陷阱的第19步兵联队第32步兵中队在战后唯一一个伤亡率低于百分之八十的战斗单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