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94

  过了一会儿,刘嫖凄然道:“为了这个孩子,我们以后不要再来往了。”
  邓通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刘嫖和阿娇,默默走出了长公主府。
第63章
吐露心声
  进入秋天后,汉文帝的痈逐渐好了起来,体力却感觉大不如从前。
  其实,这一年的汉文帝,不过才四十五岁,却已然暮气沉沉。
  吃过午饭,汉文帝带着邓通一起去沧池散步。近些年来,汉文帝愈发宠幸邓通,几乎每天都让他陪在身边。
  只要汉文帝和邓通散步聊天,其他人都离得远远的。也只有邓通在身边时,汉文帝才能敞开心扉。
  走着走着,汉文帝忽然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邓通躬身答道:“回陛下,臣今年三十八岁。”
  “三十八,还正值壮年,那你为什么不娶妻生子呢?”
  “臣能服侍陛下,是最大的恩典,对娶妻生子并无执念。”
  “这是两回事,并非矛盾。要不朕为你指定一门亲事?宗室之中还是有一些合适的女子。”
  “谢陛下。臣年轻时曾辜负了一个人,发誓再也不另娶她人。”
  “哦,没想到你是如此用情至深之人。”汉文帝有些意外,继而感慨道:“身在帝王家,虽有父母和妻儿,却哪里比得上普通人的情爱。”
  “陛下言重了,陛下乃福气之主,子女孝顺,儿孙满堂。”
  汉文帝似乎进入了回忆当中:“七岁那年,高皇帝将朕封为代王,从此朕也就没了父亲。身在代国之时,朕和母后相依为命,只希望能不被吕后杀死。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朕被推举为皇帝。”
  “陛下继位,乃是天意和民心的选择。”
  “当了皇帝后,因舅舅薄昭之事,朕和母后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如今,朕和皇后也只是形式而已。”
  “陛下还有太子,还有长公主和梁王。”
  “太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对朕这个父亲还不如你呢。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武儿向来只和他母后亲,对朕意见大着呢。你知道吗?自从做了皇帝,朕就没有儿子了,只有继承人。”
  “陛下切勿伤感,凡事都应往好处想。”
  不知不觉间,二人走到了慎夫人溺水的地方,不由得都停住了脚步。
  静静的看了一会儿,汉文帝低声道:“回去吧,天气有些凉了。”
  近些年来,刘启感觉汉文帝越来越陌生了,对自己的态度不冷不热,对邓通却是亲密无间。
  还是母后说得对,邓通就是个小人,日后必定要杀了他,刘启暗想道。
  不过,除了邓通,刘启还有更多烦心事。王儿姁入宫后,连续三次怀孕,每次都是中途流产。太医检查了无数次,药也吃了不少,却始终没见成效。
  连续流产,对王儿姁来说,除了身体的创伤,还有内心的愧疚。
  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刘启,对不起那份沉甸甸的爱,每日里郁郁寡欢,强颜欢笑。
  继生下大女儿夏儿之后,王娡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庆儿和梨儿。
  加上和金王孙生下的金俗,王娡已连续生下了四个女儿。她甚至怀疑,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和儿子绝缘了?
  王氏姐妹的遭遇,最高兴的当然是栗姬和程姬,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男孩子长大了,自然变得有些调皮,而每当孩子闯祸了或者疯过了头,她们就在院子里互相大声诉苦:“这儿子啊,太多了就是个麻烦,每天不消停,不是磕坏了摔坏了,就是弄得全身都是泥啊灰的。真羡慕娡儿妹妹,以后该多清净。”
  听着这些冷嘲热讽,王娡心里很不是滋味,却又无从反驳,有时候还得陪着笑脸附和。
  王娡和王儿姁心里不舒服,比她们更绝望的是臧氏,处心积虑下,两个女儿都入了宫,而且还最受太子的宠爱。谁成想,大女儿不停的生女儿,小女儿则不断的流产。
  难道祖父只能保佑女儿入宫,不能保佑她们生儿子?
  臧氏渐渐意识到,只敬奉先祖还不够,必须寻求高禖神的帮助。
  高禖是婚育之神,掌管人间的婚姻和生育。为此,臧氏花了大价钱在家里供奉了一座高禖神,日夜烧香祷告:
  “求高禖神保佑,让我的两个女儿生下儿子,一个就行。如若应验,我将为您塑金身,日日焚香,四时不绝。”
  这一天,薄太子妃前往长信宫看望薄太后。近几年来,薄太后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薄太子妃因离得近,时常前往探望。
  薄太子妃扶着薄太后缓缓走到长信宫后面的小花园,时值金秋,菊花开得异常繁茂,金黄的,深紫的,洁白的,各种颜色争奇斗艳。
  “听说小王夫人又流产了?”聊着聊着,薄太后还是问起了太子宫之事。
  为了区分王娡和王儿姁,大家都习惯称呼她们为大王夫人和小王夫人。
  “是啊,儿姁妹妹太可怜了,这已经是第三次流产了。”薄太子妃心地善良,很是同情王儿姁,陪伴王儿姁的时间也以她最多。
  “也许,这都是命吧。”薄太后叹息道,忽然像想起了什么,问道:“祖母让你留意的事,你还记得吗?”
  薄太子妃想了想,道:“祖母说的是未来谁适合做皇后吗?”
  “是啊,经过你的观察,谁最合适呢?”
  薄太子妃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孙女觉得,小王夫人温婉贤淑,善良宽厚,堪为后宫之主。”
  薄太后看着薄太子妃笑了:“你真是这么想的?这个小王夫人和你最像,你喜欢她情有可原。不过,要想管理好后宫,只是善良宽厚还不够的。”
  薄太子妃有些惊讶:“难道祖母属意栗姬和程姬二人?”
  “不。她们二人刚断有余,容人不足,不堪母仪天下。”
  “那么,祖母认为谁最合适呢?”
  “你就没想到大王夫人?”薄太后意味深长道。
  “大王夫人?她看起来确实比较稳重,也很顾大体,不过孙女总觉得她心思太重。”薄太子妃若有所思道。
  “后宫是非之地,能想到顾大局实属不易,至于你说的心思太重,只要品性不差,算不得缺点。”
  “如此看来,竟找不到比大王夫人更好的。”
  薄太后重重叹了口气:“无论是大王夫人,还是小王夫人,她们都是不错的人选。可惜啊,她们还都没有儿子。”
  薄太子妃点头道:“这倒确实是个大问题。”
  “不过,她们都还年轻,还有生育的机会,就看她们的造化吧。”
第64章
文帝之死
  进入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以来,汉文帝的身体状况越发糟糕,长时间卧病在床。
  上巳节时,汉文帝更是罕见的缺席,宫里人似乎都有预感,皇上可能挺不到年底了。
  汉文帝病重,最为难过的是薄太后,她一连多日没睡好,每天醒来长吁短叹,想起汉文帝小时候,更是泪水涟涟。
  是年六月的一天,薄太后亲自前往清凉殿看望汉文帝。看着母后到来,汉文帝在邓通的搀扶下强行撑起身体,低声唤道:“娘,儿子可能不行了。”
  听到久违的一声‘娘’,薄太后瞬间泪如雨下,哽咽着道:“不,不,你还年轻,不要说这种话,会好起来的。”
  汉文帝苦笑一声:“儿子不孝,没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娘受苦了。”
  “娘知道,自从你当了皇帝之后,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娘要告诉你的是,你的这个皇帝做得非常好,不比高皇帝差。”
  “儿子何德何能,敢跟高皇帝相提并论?娘,儿子死后,还望您能扶持启儿一程。他还年轻,还需要历练。”
  “不,你的病会好的。你不用担心启儿,启儿做得很棒,也一定是个好皇帝。”
  人生至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离开清凉殿时,薄太后已是泪流满面。
  薄太后走后,刘启被叫进了清凉殿,邓通帮汉文帝垫好褥子后,汉文帝轻轻的对他道:“你先出去吧。”邓通什么话都没说,默默退出。
  整个清凉殿内,只剩汉文帝和刘启二人,刘启连忙上前握住汉文帝的手,哽咽道:“父皇,您不会有事的。”
  汉文帝淡淡一笑:“朕的身体自己知道。朕此生了无遗憾,唯愿你日后能做个好皇帝,将大汉的江山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那匈奴人的欺辱。”
  刘启重重的点头道:“父皇的话,儿臣铭记于心。”
  “启儿,朕还有三件事要交待给你,你一定要答应朕。”
  “父皇请讲,儿臣听着呢。”
  “第一件事,朕死之后,但凡家国大事,均需向你祖母禀报,不得擅自做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