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394

  说着说着,张次公还真躺在了刘陵的怀里,一脸沉醉。
  回府之后,刘陵将张次公所说之话写信告诉了刘安,让他早做准备。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联络匈奴,等到汉匈之间真正决战时,就是最佳的起兵时机。
  收到信后,刘安大喜不已:“陵儿真是越来越能干了。”随手将信交给了刘迁。
  刘迁看完信后,沉吟道:“父王,我觉得匈奴人不可靠。”
  “为何不可靠?”刘安拈须笑道。
  “我听说,吴王当年起兵,也曾与匈奴人约定。结果呢?匈奴人只想坐山观虎斗,根本没有出兵。由此可知,匈奴人根本不讲信义。”
  “不,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奉行和亲国策,根本没想着与汉朝彻底决裂,所以才不见兔子不撒鹰。
  如今则不同了,伊稚斜野心勃勃,誓要与汉朝一争高下。咱们与之联络,他一定会感兴趣的,也能给他以信心,让他可以全力出击。”
  “父王说得对,儿臣迂腐了。”刘迁沉吟半晌,有些明白了。
  “唉,与匈奴人联络自是好主意,但做起来却很难。淮南国与匈奴相隔数千里,去一趟不容易,想要在军事上形成默契更是难上加难,咱们和他们结盟,只能是让他们放手一搏。”刘安有些惆怅道。
  “如果能起到这个作用,那也是极好的。”
  “那当然。”沉吟半晌,刘安道:“过几天,我让左吴前往匈奴走一趟,不管能不能结盟,一定要让匈奴人以为皇上是腹背受敌。匈奴人出了全力,咱们才有机会。”
  “父王妙计,儿臣佩服。”
  七月初二,刘安派出左吴作为使者前往联络匈奴人。这是一趟艰险的旅程,即使路上没有任何耽搁,最少也要一个月,来回两个月以上。
  七月中旬,邢夫人生了一个女儿,是为五公主,也就是后来的夷安公主,汉武帝将其取名为刘明月。至此,他已经有了五个女儿,却只有一个儿子。
  接连添了两个女儿,汉武帝只是匆匆忙忙的去看了一眼,倒不是因为多么嫌弃,而是最近他实在太忙了。但在尹夫人和邢夫人的眼里,却是如此的难受。
  如今,王婉姝已成为后宫新宠,自己生的又是女儿,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两个同病相怜的女人成了宫中最好的姐妹,互相取暖,互相安慰。
  七月二十三的夜晚,月亮尚未升起,严助乔装打扮,艰难的摸进了刘陵的府邸。
  当他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刘陵寝室时,刘陵吓了一大跳,有些意外的问道:“我府中天天有人监视,你还敢来吗?”
  严助没有回答,而是说起了另一件事:“关于仲儿的事,我必须告诉你。”
  刘陵一下子紧张起来:“仲儿怎么了?你把他救出来了吗?”
  “没有。出了一点意外。”严助皱了一下眉头。
  “什么意外?”刘陵更加紧张。
  严助赶紧解释道:“也不能说是意外。我请了几批江湖侠客想要强行劫走仲儿,他们都没能完成任务,说是淮南王府防备太森严了。”
  刘陵这才安下心来,淡淡道:“既然如此,就不要勉强了。”
  她现在打定主意和刘安一条道走到黑,并不急着接出仲儿,一旦仲儿被劫走,肯定会引起刘安的怀疑。
  严助看出了她心中所想,不满道:“你不会不想救他出来吧?”
  刘陵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道:“这件事交给你,我不管。”
  “你这是什么话?好像仲儿不是你生的似的。”严助更加不满。
  刘陵叹了口气:“其实,郭解的办法很不错,派个人过去,既是保护,紧急时刻也能很方便的带出来。”说起郭解,她的心里忍不住一痛。
  “唉,郭解死了,朱安世肯定早就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我们也可以请人这么做。”刘陵若有所思道。
  严助摇摇头:“太难了。我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愿意,这不是钱能够解决的。”
  刘陵叹了口气:“是啊,这世间,真正的大侠太少了,都是一些利禄之徒。”
  严助没有说什么,准备转身离开。
  刘陵忽然拉住了他的手,哀求道:“今晚别回去了,留在这里陪我吧。”
  严助于心不忍,重新坐下。这天夜里,他们聊了一晚上的仲儿,聊到最后,两人都是泪流满面。凌晨时分,严助稍微收拾了一下,从前门离开。
第340章
傲慢自大
  八月初十,历经千辛万苦,刘安的使者左吴终于抵达了单于庭,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得见匈奴大单于伊稚斜。
  伊稚斜连汉武帝都不放在眼里,对一个诸侯王使者更没好脸色,傲然道:“你们家王爷派你来所为何事啊?”
  “回大单于,我家大王是想与大单于干一件大事。”左吴故意做出一副神秘的样子。
  “哼,大事!本单于要干大事还用得着你家大王?”伊稚斜一声冷笑。
  左吴面不改色:“大单于此言差矣。大单于雄心壮志,想要问鼎中原,我家大王是知道的。如果咱们两家联手,南北夹击,是不是更有胜算呢?”
  “二十九年前,你们汉朝有七位王爷联合起来反抗皇帝,结果呢?三个月就被平定了!
  如今,凭一个小小的淮南王就想撼动你们的皇帝?
  本单于劝淮南王啊,还是趁早死心,安安心心的在家养老吧。自不量力的起来造反,到时候身死族灭后悔都来不及!”
  伊稚斜轻蔑的嘲笑,引得一众匈奴部落首领哄堂大笑,左吴脸上有些挂不住。
  但他毕竟是能言善辩之士,既然来了,肯定不会就此知难而退。
  “敢问大单于,仅凭匈奴自身的力量就可以击败汉朝皇帝吗?”左吴不紧不慢道。
  伊稚斜脸色一沉:“有什么不可以!三个月前,我大匈奴九万骑兵南下中原,汉朝皇帝连个屁都不敢放。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根本没有实力和匈奴抗衡,前几次的小胜不过是侥幸而已。真刀真枪的正面决战,匈奴可横扫天下!”
  左吴叹息道:“大单于勇则勇矣,但看待大局还是过于表面了,也不重视情报。”
  伊稚斜大怒:“放肆!你是在讽刺本单于有勇无谋吗?”
  “下臣不敢。我们大王已经得到可靠情报,汉朝皇帝之所以没有出兵反击,是因为他在酝酿一个大计划,要组建一支更为强大的骑兵,可以远征匈奴的骑兵。如果大单于再如此妄自尊大,是要吃大亏的。”
  伊稚斜冷冷的看了左吴一眼,不以为然道:“即使有更多的骑兵又能如何?我匈奴骑兵天下无敌。”
  “当然,汉朝皇帝之所以隐忍不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很担心在与大单于决战时,诸侯王在背后发难,造成腹背受敌的局面。”
  “你到底想说什么?”伊稚斜眯起了眼睛。
  “很简单,我家大王想要告诉大单于的是,汉朝内部并不安定,诸侯王和皇帝并非一条心。
  只要大单于持续对汉朝施压,诸侯王中动摇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诸侯王不就成了大单于的盟友吗?”
  “本单于很想知道,你们这些诸侯王和汉朝皇帝都姓刘,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汉朝败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大单于有所不知。当今皇上即位后,百般刁难、苛待诸侯王,不仅搞出了一个推恩令变相削藩,还接连逼死了燕王和齐王。
  当年,我家大王的父王就是这样被文皇帝逼死的。如今,皇上对诸侯王步步紧逼,我家大王就不能奋起反抗吗?”
  “哼,你们汉人啊,心眼儿真多,一家人都尿不到一个壶里,本单于可没兴趣和你们合作。”伊稚斜还是不为所动。
  左吴急了:“大单于,即使您不相信我家大王,您也要相信利之所至皆为朋友啊。汉朝皇帝是咱们共同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还请大单于三思。”
  伊稚斜哈哈大笑:“匈奴人有句俗语,狮子不会和狼做朋友,狼不会和兔子做朋友。想要与本单于结盟,淮南王得有那个实力。不然,一切免谈!”
  左吴脸色煞白,心中暗骂伊稚斜是个愣头青,简直不可理喻。
  伊稚斜看到他这个样子,大笑不已,然后傲慢道:“回去告诉你家大王,匈奴和汉朝皇帝之间已无和解之可能。如果他想当皇帝,那就大胆的去做吧,匈奴人只做自己该做的,不会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做。”
  事已至此,左吴有些无奈道:“谢大单于,下官会将大单于的意思转告给大王。”
  “回国后,替本单于向你家大王问好,本单于很感谢他送来的情报。”
  “是,大单于,下官告辞了。”左吴退出单于帐,短暂休整了一天之后,又踏上了回寿春的旅程。
  尽管在言辞上百般奚落,伊稚斜在其它方面对左吴还算客气,不仅赠送他马匹物资,还要派军队护送。为避免被汉朝军队发现异常,左吴委婉拒绝了他的好意。
  八月十六,汉武帝在宣室召见了刘胡,直入主题道:“监视刘陵已经三四个月了吧?有何发现?”
  “回陛下,刘陵平日里去拜访王侯贵戚,多是去见女眷,没什么异常。”
  “有没有什么比较特殊的人去见她呢?”汉武帝皱起了眉头。
  “中垒校尉张次公曾去过刘陵府上两次,还有一个神秘人曾在深夜去过一次,但没看清到底是谁。”
  “张次公?刘陵有去他的府上吗?”汉武帝警觉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