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超市(校对)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1034

  但是这个时候是打盹的时间吗?
  这种事,你身为楚王你就不站出来说道说道吗?
  沉默了很久。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沉重:“哦,这么说,你们都觉得朕的这篇文章很有道理了?”
  朝列中。
  萧瑀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一拱手,开口说道:“臣以为不妥。”
  李世民道:“有何不妥?”
  萧瑀挺直胸膛,一脸傲骨之相:“国君乃朝廷之核心,天命之所归,若国无君,又怎能称国?”
  旁边有不少人附和起来。
  倒不是说他们觉得这篇文章没有道理,只是......
  一个正常的皇帝会说出来“百姓比我这个皇帝要尊贵”的话出来?
  这话皇帝说说,他们敢信吗?
  但附和萧瑀的,也只有那些五品官员。
  像是房玄龄、杜如晦这种人,只是闭着嘴,看着手里的文章,默不作声。
  李世民虽然疑心很重,但不至于拿出这样的东西来试探人。
  尤其是文章写得极其用心。
  他们越看,越是觉得,李世民好像是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噗嗤一声——
  听到萧瑀的话后,林深没忍住笑了出来。
  萧瑀把头偏转过来,看向林深:“楚王是有什么不同见解吗?”
  “你是儒家学子?”林深睁开眼,看了过去。
  萧瑀点点头。
  前隋之时,他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了。
  林深话说的很不客气:“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儒家经义就是让你说出来这么一段话的?”
  萧瑀脸色一沉。
  “君为臣纲,若是无君,又怎么会有......”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林深劈头盖脸的打断:“董仲舒提出来哄皇帝开心的话,你能当真?”
  萧瑀的脸色又猛地沉了下去。
  房玄龄他们脑袋摆得和拨浪鼓似的,看了看林深又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的脸色没什么变化。
  甚至饶有兴趣的撑着脑袋,耐心地听了下去。
  房玄龄他们若有所思起来。
  李世民竟然会有这个态度......
  其他人没那么敏锐,没注意到林深的话,只是被这一通言论给吓着了。
  《白虎通》是当今儒家学子必看的一本书,三纲五常也是他们颇为信奉的一点,尤其是他们入朝为官之后。
  对儒家学子来说,就如同真理一般,让他们不敢违背。
  “董子是汉代大儒......”萧瑀抿了抿嘴,开口出声,带着一丝伶俐之意。
  然而,他的话第三次被林深打断。
  “大儒?”
  “他不过是小人罢了。”
  林深眼里泛着寒意。
  “你真觉得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件好事?”
  “扭曲儒家理念,编造出所谓的天人感应一套的说辞,哄骗皇帝开心,换来了身前身后名的地位,这种人配称得上是大儒?”
  儒家是一门好的学说。
  但从来都不是一门好的执政学说。
  萧瑀张了张嘴,有些说不出来话。
  天人感应那一套......在汉代能说的通,可是在现在一点都说不定,林深的出现,就是对他们信奉的《春秋繁露》、《白虎通》最大的反驳。
  他倒是能强词夺理的反驳。
  萧瑀只是僵硬的说道:“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林深摇摇头,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天下不可以一天没有太阳?”
  萧瑀脸色又黑下去几分。
  他怎么知道!
  从他出生,他祖先出生的时候,太阳就在天上挂着了,他这么说,只是把君主概念等同于太阳而已。
  春秋繁露中便是如此。
  君为日、臣为月。
  林深摆摆手,一脸轻松的说道:“因为太阳能给我们提供能量,而且这种能源目前还是无可替代的。”
  “所以天下不可以一天没有太阳。”
  “不过,研究所现在正在进行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姑且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取代太阳的能量......”
  萧瑀被噎住,深深看着林深。
  这叫他怎么反驳?
  太阳都能被替代了.......
  林深没理会他,继续说了下去:“同样的道理,君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转过头,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正色,他知道这个时候,就该自己出面了。
  这是他们俩特有的一种默契。
  “君主究竟有什么作用。”李世民坐直了身子,眼中流露出深思的神色,开始慢慢的说了起来,“这是朕,不,这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事。”
  “我发现,我似乎生来就觉得,天下得有一个皇帝,皇帝的存在就像是天上的太阳一样的理所当然。”
  “我同父皇反隋,也是抱着前隋皇帝昏庸,那这个位置,就由我来坐的想法......”
第671章
李世民的思考
  “直到这两年,我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受楚王殿下的福,我看了物理、看了数学、看了生物,我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这些学问教会了我一个道理。”
  “那就是.......“为什么”?”
  “天上为什么会有太阳,为什么会有月亮。”
  “为什么柳树长成这样,为什么牡丹会长成那样。”
  说着,李世民顿了一下。
  “为什么天下会有君主。”
  “我曾同玄成公说过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便翻阅了史书,我觉得我应该会从史书里发现为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