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56

  当即,也不顾康熙的反应,八阿哥几个人连忙把十阿哥给拽到一边,借着康熙刚才让十阿哥去醒酒的话让他赶紧跑。
  这十阿哥又不是真的草包,当众放了这个雷,随后见势不妙一转身就直接闪的没影了,而此时康熙是气的手脚发颤,脸色潮红。
  至于太子,更是一下子给吓傻了,此时此刻的他已后悔莫及,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去招惹这些兄弟,尤其是招惹十阿哥这个愣头青。
  “皇……皇阿玛,儿臣……儿臣从未说过有如此之话啊!儿臣只是感慨过做了这么多年太子却未能替皇阿玛分忧解难,却要皇阿玛时时操心儿臣,儿臣心中有愧啊!皇阿玛,您可要相信儿臣,您要相信儿臣啊!”
  太子跪在康熙面前又是痛哭又是流涕,指天发誓自己绝无二心,更没说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见事闹大了,其余几个阿哥也一起跪了下来,多多少少替太子说了些好话,而在另一边的后妃和小阿哥、皇孙等见到这里的情景各各也不作声,心中忐忑不安地望着这边。
  “好……好!”康熙气极而笑,他伸出颤抖的手指指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些阿哥们,尤其是跪在最前的太子。
  没错,这天下的确岂有三十六年的太子?可这个太子也不想想,如果没有自己护着,他能做这三十六年的太子么?
  一想到这,康熙心头的火就更按捺不住,他站起身来,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着,边上的太监连忙上前搀扶,却被康熙用力推开。
  “逆子!都是逆子!”康熙深深吸了口气,最终还是强忍住了怒火,他狠狠说了这句话后转身就走,不一会儿,康熙的身影就从大殿消失,而当康熙走后,这太子再也支持不住了,两眼一翻当场就晕了过去。
  当日晚,宫中就传来旨意,十阿哥行为不当,语出无状,责令罚三年郡王俸,令其在家闭门思过三月。消息传来后,早就在王府中等着旨意的十阿哥根本就不在意,相反接到旨意后还当即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这点惩罚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同能得到了结果来看,简直是大赚特赚。
  “老十,你今天莽撞了,亏得皇阿玛没有深究。”八阿哥离宫后就和九阿哥、十四阿哥一起来到十阿哥府中,陪同他接了旨后众人进了花厅落坐。
  “这不是很好嘛。”十阿哥满不在乎地说道:“别说三年的郡王俸,就算是去了我这个郡王衔又如何?哼!这太子简直是目中无人,老大垮了,自以为这皇位他就坐定了?简直是笑话!这皇阿玛是何等的人物,能容得下太子如此嚣张?八哥,皇阿玛如此对我处罚难道还不能看出皇阿玛的用意?你们几个都等着瞧吧,他这个太子逍遥不了几天了。”
  几个阿哥都是聪明人,当然明白十阿哥话里的意思。而且今天这事闹的如此离开,康熙却只是不痛不痒地处罚了十阿哥,却只字未提太子那边,这表明康熙已对太子失望到了极点,而导火索就是十阿哥的那番话。
  八阿哥起身,郑重其事地朝十阿哥行了一礼,说道:“今日之事八哥谢谢十弟,自己兄弟,八哥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哈哈哈,八哥说这些干嘛,你都说了自己兄弟,我老十不帮你八哥还能帮谁呢?”十阿哥大笑着说道,边上九阿哥和十四阿哥同时也笑了起来,几人眼色中满是喜色,只要太子一倒,那么接下来就是八阿哥的机会到了,自己几个兄弟一直等着的不就是这一天么?
  这一日,京城许多人都没睡好,不仅是宫中的康熙还是在东宫忐忑不安又惊慌失措的太子,还有那些阿哥和消息灵通的朝臣们。
  元宵宫中家宴的事就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就入了许多有心人的耳中,而且当康熙对十阿哥的处罚下来,却未对太子处罚有任何反应的时候,这些聪明人都闻到了不寻常的味道,看来这大清如今不仅是多事之秋,更要有大变动啊!一旦太子去位,这国本动摇,康熙接下来会如何做?谁都无法预料,如是平常太平年间也就算了,这如今大清风雨飘摇,一旦处置不当,人心浮动,谁能保证不会有大乱?
第228章
密室之谋
  成都城外的三清观。
  夜已深了,三清观主持止清道人带着两个小道士巡查了一下道观各处,如今是冬季,道观中火烛不少,天干物燥容易走水,这样的日常巡视是止清道人的习惯,三清观面积并不算大,走上一圈也就一柱香的功夫,看完后止清道人打发小道士回去休息,而他直接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进了静室,止清道人的静室很是平常,相比观中的普通道人而言也就是多了几件家具和墙上的三清画像而已。在三清画像前摆着个香案,前面还有个蒲团,这应该是止清道人平日里做功课的地方。
  把门轻轻掩上,止清道人先把桌上的油灯点燃,然后吹熄手中的灯笼,做完这些后,他来到画像前的香案,给三清画像上了香,随后轻轻走到东边的角落,在那边有一个安在墙上的油灯架,这个灯架和西边的灯架是一样的,灯座是用铜打造的莲花模样,看起来很是精致。
  伸手握住灯座,缓缓转动莲花座,先是往左转180度,然后再往右转90度,紧接着用力向上提起,只听轻微的咔嚓声,莲花座内突然弹出一根杆子,握住这根杆子再向内扳,一阵很轻的咯咯声从耳边传来。
  随着止清道人的动作,静室入门处的第二块石板渐渐抬了起来,很快就露出了大约三十厘米的空隙。紧接止清道人来到这块石板前蹲下身子,把手伸进石板往上抬,不一会儿一个能容一人进去的入口出现在他眼前。
  拿起桌上的油灯,止清道人从入口走了下去,下面是石制的台阶,进了里面后他在墙边拨动机关,上面的石板渐渐恢复原状。等入口复原后,他继续向下走,向下行了大约十来米后,这台阶越来越宽,很快他就来到一个密道中,这密道中有许多岔口,也不知每个岔口通往哪里,不过止清道人很是熟悉这个地方,他径直向前走着,转了几道弯,走了大约十来分钟,前面豁然开朗。
  “教主!”在前面的密道,有几个人把守着,听到密道的脚步声这几人顿时定睛望去,当从昏暗的灯光中看见来人是止清道人时他们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之色。
  “人都来了么?”止清道人,也就是四川白莲教教主王致清问。
  “回教主,各位长老都到齐了,就等您了。”
  王致清点点头,把手中的油灯递给对方,随后大步走了过去。
  里面是一个通道,通道的两旁点着灯,过了这个通道前面是一个很大的石室,在石室内灯火辉煌,有好些人已经在了,当他们见到王致清大步走进的时候连忙起身向他行礼。
  “教主!”
  “都是自家兄弟,大家坐吧。”王致清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多礼,随后径直来到中间空着的主位坐下。
  “说说,各堂准备的如何了。”坐下后,王致清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问。在场的人都是教中的主要人物,除了教主王致清外,还有左护法蒙靖,以及各堂的堂主。至于右护法张淼,也就是通天观主持水清道人如今不在川中,故未能参加此聚会。
  “回秉教主,各堂已准备就绪,教中教众也随时可以发动。”蒙靖起身汇报道,同时又详细讲了川中各支堂口的具体情况,等他说完后,王致清微微点头,从他含笑的表情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官府那边的反应呢?都准备如何?”接下来,王致清又问,这时候他的目光是望向坐在左边下首第二位的一个女尼,这个女尼看起来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容貌平常,眉目慈祥,手中挂着一串佛珠,一看就是个得道高僧的样子,但谁又能知道这个女尼其实是白莲教中赫赫有名的林娘子呢?
  林娘子是王致清的师妹,主要负责教中一些隐秘之事,同时挑选和培养一些漂亮女子开设酒楼、青楼,或想办法嫁入官绅人家之中,以为教中打探消息等等。说白了,林娘子手中握着的是白莲教的情报机构,她手下的这些女子就和前苏联KGB的燕子差不多,这些把戏虽然有些老套,但是非常行之有效,这些年来通过林娘子的努力,她基本已经把耳目在全川上下安插十之七八。
  另外,林娘子法号静慧,更是川中名庵观音庵的主持,观音庵香火旺盛,庵中观音据说很是灵验,林娘子借着观音庵之便拉拢了不少官宦家的女眷,还用了些特殊手段控制了一些人。
  林娘子展颜一笑,当她笑的时候这慈祥的宝相中居然露出了一死妩媚,只听得她清脆的声音说道:“还请师兄放心,几个州府那边早就有所安排,官府的一举一动都在小妹的掌握之中,就连叶九思的府里也派了人。”
  “师妹辛苦了。”听到这,王致清满面笑意,这林娘子做事就是妥当,尤其是她提到四川巡抚叶九思的府中都派了人或,王致清就更满意了。
  四川一地,本是有总督的,不过康熙十九年后四川改隶陕甘总督至今,而陕甘总督远在西安府,虽说名义上管着四川,但实际上还是由四川巡抚进行管辖。叶九思是现任四川巡抚,之前王致清一直担心叶九思,毕竟叶九思到任四川仅半年时间,可谁想林娘子如此神通广大。
  如今川中白莲教和高进的合作已经谈妥,随着这年马上过去,起事已迫上眉梢,按王致清的计划,必须在正月里起事,以打清廷一个措手不及。这起事时间拖的越久越是不利,不仅容易走露消息,更会因为时间一久多生些事出来。
  “教主,不知高将军那边……。”有人问道。
  “张护法传来消息,一切如常。”蒙靖替王致清说道,不过他对于张淼特意把婉儿和玲儿两位圣女留在高进身边有些不以为然,毕竟之前他们准备合作的对象是袁奇,可谁想人算不如天算,袁奇意外兵败而亡,无奈才选择了高进,相比大名鼎鼎的袁奇来,这高进并不出名,但张淼也不知道怎么就说服了教主和高进合作,而且还把婉儿和玲儿两位圣女都留在了江夏,这令蒙靖心中很是不满,但因为王致清,他才没说什么,只是心中略有可惜和无奈。
第229章
白莲起义
  教中聚会并未持续太久,一个时辰后众人各自散去,不过林娘子却被王致清留了下来。
  “叶九思那边可得确保万无一失才成……。”
  “师兄尽管放心,叶九思那边绝不成问题。”前面人多,林娘子也不好细说,当即告诉王致清,叶九思府中不仅厨娘是自己人,就连他新纳的小妾也是她早就安排的人,可以说叶府已上了双保险,绝对不会出问题。
  “这样就好。”听到这话,王致清放下心来点点头,此次起事只有成功绝不能失败,白莲教在川中做了如此准备,动用的人力物力可谓不计其数,一旦失败的话,那对白莲教的打击是致命的。
  “可惜忠勇王了,如果未有九江之败的话,此次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些,而如今在川中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想到袁奇,王致清忍不住叹了一声,对此林娘子却不这么看,她当即道:“张师弟上次回来不是说了么,这高进原本就是袁师兄弟的左右手,如今袁部一应大小事务都由高进处置,何况,袁师兄九江之败虽说可惜,但对于师兄来讲其实也不算是坏事,如未有九江之败,这到时候师兄你又如何掌控大局呢?”
  “呵呵,这倒也是。”王致清顿时笑了起来,如果袁奇还在,以袁奇的势力加他的威望,两家合作最终谁为大还是两说,而如今袁奇已死,高进虽然是人杰,却实力大损,现在是高进要靠着白莲教重整旗鼓,到时候这做主的人除了他王致清还有谁有资格呢?
  “你说,这婉儿和玲儿能捏住高进么?听张师弟讲这高进可不同一般呀。”
  “师妹教出来的人师兄你还不放心?”林娘子轻声笑道,师兄当年特意把这两个妮子交到师妹手上调教,不就等着有这么一日么?再说了,高进这人是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他就知道如何选择,何况婉儿和玲儿花容月貌也不算亏了他,到时候大家成了一家人,想来无论是师兄还是高进,都能放心不少。”
  王致清哑然失笑,他当然清楚这些,不过随着起事的时间接近,一向沉稳的王致清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关心则乱吧。要不,他当初也不会特意让这两个干女儿随张淼去江夏,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王致清把这两个女儿养了这么多年,其目的不就是等这一天么?
  只可惜,祝建才那边没等打开渠道,本来王致清是打算用同样的方式拉拢祝建才的,但祝建才此人很不是好糊弄,手握八卦教大权的祝建才可以说谁都不信,前些时候祝部搞大清洗,王致清派去的人损失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不敢乱动了,以防万一被祝建才知道他王致清在暗中搞事,说不定祝建才恼羞成怒之下坏了自己大事。
  “师妹,你说东边有没有机会?”王致清突然说道。
  “东边?师兄你说的可是朱……?”林娘子压低声音问。
  王致清点头道:“那边如今声势浩大,隐隐有王者气象,依我来看,有些事还是要早做打算的好,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啊!川中起事后,我部同高进联手,当可割据一地,但如想夺取天下依旧其力不足,假如……。”
  “师兄之意小妹明白,不过据说东边不同袁奇和祝建才,这事或可试试,再说东边如今年少,后宫中据说也就一人而已,这少年人血气方刚自然有机可趁,不过师兄,你确定要做这事?万一这事被东边知晓,对于我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
  “哼!那又如何?”王致清冷笑道:“朱洪武当年如不是依靠我教如何取得天下?但其坐稳天子之位后终明一朝又是如何对我教的?张师弟上次回来说的不错,永业天子如今虽说待天下义军一视同仁,但谁能保证一旦清廷覆没,他不会朝着我们动手?前车之鉴,尤未远也!有些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以免到时候你我后悔。”
  “师兄所言极是,如此,小妹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林娘子沉咛片刻点了点头。
  元宵节很快过去,转眼时间就到了正月二十,这一日,许多寻常人家还沉浸在节日刚过的欢快气氛中,但谁都没有想到,在川中已暗流涌动,白莲教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正月二十日当日清晨,当成都府的城门打开,迎来这一日的开始时,几千白莲教众装扮成百姓混在人群中悄悄入了城,而守城的绿营中也有不少早就投靠的白莲教众做好了准备,巳时刚过不久,一辆不起眼的大车进入了成都东门,不知什么原因行到城门内后突然间这辆车车轴断裂,整辆车死死堵住了城门。
  正当守城的清军和衙役闻讯而来,准备把车拉出城门,以疏通交通的时候,早就躲在一旁的白莲教众突然冲出,一时间杀得城门口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而城头上清军中的白莲教众接到起事的讯息后顿时也发难,一举就控制住了城门。
  而此同时,城中各要地白莲教众同时起事,各自分头攻击各府衙,根本就没任何准备的清廷方面被打得措手不及,县衙、府衙仅仅半个多时辰就被攻破,巡抚衙门那边还在勉强抵抗,而清军绿营那边也因为白莲教早就掌握了其中一部,由内部发动,已乱成一团。
  至于四川巡抚叶九思,自动乱开始就未见到他人,而当巡抚衙门被白莲教众猛攻之时这叶九思也未出现。城中近万白莲教众汹涌而来,挥舞着武器,口中高喊着“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悍不畏死,在王致清的指挥下付出百多人的伤亡后终于拿下了巡抚衙门。
  随后,成都各门逐一陷落,城中清军抵抗力量越来越弱,由于自巡抚到知府,以及成都参将等各级清廷官员一直未及时出现,导致清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至酉时,成都全部被白莲教众所占领,如此首府就此丢失。
  成都丢失后,人们才知道四川巡抚叶九思的下落,原来当日一早叶九思就莫名其妙死在其房中,至于是怎么死的外面的传言颇多,有的说是叶九思被人毒死的,也有的说是叶九思得了马上风死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日蹊跷死的在川清廷官员可不仅是叶九思一人,其究竟原因明白人自然知晓。
  当日,不仅只是成都,包括金堂、彭州、简阳、崇州、中江、乐至……等十多个州县同时也有白莲教众同时起义,一时间川中白莲教众聚众三十多万,仅用三日时间就取得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周边百多里的区域地盘,起义成功后,王致清自称弥勒在世,号三圣王,昭告天下起兵反清,以建天下乐土。
  而同时,在江夏的高进部早就留一部用以迷惑清军,而主力悄悄沿江而上,神不知鬼不觉地过宜昌,入巴东,趁清军暂未反应过来时一举就冲进川中,然后直接沿长江向重庆府而去。
  自明末后,重庆由于多次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直到康熙四年,重庆全城仅只有三千余人,作为一个府城,这点人还不如浙江的一个镇子的人多。后来清廷采取了湖广填四川的政策,这才使得重庆的人口逐渐增加,但至此重庆依旧未能恢复元气,当高进部沿江而上,一口气突然打到重庆的时候,重庆守军根本无法抵抗,二月初二,重庆落入高进之手,这样一来成都、重庆这川中最重要的两座城全部被占,四川几乎全境丢失,天下为之震动。
  二月十一,王致清部同高进部在武胜汇合,两部合二为一,此时王致清已拥兵五十万,而高进部也扩张到了十万人马,合兵一处的白莲教总兵力超过了六十万,从兵力人数来看几乎超过了南京的大明。
  高进被王致清封为平寇王,同时下嫁其女二人,高进也不拒绝,当即同意拜王致清为主。就此两部正式合二为一,其势更是大振,而在江西的隆科多得知此事后惊恐万分,连忙出兵攻击江夏,但此时早已晚了,江夏的高进部仅留了千人虚张声势而已,当高进西进入巴东时,这千人已在高进的安排下早就以整化零不知所踪,也许跟随高进往西去了,或者返回鄱阳湖潜伏,另待机会。
  二月底,消息传到南京,正在南京准备下一步计划的朱怡成得知此变后同样大惊,他没想到川中白莲教居然会有如此动静,而且一下子膨胀到如此程度。如今整个四川入到白莲教手中,而且再加上高进投靠,王致清如虎添翼,以川中为基,白莲教的触手直接可进至鄂、豫、陕、甘四省,其发展绝对不能小视。
  白莲教如此起事使得天下局势顿时一变,为此,朱怡成连忙招来各重臣会议,以商讨对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