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56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请监国放心,微臣必定尽心竭力,以报监国知遇之恩。”听到这话,两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连连点头。接着朱怡成就把他们二人交给廖焕之,随后对攻城有功的各将领一一表彰,这才正式进了城。
  有何显祖、曾天赐两人协助,这杭州城很快就稳定下来,而且因为他们两人的主动反正,使得杭州城整体文官结构基本尚在,除了处置了一批不肯投降或反正的死硬派和满官,还有把城中八旗居住区暂时圈起来等候另行处理外,杭州城的运转仅仅两天时间就恢复了。
  再加上朱怡成的明军开进杭州城后军纪严明,并无骚扰和掠夺百姓情况(除满清官员外),又第一时间贴出了安民告示,派出新组建的锦衣亲军担任执法队在城中宣扬和维持秩序,所以杭州的百姓在慌乱一阵也渐渐放下了心。
  拿下杭州城,对于部下的功劳当然要进行奖赏,按照军功朱怡成对各人封赏后就轮到了何显祖、曾天赐和其余跟随一起反正的官员,一些下级官员还好,朱怡成基本以原职继续留任,当然主官还是由朱怡成另行指定,以确保对杭州的完全控制权。
  而何显祖,这人官虽然当的不错,对于拿下杭州也颇有功劳,不过以他的能力担任一方大员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朱怡成给了他一个礼部左侍郎的位子,这个官职虽然位高却是闲职,对此何显祖倒也不在意,在他看来自己坐这个官位正合适,一来他心里清楚作为反正的清廷大吏,朱怡成绝对不可能一上来就重用自己的。二来这官职从级别来讲虽然差不多,但中央的礼部左侍郎从重要性反而高于他原来的浙江布政使之位,一个反正官员能有如此封赏他也已心满意足了。
  至于曾天赐,因为和廖焕之有些交情,而且他治政的能力也算过得去。在廖焕之的进言下,朱怡成给了他一个右佥都御史的官职,同时令他协助廖焕之处理杭州政务,这让曾天赐大喜过望。
  投了朱怡成,为更好的表现自己忠心,何显祖和曾天赐主动建言不如趁现在金陵方面还未得知杭州被拿下的消息出兵北上,可以打金陵援军一个措手不及。对此建议,朱怡成听后颇为心动,他仔细询问了何显祖等人在得知明军来攻杭州后的应对细节,并马上召集人员对此开始商讨。
  经各人商议,并由随军参谋布演,此计可行。本就拿下杭州后准备北上的朱怡成当机立断,立即派出手下一军沿德清、安吉、广德一线北上,并由一队人马乔装打扮成清军带着何显祖的亲笔求援公函作为先锋,以摸清金陵清军的援军动向。
  果然不出所料,当先锋行至郎溪就遇见了金陵南下来救的援军,因为有何显祖的亲笔公函,对方丝毫没有怀疑先锋的假冒身份,再由于杭州破城太快,金陵那边根本就不知道傅保已城破身亡了。
  当看过求援信后,领军的统领阿苏毫不迟疑下令加快进军速度,力图救援傅保,谁知第二日就在广德西北八十里地中伏,仅交战一个时辰,阿苏突围失败当场阵亡,其部下六千人也伤亡各半,其余全部投降。
  一口就吃掉了阿苏的援军,朱怡成继续挥军北上,大军接连破三县之地,兵锋几日后就抵达上沛,而此时杭州被占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得知杭州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明军拿下,而且南下救援的阿苏也大意居然全军覆没,总督噶礼是闻讯大惊失色,连忙收缩兵力,同时让在苏松前线的师懿德带兵紧急回援,以确保金陵安全。
  “混帐!”苏州城,江苏巡抚张伯行拍案大骂道:“居然要把苏松军力撤回金陵,难道要放弃苏州城不成?如丢了苏州,这个责任他噶礼承担得起么?”
  张伯行气的不行,苏州城自宁波反贼北上后差一点儿被围,好不容易现在和反贼形成了僵持局面,而且从江北调来的兵力也逐渐到位,眼看着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向自己一方倾斜。只要再坚持下去,那么不仅防守苏州无碍,说不定击溃正面反贼夺回松江也是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张伯行见到噶礼发来的紧急公函后顿时大怒。
  但在一旁坐着的师懿德却不像张伯行,毕竟他是军人,而且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目前的局势无论是对金陵还是苏松都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杭州丢失后,宁波反贼几乎已同在松江的反贼连成了一线。
  阿苏兵败身亡,这固然是他大意的结果,可是这么一来让苏松战线包括金陵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从金陵防御来看,噶礼要求苏松的军力撤回金陵,这点并不太过,毕竟和苏州相比,作为六朝古都金陵的安危更为重要,一旦金陵失守,那么苏州城就算在手中也成了无根之萍,宁波反贼拿下金陵后可以直接南下,就形成了对苏州的四面包围姿态。
  另外,现在宁波反贼从杭州北上势如破竹,兵锋已到上沛,此时就算不苏松的兵力回军金陵,一旦对方不攻金陵掉头向东的话,那么就可以直接攻击常州。如果常州落入对方之手,苏松一线后路就全被切断,苏州同样也成了孤城,到时候反贼三路夹击,苏州城怎么守得住?
  可是回师金陵,那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苏松战线,清军就将防线全面收缩至金陵一线。这样一来,在苏松一地的宁波反贼就能趁势而上,不仅能兵不血刃地轻易拿下苏州,还能和从杭州北上的反贼大军形成东西两路齐头并进的姿态,到时候整个江南几乎都得落入反贼之手。
  对于这种情况,师懿德根本就没更好的办法,除非他有信心直接击败任何一面的反贼大军,但是师懿德如今只能和在松江的董大山部和在崇明的潘老大的水师形成僵持姿态,哪里有把握一战而胜的?更不用说他回兵和朱怡成亲率的大军决战了。
  一旦草率出战,不仅未能尽其功甚至还会把局面弄的更糟糕,万一战败那么丢了苏州不算,说不定连金陵都保不住,所谓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在这种情况下放弃苏松一线回师金陵是最好的选择。
  “师将军!”正当师懿德凝神想着如此破局的时候,张伯行见他一言不发顿时不悦地发问道:“怎么?师将军难道也想尽快回兵金陵不成?”
  “抚台大人,这可不是我想不想,而是局势如此……。”师懿德摇头叹道,见张伯行脸色一变似乎又要发火,他主动为张伯行讲解起现在的局面,生怕他不明白还特意拿了几个茶杯在桌上摆了起来。
  “大人请看,如今我苏州在此,常州在北,金陵在此,这是宁波反贼现在所在的上沛,这里是松江反贼所在,而这又是反贼的水师所在……。”师懿德在桌上把茶(杯)具摆好,然后又拿手指沾了茶水大致画出了太湖和长江的形态,仔细讲述着目前的情况。
  随着师懿德的细致讲述,和敌我姿态的变化,还有可能发生的后果等等,张伯行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虽说张伯行他不怎么懂兵事,可他毕竟是有名的读书人,师懿德对于姿态讲述如此清晰他难道还看不明白这其中道理么?
  “哼!就算这样又如何?难道不能在防守苏松一线的同时守住金陵么?你可别忘了,苏州乃江苏首府,一旦丢失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如你师懿德决意要不战就弃苏州而不顾,那我张伯行就死在苏州!不过,我死前定会上书皇上狠狠参你和噶礼一本!此言已尽,你好自为之!”
  说完后,张伯行也不顾师懿德打算继续相劝,鼻孔冷哼一声转身就走,目瞪口呆看着张伯行离开,师懿德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165章
北上金陵
  上沛,这是一个小地方,在往日根本就不起眼,可如今却是朱怡成大军驻扎之地。
  过了上沛,直接向北就是金陵,而向东是常州,此时朱怡成正在上沛进行最后的兵力集结,并考虑下一步怎么走。
  “苏松的清军未有回军迹象?”
  庄岩点头道:“根据得到的消息,阿苏兵败后噶礼就下令让苏松的兵力回军金陵,可不知怎么回事这两天苏松的清军没任何回军迹象,卑职也觉得奇怪。”
  朱怡成走到一旁的沙盘前,皱眉看着面前巨大的沙盘,这个沙盘是参谋部按浙江和江苏至金陵一带地形做出来的,虽然比不上后世沙盘的真实,可是在如今却远比地图更为详细,而且按照朱怡成的要求,这样的沙盘还在不断完善和扩大。
  在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敌我各军的位置和兵力布置,阿苏所部被歼灭后现在金陵守军预计还有一万多人,苏松的清军兵力在三万上下,而明军在杭州留下近万人驻守和水师外,在上沛的军力和民夫青壮总计为四万三千多人,其总兵力非但不减反而增加不少,这主要是杭州之战并未经历太久,人员损失较少,另外拿下杭州后因为有何显祖和曾天赐两个带路党在,对杭州绿营和临时组建的兵勇收编也比较顺利。
  另外,明军在苏松一带还有董大山的近二万部队和潘老大的崇明水师,如果把苏松地方的义军兵力也计算上去的话,苏松明军兵力可超过四万。
  如此计算,明军如今总兵力高达十万,清军在苏松和金陵的兵力为五万不到,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是二比一,不过打仗不能这样简单以兵力多寡来计,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把队伍拉出来数数人头,人头少的一方直接认输得了。
  虽说,清军在失守杭州和支援杭州的阿苏部被消灭后,清军在金陵至苏松的总兵力不到五万,可从战斗力来讲这些清军并不弱,再加上清军目前以防守为住,依托坚固的城池进行坚守,如果这些军力全部撤回金陵,以金陵城的坚固,朱怡成手中十万大军想攻破金陵没有丝毫把握。
  除此之外,清军在江北还在继续南调部队,听闻清军在山东和直隶的绿营已陆续南下,再加上金陵是江南巨城,人口众多,清军如在城中招募青壮入军,聚起近万人也不是太难的事。
  “师懿德这是打算干嘛?难道他准备趁我军攻金陵的时候再出兵断我后路么?”一个年轻的参谋军官在一旁忍不住说道,他刚一开口,庄岩就用严厉的目光向他扫去,年轻军官顿时闭上了嘴。
  “无妨,之前组织参谋部孤就说过,参谋参谋,参与军事,功于谋划,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大家都过来看看,言者无罪,说说这清军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朱怡成笑着对庄岩道,庄岩这个人担任参谋长之职还是比较尽职尽责的,不过因为久在清军,再加上参谋部的组建算是个新鲜事物,所以有些方面还是稍有欠缺,不过没关系,只要大方向没错,细节可以一点点弥补。
  “谢监国!”刚才擅自开口的年轻参谋可是庄岩比较看好的人,生怕他刚才不分场合擅言惹恼了朱怡成,谁想朱怡成非但没有责怪,反而鼓励大家发表意见,这让庄岩心里松了口气,同时也为朱怡成的大度和胸怀为之佩服。
  有了朱怡成首肯,在场的各参谋当即你一句我一言地讨论起来。有人赞同最初说话的那参谋看法,认为师懿德按兵不动是准备趁明军北上攻到金陵后再出兵切断明军退路。而有人却认为也许是江北的清军已大批南下,金陵方面重做了兵力调整,只不过我方暂时不知消息。还有人认为清军这么做恐怕另有图谋,只不过一时间猜不出对方的想法……。
  其实,这些参谋所说的和朱怡成心中所想的差不多,师懿德虽说之前在明军手中惨败,可这人并不是无能之辈,相反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再说,他自大意败给明军后后来重整旗鼓,这几个月在苏松和董大山部互有攻守,基本稳定住了苏松战线,甚至有几战中董大山还在师懿德手中吃了些小亏,足以看出他的本事。
  这样一员老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不知道双方的情况,何况朱怡成的大军在上沛已不是什么保密的事,自阿苏部被歼灭后明军北攻金陵的企图已经摆在局面上了,以师懿德的眼光绝不可能看不出来。
  既然如此,那么师懿德为什么按兵不动呢?难道他不知一旦明军拿下金陵的后果么?还是真如之前那年轻参谋所说打着切断明军退路的注意?可是不要忘记,苏松还有董大山的部队在,他师懿德就不怕自己也被断了后路导致南北夹击?
  摇摇头,一时间朱怡成也吃不准对付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了。这时候另外一个参谋开口道:“这还真是奇怪了,难道师懿德是打算苏松金陵一起守不成?可这样做他就不怕两头都守不住?”
  “咦!”朱怡成顿时一愣,而在一旁的庄岩也同样若有所思,不过他们仔细想了想后又哑然失笑,觉得这个可能性似乎不太可能。现在这局势,如果师懿德真这样打算的话简直就是个庸才,鱼和熊掌都想兼得,这天下哪里来如此好事?
  大军在上沛不能久留,如今部队集结已差不多,再在上沛迟疑下去那么反而会陷入被动。当即让庄岩带着各参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明军北上金陵后苏松清军有可能出兵切断明军退路的情况进行推演,以确保整个战略的进行。
  等推演结果出来后,朱怡成满意地点点头,就此确定继续北上金陵的战略目标,同时让苏松的董大山部对苏州清军发起攻击,以牵制对付,一旦对方有异动必须牢牢咬住。
  另外,宁波水师由杭州湾转而入长江口,联合崇明水师直取江阴,一鼓作气拿下江阴后继续沿长江而上,配合大军直取金陵。
第166章
五无总督
  温州南,泰顺。
  从福建北上温州有两条路,一条是从文成过到青田再向东至温州,而另一条就是走泰顺直抵温州。
  从文成过到青田,这一路山路崎岖,大军很不好走,而且许多地方都是谷地,一旦被埋伏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而走泰顺,不仅距离近许多,而且一旦拿下泰顺前面就是一片坦途,大军只需一日就能攻到温州城下。
  “蓝帅,伪明反贼可不好对付,前面不远就是泰顺了,还请蓝军门小心在意才是。”
  离泰顺大约五十里左右,年羹尧和蓝理的大军已合兵一处,正浩浩荡荡向泰顺进发。坐在马上,挥鞭指着前方,年羹尧对蓝理说道。
  “区区反贼有什么不好对付的,想当年老子连刘国轩都不怕,还会怕这姓朱的毛头小子?”蓝理毫不在意地说道,对于年羹尧他更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年羹尧如果不是康熙护着,又身为满人,别说闽浙总督了,就连区区一个巡抚都没资格做。
  虽说蓝理才刚起复不久,可对于浙江的战事还是知道的比较清楚,在他来看,年羹尧当初既然已经拿下奉化,只需在奉化坚守即可,耐心等待殷化行的大军击破台州,两军合兵后宁波就再也无法抵挡,何必搞那么多花样导致功亏一篑。
  此外,奉化之战未动用南澳的水师更是败笔之中的败笔,虽说宁波水师强大,可当时宁波正在攻击苏松,其水师主力都在北边,如果能把南澳水师再加上厦门仅存的福建水师全拉出来,趁宁波反贼猛攻奉化的时候偷袭宁波,那么这仗就更容易打了。
  一个大好场面被年羹尧居然如此白白葬送,这对蓝理来讲是简直不敢想象的愚蠢。而且奉化之战后,年羹尧为了保全自己居然推卸责任,生生把殷化行给气死,再加上受到牵连,战死的总兵吴升等家人的凄凉下场,这使得蓝理更瞧不起这位闽浙总督。
  对于蓝理一副横挑眼竖挑鼻子的样,年羹尧也是无奈,虽说他是闽浙总督,可蓝理复出后领提督衔,挂镇朔将军印,再加上他的资格老,战功高,就算殷化行活着站在这里,蓝理也一样能够摆谱,何况他区区年羹尧?
  剿灭陈五显后,蓝理和年羹尧合兵后总兵力高达二万六千人,如再加上已经北上的南澳水师和福建水师残部,全部兵力已经超过三万人。而现在温州的守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台湾那边水陆两军合计一万多人,双方实力相比清军占优,再加上蓝理此次出兵又挟灭陈五显部兵锋正盛,士气高昂。
  蓝理虽然打仗凶猛,冲锋在前,甚至破肚也不顾依旧奋力厮杀,嘴上对明军表现不屑一顾,其实却不是没脑子的莽夫,当大军接近泰顺他早就派出了手下斥侯,而此时杨勖已在泰顺等着了,至于马功成作为主将带兵驻防温州,以随时接应。
  泰顺城不大,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站在城头远远眺望,当看见远处的清军终于出现在地平线时,杨勖并没有紧张,相反还有几分期待。
  尤其是看见年羹尧的大旗在中军出现时,杨勖不由自主地紧握着拳头,脸上露出了狰狞的冷笑。
  “报!”
  蓝理和年羹尧大军刚抵达泰顺城外,就有斥侯来报。
  “何事!”
  “禀蓝帅、年大帅,城中刚刚送出一封书信。”斥侯回道。
  “书信?”蓝理有些诧异,接着顿时大笑道:“这城中反贼不会是见了我大军至吓得要开城投降吧?信在哪里,拿来给老夫瞧瞧。”
  “这个……对方说这信是给年大帅的。”斥侯迟疑地看了一眼在一旁的年羹尧。
  年羹尧一听顿时摸不着头脑,泰顺送了份信过来还指名道姓说是给他的,这是什么情况?见蓝理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他,年羹尧心头一个机灵,顿时就扳起面孔训斥:“混帐!本帅和反贼从毫无瓜葛,什么信直接给蓝帅看即可。”
  斥侯被骂了一句也不敢还嘴,连忙把信取了出来递给了蓝理。
  蓝理接过信,从信封内把信取出,然后直接看了起来,当他刚看了两行顿时一愣,紧接着眉头紧皱了起来,然后又情不自禁把目光移向了年羹尧,这目光中既有幸灾乐祸,又有深深的不屑,还有着浓浓嘲讽意味。
  信其实并不长,很快就全看完了,蓝理嘴角挂着笑把信递给依旧摸不着头脑的年羹尧道:“年大帅,这可是你的老朋友给你的信,呵呵……。”
  年羹尧疑惑地接过信看,这一看之下顿时把他气的不轻,脸上的表情如同变脸般一阵青一阵红的,最后更是气的发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