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656

  朱伯快步上前,朱怡成把刚才看的那文件示意他拿过去看,朱伯并没有说什么直接取走那份文件,在离朱怡成不远的另一张小桌前坐了下来,这张小桌是朱怡成特意为朱伯安置的,就在朱怡成的左手边,平日里朱伯在这学习政务就坐在此处。
  坐下,朱伯打开文件仔细看了起来,当他看了第一行字后就明白这文件是谁送来的了。
  因为文件上面是杨勖的字,内容是杨勖和托尔斯泰的谈判报告,其中详细讲述了他和托尔斯泰的谈判经过,包括目前谈判的结果。此外杨勖还把他对托尔斯泰建议他直接来京师进行下一步谈判的事汇报了下,至于其他就没什么了。
  朱伯看文件的习惯和朱怡成差不多,先是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再仔细细看。等用了极短的时间看完了文件内容说的是什么后,朱伯这才再一次从头至尾细看了起来。
  相比第一次浏览,第二次的细看朱伯花了不少时间,两千多言的报告他足足看了半个小时这才全部看完,等看完后朱伯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把文件重新摆回朱怡成的案头,这才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杨帅的处置并无不当。”
第1510章
转移
  朱怡成没有说话,静静等待朱伯往下说。
  “伊尔库茨克的战事并不顺利,虽然杨帅拿下了谢列霍夫要塞,但谢列霍夫要塞只不过是伊尔库茨克的前沿阵地,整个伊尔库茨克依旧牢牢在俄罗斯人的手里。”
  “伊尔库茨克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去年打下乌兰乌德靠的是穴地攻城,可如今在伊尔库茨克,此战术完全失效,再加上伊尔库茨克的守军无论从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远超乌兰乌德,眼下俄罗斯人增援又到,想在冬季到来之前攻下伊尔库茨克几乎没有这个可能。”
  朱伯看了眼朱怡成,继续说道:“杨帅是沙场老将,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依儿臣看来就算不同俄罗斯人谈判恐怕过不了多少时日杨帅也会退兵。既然如此,倒不如谈上一谈,以谢列霍夫要塞为界暂时停战对于我大明来说不是件坏事。”
  说完后,朱伯继续朝朱怡成望去,朱怡成静静听完后直接问:“以太子之见,伊尔库茨克是打还是不打?”
  朱怡成问的打还是不打当然不是现在,而是之后。朱伯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能打自然是要打的,但以大明目前的力量等到明年的时候继续围攻伊尔库茨克恐怕还是很难拿下。
  北方战事从去年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大明在北方战事至今占了上风,尤其是拿下乌兰乌德和谢列霍夫要塞后,大明可以说基本控制住了贝加尔湖东部地区,使得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力量向西退却。
  可就算是这样,想把俄罗斯彻底赶出西伯利亚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在西伯利亚不仅是俄罗斯一支力量,还有科尔沁部、车臣部和哥萨克的力量存在,这些力量都是明军的对手,西伯利亚地域广阔,明军虽强可要以手上的兵力和人力完全控制几乎不可能,一旦有变反而会让明军立足不稳。
  此外,一年多的战事中明军耗资极大。原本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就算是之前的冷兵器军队,大军千里征战同样会消耗大量物资和人力物力。何况现在的明军可以说已经属于全火器军队了,虽然火器的运用还达不到后世的先进水平,但这样一支军队每日所需要消耗的物资是极大的。
  不止是明军,还有蒙古骑兵,蒙古骑兵的出战虽有大明利用这场战争削弱鄂尔泰实力的想法,可不管如何正常的消耗是没问题,但大部分物资补给依旧需要大明来承担,以蒙古人那些可怜的家底要自行担起长时间的战争根本就不可能。
  当然了大明也可以不进行补给或者减少补给,可这样做未免太过,一旦激怒蒙古人,使得蒙古对大明产生二心反而得不偿失。这样的事朱怡成不会做,朱伯心里也清楚。
  想了想,朱伯最终对朱怡成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在朱伯看来北方无需急于一时,目前最重要的是确保双方边境的重新划分,从而使得大明保住胜利果实。
  除去这点外,继续攻击伊尔库茨克之事可以先放一放,俄罗斯是一个大国,同样也是一个强国,如果不是西伯利亚离俄罗斯中枢实在太远,恐怕这场仗还要难打。
  从各种情况来看,暂时停战是对大明有利的,大明也可以利用停战重新经营漠北和西伯利亚东部,然后彻底围剿科尔沁等残部,以绝后患。
  或许等过上几年后,等大明有了更多的把握,那么可以再考虑攻击伊尔库茨克的事,从而一举把俄罗斯的力量彻底从东方驱逐出去。
  听完了朱伯的回答,朱怡成心中微微点头,朱伯的看法比较稳妥,从实际情况来看他这个选择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个君王,开拓精神自然要有,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可以说已是世界第一强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军力都是前明所不及的,在这样情况下许多人都会产生大明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从而忽略了一些危险因素。
  朱伯是一个年轻人,既然是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锐气。刚才朱怡成还有些担心朱伯会一力坚持继续攻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伊尔库茨克,彻底赢得这场战争。
  幸好,朱伯的头脑比较清醒,他直接看出了问题关键所在,并没有头脑发热。
  一个帝国的兴亡往往就在帝王的一念之间,当年路易十四,这位欧洲强大的太阳王是如何不可一世?他掌握法兰西的时候,整个法兰西国力达到了顶点,甚至不惜因为西班牙王位的归属挑起同整个欧洲的战争。
  这个强人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欧洲,可最后还是无奈和谈。虽然法兰西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失败,但因为这场战争的缘故使得法兰西帝国无可避免地背负了沉重的枷锁,从而使得法兰西在路易十四去世之后开始走了下坡路。
  除去路易十四外,还有历史上的拿破仑,这同样是法兰西的雄主。和路易十四差不多,拿破仑在历史上成为法兰西皇帝之后其权势和国力达到了顶点,可之后也因为他过于热衷的战争和意图征服整个欧洲的宏伟目标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朱怡成不是路易十四,也不是拿破仑。朱怡成虽有打造千年帝国,让大明的旗帜插遍整个世界的宏伟理想,但朱怡成对于事实的认知和头脑清醒冷静不是普通人能相比的。
  在发动对北方的战争初期,朱怡成就没想过以一战之力就彻底解决北方问题。
  现在,大明的战果已经达到了朱怡成的初步目标,伊尔库茨克如果能够拿下固然是好,拿不下也没什么,大明没有必要继续耗费极大的国力在北方和俄罗斯进行没有太多意义的消耗。
  乌兰乌德已经在大明的手中了,攻下谢列霍夫要塞也给了俄罗斯强大的压力,至于伊尔库茨克在俄罗斯的手中其实真正说起来并不算一件坏事。
  在这种时候,大明和俄罗斯的谈判并非不可取,况且大明不可能长期地把宝贵军力一直运用在北方,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随着西北清廷的局势变化,朱怡成在杨勖传回消息的时候已经在决定暂时停止北方战事,从而把精力转移到西北和藏地这边了。
第1511章
作战参谋
  “你二弟是安北王,接下来的谈判算他一个。”朱怡成淡淡说道。
  朱伯当即就明白了朱怡成的意思,朱伯沝眼下人就在蒙古,自成婚后不久朱伯沝带着王妃琪琪格就回到了蒙古,随后以琪琪格的部落为基础,再加上周边几个小部落和从中原移民过去的汉族人口、王府护兵组成了一个新的大部落。
  这个部落没有沿用之前蒙古部落的名字,也没有使用当初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称呼,而是使用了安北蒙古为名。
  当初朱怡成封朱伯沝安北王,其意就是要让这个儿子坐镇北地,并且把唐时的安北都护府旧地封于朱伯沝。
  按照地理位置,旧时的安北都护府不仅包括漠北蒙古,还包括了西伯利亚地区,其中贝加尔湖地区也在内。从这点来讲,大明攻击俄罗斯,不仅是要打断俄罗斯这些年不断向东向南的扩张,同时也是为了拿下这个地盘后由安北王朱伯沝以封地的方式揽入大明领土。
  在前明初期,塞王领边是很常见的情况,朱元璋驱逐鞑奴,恢复中华后,其前明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人。
  元朝虽退出中原,但是蒙古人的力量依旧强大,随时有着反扑的能力。为了对蒙古用兵,打击和削弱蒙古的力量,朱元璋把几个儿子陆续封在了北方边境。
  这些塞王中,最大名鼎鼎的就是燕王朱棣了,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而现在朱怡成特意把朱伯沝封为安北王,其意和当年的朱元璋倒是有些类似。
  但不同的是朱伯沝的安北王比当年的朱棣封的更远,毕竟无论是蒙古还是大明刚刚打下来不久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方不同于中原,更和海外领地有着区别。
  漠北和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而且还有一头恶狼也就是俄罗斯虎视眈眈。朱伯沝作为安北王之后的责任极重,他不仅要协助朝廷稳定蒙古,同时也要防备俄罗斯的一举一动。
  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才会这样安排,并且封了琪琪格为漠北郡主,至于朱伯沝或者他的子孙后代会不会像当年朱棣那样,这个朱怡成丝毫不担心,现在的大明皇室可不是当年的大明皇室,中枢强大无比,朱伯沝是朱怡成唯一一个封王的儿子,他的责任在守护北方。
  再说了,就算朱怡成百年之后,朱伯沝的后代子孙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朱怡成也不担忧,俗话说肉烂在锅里,假如朱伯的后代子孙没有能力控制这个帝国的话,那么到时候就算再出一个成祖又如何呢?大明依旧还是老朱家的大明。
  “西北那边清廷有异动。”说完了北方之事,朱怡成对太子说起了西北。
  “清廷真的西进了?”朱伯神色有些微动。
  朱怡成点点头,并把一份东西递给他,朱伯接过后急忙细看,看了几眼抬起头对朱怡成道:“父皇所料丝毫不差,看来清廷的确要向印度转移。”
  对于清廷意图染指印度的所为朱怡成早就有所判断,这些日子清廷的一举一动都在大明的严密监视之下,尤其是锦衣卫安插在清廷的探子不断把关于清廷的情报传回大明。
  对于这件事,朝中有认可的,也有怀疑的,毕竟从西域转移到印度,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由一地抵达另一地。西域至印度路途遥远何止千里,中间还有高耸入云的山脉相隔,清廷的人口虽远比不上中原,但也不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迁移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样的军事行动可以说在历史上从而听闻。
  而且目前清廷还在攻击藏地,更给人一种要拿下藏地后以藏地、西域两地和大明抗衡的姿态。所以对清廷意图向印度转移判断保持怀疑的人不少,在他们看来清廷应该不会这么做,毕竟目前清廷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由西域转进印度风险实在太大,清廷应该不会如此冒险。
  但朱怡成却确信康德会如此做,作为对手康德是一个不错的对手,何况从清廷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拿下藏地也避免不了最终被大明所灭的下场。康德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必然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康德变法的失败导致清廷已经没有能力继续维持西域统治了,在这种情况下富饶的印度对康德的吸引力更大,就算在迁移过程中有所损失,但对于清廷来说依旧是一条最好的出路。
  而现在,所有情报都证实了这点,证实了朱怡成的判断是正确的。对此,朱伯心中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时内心深处又涌起阵阵渴望和兴奋。
  “父皇,如此我大明拿下藏地和西域的机会到了!”朱伯高兴地说道。
  朱怡成同样笑了起来,欣慰地点点头。朱伯说的没错,机会来了。清廷要开始向印度转移,那么必然会再西域和藏地展开最后的疯狂,而这个疯狂就是掠夺。
  清廷现在的底子很弱,以目前清廷的财力和物资根本无法支持清廷向印度转移的军事行动,那么要保证转移成功必然要大肆筹集物资、粮草甚至民夫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对于西域各族包括藏地就会采取掠夺的行为,这也是满人最初的老本行了,当年满人的这些祖宗们就是这么干的,以刀枪和高压掠夺地方为其所用,这才有了后来的后金和所谓的“大清”。
  现在,康德无非用了他祖宗惯用的一套。再加上康德自己很清楚这样做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的计划,并且维持满清的统治。而朱怡成也一直在等这个机会,等待康德朝着西域和藏地下狠手,这将是大明彻底把这两个地区揽入其中,并且直接统治的最好机会。
  等到康德把地方狠狠收刮一遍,甚至杀人放火无所不为时,那么康德所做的一切等于给后来的大明扫清了障碍。同时,等康德前脚离开,后脚大明进入的时候,大明就能以救世主的姿态轻而易举获得地方各族的支持,从而使得大明能够用最小代价获得在这两地合法统治的基础。
  这也是朱怡成虽然命令西域的岳钟琪部和云南、四川等部做好准备,却没有马上出兵的原因。尤其是针对眼下狼狈不堪的策妄阿拉布坦,大明仅仅也就是进行部分物资上的支持罢了,并没有派大军协助作战。
  在朱怡成眼里,策妄阿拉布坦只不过是用来针对清廷的一个工具,朱怡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留着策妄阿拉布坦包括准葛尔部,假如他能和满清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是最好不过的,只有这样等到大明彻底拿下西域包括藏地的时候,才不会给自己弄出一个强大的对手。
  作为工具人,策妄阿拉布坦和准葛尔部的结局早就注定,他不是死在康德手里,就是死在大明的刀枪之下。当然了,朱怡成更希望是前者,所以在授意对策妄阿拉布坦保持部分支持的同时,大明锦衣卫方面早就通过埋在清廷内部的暗线偷偷给康德“帮”了一把手,这也是策妄阿拉布坦在丢掉拉萨后疲于奔命,如同丧家之犬的原因。
  “总参谋部这几日会对西域和藏地发兵一事做出预案,你现在在作战司,可借此机会好好历练一下。”朱怡成对太子叮嘱道,朱伯点头表示明白,但神色中却又带着欲言又止的表情。
  “父皇,儿臣想请父皇恩准,批准儿臣去前线看看。”朱伯见朱怡成说完后,目光重新回到了那些公文上,他知道接下来朱怡成要继续处理公务了,也就是示意他可以先回去歇息了。迟疑了会儿,朱伯鼓起勇气开口对朱怡成说道。
  朱怡成略有意外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皱眉头反问:“你在总参谋部的任职还未结束,为何如此着急?”
  朱伯略有忐忑道:“父皇,儿臣觉得如西域和藏地一战结束后,中原本土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战了,至于北边同样也是如此,一旦同俄罗斯的谈判完成,接下来就是长期对峙阶段,儿臣作为太子,战事阅历寥寥,如仅是纸上谈兵,这不符合父皇当初对儿臣的期望。由此,儿臣恳请父皇让儿臣去前线,父皇不是一直都想彻底收复西域和藏地?就让儿臣为父皇去办这件事吧!”
  朱伯一开始言语中还有些迟疑,可说到最后他的头已抬了起来,坚毅的目光朝着朱怡成望去,神态中带着无比的坚定和自信。
  仔细看着自己这个长子,朱怡成表情略微严肃,但慢慢地又柔和了起来。
  养在温室里的花儿再美丽,但没经历过风霜终究无法成材。虽然朱伯在海军服役中参与过南陆的小规模海战,可那种程度的战争充其量就是过家家罢了。
  朱伯说的没错,一旦拿下西域和藏地,大明在本土的战争基本全部结束,至于未来如何,这恐怕要很久以后的事了。朱伯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帝国的继承者,有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好的。
  “你去岳钟琪部吧,在其手下以作战参谋的身份任职,不过朕要告诫你,军中自有军中的规矩,你是军人,这点应该清楚,不得擅自作为,更不得依仗身份扰乱军中指挥,如有违反,不要怪你父皇不讲情面!”
  “谢父皇!”朱伯大喜过望,脸上瞬间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第1512章
乌尔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