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56

  “是!”朱怡成没有否认,既然给他猜中了心思当即点头承认,不过他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并不难。”邬思道轻描淡写说道:“一月前我初来宁波就见码头上万帆来往,市井繁华,商品众多,尤其是江南粮荒此时不缺粮米,实在难得。要知宁波地处浙东,耕地良田并不多,大都督大开海贸,以海贸补充地方不足,从这点来看的确是步好棋,但海贸一开,其航道尤其重要,北方先不去说,仅说南方,如今宁波对外海贸主要有两处,一为日本,二为南洋,但无论那处台湾地处福建,遏制航道,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再者福建施世骠在宁波已大败身亡,如今福建水师已十停去了九停,根本不足为惧,以宁波水师力量攻略台湾那是当然的事,邬某就不相信大都督没有打算。”
  说到这,邬思道顿了顿,又道:“况且,邬某之前在工科当差,工科这些时日打造火器,尤其是舰炮、战舰数量开支哪里能瞒得了邬某,如大都督只是要兵出浙江或者福建,甚至江苏的话,何必做这些呢?”
  “玉露先生以小见大,实是不凡!”听到这分析,朱怡成心中叹服,这还真是人的名树的影啊!邬思道能以一介布衣,尤其是一个残废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名声实在是不简单的人物。
  “最后一个问题。”邬思道突然收敛起脸上的笑容,神情凝重,他看着朱怡成问:“请问大都督,您究竟是姓洪呢?还是姓朱?”
  朱怡成瞬间心中翻起惊涛骇浪,自从他化名洪强以来,朱怡成这个名字已经好久未有提过了,就连知道他身份的寥寥几日平日对他不是称呼大都督就是洪爷,而最亲近的李娟儿也是喊他洪大哥的。
  可以说,现在朱怡成几乎忘记了他自己这个名字,可谁想到,今日居然邬思道猛然把这个迷直接揭开了,直截了当地询问他姓洪还是姓朱。
  看着邬思道那双明亮的,几乎能看透人心的双眼,朱怡成有些迟疑了,同时心里第一次对这人起了杀心,可是当他又瞧见邬思道那嘴角似乎若有若无的笑意时,朱怡成又沉思了起来。
  “你猜的没错,我就是朱怡成,洪强只是我的化名而已。”过了许久,朱怡成低沉地说道,同时心中的杀意也渐渐退去,他不想欺骗邬思道,同时又对他能猜出自己的身份觉得好奇,因为他怎么都想不明白邬思道是怎么猜出来的。
  其实,当朱怡成被揭穿身份的一瞬间,邬思道明显感到了对付表露出来的杀意,当时邬思道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问题他必须要问清楚,同样也是邬思道决定是否投效朱怡成的关键。
  最后,朱怡成的杀意逐渐退去,也终于坦然告知他的真实身份,此时此刻邬思道不仅松了口气,同时也为自己的而暗暗庆幸。
  “草民邬思道见过监国殿下!”当朱怡成承认自己身份后,邬思道拿起竹仗站了起来,然后后退两步毕恭毕敬地向朱怡成行了跪拜礼,这一次朱怡成再未阻拦,因为他知道邬思道这么做是等于表露了自己的态度,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这个性格高傲的年轻人已正式承认了朱怡成主公的身份。
  行过礼,邬思道主动向朱怡成告知他是怎么猜到其身份的,其实在来宁波之前,邬思道就对朱怡成的身份极为好奇,因为在之前从未听说有叫洪强的反贼出现过,而洪强大名也是宁波被占后突然间冒出来的。
  此外,朱怡成在宁波崛起的时间正是当初杭州大战后不久,而杭州大战之前朱怡成监国大名和袁奇已经早就名扬四海了,但杭州大战之后,朱怡成却失了踪迹,虽然后来袁奇部在浙西再次起义,打的同样是朱怡成的旗号,可是那时候却没有人再见过朱怡成。
  再后来,宁波势力不断扩张,甚至接连击败清军,成了天下最大的反贼之一。可是朱怡成却一直只是自称大都督,就连祝建才在河南称王后宁波方面也未任何反应,如果真有洪强此人,那么以袁奇、祝建才相互称王的情况下,那么比他们实力地盘更强大的洪强为何不称王呢?
  当然,广积粮、缓称王,这是前明时朱元璋的策略,可是现在朱怡成已有了称王的资格却始终不称王,这就未免有些太奇怪了。所以,邬思道猜测,这所谓的洪强这么做是故意的,他是不想让天下人把目光集中到自己的身上才如此,或者说所谓的称王对洪强来讲并不在意,因为他根本不在乎这个所谓的王。
  联想到这些,邬思道对朱怡成的身份就更为好奇了,直到昨天亲眼见到朱怡成后,邬思道才真正把朱怡成和洪强这两个身份连在了一起。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宁波义军会如此之快的崛起,而且义军的凝聚力和其他起义部队不一样,另外作为首领的朱怡成又是如此年轻,其学识和见识也超越常人,假如他是明朝正统,朱三太子其孙朱怡成,名震天下的监国,那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先生大才实在是令人叹服!”听完邬思道的分析,朱怡成这回可是真的服了,本以为自己掩饰的很好,可在对付眼里自己跟本就没什么秘密,说实话这样的感觉有些不舒服,但更多的对于朱怡成来讲,邬思道给他带来的是惊喜。
  “不知先生以右长史之职入幕可否?”感叹一番后,朱怡成直接给邬思道许了个右长史的职位,这个职位对幕府来讲实在是不低。要知道除了直接领兵的董大山、马功成、杨勖、王东、潘老大等武将外,文官中最高的目前就是左长史廖焕之了,就连蒋瑾现在也是参军兼工科大使一职。
  只要邬思道答应下来,那么他马上就能和廖焕之平起平坐,成为朱怡成文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可面对如此诱惑,邬思道非但没有兴高采烈地接受,反而微笑着摇了摇头。
  “为何?难道先生嫌其官职小么?如今我幕府文官中仅廖长史任左长史一职,这职位其实……。”是怕邬思道不明白幕府官职结构,朱怡成不由耐心解说道,可还没等他说完邬思道就笑了起来。
  “监国殿下误会了,其实入幕什么职位对我而言并不是重要的,如殿下看重我邬某就算担任参军也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何况初入幕府就得居高位,对于殿下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殿下您说呢?”
  听这话,朱怡成细想一下也笑了,点点头道:“先生所虑极是,看来是我考虑不周,那就这样委屈先生先任主簿吧,这样如何?”
  主簿的职位仅次于左右长史,但又只是直接为朱怡成负责,再加上并无兼职,这样的安排还是比较妥当的,对此邬思道也没再拒绝,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邬思道谢过朱怡成后提出了一个建议,这建议不是别的,而是请朱怡成尽快亮明身份,不再以洪强自称,重登监国之位,向天下正式打出大明旗号。
第153章
授旗
  邬思道一步登天,入了朱怡成幕府,这让许多人跌了一地眼镜,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羡慕不已。除了羡慕外,当然还有嫉妒的,这嫉妒人中就有蒋瑾。虽说蒋瑾是参军兼工科大使,可邬思道昨日一个还在他手下的主笔一下子就爬到他头上成了幕府主薄,这令蒋瑾极不满意。
  不过,除了主薄外,邬思道身上并无其他兼职,这使他稍稍安了心。但朱怡成对邬思道的看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赐了他在大都督府旁一幢大宅子外,同时还给他送去了几个美婢,平日里更有随意出入大都督府的特权,实在是让人看的眼热。
  而邬思道就任主薄后不同他人多接触,每日里不是在赐给他的宅子里红袖添香,或就是外出游山玩水,当然有时候也会去大都督府中转上一圈,这样时间长了,对邬思道有所防备的蒋瑾众人觉得或许朱怡成是用他拿来做千金买马骨,特意养的闲人,渐渐也不以为然了。
  一转眼就到了五月,随着前后近半年左右的准备,宁波出兵台湾的时机终于到了。按计划,必须得在六月前后攻下台湾,要不等季风到来台湾就不那么好打了。这一日,大都督府文臣武将汇集,就连在苏松的董大山和在台州的马功成都赶了回来。
  朱怡成到后,开始正式议事。先是由各将领汇报各地的情况。苏松战场如今基本维持之前态势,宁波义军已牢牢控制住崇明、松江一线,而同苏州之间的战斗虽然还有小规模的进行,不过由于双方力量的相对平衡,再加上地方义军的缓冲,这些日子无论是宁波方面还是清军方面都未有大打出手的迹象。
  而在崇明,潘老大的水师已建成,并逐渐从宁波水师手中接过长江防御和对陆军的协助。至此,作为主力的宁波水师也可从苏松战场逐渐脱身,从而南下投入到攻略台湾的计划中去。
  至于南边,奉化之战后,宁波在浙江势力不断扩张,已占据了绍兴、义乌、丽水一线,台州方面也已推进到温州以北,依旧如同奉化之战前那样维持对福建的逼迫姿态。
  要不是朱怡成吩咐暂不得进攻的话,恐怕以马功成一军的力量就能直接拿下温州城。而现在,随着台湾攻略的即将开始,摆在台州的马功成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令他兴奋不已。
  至杨勖,如今也已完成了对其部的整编和新军招募、训练工作,对杨勖来讲,他最为迫切的就是带兵直入福州,因为之前的浙江巡抚,现在的闽浙总督年羹尧就在福州城,杨勖每日无时无刻不想着能砍下年贼的狗头,为自己和吴升等人报仇。
  除此之外,还有在中原的祝建才和江西的袁奇两部情况,如今祝建才的势力扩张迅猛,相比之前又多了两县地盘,再加上八卦教在北方民间力量强大,清廷虽已调兵遣将尽力围剿,可效果并不大。双方在河南几次交战互有胜负,至于祝建才更暗中煽动河北、山东包括山西等地八卦教教民暴动,这些日子这些地区似也有不稳迹象,这令清廷更是大恐。
  如今,康熙已从关外紧急调兵,同时令蒙古各王公组织蒙古骑兵南下,以尽快剿灭在中原的祝建才部。
  而袁奇,在占据九江、武昌等地后,依靠鄱阳湖之便大力发展水师,再加上袁奇部来去飘突,又有水师接应之便,接连几战均有获胜,其声势同样大振。如今已把触角朝四面八方伸出,更联络上了四川的白莲教众,试图依托长江便利同四川连成一线,随后以湖广为基进而取天下。
  随着时间推移,大清王朝可谓处处锋火应接不暇,再加上朱怡成盘据浙江,收编罗教,从实质上基本已切断了清王朝的漕运,如今康熙几乎是焦头烂额,再加上太子清理户部最终未听取四阿哥的建议,搞了个“网开一面、下不为例”的处置方案,导致户部清理并未尽其功,使得财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恶化。
  “如今情况大家都知道了,现攻略台湾时机已成熟,本都督决定即日起由王东的水师本部为主,并陆军5000人直取台湾,马指挥使……。”
  “卑职在!”马功成兴奋地站起道。
  “水师出兵,你台州即日就向温州开战,等拿下温州后再南下直逼福建,给我牢牢盯死年羹尧在福建的兵力,同时做好陆上接应。”
  “卑职听令!”马功成这些日子在台州早就憋的荒,巴不得早点拿下温州城以建功立业,听到朱怡成如此安排他是兴奋地摩拳擦掌。
  “大都督!”这时候,杨勖却站了起来,上前单膝跪地抱拳道:“杨某不才,南下福建愿为先驱,还请大都督成全!”
  朱怡成当然知道杨勖的心思,他是要想向年羹尧报仇,可是杨勖初降不久,而且满心的仇恨,让他跟随大军出战万一求胜心切坏了自己整盘计划那就得不偿失了,想到这,朱怡成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下首的邬思道,而邬思道却微微向他点了点头。
  “好吧,既然杨将军如此,那就在马指挥使下为副,但话说在前头,一应行动必须听从指挥,不得擅自浪战,如有违背军法从事,如何?”
  杨勖听后喜不自禁,连忙大声答应,看着他这副急切而又欣喜的样子在场众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至于宁波水师那边,从王东以下全做好了准备,大都督府参谋本部长庄岩当即挂起一副巨大的地图,地图的中央就是台湾。作为参谋部的主官,庄岩同样还是原福建水师仅次于施世骠的将领,福建水师本就有驻扎和防守台湾之责,再加上庄岩早年还亲历过清军攻台湾之战,对于台湾防务是了如指掌。
  打台湾首要的是澎湖,拿下澎湖就等于有了进攻台湾的跳板,在庄岩的讲述下,攻略台湾的步骤在众人面前清晰无比,何况如今台湾的防守力量并不强,虽然无论是澎湖还是台湾都有水师和一镇绿营驻扎,可从人数和规模来讲却不到二千余人,其战斗力也不高。
  以宁波水师的实力,再加陆军5000人的规模协助,拿下台湾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主要防备的就是南澳总兵蓝延珍,南澳镇可是大镇,不仅兵强马壮还拥有战斗力不俗的一支水师,一旦攻击台湾时间过长,蓝延珍聚兵北上,年羹尧又孤注一掷的话,或就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变化。
  台湾之战,是朱怡成组建的参谋部第一次再众人面前展现,也是参谋部头一回正式参与重大军事决策。随着庄岩指着地图各处侃侃而谈,有条有理地把双方兵力、将领、地形和人员因素、外部因素、甚至包括一些所能想到细节乃至台湾的当地民俗等等全考虑了进去,然后根据攻略台湾的大方案做了详细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拿出了解决办法等等。
  如此细致而全面的参谋方式让所有人大开眼界,别说其他人了,就连老于行伍的杨勖都听得感慨不已,这种参谋方式已完全超越了他之前的想象,简直把战争变成了一种另类的艺术似的。
  而在其中,只有参谋部人员和朱怡成、邬思道依旧如常,作为主薄的邬思道别看这些日子表面上无所事事,可实际上一直为朱怡成在摸清宁波方面的底子以做调整参考,同时作为朱怡成的“私人秘书”他还负责对参谋部的指导工作。
  此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下午,众人就连午饭也是让人送进来的,等到最后以王樊和蒋瑾两人的后勤工作准备报告完毕后,这场会议才进入了尾声。
  按理说,接下来就是散会了,可朱怡成这时候却没宣布散会,反而笑看了一眼邬思道。
  见此,邬思道拿起竹仗站起身,随后空出来的左手向后一伸,一位守备的亲兵连忙把一卷绸做的布递了过来。
  “王将军!”邬思道拿过这卷布,然后放开竹仗用双手捧起,神情严峻地喝了一声。
  在场的王东先是一愣,紧接着朝朱怡成望去,当见到朱怡成向他微微点头时,王东连忙上前大声道:“王东在!”
  邬思道的目光锐利而坚定,他看着王东,同样也望着在场所有人:“当年甲申之变,满清入关,亡我河山,占我神州,杀我汉人兄弟姐妹,驱我等为奴,至今已六十五载。此战台湾,必当重扬我大明天威!更是兴我大明的关键一战!监国殿下有令!拿下台湾就当复我大明旗号,凡是随起义有功之臣更将不惜封赏,希望我军将士奋勇杀敌,以重现洪武先帝驱逐鞑虏复我河山的当年之威!”
  说完,邬思道把手中绸布一展,蓝底红色再加用金线绣成的十二角日月旗顿时出现在众人面前,见到此旗众人顿时呆住了,再听得刚才邬思道口说所说的监国殿下,一时间全惊愕的连话都说不出……。
第154章
澎湖
  澎湖,台湾的门户。
  驻守澎湖的是副将叶国鼎,下辖水师八百,战舰二十余艘,陆战绿营六百人。
  由于郑家数十年前丢掉了台湾,清廷拿下台湾后就把台湾纳入福建管辖,台湾也只设了一镇即为台湾镇,但这镇仅是小镇,总兵力并不多,尤其是澎湖这样的台湾门户加起来也仅是一千四百余人,实际上去掉空额外真正能出战的人数更少。
  在清廷看来,灭掉了郑家,残明势力已彻底解决,天下太平,台湾从此高枕无忧,不必再派重兵把守。何况厦门还有强大福建水师在,再南更有南澳总兵蓝延珍随时可以北上,澎湖及台湾的守军说白了也就是防止地方,维持航道,弹压乱民而已。
  从康熙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短短的一年中浙江大变,如今中原和武昌也大乱起来,宁波势力突然崛起,占据台州后不仅北进苏松,还在奉化一战中击溃清军两镇人马,其声势大振。
  现在,宁波势力又在台州调动兵力,隐有南下攻击温州的迹象。闽浙总督年羹尧见此只能暂缓对福建腹地的陈五显部围剿,重新布置兵力以防不测。
  而这些,对于澎湖副将叶国鼎而言却离的太远,因为就算宁波的兵打到福建那也起码先得拿下温州才行,再说台湾孤悬海外,大陆那边的乱子暂时也乱不到这,所以相比福建其他地方的绿营而言,叶国鼎的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每日里在岛上吃吃喝喝,空闲时带着手下战舰在附近转上一圈,遇见来往的商船还能顺手打打秋风什么。
  这一日,叶国鼎如同往常一般睡到日上三杆,正打算去码头转转的时候,只见一个亲兵急急跑了过来。
  “大……大人!外面……来……来了船!”
  “来船了?”叶国鼎听后不惊反喜,澎湖守将这个差事虽不起眼,可实际上却是肥差。要知道台湾海峡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平日里经过的商船可不在少数,只要凡是有船经过,那就是叶国鼎带人出去打秋风的好机会,所以听到外面来了船,叶国鼎心里是高兴不已,还念叨着什么今天出门就听见喜雀叫必有好事之类的话,其实这澎湖列岛哪里来的什么喜雀?到处飞的海鸥倒有不少,可叶大副将既然这么说了,下面人又怎么会扫兴呢?当即都乐呵呵地连声称是。
  等到了码头一看,果然远处隐隐约约有船帆出现,看规模似乎是四五艘的样子。
  “小的们!准备起来!买卖来了!”叶国鼎见此大喜,四五艘船,而且船看起来还不小,看来是哪个大商家的船队,而且从船行的方向正是澎湖。叶国鼎此时暗暗琢磨着今天能捞多少好处,招呼着部下做好登船检查(敲诈)的准备,却丝毫没有感觉任何不妥。
  至于他的那些部下也瞧惯了自己上司的作风,嘻嘻哈哈地登上码头的战舰,很快几艘战舰就驶出码头,朝着船队主动迎了过去。
  作为副将的叶国鼎当然不会放过这样机会,他也登上了其中一条战舰,可战舰驶出码头前行了一些时间后,只见那本慢吞吞的四五艘大船突然加快了速度,当叶国鼎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又见到海平面最远处冒出了一条桅杆。
  “又来一艘?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叶国鼎喜滋滋地想,可这念头刚刚冒起,又是一条桅杆升起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