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656

  拿下北方高地,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明军占领北方高地后不仅把俄罗斯在谷地的防御生生撕开了个口子,同时利用高地的优势明军的炮火直接就能攻击到谷地毛子的堡垒。
  在这种情况下,谷地堡垒的毛子已经无险可守了,等到第三天的时候,虽然南边高地的毛子拼命意图阻拦明军进攻,为谷地的同伴进行炮火支援,但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已经没有了太多意义,在明军炮火攻击下,谷地的毛子堡垒很快就损失惨重,见势不可为,谷地的毛子指挥官直接就丢下了堡垒向西撤退,明军趁此机会直接一举占领了堡垒,并派部队快速尾随追击。
  明军拿下堡垒,南边高地的毛子成了孤军,进不得也退不得,虽然阵地依旧在手,却是瓮中之鳖。
  无奈,南边高地的毛子主动打出了白旗投降,就此谷地之战以明军大胜结束。
第1466章
乌兰乌德城
  杨勖拿下谷地要道,但这不代表俄罗斯人在前面就没有防御阵线了,相反在谷地西边毛子设置了好几道防线,意图要这种方式节节抵抗。
  面对这种局势,明军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硬碰硬地一路打过去。这一打就是好些天的时间,虽然明军拥有强大的火力和攻击力,毛子的阵线如同钉子一般被明军逐一拔除,但是明军同样遭受了不小损失,更重要的是耽搁了明军直接攻击乌兰乌德的时间,等到最后一刻钉子被明军拔掉,终于打通了整个谷地的时候,时间也来到了北方的秋季。
  西伯利亚的秋季异常短暂,从头至尾充其量也就半个月的时间,有时候冬天来的早,这秋季就更短了,当秋季一闪而过,随着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西伯利亚就将进入漫长的寒冬。
  杨勖对此非常清楚,他之所以执意要尽快拿下乌兰乌德就是因为冬天的临近。
  一旦寒冬来临,明军在野外根本无法生存,明军连同蒙古骑兵十几万人马,假如无法在冬季来前拿下乌兰乌德,那么明军就将面临寒冬的威胁。
  这个时代,拿破仑还没出生,三德子的小胡子连他的祖宗在哪里都不知道。可是这两位曾今横扫欧洲的强者却在俄罗斯的严寒中折翼,并且成为帝国由强转衰的转折点。
  对此,朱怡成是非常清楚的,早在杨勖决定尽快拿下乌兰乌德的同时,朱怡成就给前线的杨勖发去了旨意,让杨勖必须注意北方的天气变化,如果没有十分把握的话,明军赶在严冬来临之前向南撤军也是可以的。
  对于朱怡成的担忧,杨勖自然心里明白,要知道他在此战之前掌控着大明辽东军队,辽东就处于北方,虽说严寒比不上西伯利亚更冷,可也相差不多。
  面对朱怡成的警告,杨勖依旧冒险执意攻击乌兰乌德,一来是杨勖不甘心就此回军,一旦大明军队和蒙古骑兵就此撤退的话,那么大明这边掌握的优势荡然无存了,不仅给了俄罗斯喘息的机会,同时也会让部队的士气受到打击。
  二来,攻击乌兰乌德杨勖已谋划了许久,他有信心在严冬来临之前拿下乌兰乌德。
  而其三,那就是杨勖的私心了,前面说过作为十大开国公之一的杨勖,眼下是仅剩余没有入军机处的两人之一,相比在西域建功立业的林建章,杨勖可不想被林建章给比下去。此外还有一个岳钟琪呢,虽然他的爵位比杨勖稍差,可要知道岳钟琪这些年南征北战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劳,就连林建章都是岳钟琪的副手,以朱怡成向来提拔臣子不拘一格的性格,弄不好岳钟琪会后来居上。
  于公于私,在这种情况下杨勖都不可能就此回军,从而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在他眼里乌兰乌德必须打,也有把握打下来,只要拿下乌兰乌德,那么大明军队和蒙古骑兵就能以乌兰乌德为据点牢牢扎在西伯利亚,从而同西边的俄罗斯远东总督府形成对峙。
  终于,谷地打通,明军通过谷地进入了乌兰乌德所在的平原地区,当杨勖一眼看见乌兰乌德城的时候,原本放松的心情一下子就又紧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俄罗斯人在乌兰乌德是花了大力气的,乌兰乌德城的位置就在谷地西边出口处不远,而在它北边是高地是山脉,在它的西边是色楞格河,只有西南方向是平缓的平原,可因为色楞格河的缘故直流河道众多,地形复杂,非常不利于大部队展开。
  这样的城市或者说堡垒是极为难打的,由于地形的原因明军根本无法彻底围困乌兰乌德。反而乌兰乌德的毛子们却能够通过西边的色楞格河和北方高地山脉自由出入。
  明军要打乌兰乌德眼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谷地西边直接攻击乌兰乌德城,并且想办法从西南方向绕过密布的河流渡河,再转道西北后然后向东控制住色楞格河和乌兰乌德的关键位置。
  就算这样,乌兰乌德也依旧没有被封锁,只不过能让明军稍抢回些优势罢了。可当杨勖派出斥候探查乌兰乌德周边地形后得到的结果却让他之前的想法有所改变,因为这些毛子在这几片区域同样设置了防线和障碍,明军如果要如此打的话必须先拔除这些据点,这样一来明军会耗费不少力气和时间,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进攻计划。
  为此,杨勖最终决定继续强攻乌兰乌德。他要用堂堂之战直接打破乌兰乌德的防御,拿下这个重镇。
  乌兰乌德之战在明军通过谷地后的第三天上午开始,此时的明军主力已聚集在了乌兰乌德城下,后方的大炮也拉了上来,随着平原区域的部队展开,乌兰乌德这个城市将面临明军猛烈的攻击。
  “将军阁下,明军要进攻了!”乌兰乌德城内,驻守乌兰乌德的是少将格里高利。
  这位少将之前仅仅只是上校,因为别列克夫晋升的缘故,为了鼓励部下的士气,别列克夫以远东总督府的名义提升格里高利为少将,不过他这个少将只是临时任命,并没有得到圣彼得堡的正式任命,但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成为将军哪怕是临时的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让大家做好准备,注意明军的火炮!”格里高利举着望远镜,通过堡垒露出的窗口向明军方向仔细看着,他的表情异常严肃,眉头更是紧锁。
  原本,格里高利以为自己的谷地的层层防御能够彻底拖住明军的脚步,只要等到冬天的到来,那么攻势如虹的明军必然会遭受严寒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守住乌兰乌德没有问题,甚至还能趁此机会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这个强大的对手。
  可没想到明军的进攻力度会是如此之大,决心又是如此坚定。他在谷地的几道防线逐一被明军拿下,虽然让明军遭受了不小损失,可却没能达到他的预期。
  眼下算算时间,离冬天来临还有半个月左右,明军就打开了谷地通道直接打到了乌兰乌德城下,这让格里高利意外之余又有些不甘。
第1467章
穴地攻城
  兵临城下,格里高利却没有太多惊慌,相比在谷地的几道防线,乌兰乌德城的坚固根本不是那些临时防线可比。
  要知道乌兰乌德当年修建起来时就是城堡,俄罗斯人占领此处后对乌兰乌德进行了多次修筑和扩建,几十年下现在的乌兰乌德说是一座城,其实用一个要塞来形容更为合适。
  整个乌兰乌德无论是城墙还是建筑都是用大块的石头切筑而成,西方的建筑修筑和东方有所不同,相比东方习惯于用土木和烧制砖墙修筑,西方人更喜欢用天然的巨石来建造。
  从这点来说,巨石的耐久性相比土木更持久,所以西方文明从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建筑并不少见,其中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古罗马的斗兽场、雅典的神殿废墟,还有闻名于世的埃及金字塔等等。
  而在东方,除了长城之外,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建筑极少,仅存下来的往往也只是那些用石头建造的桥、塔寥寥无几的建筑而已。
  就算是大名鼎鼎的长城,在后世中国人都称长城是秦始皇所修建的,可其实后世现代人看见的长城并非秦长城,而是明长城。
  至于秦长城,仅能在某些地方才能通过遗留的痕迹来进行确认,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话,看见秦长城的遗迹根本就认不出来它是什么,因为千年的风霜下古时的秦长城早就没了当年的雄姿,遗留的仅仅只是高低起伏的土堆罢了。
  格里高利知道明军的火炮厉害,可再厉害的火炮要打破乌兰乌德的城墙根本就不可能。
  巨石堆切的城墙完全可以阻挡住火炮的轰击,而且乌兰乌德的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明军在无法包围乌兰乌德的情况下只能强攻,可是强攻乌兰乌德谈何容易?以格里高利来看,凭借乌兰乌德的防御和城中的军队和物资,守上一年两年都不是问题。
  想当年满清康熙时期,满清因为领土问题和俄罗斯在雅克萨地区打了一仗,这一仗从开始到结束前后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其中真正交战的时间长达三年左右。
  俄罗斯驻守雅克萨的兵力并不多,仅只有五六百人而已,而满清派出攻打雅克萨的兵力前后加起来超过五千人,如果再算上民夫和辅兵的话,动用兵力高达上万。
  以超过俄罗斯十几甚至二十倍的力量,耗费了这么久的时间才拿下雅克萨,这就是当年雅克萨之战的真相。
  更加可笑的是,拿下雅克萨还不是清军用武力攻破的,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清军围困太久导致雅克萨的俄罗斯守军弹尽粮绝,最终无奈投降的缘故。
  亏得后世那些清吹拼命为我大清歌功颂德,可在真实的历史之中这样的战绩几乎让人笑掉大牙。更要命的是,这一仗看起来算是打赢了,可接下来的清廷骚操作却人哭笑不得。
  赢家割让了领土,输家却拿到了在战场上没还有获得的东西,这种所谓的“平等条约”也不知道是哪个白痴专家认为的。
  乌兰乌德可不是雅克萨,当年的雅克萨只不过是俄罗斯人在那边设立的一个据点,充其量就是后世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大一点的炮楼存在。
  而乌兰乌德是城堡,是俄罗斯人在远东的重镇,从最初它的设计和建造就是以军事需求来的,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和增建,现在整个乌兰乌德就如同一个乌龟壳一般,正是因为如此,格里高利才有如此底气。
  格里高利的想法很简单,他只需要坚守乌兰乌德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够了,等到冬季来临,明军和蒙古人根本不可能继续攻城,留给他们的只有撤退一条路。
  格里高利清楚这点,作为明军的统帅杨勖也明白这点,所以说明军是在和时间赛跑,必须要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乌兰乌德,要不就是功亏一篑。
  乌兰乌德不好打,抵达这时通过观察杨勖就看明白了,但再不好打也要打,杨勖很快就指挥明军对乌兰乌德发起了进攻。
  明军的攻城战先以炮火轰击开始,明军此次北上携带了上百门野战炮和佛郎机,至于小型的虎蹲炮就更多了,不过在这样的攻城战中佛郎机和虎蹲炮都派不上什么用处,担任主要炮火攻击的是明军制式野战炮。
  几十门野战炮排成一排,随着一声号令而下,同时发出了怒吼。炮声隆隆,大地震动,无数炮弹划过天际,带着炙热的温度朝着乌兰乌德飞去。
  乌兰乌德的守军同时开炮还击,但相比明军的野战炮,毛子的大炮虽然口径更大,射程却没有明军远,相比之下炮击明军占了绝对优势,可实际效果却不怎么样。
  一颗颗炮弹生生砸到乌兰乌德的城墙和堡垒上,却没起到应有的效果。
  乌兰乌德的建造利用了大量巨石堆切,这些巨石的坚固程度超过了普通人的想象,炮弹砸上去,除了砸掉点石皮或者在上面留下一个白印子外根本就起不到什么效果。
  至于那些毛子们,个个都躲在厚实的墙后或者堡垒里,除了寥寥无几的倒霉蛋外,其余人几乎毫发无损。
  举着望远镜的杨勖微微皱起了眉头,虽说他对于这个情况有所预料,可没想到乌兰乌德的城墙会如此坚固。
  “让兄弟们上!”杨勖开口下达了正式攻击的命令。
  虽然他知道在炮火没有起到显著效果的情况下,这样的攻城会付出巨大伤亡,可摆在杨勖面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要么拿下乌兰乌德,要么灰溜溜地回兵南归。
  再说,打仗有不死人的么?杨勖也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为将者必须心狠手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哪怕是用人命来堆也必须拿下乌兰乌德。
  明军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应攻城器械全部就绪。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开始正式攻城,首先上去的是一个营的明军,带着攻城器械如潮水一般涌去。后面的明军大炮继续射击,一发接着一发炮弹尽力压制住乌兰乌德的火力,为步兵进行掩护。
  “明军上来了,准备开炮!”
  格里高利老奸巨猾,从一开始他就隐藏了守城炮火,同明军对射的防御炮只不过是城防的一部分,还有部分火炮都藏在城墙之后。
  见到明军正式进攻开始,格里高利果断下达了火炮全开的命令,当明军步兵带着攻城器械涌来,抵达火炮射程之内时,乌兰乌德的火炮顿时全开,一时间明军步兵被打得措手不及,几具器械连同操作的士兵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炮弹生生连同器械一起砸成了碎片。
  这一幕让明军大怒,明军火炮立即调整目标,冲着露头的城防炮方向拼命射击,你来我往互有伤亡,可同时进攻的一营暂时无法抵御住乌兰乌德的反抗,无奈之下只能无功而返。
  明军第一次进攻还没打到城墙下就无奈退了下去,不过接下来明军再一次用炮火继续压制,同时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这一次进攻要比第一次好了许多,由于乌兰乌德之前没有暴露出来的火炮位置已经被明军掌握,明军依靠火炮数量进行压制,所以进攻的明军在付出一定伤亡的情况下终于攻到了城下。
  乌兰乌德的城墙设计和中国有所不同,俄罗斯人对乌兰乌德的防御设立利用了棱堡式建筑结构,这种建筑结构的优势是防守方可以对进攻方进行多方面的交叉式火力攻击。
  这也给明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难度,当明军在城墙下开始利用登城器械进行攀抢城头战术的时候,躲在墙后的毛子们一个个突然就露了头,他们拿着火枪,又或者用其他防御装备对墙下的明军发起了反击,明军虽然早就有所准备,用火枪和虎蹲炮等火器进行对射,同时掩护登城的同伴进攻,可因为棱堡的优势所在,很快进攻的明军落入了下风。
  战斗从上午持续到傍晚,当黑夜来临之前,进攻的明军这才退了下去。
  当下属把第一天伤亡报告送到统帅杨勖面前时,杨勖的脸色有些难看,仅仅一天时间,明军就伤亡了六百多人,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杨勖的想象,更要命的是乌兰乌德依旧巍然不动,明军连城墙都没登上去。
  如果接下来的攻城战依旧如此的话,那么这仗也不用打了,等待明军的不是在乌兰乌德城下流干鲜血,或就是当寒冬来临后明军在这里活活冻死。
  “大帅,何不用穴地攻城?”正当杨勖为之头痛的时候,一个偏将在一旁提醒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