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9/656

  就这样,接到命令后的朱伯很快就出了海,舰队最高指挥官名义上是曹上校,实际上却是太子朱伯,董大山煞费苦心,让这种万无一失的办法给太子取得战功,同时让太子通过这场小规模的战役获得些战争经营,等到凯旋归来,那么无论是董大山还是南海舰队就能顺理成章地给朱伯授勋,并晋升军职。
第1416章
明兴
  董大山煞费苦心,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不过意外总是难以预料的,当舰队来到荷兰人的驻地时,朱伯诧异的发现真实情况和得到的情报有所出入。
  这个意外就是英国人的出现,这点是之前没能预料到的,而且英国人不仅派了一艘战舰过来,还在南陆登陆了上百名士兵,这使得之前的判断出现了差错,虽然从军力而言大明依旧占有上风,可双方的实力差距却和最初不同了。
  面对这个情况,曹上校考虑再三准备放弃原来的计划,让舰队调整航线转为去罗港,等到了罗港后再调动罗港的战舰和人员重新出兵,以确保万无一失。
  曹上校的计划调整不能说错,如果不是朱伯在舰上的话他也没必要这么慎重,毕竟朱伯是太子,是大明的储君,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曹上校不愿意让朱伯冒可能存在的风险。
  可是曹上校小看了朱伯的信念,朱伯虽然是太子,但他在南海舰队服役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军官,作为一名普通军官哪里有临上战场退缩的道理?
  况且更重要的一点,大明的舰队在查明对方情况的同时,对方也发现了大明舰队的存在,如果这时候掉转头去罗港不仅贻误战机,更会给对方一种大明退却的懦弱表现,这在骄傲的大明太子心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既然自己这边依旧占有优势,这仗不是不能打,那还担心什么呢?朱伯直接拒绝了曹上校的建议,决心要打这一仗。
  虽然曹上校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可朱伯的身份哪里是曹上校可比的?此外董大山在出发前还给了朱伯能够调动军队包括舰队的最高权限,所以当朱伯决定就此开战的时候,曹上校只能同意。
  战争就此爆发,三艘大明战舰面对荷兰、英国的三艘战舰和堡垒展开了一场激战,这是一场未载入史册的战争,时间并不长却极为激烈,最终以大明方面付出小规模伤亡代价下获胜而落下帷幕。
  大明的战舰依靠强大的火力和灵活多变的战术打得对方几无招架之力,一艘荷兰武装商船开战后仅十几分钟就直接被击沉,半小时后荷兰战舰负伤,英国战舰见情况不妙意图逃离战场,却被两艘大明战舰前后夹击无法逃脱,无奈之下只能降旗投降。
  解决了海上力量后,在陆地上的荷兰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虽有堡垒进行驻守,但他们的堡垒说是堡垒其实就是个石头和泥土搭起来的围子罢了,缺乏远程要塞大炮和其他防护,面对大明战舰数十门大炮铺天盖地的猛烈轰击,仅仅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随着堡垒里的士兵们打出白旗,对方宣布向大明舰队投降。
  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半天时间,那时候的叶荣柏还刚收割完庄稼地呢,这边的大明舰队就干脆利落地拿下了荷兰人的据点。
  随后,大明舰队派陆战队接管了荷兰人的驻地,安置俘虏,至于捕获的两艘战舰在简单维修后由大明海军驾驶着,连同朱伯所在的战舰一起出航向东。
  按照朱伯的打算是开到罗港去,这两艘捕获的战舰舰体好些地方有受损,虽不影响短途航行却必须要进行修理,罗港的码头虽小却有修理战舰的专业人员和设备,何况朱伯原本就要去罗港,正好一起过去。
  这也是恰好叶荣柏在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和朝着罗港而来的朱伯直接碰上的原因。
  听完了对方的讲述,叶荣柏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经过,高兴之余又为朱伯如此冒险而后怕。
  “殿下,您太冒失了,对方可是也有三艘舰啊!就算其中一艘是武装商船,可一旦对方要和我们鱼死网破怎么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战场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您万一……。”
  “没什么万一的,我的命是命,难道其他人的命就不是命了?”朱伯一摆手神色严峻道:“既然我在海军服役,那就是海军的一员,就算是我皇族也没有例外,对此在服役之前我就有过准备,哪怕是战死沙场也是在所不惜,大明有一个死战的太子,总比大明有一个胆怯懦弱的储君更好!”
  说到这,朱伯的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几是朱清研能够在新明的大海战中亲临前线,临阵接替指挥建立功勋。相比那场海战,他现在所经历的海战无论规模和强度都不可相比,自己妹妹都能做得到的事,难道他这个太子哥哥会不如一个女人?
  朱伯接着又笑了起来,很有把握道:“其实叶大人也不必担忧,我也不是没脑子的人,虽然开战前对方的军力不算差,如仅仅凭军力而言同我大明也仅是稍逊而已。不过叶大人,有些事不仅从数字上来判断,还要从各方面来判断。”
  见叶荣柏露出疑惑的表情,朱伯略有得意道:“当初发现对方情况时我就看出了对方表面上隐藏的弊端,首先我们的对手不是一家,而是三家。这三家暂时合在一起,无非是为了利益罢了,但无论是统一指挥还是各自的小心思都不可能是注定一条心,而我们这边却不同,舰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昂,从这点来说就比对方强多了。”
  “此外,荷兰人先不去说,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实际上是借用荷兰人私占的地盘,从这点来看他们原本就担心被我大明抓到把柄,当我大明舰队出现在海面上的时候,对方也作出了意图离开的举动,从这点来看他们明显是心虚了,既然心虚就必定毫无斗志,在战场上没有斗志的军队如何能够获胜?”
  “最后,他们根本就没预料到我大明舰队会直接来攻,以有心对无意,从这点上我们就占了上风,至于其他的小结暂且不提,仅以上三点二言,此战我大明获胜的把握极大,既然是这样那还考虑什么呢?叶大人你觉得呢?”
  叶荣柏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不能否认朱伯分析的极有道理,虽然叶荣柏不懂带兵打仗,可他这些道理却是明白的。如果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老将的话也许叶荣柏不会如此震惊,可说这番话的却是年轻的太子,这让叶荣柏惊讶之余又无比感慨。
  “国有如此储君,何愁大明不兴?”
第1417章
人口基础
  叶荣柏原本是要去荷兰人驻地那边看看,而现在朱伯的舰队已经直接拿下了那边,就连跑过来搞事的英国战舰也被大明舰队顺手俘虏了。
  既然如此,叶荣柏也没必要现在再过去,况且朱伯眼下要去罗港,作为大明在南陆的最高级别官员,叶荣柏这时候当然要亲自陪同朱伯返回罗港。
  就这样,出发时是两艘船,回来的时候却是五艘,由于其中有两艘是荷兰和英国战舰,为了避免抵达罗港引起不必要麻烦,叶荣柏让随舰而行的小型战舰先行返回罗港报信。
  一天后,叶荣柏等人返回了罗港,当他们靠港的时候,码头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所有人脸上洋溢着欢庆的笑容,对于大明人而言,自己的舰队打了胜仗,而且拔掉了西边的钉子,俘虏了他国的战舰,这是一件当然值得高兴的事。
  抵达罗港,叶荣柏亲自先领着朱伯逛了下罗港城,至于朱伯的住处安排自然就是叶荣柏的宅院了。
  罗港的条件比不上本土,太子驾到作为臣子的自然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哪怕朱伯说过他现在只是普通的海军中尉,可叶荣柏哪里敢让太子随便找个地方住?罗港条件最好的住处除了叶府还能会是哪里呢?
  让出宅院不算,原本叶荣柏还打算自己搬出去的,这被朱伯给劝住了。按照朱伯的说法,他不希望自己的身份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表面上作为曹上校的临时随从入住叶府还能说得过去,如果叶荣柏连自己都搬出去的话,那么他的身份就肯定瞒不住了,这样可不是朱伯所希望的。
  所以叶荣柏最终还是留在了自己府中,但为了安全他特意把后院最好的屋子收拾出来给朱伯,此外还关照了家中仆人,没有他的允许谁都不能进后院,就连一日三餐也必须由叶荣柏亲自安排。
  “叶大人,如此招待实在有些过了。”朱伯面对这种待遇有些哭笑不得。
  “殿下!您的身份贵重,既然来了臣这,就让臣安排吧。”有些可以退让,但有些叶荣柏是绝对不能让步的,哪怕让朱伯不高兴他也必须做。
  朱伯可是大明的储君,如果在南陆出点什么事那么叶荣柏如何向朱怡成和整个大明天下交代?朱伯的安全不仅是皇帝和大明的事,更是他叶荣柏和叶家的事。
  “殿下,叶大人有他的苦衷,您就暂时委屈下吧。”在一旁,曹上校劝了一句,他当然清楚叶荣柏这样安排的想法。
  朱伯皱皱眉头,他虽然想以普通人的身份在罗港,可毕竟他的身份不普通,而且叶荣柏这样安排也是好心。
  “好吧……。”朱伯无奈答应,可同时也对欣喜的叶荣柏关照道:“不过我可不想再有其他特殊待遇,此外叶大人您可不能限制我在罗港包括南陆的任何行动,需知我是带着任务来的,同时也是一名海军军官!”
  朱伯的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叶荣柏迟疑了下点头答应了下来,他虽然和太子之间交往不多,除了以前的几次见面外,在从昨日到现在的交谈和沟通中,叶荣柏已经摸清了几分朱伯的性格脾气,作为商人出身的叶荣柏深知同人打交道的方式,更明白对于某些人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事又不能做的道理。
  大明用这种方式直接处理在南陆的事件,这不仅是朝廷的意思,同样也是董大山的意思。
  作为执行者,朱伯猜到了这么做的真正用意。
  拿下荷兰人的驻地,俘虏了对方的战舰和士兵,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席是对西边军事堡垒的处置问题,对于这点朱伯在船上就和叶荣柏谈过了,虽然大明在南陆目前最大的中心在罗港,其余几个据点只是刚刚开始设置不久,可不得不承认荷兰人选的这个地方很是不错,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海上交通来看,比起罗港也相差不多。
  此外,这个地方废弃的话很是可惜,荷兰人在这一年中可是花了不少力气建设,倒不如直接把其收归己有,在西边再设一城,这样一来就能和目前的罗港形成犄角姿态,直接能够控制北方航线,就算任何一地有事,以其距离而言来往也仅一两日而已。
  所以说,朱伯的建议是让叶荣柏在开发罗港的同时把西方据点一起纳入范围,对此叶荣柏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欣然表示接受。
  在叶荣柏看来,荷兰人的堡垒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拿下来对罗港百利而无一害。不过目前南陆开发却有极大的不足,除了物资、设施等方面外,最大限制的问题还是人口,正是因为人口的稀缺,这才使得南陆开发没有达到想象中的进度。
  “殿下,如能加大本土向南陆的移民就好了,臣不需多,只希望今年能移民五万人……不!三万人足矣!”叶荣柏期待的对朱伯说道。
  朱伯想了想点头道:“叶大人的考虑倒不为过,可是目前本土向海外移民比较困难,朝廷目前就连新明的本土移民暂且也停止了,如今新明可都是依靠从朝鲜和日本进行移民充填人数。”
  “这为臣明白,朝廷重心在何处臣也清楚,但这人口是必要的基础,南陆比不上新明,可至少也不能相差太多吧?臣的要求不高,就算无法从本土移民,给臣一些朝鲜人或者日本人也行啊!眼下南陆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这人手不足许多事都做不起来。”叶荣柏对朱伯大叹苦水,事实也是如此,整个南陆目前大明才多少人?
  罗港作为叶荣柏最早进行开发的城市,整个罗港也不过千余人而已,至于其他地方人就更少了,多则上百少则几十,全部加起来整个南陆不到万人而已。
  这么点人撒在如此大的南陆,叶荣柏根本就没能力对南陆进行全面开发,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如果是在以前,他这么做或许没有问题,因为南陆根本就没什么人,除了那些少的可怜的土族外。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荷兰人、葡萄牙人甚至包括英国人的陆续出现,南陆已经成了各国的聚焦点,人口基数的严重不足不仅制约了南陆的开发进度,更限制了南陆的自保。
  虽然如有战事叶荣柏可以向本土和南海舰队求助,可这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人口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
第1418章
离开
  朱伯没有给叶荣柏确切的答复,虽然他是太子,可他这个太子没有理政,目前也仅是在南海舰队服役。
  从这两点来说,朱伯不要说国家政务了,就连海军中的一些超过职权的事也没权利决定,当然除了之前攻击荷兰人据点的命令之外,那是董大山作为坐镇南海的最高统帅临时赋予他的权利。
  朱伯来南陆的任务很简单,其一就是帮助叶荣柏解决荷兰人的问题。其二是到南陆来看看,观察南陆的开发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在来之前,董大山特意叮嘱过他多看少说,这点朱伯自然是记在心里,沉咛之后朱伯只能告诉叶荣柏,关于移民问题建议他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然后由朱伯带回吕宋后转交朝廷。
  叶荣柏也明白这点,谢过朱伯后表示会尽快写份报告递交。
  三人坐着又说了会话,叶荣柏起身让朱伯和曹上校早点休息,等明日安排他们去罗港城再转转,顺便再看看刚收割完的庄稼地和正在储备的粮食等物资。
  等叶荣柏离开后,朱伯活动了下坐的有些僵硬的身子,无奈对曹上校苦笑道:“曹兄,这叶大人也太……哎!”
  “我们在罗港呆不了几日,叶大人也是一番好意。”曹上校笑着安慰道,他当然明白朱伯其实不想因为他的身份有什么特殊关照,可如果是其他人的话还好,毕竟没人会注意一个普通的海军中尉。
  但偏偏叶荣柏是认识朱伯的,而且叶荣柏的身份又和董大山不同,朱伯作为大明储君就算是以普通军人的身份来到南陆,叶荣柏也不可能不给予安排。
  从这点来讲,叶荣柏并没有做错,何况眼下的大明不是前明,更不是满清时期,要知道如果是在那两个时期,朱伯作为太子别说是在军中服役了,恐怕连皇宫都不容易出,更不用说跑到如此遥远的南陆来了。
  “不过殿下,话说回来叶大人也不容易,这南陆的人口实在是太少,如南陆人口多些的话,那些西方人也不敢在我大明眼皮底下私自登陆设置堡垒。”曹上校劝了朱伯一句后又感慨道。
  朱伯点头表示赞同,对于的南陆情况他之前有所了解,而且荷兰、葡萄牙甚至英国人的小动作南海舰队也有所掌握,这也是他和曹上校来南陆的主要原因。
  正如叶荣柏说的那样,南陆的人口太过稀少了,整个南陆以面积而言几乎同大明本土没多少区别,但在目前这么大的南陆大明的移民包括驻军居然不到万人。
  这么点人撒在这么大的南陆,就和一滴水融入海洋没什么区别,叶荣柏为了控制南陆想了不少办法,除去重心在罗港外,其余几处只能以定居点(驻地)来进行设置,用这种方式确保大明对南陆的主权。
  可就算这样,如果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叶荣柏或许可能猥琐发展,但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以前的世界了,自大航海时代后,西方各国就如同饿狼一般疯狂掠夺殖民地和全球的财富,随着新大陆的逐渐饱和,再加大明的突然崛起,原本的历史走向也发生了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