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7/656

  虽然改革的决策已经确定下来了,但是究竟如何改革却没有丝毫头绪。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在询问臣子和学者之后决定先从军事改革入手,同时逐步消除原本帝国内部腐朽的习俗,并且派出近臣前往东方,意图从东方获得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支持,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
  伊普拉金是帝国的大贵族,同时也是艾哈迈德三世的政治顾问。相比许多普通帝国贵族,在多次游历欧洲的伊普拉金是鲜明的改革派,并且拥有卓越的眼光和坚定信念。
  这一次前来大明,以伊普拉金的身份原本没有必要亲自前来,但考虑到大明的强盛和大明政治结构和军事各方面的先进,伊普拉金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
  为了前来大明,他甚至把苏丹必须准备在帝国第一次在国外设立大使馆——维也纳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交给了他的副手,从而踏上了前来东方的路途。
  抵达大明之后,他亲自目睹了大明的繁华和强盛,更为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表示欣慰。
  抵达京师,伊普拉金住进了大明为招待他的住所,大明对于他的礼节和安排令他非常满意,在大明他不仅受到了尊重,更拥有自由在京师游历的权利。
  住了好几日后,一直等待消息的伊普拉金终于接到了大明官员告知皇帝陛下同意见他的回复,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伊普拉金欣喜万分,为了表示对大明皇帝的尊重,在正式召见的前一日伊普拉金就特意焚香沐浴,召见当天他穿着最为华丽的服饰,带着从帝国精挑细选的礼物,跟随着大明官员来到了皇宫。
  当伊普拉金进入紫禁城的时候,更被这座宏伟华丽到极点的宫殿给震惊了,他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伟大的宫殿群建筑,皇宫的华丽、庄严、肃穆……都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情不自禁产生从内心深处涌起的畏惧。
  走在皇宫内的御道上,见多识广的伊普拉金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心中对马上见到这个帝国皇帝带着期盼和敬畏。
  为了表示对伊普拉金的尊重,今天朱怡成并没有在偏殿接见,而是把地方换到了皇极殿。
  皇极殿最初叫奉天殿,后嘉靖年改名皇极殿。清军入关后,伪清顺治把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大明复国后还都这个名字自然又改了回来。
  进了皇极殿,伊普拉金一眼就看见正前方高高在上的宝座,宝座上坐着一个身穿皇袍的男子,由于离的太远,伊普拉金并没有看清朱怡成的容貌,但坐在宝座上的朱怡成气度非凡,给人一股无形的威严和压力。
  宝座下首两旁分别有十数员大明官员,这些官员除了各军机大臣外,还有各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主官将领等。这些人均是大明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伊普拉金一个都不认识,但不妨碍他对此的猜测。
  按照礼仪,外交部的专门官员之前就对伊普拉金进行过觐见的讲解,伊普拉金按照所记忆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拜见大明皇帝,并向大明皇帝递交国书和礼物。
  这一切陌生的礼仪很是繁琐,不过伊普拉金还是一步步很好地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递交国书和礼物,向大明提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和大明结盟的请求。
  对此,朱怡成并没有马上回复,而是先接下了对方的国书和礼物,随后让完成觐见的伊普拉金先行返回住处,等到大明的最终决定。
第1391章
三步
  “关于刚才奥斯曼帝国使者所提议事,诸卿以为如何?”
  打发走伊普拉金,朱怡成开口询问此事。
  殿上稍静了片刻,很快汪景祺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或可商榷。”
  朱怡成没说话,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汪景祺行礼道:“据臣得知,奥斯曼帝国乃西方大国,此国国土极大,国中人口数量超过二千余万,强横一时。如今西方各国私下合纵,针对我大明意图越发明显。要破此局,我大明必须以连横对之。”
  “奥斯曼帝国同欧洲各国素有恩怨,尤其是俄罗斯更是视同仇敌。如今奥斯曼帝国主动来使寻求联盟,臣以为这是极好机会,如能拉拢其国,对于目前局势正是破局之举。”
  朱怡成微微点头,继续把目光向其他人看去。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谨慎!”这时候,孙嘉淦站了出来说道。
  “卿持否定?”朱怡成问道。
  孙嘉淦摇头道:“陛下,臣只是担心同奥斯曼帝国连横或适得其反罢了。”
  “哦,你仔细说说。”
  孙嘉淦说道:“西方各国宗教虽有不同,但基本还是大同小异,而且各国君主都以上帝、天主为教义基础,但奥斯曼帝国却不同,其国宗教大异于西方各国,这点来说是属于‘异教徒’。”
  “汪大人刚才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是陛下,一旦和奥斯曼帝国连横结盟,那么必然会被西方各国所排斥,如今西方各国已对我大明有所针对,但要知各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我大明在欧洲各国公使正在努力分化其私下联盟,拉拢瓦解,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似有进展。一旦我大明现在就同奥斯曼帝国连横结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完全白费了,恐怕换来的是适得其反效果。”
  “陛下,臣觉得孙大人所言颇有道理。”这时候,庄岩站了出来,从军事角度说道:“陛下不要忘了,眼下我大明依在攻略西域,西域各国虽被清廷打压,但实际上各国各族依在。而一旦拿下西域,为长治久安,我大明必然会在西域采取政策,如此就会同奥斯曼帝国教义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一旦到了那时候大明同奥斯曼帝国交恶,之前岂不做了无用功?”
  “此外,奥斯曼帝国虽大却不强,早已无当年的锋锐,这样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替大明解决难题臣以为还需谨慎从事。”
  庄岩的话让朱怡成心中暗暗点头,其实这点朱怡成也提前想过了,西域之战如今虽然胶着,但以大明的势力等来年开春再战,就算满清背后有着俄罗斯的支持大明依旧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赢得战争后,接下来就是彻底消灭满清势力和占据西域这两步了,前者暂且不说,后者一旦占据西域,大明要长治久安必须对西域采取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会触动西域的习俗和传统,而奥斯曼帝国恰恰就是西域各国各族教义的同类,等到那时候恐怕会因为这事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大明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恶化。
  假如是这样的话,一来直接得罪了西方各国,使得大明和西方各国在宗教方面彻底决裂,二来又因为西域问题和奥斯曼帝国交恶,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接着,何显祖、曾逸书等人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支持大明和奥斯曼帝国合作,不管如何目前的局势对于大明很是不利,而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只要在一定时间内打破僵局,那么大明就能腾出手来安心解决西域的满清问题。
  至于未来的事,这谁能说得清楚?国家和国家之间最终还是以拳头来说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今天大明和奥斯曼帝国能够合作,等以后同样可以和西方诸国合作,这无谓对错可言,关键还是利益。
  当然了,反对者也有,反对者觉得这样做固然有着短时间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大明在世界的发展。
  相比奥斯曼帝国,西方各国在世界各地的力量远超此国,如果大明这么干了等于彻底撕破了脸,为了一个已经衰退的老大帝国没有必要这样冒险,大明虽强,却难敌四手,除非到了不可避免的程度,要不然大明绝对不能这么做,而现在远远还没到这种时候。
  一时间,持各自观点的臣子相互争辩起来,殿上顿时变得吵吵闹闹。
  “够了!”朱怡成神色不悦喝止,这成何体统?
  “蒋卿为何一言不发?你来说说!”朱怡成直接点了蒋瑾的名字开口问道。
  蒋瑾心中苦笑,这个事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作为朱怡成的近臣和首席军机大臣,其实蒋瑾已经猜到了朱怡成的想法,从朱怡成内心中来讲是赞同和奥斯曼帝国进行合作的。
  但是朱怡成也有他的顾虑,那就是臣子们所言的这些,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才没一言决之。
  “陛下,此事重大,臣以为不能轻易决断。”蒋瑾硬着头皮回答道。
  朱怡成顿时不悦,脸顿时就拉了下来:“蒋卿在军机大臣之职上呆的久了,这做事章法倒颇有老成谋国的稳重。”
  一听这话,蒋瑾连忙告罪,朱怡成这分明就是对自己不满啊!什么老成谋国,这是说的好听的,说不好听就是指着蒋瑾鼻子骂他纯粹在捣糨糊说模棱两可的东西来糊弄人。
  如果因为这被朱怡成记在心里,那么蒋瑾知道自己以后在朱怡成的心目中就成了没有担当的臣子了,这对于蒋瑾来说是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陛下,臣的意思并非陛下所想,臣只是觉得此事不必如此看重,或不必如此马上决定。”
  朱怡成微微一愣,他抬手示意蒋瑾继续说。
  蒋瑾暗抹了把汗,说道:“臣以为,我大明同奥斯曼帝国连横结盟有利有弊,而如今西方各国针对我大明姿态也越发明显,眼下关键是要破局。诸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但臣以为未免有些偏向一面,臣觉得此事可分三步走,或许更为合适。”
  说到这,诸人都看着蒋瑾,等着他说所谓的三步走究竟是为何。
  蒋瑾道:“奥斯曼帝国如今来使,大明款待接见很是正常,就算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各国虽教义不合,但交往也是不少。其实我大明同西方各国也是如此,大明这样做符合国际惯例并未有什么不妥。何况臣打听过,奥斯曼帝国如今已和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甚至设置大使,而现在同我大明建交互派公使也是自然,如此西方各国也不会有什么看法。”
  “再者,奥斯曼帝国如同我大明建交,我大明可以此为契机给西方各国一个信号,以此为凭暗地里做些文章,如此一来无论进退和尺度都在陛下手中。”
  听到这,众人眼睛一亮,不得不承认蒋瑾的这些话说道了点子上,相比之前他们争论的要高上一筹。
  最后蒋瑾又道:“至于臣所说的第三步,关键还在于俄罗斯。俄罗斯狼子野心,胆敢暗助清廷以图谋不轨,所以在俄罗斯方面臣以为我大明可以适当地给与奥斯曼帝国一些帮助,如能挑唆其国同俄罗斯继续开战,这样一来就能针对性地破局,以控制住变化。”
  蒋瑾说完,朝着朱怡成行礼道:“臣仓促之间未能深思,此言仅是臣有感而发,不足之处还请陛下见谅。”
第1392章
震山敲虎
  如是在前明,蒋瑾这番话肯定会迎来一片弹劾。
  蒋瑾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对于奥斯曼帝国可以作为一个利用的对象,以此来牵制西方诸国,并给予对方一定压力。
  至于奥斯曼帝国那边,大明不必过多考虑,既然是利用对象也就无非什么真正的承诺了,这样一来大明可进可退,以局势变化随时调整,一旦奥斯曼帝国没有利用价值也可直接抛弃。反之,假如西方各国对于大明彻底撕破脸,这样一来大明同样可以借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在欧洲搅局。
  蒋瑾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思想,一切都以利益为核心,只要利益所在如何做仅仅只是手段而已。
  这种思想在大一统王朝起很长一段时期被儒家所不耻,在儒家看来煌煌天朝如何能以如此治国?更不能唯利而忘义。儒家讲究的是堂堂正正,以仁施政,这种纵横手段乃左道旁门,并非王道也。
  但在现在已经不同了,随着大明复国以来朱怡成一直改革儒家,大力鼓励百家争鸣,再加上大明一系列的对外政策,如今朝廷上下的眼界大开,其思想也有了不少改变。
  与两千多年前不同,现在的天下已不是当初的天下,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展开,天下代表的不再仅仅只指中原,现在的天下是真正的天下,四海九州也大不相同。
  从这点来看,眼下的局势倒和春秋战国有些类似,各国之间争夺攻伐,既有合纵也有连横,所以在这点上,蒋瑾提出的纵横家的观点倒极为恰当,也正中朱怡成的下怀。
  就这样,朱怡成基本以蒋瑾的建议作为基础,令各部和军机处对此进行谋划,同时借此试探西方各国的态度。
  很快,在京暂住的伊普拉金就接到了大明官方的回复,大明方面同意和奥斯曼帝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并且互派公使。这个消息让伊普拉金大为高兴,同大明建立外交是伊普拉金前来大明的主要任务之一,眼下这个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可是对此伊普拉金并不满足,因为他除了肩负同大明建交的任务之外,还需要在建交的基础上同大明取得一系列的合作。
  对于奥斯曼帝国提出的各方面合作,大明却没有马上回复,只是告诉伊普拉金,民间和商业方面的合作可以展开,至于其他方面的合作由于牵涉过多大明朝廷还需要多加商议,最终拿出方案来。
  为此伊普拉金表示理解,兴高采烈地先按照大明方面的意思花重资在京师为奥斯曼帝国所规划的土地上筹建公使馆,公使馆的筹建很快就引来了各国瞩目,尤其是在离奥斯曼帝国公使馆仅几十米的地方就是英国公使馆。
  安德鲁.罗素,是英国续乔治.丘吉尔之后的驻大明公使,同丘吉尔家族一样,罗素同样出自英国的豪门大族。
  罗素家族原本为贝尔福德伯爵家,由于功勋在1694年被封为公爵,由此贝德福德伯爵改为贝德福德公爵,并以罗素为名。
  安德鲁.罗素是当代贝德福德公爵的第三子,在公爵继承人中排名靠后,从理论上来说继承公爵之位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在这点上和乔治.丘吉尔基本相同。
  大明的崛起和中国热在欧洲的盛行,使得遥远的东方成了欧洲瞩目的焦点,英国作为第一个正式和大明建交的国家,驻大明公使自然也成了炙手可热的职位。
  为了这个职位,贝德福德公爵可是花了不少力气才从竞争者手中获胜,从而把安德鲁.罗素摆到了这个位置上,身为英国顶级贵族家族的一员,安德鲁.罗素可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他非常清楚这个职位能够给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带来些什么,其他的不说,就像他的前任乔治.丘吉尔,在这个职位上呆了几年,回到本土后居然被国王授爵,甚至还成了如今新国王的宠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