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656

  “谢皇爷。”董大山站起身来,借此打量了下朱怡成。
  正如小江子说的那样,虽然朱怡成的精神还好,但神色有些憔悴。
  朱怡成同样打量着董大山,自董大山去学院任职后,朱怡成已好些日子没见他了,现在的董大山看起来和之前没什么区别,甚至气色更好了。
  “听说你平日除去学院外就呆在府中?还打打拳?”
  “回皇爷,的确如此。”董大山微笑着道:“臣是武将出身,这拳也是当年就打惯了的,一天不打这身上就不得劲。”
  “打拳好呀,这身体是最为要紧的,朕倒是不打拳,不过朕凡是有时间也会在宫中走走,要不天天坐着这骨头都坐酥了。”朱怡成开着玩笑,董大山也笑了。
  “臣不敢同皇爷比,皇爷身系天下万民,哪里有臣这等悠闲。”
  “这倒也是,要论悠闲,朕是肯定比不过你们的。”朱怡成叹了口气,这句话董大山不知道怎么接,自然闭口不答。
  招呼着董大山坐下,朱怡成同董大山闲聊起来,无非就是问问董大山这些日子过的如何,还有他在学院任职的情况等等。
  对于这些,董大山心里清楚朱怡成问这些只不过是由头,不过董大山依旧没有丝毫隐瞒,一五一十地禀报。
  拉了会儿家常,朱怡成这才说到了昨天会议的事,对于董大山这样的近臣朱怡成不需要隐瞒,把目前的情况仔细同他讲了讲。
  在朱怡成讲的时候,董大山默默坐着没有说一句话,等朱怡成全部说完后,董大山依旧没有开口。
  “此事你怎么看?”
  朱怡成直截了当地问道。
  “臣以为皇爷的考虑是对的。”董大山说道:“西方各国对我大明起了防备,故私下联盟采取了针对我大明行为,臣以为大明不能退!一旦退了,那么将来我们说话的腰杆子就不硬了。何况,我大明自复兴以来国力强盛,大小仗打了无数,说句不好听的,大明是打出来的!真要开战谁怕谁?”
  说到这,董大山语气又缓和了下来,继续道:“但臣也以为,能不开战的为好,退而求次,就算真要开战也不能举世为敌,大明虽强,但也难以同时在各方作战,一旦有所失败,对于我大明而言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朱怡成点点头,董大山看待的问题同样也是他想到的,大明绝对不能退缩,但大明也要尽量避免多线作战,这点朱怡成已经确定下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和政治上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方合纵,那么大明就想办法连横,以其之道还其之身,拆散西方的私下联盟。
  此外,大明也必须做好随时全面战争的准备,全面战争要尽量避免,却也需要随时准备,绝对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今天把董大山找来,朱怡成是要继续启用董大山。作为曾今的陆军统帅,董大山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将领,更是优秀的指挥官。
  这样的人物放在一旁养老,朱怡成可没这么蠢。之前董大山辞去本职,那是从各方面考虑,而且其中更多的是董大山自己的原因。而现在,大明面临如此危机,董大山如何还能袖手旁观呢?这点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董大山本人心里都很清楚。
  “董卿,廉颇老矣,还能饭否?”朱怡成半认真半开玩笑问。
  董大山毫不迟疑地站起身,用鉴定的语气回道:“回皇爷的话,马革裹尸,乃我军人夙愿,还请皇爷下旨!”
第1361章
八方而行
  “好!”
  朱怡成抚掌大笑,虽说他知道董大山必然不会驳自己的意思,但董大山如此爽利却让他很是高兴。
  对于董大山的安排朱怡成早就想好了,岳钟琪和林建章在西域,杨勖在北边,马功成现在在军机处,王东在新明。
  至于其他将领,能打仗的不是没有,现在的大明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少,可是有资历并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正帅才却是不多,而这些帅才中董大山可以说是佼佼者。
  这样一员老帅,在这种时候把他放在一旁养老实在是可惜的,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朱怡成需要董大山这样老帅为国出力,而且思来想去也就是董大山最为合适。
  当朱怡成说出对董大山的安排后,董大山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原本董大山以为朱怡成会让去西域协助岳钟琪和林建章作战,又或者返回辽东,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怡成会让他去吕宋。
  但仔细一想,朱怡成这样的安排并不是心血来潮,吕宋作为大明海外领地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军事重要性而言都是极其要紧的。
  眼下,西方各国采取了针对大明的举动,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下去,等到真的撕破脸皮的时候,那么大明就会面对来自各方的攻击。
  吕宋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吕宋位于南海,向北就是台海,西边是南亚各国,向南是南陆,南海舰队在吕宋拥有主要基地,随着南海的控制范围扩大,南海舰队的母港现已移至吕宋,作为防御本土的重要屏障。
  此外,吕宋还驻扎大明陆军一部,这部陆军随时可以投放在南海各处进行作战,故此吕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把董大山派去吕宋,是让他统帅吕宋的南海舰队和陆军各部,作为防范和有可能发生的战事。
  以董大山的能力,坐镇吕宋是最合适不过的,董大山仔细琢磨后就明白了朱怡成这么做的意图。
  “臣听说吕宋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甚是向往,却一直未有机会一睹,皇爷如此安排臣,臣自然是求之不得。”董大山笑着说道。
  朱怡成闻之也大笑起来,随后同董大山细聊了下南海之事,并对一些事宜做出指示。
  临近午间,董大山离开了皇宫,相比早上入宫的时候,出宫时的董大山显得神采飞扬。
  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征战沙场的统帅,董大山当然更愿意再一次回到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而现在朱怡成再一次给了他机会,这如何不让他心中高兴呢?
  第二日,消息就传开了,朱怡成任命董大山为大明吕宋提督(司令),不仅掌控吕宋和南海各地的陆军各部,并且还有临阵直接指挥南海舰队的权利。
  如果是别人的话,作为一个陆军将领直接插手海军的事务必然会引起海军方面强烈反弹。现在的大明陆海军已是泾渭分明,随着海军的不断强大,海军部和陆军部私下的较劲可不少,一些海军将领看不上陆军将领,而陆军将领也瞧不上海军将领比比皆是。
  可董大山是什么人?要知道董大山可是大明复兴以来的军中巨头,要以资格而言他是最老的,早在朱怡成在杭州战场逃离的时候董大山就跟在身边了,跟随朱怡成南征北战,立功无数。
  就算是海军方面公认的大佬,之前的海军统帅,如今的新明总督王东,在最初也不过是董大山手下的兵,所以这个位置谁坐都不会服气,也就是董大山坐在这个位置上,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没二话。
  安排董大山去吕宋,朱怡成的目的是要加强对南海的控制,以防备站端开启。
  有了董大山在吕宋盯着,朱怡成是绝对放心的,而且董大山在吕宋掌握陆海两军指挥权,一旦西方各国在南海挑起争端,那么董大山根本就不需要得到京师的回复,直接就能火速做出反应。
  这点,是朱怡成特意授予董大山的权利,放眼整个大明恐怕也就是董大山这么独一份了。从这点来看,就能看出朱怡成对董大山的重视。
  董大山坐镇南海,西北和辽东也早就有安排,就算在蒙古朱怡成也派出了一师兵力进入蒙古,表面上是协助鄂尔泰防御科尔沁残部的骚扰,对其部进行围剿,但实际上大明也打着趁此机会把势力进一步深入蒙古的主意。
  除此之外,四川、云南等地大明也在调兵遣将,一旦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同满清联手,那么大明就能从这两个方向分别进攻。
  当然朱怡成心里也明白,军事手段只不过是一种办法而已,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现在的大明不仅要面对同满清的最终之战,更要面对西方各国私下联盟针对大明的举动,此外还要防备准噶尔汗国、拉藏汗、科尔沁残部、缅甸地方力量等各方面的联手反扑。
  一味的军事行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政治。有句话说的好,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同样军事也是政治的保证。
  御前会议依旧陆续召开,大明外松内紧,从皇帝到军机大臣,再到各部堂官,无不为面临的局势想着办法。
  会议陆续召开期间,在朱怡成的授意下大明召见了各国公使,对于一些小国,比如葡萄牙等国家进行分化拉拢,利用贸易手段和军事压力意图让他们选择站队。
  而对于一些大国,比如法兰西、西班牙等国,朱怡成同样采取外交手段进行接触,同对方畅想未来,大谈特谈世界和平这些空话,此外在贸易方面和经济、军事等方面也伸出了橄榄枝,就算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大明也可以通过这些会谈摸一摸对方的底。
  而像英国这种原本和大明比较友好,而且属于贸易伙伴的国家,大明自然更要拉拢一番,给予一定许诺,同时希望其能在西方各国中给予周旋帮助等等。
  同西方国家如此,对于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大明也进行了接触,向对方阐述大明的西域之战其目的是要彻底消灭满清,并没有针对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的想法。
  这个理由对方信不信没关系,反正大明派去的人说的连自己都信了,同时还带去了许多礼物,这些礼物除金银珠宝外,还有大明各地的特产等等,当礼物奉上的时候,无论是准噶尔汗国的贵族又或者拉藏汗的王公,瞧着堆成小山一般的好东西眼睛都发直了。
第1362章
边境冲突
  大明现在其他没有,就是钱多。
  自大明复兴以来,朱怡成大开海贸鼓励工商,随着海贸的大兴,大明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现在是工厂林立,各式各样的商品通过海洋源源不断地向外销售,而带回来的是一船接着一船的金银。
  在确定国策的同时,朱怡成早就制定了新的税收政策,新的政策在这些年不断修改之下已经极为完善,更重要的是朱怡成启用了李卫进行税收监督,把地方的税收权利很大部分收归国有,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国税司的成立和推行,也使得那些偷税漏税大为减少,别看国税司听起来不怎么样,但实际上国税司这个部门在大明各部中极为重要。虽然国税司属于户部,可实际上却是独立运行,直接向皇帝和朝廷负责。
  国税司不仅主持课税,还拥有暴力机构的职能,国税司的税员、税丁是准军事化组成,如有地方或者个人胆敢抗税,那么国税司根本不需要通过地方布政司甚至各部的同意,直接就能出动人员对其进行逮捕,并根据偷税漏税的数额大小或审判入刑,或抄家罚款,甚至以国法直接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原本就良好的财政在这两年更上一层楼,每日流入国库的金银数不胜数。可以说上下五千年来,现在的大明是所有朝代中最为富有的,就算是当初号称富饶的两宋都远远不如。
  利益,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都是追求的目标,西方各国私下联手针对大明无非也是为了利益。朱怡成心里很清楚这点,既然要连横,那么大明让出些利益,甚至直接用金钱来收买反而来得更为简单。
  就像现在大明直接拿钱砸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这些土包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无数金银宝贝堆在他们眼前时,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几乎要从胸腔中跳出来了,就连呼吸都急促了许多。
  准噶尔汗国的贵族又或者拉藏汗的王公,包括其大汗都是贪婪无比的人,大明砸过来的礼物让他们是眉开眼笑,同时也有一个念头在心底涌起,那就是感慨大明真是富啊!
  在感慨之余,甚至起了如果能打到大明去,掠夺大明的话说不定还能捞到更多的好处。可转念之间这个念头就打消了,大明的确富,可大明却是非常强大的,大明的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就连强悍一时的满清现在也被大明打得鼻青眼肿,眼看着就要奄奄一息彻底躺平了。
  面对这样强大的中原之主,无论是准噶尔汗国还是拉藏汗,都不敢起这样的心思,再加上大明除了送了他们这么多好东西外,还做出了一些让他们惊喜万分的承诺,这更让他们对大明亲近万分。
  虽然在这些王公中也有着头脑清醒的人,认为大明这样做是有目的的,无非就是让他们在同大明和满清战争中袖手旁观。
  这点,这些人觉得大明的意图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甚至有假道灭虢的企图,说不定等到大明干掉了满清后就掉头来收拾他们了。而现在送来的这些礼物充其量就是暂时存放在他们的库中,等到收拾完了他们,这些东西依旧是大明的。
  不得不承认,这天下聪明人不少,这些人猜的也八九不离十。可是眼前的利益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再加上大明方面那些确凿的承诺和看到着的好处,这些少数声音依旧被压制了下去,使得大明很容易地用这种方式收买了对方。
  在外交方面,各国公使并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国家政策,再加上大明距离欧洲实在是太遥远,消息的传递也要迟缓不少。所以大明在外交方面的努力进展远不如同准噶尔汗国和拉藏汗那边方便,现在所做的一切只不过尽量而为吧。
  在大明本土上下忙碌着处理各项事务,应对困局的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新明日子也不怎么好过,新明这边战争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凝重,虽然双方还没到擦枪走火的地步,可作为新明总督的王东已经嗅到了战争的味道。
  平夷城,新明总督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