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656

  偏殿中,一直办公到夜间的朱怡成从堆满奏折的案几抬起头来,一眼就看见李娟儿提着瓦罐进来。
  “你怎么过来了?”朱怡成微笑着站起身。
  “皇爷用膳了没有?”李娟儿直接问道。
  朱怡成下意识地点点头,可接下来李娟儿的话就让他有些尴尬:“刚问了御膳房,今日皇爷只用了一点米粥和小菜?”
  “呵呵,胃口不好,打算等晚些再用些。”朱怡成轻声解释道,这些天国事公务一大堆,每日都忙到很晚,御膳房准备的东西虽然精致,却不对朱怡成的胃口,所以他晚膳用的并不多,仅草草对付了几口而已。
  李娟儿用责怪的目前看了一眼朱怡成,随后叹声道:“皇爷,您的身子可不是自己的,这样可不行。”
  说着,她放下手中的瓦罐:“给您熬了点肉汤,这御膳房的饭菜不合胃口,今天起臣妾给您做,保证您吃的香。”
  说着,李娟儿动手打开瓦罐,给朱怡成盛了碗肉汤。瓦罐一开,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这肉汤看起来普通,却是李娟儿花了足足半天时间熬的,里面还加了些食补的东西,闻着香味朱怡成顿时食指大动。
  接过肉汤,朱怡成喝了口就点头称赞,随后又接过李娟儿递来的面饼吃了口,这面饼也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样,是用玉米细磨后加面粉做的,然后再用小火烤制,吃上一口满嘴喷香,极是开胃。
  见朱怡成吃的香,李娟儿坐在一旁心中也是高兴。这些日子朱怡成因为太仓案和西北战事的缘故忙得昏天黑地,李娟儿如何能放心。
  直到朱怡成用完了这些,毫不迟疑地打了个饱嗝,李娟儿这才露出了笑容。
  “辛苦你了。”
  “皇爷说的什么话,您可是臣妾的夫君,这大明的天!”李娟儿柔声说道,利索地收拾着东西,起身要走。
  “坐一会吧,不急。”
  “皇爷……。”
  “这些日子冷落你了,你没怪我吧?”朱怡成略有歉意的说道。
  其实不仅是李娟儿,这一个多月来朱怡成谁的后宫都没去,就连自己的寝宫也没怎么回,每天基本都在这偏殿中忙碌,有时候忙的晚了就直接睡在了偏殿的卧室里。
  “皇爷不用这么说,臣妾清楚,您这是国事,臣妾如何能不晓事?”
  朱怡成拉过李娟儿的手,轻轻在她手背上拍了拍,烛光之下,李娟儿略有娇色地偏过头去。
  时间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朱怡成已近中年,李娟儿也早就不是当略带青涩的女孩了,岁月不可避免地在她脸庞刻下了印记,但在朱怡成的眼中,李娟儿依旧娇艳美丽。
  “陪我说说话。”朱怡成轻声道。
  李娟儿点点头,开口道:“儿前几天来信了,对了,还有沝儿和研儿……。”
  “哦,这我倒是不晓得,信里怎么说?”朱怡成的确不知道自己的太子、二皇子和大公主给后宫去了信,不过作为他们的父皇,大明的天子,对于这三个子女的情况一直比较关注,他们三人是朱怡成膝下年龄最长的,而且也是朱怡成确定皇室教育后第一批进入军中实习的皇子公主,何况其中还有大明的储君。
  李娟儿大致说了说太子、二皇子和大公主三人在军中的情况,包括他们在军中吃了多少苦头,又是如何渐渐习惯并融合的。
  虽然时间不长,但朱怡成的子女从小并非养在深宫,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又或者大公主,相比普通人而言甚至从许多方面都称得上优秀。
  三人入军中实习,自然是不可能用自己的名字,所以用的都是化名。
  太子朱伯借用皇后李娟儿的姓为李,取名为李孟,这个名字看起来普普通通,实际上却有着含义,古人孟字代表着老大、第一个,太子作为朱怡成的嫡长子,当然是当仁不让的。
  二皇子和大公主效仿太子,同样以母妃也就是庄妃和丽妃的姓,分别叫陈守愚和赵胜男,当初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朱怡成实在有些哭笑不得,尤其是朱清研给自己居然起了个赵胜男的化名更是让朱怡成摇头哭笑,这个名字恐怕代表着朱清研骄傲而又想和男子比一比的心态吧,不过这样也好,既然孩子大了,这些小事就由他们去吧。
  太子朱伯在南海舰队,毕竟他是太子,国家的储君,南海现在由大明控制着,大明在南海的实力极强,再加上南海舰队的基地设置在吕宋,就算来往大明也很方便。
  此外,南陆(澳洲)的开发已经开始,南海舰队除了守卫南海外更多的是保障大明本土至南陆的航行,朱伯放在南海舰队无论朱怡成还是李娟儿都比较放心。
  二皇子朱伯沝在陆军,如今驻派北方军区,北方战区在辽东战役和蒙古之战结束后就直接撤销了,朝廷把辽东和蒙古东部设置为北方军区,以加强地方的控制,朱伯沝如今作为一员低级军官正在那边服役。
  至于公主朱清研,这个小妮子主意大的很,当初就和朱怡成说要纵横四海,为朝廷开疆拓土。而现在她的确也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愿去了太平洋舰队。
  相比两个兄弟,朱清研虽然是女子,却在舰队中做的极好,朱怡成前些天就从海军方面发来的报告中得知了朱清研的实习情况,虽说女子在海军服役有着诸多不便,可朱清研就如同她给自己起的名字一般一点都不亚于男子,并且用实际能力得到了战舰上同僚的认可。
第1349章
过犹不及
  谈到这几个孩子,李娟儿的脸上满是光芒。虽然三人中太子是她亲生的,但不管是二皇子朱伯沝还是公主朱清研,他们从小都在李娟儿身边长大,作为后宫之主,李娟儿在后宫的威望是无人可比的,对待各皇子公主也都是一视同仁,所以无论是否己出,在她看来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区别。
  兴致勃勃地和李娟儿聊了会儿孩子的事,朱怡成的精神也好了许多。看来劳逸结合的确有效,被许多公务一直缠于疲惫的朱怡成心情也放松了些。
  “皇爷,再过一个月顺妃就要生产了。”李娟儿突然说到了这事。
  “顺妃的身子怎么样?让太医看过没有?”顺妃为朱怡成已经生了一个公主,这是她的第二胎了。现在朱怡成的子女不少,如今已经有了八子六女,这一次顺妃再产就是第十五个孩子了。
  这些孩子中太子、二皇子、大公主是最年长的,他们已经进入了实习阶段。其余的孩子中也有四人到了年龄,正在皇家学院中进学,其他的几人除去最小的几个外也将在这两年中陆续进学,皇家血脉昌盛,这对于国家是件好事。
  “前些时候天冷稍有不适,不过她身子一向不错,臣妾让太医看了看,如今已无事了,如没有意外的话下月皇爷就有新的皇子或公主出生。”
  “辛苦你了,后宫之事交给你,我放心。”朱怡成微笑着点头,这时见李娟儿略有忧色,忍不住问起她来。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患难夫妻,有什么话不能讲的,说!”
  李娟儿迟疑了下,最终还是说了出来:“皇爷,这些日因为太仓一案皇爷暴怒,臣妾知道吏治难,治国更难,不过皇爷,一下子杀了这么多人恐怕有伤天和,还请皇爷……。”
  “谁让你说的这话?”朱怡成脸一下子就板了起来,很是不悦。
  李娟儿连忙解释:“没有人同臣妾说,只是臣妾担心杀人太多这血腥会冲了后宫,如今顺妃即将生产,万一……。”
  “胡闹!”朱怡成一挥袖子:“简直胡言乱语!”
  “皇爷……!”李娟儿连忙起身冲着朱怡成跪了下去:“皇爷息怒,臣妾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但臣妾却知就算是家中事务也不能一蹶而就,有些事是急不得。臣妾知道,这些贪官污吏固然当死,可有些人仅只是牵连其中,其罪或不至死,眼下却一股脑儿全部砍了,虽然痛快了,但长久下去未免会有人以此为进宠之道,从而投其所好。皇爷,臣妾只是让皇爷注意此事,并无他意……。”
  作为皇后,李娟儿一直以来协助朱怡成管理后宫,从不插手朝政。要知道当年朱怡成刚刚起兵的时候,李娟儿帮朱怡成颇多,尤其是在军中和情报方面,如果没有李娟儿的协助,恐怕朱怡成也不会那么容易在乱局中脱颖而出。
  而当朱怡成正式在宁波娶了李娟儿,之后先为监国,后登基为帝后,李娟儿就逐渐放掉了手中权利,心甘情愿当朱怡成背后的小女人。
  这些年来,李娟儿一直以母仪天下的皇后为世人所知晓,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李娟儿在军中的威望,就连锦衣卫最初也是握在李娟儿手中的,朱怡成这个皇后可不是普通人。
  而现在,李娟儿是头一次在政事上劝朱怡成,虽然她所说话中用杀戮太多冲撞后宫为由,可最终其实是劝朱怡成在使用皇权进行吏治清理的时候不要过猛,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想到这,朱怡成的神色渐渐缓和了下来,琢磨着李娟儿话中的意思,同时也回忆着这几个月来因为卷入太仓案中被处决和牵连的人数。
  仔细一回忆再一算,就连朱怡成也吓了一条,初步算算现在全国因为此案直接处决的官员、吏员和一些商人已经超过了千人,至于牵连被判刑的更多。假如再加上这人的家人、亲朋,恐怕已有上万人数。
  朱怡成对于贪腐的态度是坚决的,更是不可容忍的,但是现在这个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更重要的正如李娟儿所说的有些人仅仅只是牵连而已,其罪并不大,但在这情况下却判决极重。
  此外,李娟儿还指出,朱怡成作为皇帝表态容易,可下面的官员说不定就投其所好,再加上一些官员甚至还有可能借题发挥,趁此机会排除异己,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朱怡成的神色顿时有些凝重,随后话语也逐渐缓和了下来。
  “此事朕知道了,朕的出发点没错,或许用力过猛了些,何况这天下最难懂的就是人的心思,你说的没错,有些官员的确会投其所好,在这案子中弄点事来。”
  “皇爷英明!”
  “哪里有什么英明,起来吧,地上凉。”朱怡成伸手拉起李娟儿,安慰道:“你在后宫却也想着朕,这是朕的福气,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同朕说就是,不必掩饰,只要有理,朕如何不听?”
  李娟儿轻笑着摇头:“臣妾只是一个小女子,哪里有什么想法,只是皇爷即将诞子,为孩子祈福罢了。”
  朱怡成听到这回答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不过李娟儿这样反而让朱怡成更为看重于她。再加上李娟儿给朱怡成找的这个理由的确不错,现在用这理由结束太仓案,以免牵连过广正为合适。
  点点头,朱怡成思索着明日召见军机处就用这个理由结束此案,不过吏治治理还得继续,朱怡成决定加强监督部门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任由科道监管,这次案子中科道卷入的官员也不少,这都是之前没有想到的弊端。
  “皇爷!西北急报!”
  小江子突然从外面进来,离着远远就喊了声。
  “皇爷,臣妾告退……。”
  李娟儿起身,既然是西北急报她就不适合在场,朱怡成微微点头让她先回去,等李娟儿离开偏殿,朱怡成这才接过小江子递来的急报,先查验了下封口的火漆,然后拿起小刀挑开封口,从盒中取出一份奏折来。
第1350章
乱成一团
  奏折是岳钟琪发来的,朱怡成就着烛光仔细看其内容,等看完后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这么说,朕的军队现在应该到陇中了,拿下兰州指日可待?”
  朱怡成如此想到,陇中是兰州的咽喉,打下陇中兰州的大门就向明军敞开了,等兰州一下,河西走廊的入口就牢牢掌握在明军手中,通往西域的通道再也没什么能够阻挡大明的脚步。
  其实,由于太仓案的缘故,岳钟琪的出兵略早了些,但朱怡成并没有责怪他。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岳钟琪是前线的总指挥,对于战事如何开始,又如何发动,朱怡成已经给了他主要权利。
  此外,虽然秦州军粮等物资略有不足,可支持明军打下兰州却已是足够的了。对此岳钟琪在多日前已上折同朱怡成说明此事,也得到了朱怡成的认可。
  而现在,岳钟琪突然出兵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算算时间,朱怡成接到这份奏折的时候岳钟琪的前锋差不多抵达陇中了。
  其实,岳钟琪的部队速度远比朱怡成想象的快,在秦州的岳钟琪一直密切关注兰州的清廷举动,当三日前锦衣卫传来消息,说是兰州城中清廷中枢已有西撤的举动时,岳钟琪毫不迟疑地就出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