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656

  雍正气得一口气没缓过来,差一点没背过去,诚亲王同他一见面就针锋相对,话里话外指责他的不是。这还是兄弟对兄长的态度么?这还是臣子对皇帝的恭敬么?
  一时间,雍正甚至想大喝一声,直接喊人进来把这个弟弟给打入天牢,但脸色一会青一会白的雍正最终还是忍住了,假如这一次郭亲王和诚亲王一起来的话,那么雍正绝对会毫不迟疑地这么干,可惜的是现在就来了诚亲王一个人,他一旦这么做了,就要考虑到接下来的后果。
  “老十四呀老十四,你呀你,让朕怎么说你才好。”忍着怒火,雍正装作一副兄长对弟弟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摇头叹息。
  “四哥的教诲我这个做弟弟的谢了,只是当年皇阿玛的音影尤在眼前,本王心中戚戚,还请四哥见谅。”诚亲王第一次恭敬地向雍正行礼,当然这个礼不是臣子对皇帝的跪拜大礼,而是作为弟弟对兄长的拱手之礼。
  雍正的暗咬着牙,诚亲王这话又一次触到了他心中,这分明就是拿康熙来压自己,同时嘲笑自己一个篡位之人又有什么脸面用大义来训斥兄弟。
  正当雍几乎忍不住正要发作的时候,诚亲王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四哥,眼下离明年开春没几个月了,这东边的大明可是我大清心腹之患,一旦明军明年来攻,也不知四哥可有什么打算?又如何挡住明军以保我大清基业?”
  “对于此事你如何看?”既然谈到了正事,雍正只能强按着怒火,深吸了口气问。
  “回四哥的话,小弟这些年在外领兵,虽屡败屡战,却对大明那边有些心得。眼下大明几乎如日中天,我大清丢失中原后实力已大不如从前。亏得当年先皇定下了西域之策,这才使我大清在失去中原后暂有容身之地。但就算如此,相比明军之强,我大清并无力抗明军的能力,想来四哥也是知道的。”
  这么说了一句,诚亲王也不等雍正回答继续往下说:“四哥之前派马齐西行,为的就是统合大清兵力同明军抗衡,如此做兄弟的表示认同。但四哥也清楚,自先帝驾崩后,我大清中枢已大不从前,要想统合各旗还得拿出诚意来。四哥英明神武,既然同意了八王议政之事,依我看不如趁早把这事给定下来,令诸王群议,商讨对策,如何?”
  “老十四,你可算历练出来了,真是刮目相看啊!”雍正咬着牙吐出了几个字,目光如刀子一般扫向诚亲王。
  “都是当年皇阿玛教诲之功,弟弟惭愧。”
  冷哼一声,一时间殿中静悄悄的一片,无论是雍正还是诚亲王都没说话。
  诚亲王倒也不急,反正他应该说不应该说的都讲了,既然他敢来兰州就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在就看雍正如何决定。
  过了许久,雍正这才开口道:“八王议政固然是好,但如今我大清已不是当年的大金了,一旦推行八王议政,反而会分中枢职权,要知道对付大明这样的对手需我大清上下一心才是啊。”
  “这个四哥尽管放心,再怎么说我等都是列祖列宗的子孙,何况四哥现在还是皇帝呢,想来无论是谁都会以大局为重。”
  “呵呵,十四弟说的不错,那么依你看,这八王以那些王爷议政合适呢?”
  诚亲王也不含糊,当即笑道:“此事自然是按规矩来才是,祖宗规矩都摆在那边,四哥您不会不清楚吧?”
  这一句话又顶得雍正胸闷,他原本打算让诚亲王自己跳出来说他自己为其中之一,然后再提议郭亲王等人什么。可谁想之前还装模作样说着老大老三老九等人为何不在的诚亲王这时候居然一个字都不提了,反而用祖宗规矩来搪塞自己,这让雍正原本已经盘算好的斥问顿时落了个空。
  诚亲王直接把人选推给了雍正,不过绝对不是放弃对八王议政人选的要求,他这么做分明就是以退为进。
  在之前,通过马齐的传话,郭亲王和诚亲王早就表示了他们的态度,也就是必须要用八王议政的要求来限制雍正的权利,同时确保他们的地位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郭亲王和诚亲王直接向雍正提出了让老大、老三、老九甚至老十六、老十七等人成为八王议政的一员,从而削弱雍正手中的皇权。
  但实际上,无论是郭亲王还是诚亲王心里都清楚,这个方案雍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作为一个皇帝自然不会希望别人来分权,何况八王议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分皇权。
  而且老大、老三、老九等人原本就和雍正不是一条路子的,其中老大当年和老二为了太子之位争夺不休,老三虽表面上是读书人,却是一肚子的坏水,同样对大位有窥探之心。
  而老九是建兴的铁杆兄弟,也是郭亲王和诚亲王的盟友。假如让他们这些人参与八王议政,那么等于八王中至少有三个王爷是和雍正对立的一系。再加上和雍正不对付的老大和老三,那么一来五个王爷都是雍正的敌人。
  至于老十六、老十七等人,这两位是最为年幼的,老十六还稍微大些,至于老十七根本就是个半大小子,这两人进了八王议政的名单几乎就是摆设,再加上雍正上位后对各兄弟的强烈打压,谁能保证这两个幼弟会站到雍正这边?
  这样一来,八王中五个是敌人,两个立场不稳,再加上雍正本人根本就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雍正作为皇帝如何能见到这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这个道理诚亲王自然很清楚,他知道雍正绝对不会同意这个方案,所以当雍正直接询问他的时候就顺水推舟。
  反正诚亲王心里早就打算好了,无论雍正做出什么决定,假如不利于他们的话他完全可以拒绝,但看在大清基业的份上,诚亲王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让步,从这点来说不得不承认诚亲王在政治上的判断力和手段。
第1323章
妥协
  诚亲王到达兰州的第一日同雍正就见了面,但是两人的见面和初步会谈并不融洽,虽然表面上没发生争吵,但暗中针锋相对过招却是有过,而且对于八王议政之事仅仅只是短暂地交换了个意见。
  第二日,诚亲王先去拜见了多年未见的皇额娘,在娘娘那边呆了足足半日时间这才告别。之后,诚亲王在兰州走访故友,等到第三日才再一次去见了雍正,这哥俩再一次为了八王议政的人选开始暗中较量相互试探。
  几日后,雍正终于勉强拿出了一个方案,对于这个方案诚亲王并不满意,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多次会面,多次激烈商讨,前前后后折腾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假如不是因为眼看着今年年底就要过去,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要不然恐怕方案的确定天晓得要到什么时候。
  终于,在双方各自让步的基础上,所谓的八王议政总算有了初步方案。
  郭亲王和诚亲王两位入八王议政的人选,各自担任一旗旗主。其中郭亲王为正蓝旗旗主,诚亲王为正白旗旗主,老大直亲王被放了出来,由他领正红旗旗主,这三旗中正白旗是上三旗之一,原本由皇帝直领,现在交给了诚亲王,也算是雍正的一个态度。
  至于正黄旗和镶黄旗继续握在雍正的手里,也就是说雍正作为皇帝独领两旗,为两旗旗主。
  老三和老九虽也放了出来,却没有被入八王议政中的人选。至于最小的两位老十六和老十七,其中老十六因为一向中立商议后让他领镶红旗旗主,老十七同样未入人选。
  这样一来,现在入八王议政的事雍正(两旗)、郭亲王、诚亲王、直亲王和老十六五人六旗,剩余的两旗由宗室中的两位老郡王担任,从而组成八王议政的结构。
  从这个结果来看,是双方都勉强可以接受的,因为无论是那一方都没有彻底占据主导地位,在八王议政制度中力量基本均衡,再加上其他王爷的牵制,任何一方都无法直接对另一方进行报复。
  当这个方案确定下来后,一直关注这件事的清廷文武终于松了口气,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对于目前的情况来看终究是解决了清廷内乱的大问题,同时也让一直陷入内耗的清廷有了走向正轨的希望。
  “九哥,我离开后朝廷这边还得您多多上心。”在兰州呆了一个月了,总算把八王议政的事给谈了下来,制度确定后现在就等雍正正式下旨,所以诚亲王也到了即将离开的时候。
  “你放心吧,这边有我盯着,一旦老四有什么风吹草动我马上让人给你们送信。”胤禟这些年日子极不好过,当年雍正发动政变,囚禁建兴的同时,作为建兴的死党他自然也是逃脱不了。
  一夜之间,他从高高在上的王爷就成了阶下囚,失去了一切的权利和地位。这些年中,胤禟无数次后悔,他后悔没早一点看透雍正的真面目,大意之下被他得了手,导致建兴夫妻的惨死。
  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连他自己都失去了自由,还能在雍正手里活多久都不知道。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情况突然就发生了变化,居然还有见天日的一日,这让胤禟百感交集。
  恢复自由后,胤禟虽然对雍正恨之入骨,却又有着无奈。他很清楚郭亲王和诚亲王这样做已经是尽力了,何况建兴已死,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保全祖宗基业,保全大清,所以暂时还得忍受雍正当这个皇帝。
  虽然胤禟没有入八王议政的名单,但因为郭亲王和诚亲王不可能在朝廷坐镇,就算联合他们也只会在外领兵,而朝堂中议政就直接交给了胤禟代理,这点也是和雍正谈判过程中所确定下来的。
  今日,诚亲王在离开前特意和胤禟喝酒谈事,以交代一些重要事宜,早就心知肚明的胤禟拍着胸口向诚亲王保证。
  “九哥我自然是信得过的,今日和九哥说这事其实还有一层,兄弟离去后希望九哥不仅要盯着老四,同时也尽量和老大、老十六等人搞好关系,另外两位老王爷那边也是,只要他们以后不明确反对我等,老四就翻不了天!”
  “哥哥心里明白,你有心了。”胤禟用力点点头,随后深深看了一眼诚亲王,叹道:“假如当年你在关中哪里会有如今?哎……。”
  “九哥,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当年那事也怪不得你,都是老四这人奸诈,以有心算无心……。”
  一想到当年的关中之变,胤禟心里就和刀搅一般疼痛。建兴是个好兄长,同样也是个不错的皇帝,虽然他的能力稍有些薄弱,可是许多事并不怪他,那是因为大势不在大清这边。
  说句实话,假如不是当年建兴打开了西域之道,那么现在的大清说不定早就完了。雍正自诩他比建兴能干,可实际上他所干的许多事都是当年建兴打下来的基础。
  这也是这一次八王议政朝廷许多大臣王公没有反对的原因,随着大清的越发虚弱,当初支持雍正的这些人已经开始对雍正不满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雍正带来了极大压力。
  而且建兴上位后对于几个兄弟还是不错的,就连在康熙时期被圈禁的老二也是安置有佳。而雍正上位后看看他干了些什么事?如果不是郭亲王和诚亲王的话,说不定雍正为了皇位早就把他们这些兄弟屠杀干净了。
  “十四弟,等我大清缓过气来,将来只要十四弟一句话,做哥哥的任凭什么都没二话!”
  面对诚亲王,胤禟说这掏心窝子的话,虽然这话说的婉转,但其中的意思两人都清楚。
  “九哥……。”
  “你放心,九哥没醉,九哥算是看明白了,八哥去后,我大清也就你十四弟是明君之相,为了大清,到时候就让你九哥我粉身碎骨都在所不惜!”
  诚亲王心中暗暗感动,他什么话都没说,拿起酒壶给自己和胤禟杯中倒满了酒,随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当两人放下酒杯的时候,双目视对,同时露出了微笑,此时此刻,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第1324章
矢口否认
  京师的冬天来的总是那么早,十月刚过不久北方就迎来了一场初雪,一夜间整个京师都在银装素裹之中。
  一大早,朱怡成就起了,这么多年早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后世那种每日熬夜刷手机的日子在记忆中早就淡忘,做了这么多年皇帝,除了极少日子外,朱怡成每天不到六点就起了,七点刚过一般就在偏殿中处理公务。
  这种时间观念在后世的人中或许很难理解,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很常见的。其实,满清朝廷的那些皇帝起早的时间比这还过分,因为需要早朝所以皇帝包括大臣们四更天不到就得起床,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摸着黑就往大殿方向赶。
  大明复国后,朱怡成已经改了这个规矩,相比清廷,大明的早朝要稍好些,却也差不了太多,不过朱怡成实在是习惯不了这样的安排,所以早朝的时间往后推移了一个多时辰,而且因为军机处的成立,除固定时间的大早朝外,朱怡成一般不举行正式早朝,平常有事最多也就是和军机臣、各部尚书在偏殿开个会罢了。
  早起后,朱怡成会先在院中锻炼一下,他的锻炼一般是打打拳。这拳还是找侍卫中精通武艺者再加上太医院的医正所传授的五禽戏,这种拳并非用来伤人,只是用力强身健体,朱怡成学会后每日都要打上小半个时辰,时间久了自我感觉效果不错。
  打完拳,朱怡成从小江子处接过毛巾,略微擦洗了下,然后再用了些清淡的早餐。随后稍作休息就到了准备去偏殿办公的时候了,由于昨晚下了场雪,朱怡成今日以步当车欣赏着四周的雪景,就这样走到了偏殿。
  刚到偏殿,就有内侍来报,说是汪景祺求见。
  “他这么早来干嘛?”朱怡成有些奇怪,不过汪景祺现在身为外交部尚书,一大早求见肯定是有要事,朱怡成当然让人把他带来。
  片刻后,汪景祺就到了偏殿,向朱怡成行礼口呼万岁,朱怡成指着一旁的座位让他坐下说话。
  “谢皇爷赐座。”汪景祺拱了拱手,半个屁股小心落在椅子上。
  “入宫见朕何事?”
  “回皇爷的话,是俄罗斯那边的事。”汪景祺知道朱怡成不喜欢说话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说道。
  朱怡成投去询问的目光,汪景祺当即汇报了起来。
  东蒙古一战,科尔沁成了历史,满清的怡亲王最终也未逃掉,丧生在蒙古腹地的一处无名山丘。
  此战后,整个辽东包括蒙古基本战事平定,大明不仅收复了辽东故地,而且还通过这一战巩固了在蒙古的统治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